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新語

    現在說起唐朝詩人,很多人會自然而然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商隱、杜牧等等。他們固然是站在詩壇的頂尖人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成就也是時代所造就的,他們的成功,離不開“初唐四傑”的貢獻。

    所謂“初唐四傑”,指的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個人,從現在來看,普遍認為王勃的成就最高,是“初唐四傑”之首。其實在當時,四傑的排名根本不分先後,從各種史料和名人的傳記來看,提及他們時,名字都是混亂排序的,這說明他們的名氣都是旗鼓相當。

    唐詩無疑是既春秋戰國和漢末魏晉之後,詩歌的又一巔峰,但在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並沒有這個苗頭。因為那時候的詩歌,仍然承襲了齊梁的遺風,寫得倒是細緻入微,特別講究詞工。但是,一方面題材太過狹窄,另一方面沒有感情,實際價值不高。更要命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特別喜歡宮體詩,特別是上官儀的“上官體”風靡一時。看起來,唐詩仍然會繼續低迷,根本沒有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就是因為“初唐四傑”的努力,在他們的時代,雖然沒有讓唐詩完全擺脫齊梁的豔俗,但卻已經開始扭轉這個詩鳳。也就是說,瑰麗豪邁的李白,沉鬱頓挫的杜甫,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事實證明,無論是文人還是百姓,對於文學藝術的欣賞都是識貨的。四傑的文風、詩風,無疑給唐朝帶來了新的活力,如同一縷新風,讓詩壇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因此,這四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家喻戶曉,人所共知了。學而優則仕,這在古代是最正宗的思想。四傑也抱著“學成文武藝 貨與帝王家”的心態,紛紛當官。當他們還是初入仕途的時候,就曾有好事者問一位叫做裴行儉的人,這四人的前途如何。裴行儉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士之致遠者,當先器識而後才藝。勃等雖有文華,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邪!楊子稍沈靜,應至令長;餘得令終幸矣。

    他的意思是,如果要想當大官,並不是在於才藝,而是在於器量學識。王勃雖然有才華,但浮躁而沒有見識,難道是享受爵位的人?楊炯稍微穩重一些,應該能做到縣令級別的官員,其餘二人,最後能夠做到縣令就不錯了。

    這個裴行儉是什麼人,敢做出如下的判斷?其實,在小珏看來,他有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唐朝名將。裴行儉是蘇定方的徒弟,盡得其行軍打仗的精髓,偏偏又是進士出身,可謂文武雙全。他為唐朝鎮守邊關,多次打敗突厥並擒獲多位突厥首領。神奇的是,在出徵的時候,他能識別天氣,地理,在茫茫的荒漠上行軍不迷失方向。更為神奇的是,他還有一套識人的相術。他識別人,不依賴任何工具,只是憑藉一雙慧眼。據《資治通鑑-唐紀》記載,他有次遇到剛中進士的王眘與咸陽尉蘇味道一同逛街。裴行儉趕緊迎上去,很有禮貌地向他們說:二君他日必定為相,僕有弱息,請多多關照。後來,王眘是唐高宗的宰相,蘇味道是武則天的宰相,可見裴行儉眼光之毒辣。其實,王眘就是王勃的哥哥,名氣卻比王勃小多了,裴行儉卻不人云亦云,堅持了自己的判斷。

    事實也的確如此,王勃仗著自己的才華,在王孫子弟鬥雞時,竟然寫下《檄英王雞文》,結果惹得唐高宗不快,將其驅逐。後來他又因為害怕私藏罪犯而被問罪,便將罪犯殺死。雖然因為大赦而逃過一命,卻連累了父親貶謫為交趾縣令。就是他去看望父親的路上,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也是在看望父親的路上,他溺水而亡,年僅27歲。

  • 2 # 拾翠野老

    除了王勃和駱賓王,其他兩個名聲很小,大家見到的作品太少,所以無法判斷。所以只能是官方說王勃是第一,就第一了。

  • 3 # 風去了無痕D

    王勃等四人,文彩驚絕,卻實務差了些,惜此四人生於仍注重軍功的唐代,如此大詩人們,一般虛名甚高,實際卻也難混得好。

    ​ “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如勃等,雖有才,而浮躁炫露,豈享爵祿者哉?炯頗沉嘿,可至令長,餘皆不得其死。”

    言下之意,人要先有器識實才,然後文藝,方為士人之道。王勃等人,器識能力未具,卻已才名遠播,這就浮躁炫露了,豈是能享爵位厚祿之人?除了楊炯生性沉穩,尚能善終之外,餘者只恐難有下場。

    果然,王勃文才驚絕卻少膽勇,​渡海溺了水,讓人救起了,卻仍因驚悸而死。就這事也能嚇死,膽量果真是偏小了。

    盧照鄰心高氣傲,然仕途不得志,因鬱憤而成疾,自殺而死。人生之事,十之八九多不如意。此話,本也是詩人常感嘆之,而能讓不如意的人生氣出一場大病,這心理承受能力,也當真讓人嘆息了

    駱賓王志大而才疏,文章寫得很好,實務卻是一竅不通。參與李敬業起兵反武則天,卻不知這行軍戰陣之事,與錦繡文章完全是兩碼事,結果,任駱賓王文章再好,也是軍覆身亡,灰飛煙滅了。

    唯有楊炯,雖幾經浮沉,總能穩得住,最後善終在了一任縣令之上。

    裴行儉這眼力,真夠毒!

