回覆列表
  • 1 # uotkn25480

    北宋第一個專力填詞的作家是 柳永。也是中國第一個致力填詞的詞人。關於此的緣由如下: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是宋代工部侍郎柳宜的小兒子.相傳柳永小的時候很聰明,他的乳母略通詩詞,是一個敗落的官宦家的女兒.她很喜歡柳永,每天給他餵奶時,就用手指沾著乳汁在柳永的掌心寫字.小柳永雖不能出聲朗讀,卻在心裡預設.這樣到了7歲時,柳永就成了鄉里的神童,才名傳遍崇安城.  柳永年少多才,擅長寫詞曲,為人狂放不羈.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留戀於歌館樓臺,熟悉了很多歌妓,並且替她們作曲.在北宋初年,詞剛剛興起,詞本來是一些教坊製作出來讓歌女唱的小曲,大多低俗不堪.後來一些文人們也興之所致,為歌女們填詞,那也不過是在花前月下、酒席宴間,談情說愛、飲酒助興的一種消遣,也很難登大雅之堂.所以柳永整天在“秦樓楚館”裡“淺斟低唱”,為歌女們作詞,便被看成是行為狂蕩的浪子.他本以為憑自己的才華,參加科舉考試應該輕而易舉,沒想到一發榜卻名落孫山.這時他寫了一首詞《鶴沖天》,抒發自己落榜後的滿腹牢騷.他認為自己是偶然失誤,失去了高中狀元的機會,也是主考官沒有慧眼,把自己這樣的才子給遺漏了.於是狂傲的柳永便產生了逆反心理,既然自己的才華無人賞識,遠大的抱負無法實現,倒不如索性繼續過那種流連秦樓楚館的狂蕩生活.他在詞中寫道:“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本來是柳永科舉失意後的恃才負氣,沒想到這首詞傳播四方,讓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第二次參加科舉考試,本來已經考中,誰知宋仁宗一看中榜名單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給除名了,並且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還在他的試卷上批了四個字:“且去填詞.”原來仁宗皇帝對柳永上次科舉失意後寫了《鶴沖天》來發牢騷,一直耿耿於懷,這次一看柳永又來參加考試,便借柳永自己詞中的句子來嘲諷他,意思是說,你既然把功名說成是“浮名”,要把“浮名”換成“淺斟低唱”,那你還要浮名幹什麼呢!以後你儘管去填詞好了.既然皇帝親自把他除名,柳永就再也沒辦法透過科舉獲得功名了.在封建社會里,透過科舉而走向仕途,是知識分子實現理想的主要途徑.柳永因一首詞得罪了皇帝而無法再參加科舉考試,別無出路,就更加以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流浪、放蕩的生活.他戲謔地稱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這簡直是在向皇帝示威,突出地表現出了他的狂傲的性格.於是他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寫詞的詞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缺少家教的孩子,日後到社會是否會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