  • 4 # 微雨聽瀾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是大唐初年活躍在文化圈內的著名的初唐四傑。我的觀點是同意題主的說法,認為王勃的成就最高。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曾經這樣評價初唐四傑,對他們作出的貢獻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01.先看看其他人的成就。

    楊炯流傳下來的格律詩,都是五言律詩,他的詩有一種刻意的追求,故意廓清綺媚華靡之風。流傳下來的辭賦也很精美,善於言以詠志,借物抒情。流傳最多的是駢文,都是精心構思的文字,形神並茂,充分顯示了其為文的高超才技。最經典的詩是《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擅長詩歌駢文,其詩以抒發仕宦不遇、貧病交加之憂憤為主,亦有揭露上層統治者之驕奢淫逸,嘲諷其權勢榮華不可久恃之作。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他一生懷才不遇,尤其擅長七言歌行,代表作是《長安古意》即描述了長安城的繁華景象,又以此來表達懷才不遇,特別是“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成為歌頌愛情的不朽名句。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駱賓王年少成名,他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成為婦孺皆知的名句。除此之外,代表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流傳至今。其五言詩代表作為《易水送別》,借古諷今,意味深遠,筆調蒼涼。這首詩也概括了他一生的悲劇。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02.王勃從作品上的影響遠遠大於其他三人。

    據《舊唐書》記載,王勃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大多排名帶有很多主觀色彩,畢竟文學作品不能像數學引數那樣,按照統計學規律進行準確排列。但是“初唐四傑”的排名中把王勃排在首位感覺很公允。

    第一,王勃的詩作比這三位高明很多。

    王勃雖然在世時間最短,但是流傳下來的詩作七八十首,尤其擅長五律和五絕,最有名的詩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為多少後世之人所借鑑,相慰勉勵間但見意境之大氣開闊,一掃很多詩詞“多情自古傷離別”的幽怨低沉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不僅如此,王勃還有很多經典的詩作,《郊園即事》也是難得的佳作之一。

    煙霞春旦賞,松竹故年心。

    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

    草遍南亭合,花開北院深。

    閒居饒酒賦,隨興欲抽簪。

    一個遊玩的青年,看到煙霞、松竹、院舍、鳴琴、酒賦等景象,在面對迷人的滿園春色時,觸景生情,用詩句勾勒出了一副美得讓人心醉的春日畫卷,也抒發了詩酒自娛、樂於閒居郊外田園的退隱之情。

    第二,王勃最大的文學成就是駢文。

    王勃的駢文對仗精工、音韻諧美、用事貼切,又有清新之風和疏蕩之氣,一改駢文的繁縟滯澀,變得清麗流暢,好像一氣呵成的天公妙筆,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臺階。一篇《滕王閣序》,可以稱為不朽名篇,而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寫景的千年名句;“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發出的感慨,令人感嘆不已;“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最後的豪情和驕傲,更讓人讚歎和欣賞。

    《唐才子傳》記載:“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據說唐高宗讀到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讀到最後四韻八句詩後連聲嘆道:“好詩,好詩!”知道王勃已落水而亡時喟然長嘆 “可惜,可惜,可惜!”

    第三,王勃的才情不止如此。

    王勃九歲時,寫了《指瑕》十卷,糾正顏師古注《漢書》的錯誤;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當上了朝散郎。王勃在短短二十八年裡,完成了累計遠超70卷的著作,還都是紮紮實實的經注類,已足夠震驚世人。並且從《滕王閣序》中所用的典故上看,王勃的大腦裡儲存的知識何等豐富。

    同位“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也對他非常佩服:“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

    03.結語。

    王勃無論從詩歌和駢文,以及學識上,都比其他三位高出很多。是當之無愧的四傑之首。如果未曾英年早逝,成就更會不可限量,後人的評價之中,有可能是“初唐三傑”,而王勃經過時間的歷練和洗禮,又經過了《鬥雞檄文》的挫折和打擊,將會更加出色,獲得的評價絕對不會弱於“初唐四傑”之後,甚至有可能和李杜和唐宋八大家媲美。

  • 5 # 散落君

    初唐四傑的稱呼源於《舊唐書·楊炯傳》: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王楊盧駱,是不是他們成就的排名?幾千年來,一直有所爭論。尤其是楊炯曾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好像是楊炯在表達對排名的不滿,也似乎暗示著這是成就的排名。

    不過,他們的成就很難說的上高下之分,各自都有各自的代表作。王勃的《滕王閣序》和駱賓王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誰優秀誰差劣?楊炯的《從軍行》和盧照鄰的《長安古意》,誰高誰低?

    因此,有種說法,認為王楊盧駱不是成就的排名,而是年齡的排名。王勃(公元650年生),楊炯(公元650年生),盧照鄰(公元634年生),駱賓王(公元619年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抑鬱症是怎麼回事?怎樣才能從這種情緒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