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依著他的意願就玩命哭,玩命鬧。
3
回覆列表
  • 1 # 睫毛上的舞步

    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是具有兩面性。

    兩歲的小朋友已經有了部分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知道在適當的時候用語言或者情緒表達自己的意願。讓父母瞭解他的想法,引起父母的關注。

    孩子發脾氣應該只是他表達情緒的一個方式。當孩子對周圍的環境或者剛剛發生的事情表示不滿或者有自己想法的時候,他們可能有會選擇用發脾氣的方式表示不滿。

    隨著孩子年齡慢慢增長,家長應該做適當的引導,讓孩子知道,有任何需要可以和大人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發脾氣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

    同時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比如控制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儘快安靜下來,比如講故事,放鬆音樂給孩子聽。

  • 2 # 偉叔愛生活vlog

    應該首先想想你們大人有沒有發脾氣的情況?如果有,馬上改。再去找找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是什麼。對症下藥。不要急。

  • 3 # 愛妃的寶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想想家長沒有沒喜歡發脾氣,或者對寶寶大吼大叫,父母會不會吵鬧。然後就是寶寶一開始有脾氣時就要抑制,不要因為他的哭鬧妥協,不然脾氣會越來越大。寶寶哭鬧時也不要不管,可以跟他說你想哭可以哭會兒,媽媽抱著你好嗎?他能聽懂。等他鬧騰完再給他講為什麼,可能他不會全懂,但他至少會明白媽媽是愛我的,我的哭鬧在媽媽那換不到我想要的東西。記得大女兒小時候兩歲多點兒吧咬人,說了幾次不聽,我就拍拍她的小屁股,她就喊奶奶救命,奶奶就屁顛屁顛來了,我說奶奶請你回去,不然一起教育,奶奶就退出去了,我抱著大女兒,她哭了一會兒也回抱著我,我說,別人咬你你會不會痛痛,她說痛痛,我說你願意被別人咬嗎?她說不要,痛痛。我說那你就不要咬人了好嗎?別人也會痛痛。女兒親親我說,不咬,愛媽媽。我告訴女兒,媽媽也愛你,你咬別人,別人的媽媽會心疼,你咬了別人,萬一別人打你呢,媽媽也會心疼。從那以後女兒再也沒咬過人。

  • 4 # Veeyn

    1,2-4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覺得有些逆反,不聽話是正常的現象。2,家長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建立規則感。讓孩子明白,哭鬧達不到自己的目的。3怎麼做?

    當孩子玩命哭、玩命鬧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是:不說不打不走開,情緒要控制好,很平靜的看待孩子哭鬧,冷眼觀察孩子的舉動。這個時候,不要上前管他,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等他哭夠了,家長在過去,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道理。問孩子想要幹什麼?你為什麼不同意,這些道理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並且,告訴孩子,以後可以透過說話的方式,來告訴媽媽,我們可以商量。

    最忌諱的做法,是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放棄原則,同意孩子的要求。這樣的話,孩子會認為哭鬧是最為有效的辦法,他會一直用哭鬧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種做法要不得,有的家長那個看見孩子哭鬧,自己也生氣,乾脆上手打孩子,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越來越暴力。那麼,當孩子長到12歲以後,家長會更加難以管教。

    家長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因為孩子的哭鬧而改變。

    讓孩子明白:媽媽有自己的原則,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媽媽都會同意的。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鬧也不同意。

    現在,是孩子個性養成的關鍵期,家長要做好引導,讓寶寶養成好的性格和習慣

  • 5 # 吳優一家

    兩歲孩子正是自我意識形成的時候,很多方面他都想極力表現自己,會以自我為中心,比如和小朋友玩耍玩具,會自己是自己的,別人的也是自己的,會表現極大的佔有慾與控制慾!和父母也是!

    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加強引導,有些時候,不要干預,尤其是他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只要沒有危險,不要干預,哪怕他在和其他想噢耶搶奪玩具弄哭也不要干預,先讓他自己解決!過後,再引導,當然他可能也不會聽或者聽不進去!這個要慢慢來!

    在他發脾氣的時候,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發脾氣,你應該表現出一個難過的表情,讓他明白這樣會傷害到父母!

    現在這個時候是不能過多幹預,他現在脾氣大應該是你干預太多而表現出來的反抗情緒!

    所以小孩子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一個自我意識自我權利形成的過程!你要明白況且理解他,並適當引導!

    你也不要過多擔心,他現在年紀是最好培養的時候,況且他現在脾氣大,也證明他正在快速成長,況且快速形成自我意識,這是一個好事情!

  • 6 # 心理諮詢師溫雅

    不依著他,就玩命哭鬧。

    玩命哭鬧,就能如願以償。

    這樣玩法,換了誰,都會玩命哭鬧。

    每個人都知道,妥協會帶來下一次的哭鬧。可有的人嘗試過很多次,都不得不妥協。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怎樣才能跳出這樣的惡性迴圈?

    1. 審視大人心態。

    我們放慢來看這件事:

    (1)孩子對某事不滿,出現了哭鬧的行為。

    (2)孩子的哭鬧,觸動了大人的某種情緒/想法。

    (3)這種情緒/想法,促使大人作出妥協。

    第一步,大人要去反思自己。孩子哭鬧時,自己體會到了什麼感受,腦中閃現了什麼想法。比較常見的,有憤怒:“這熊孩子,又找揍呢”;有擔心:“哭鬧容易上火,可別生病了”;有害怕:“這祖宗,鬧起來真嚇人”;有羞恥:“別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肯定都以為我不會管孩子”……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

    第二步,接納自己的情緒,和自己的想法辯論。有些想法並不是事實,比如孩子哭鬧不是找揍,哭鬧也不至於上火生病,別人不在乎你會不會管孩子……發現自己的想法不全面,就會改變想法。

    第三步,剋制自己妥協的衝動。每個人都知道,這次的妥協,總會帶來下次的哭鬧。可嘗試過很多次,都硬不起心腸。這就需要心理學的幫助,有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會更容易做到“無視”。

    2. “無視”不是“漠視”——共情。

    無視孩子撒潑打滾的行為,關心孩子的情緒。體會孩子當時的感受,關心孩子的情緒。孩子未能如願,一般會體會到不滿和憤怒。用語言,具體告訴孩子,你感受到了ta的情緒。待孩子安靜下來後,向孩子描述這件事不能如願的原因。

    3. 教孩子用語言表達。

    孩子的需要、情緒,要用語言表達出來。很多孩子沒有學會這一點,可能長大成人後,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題主提到的孩子,年齡是2歲。這個年紀的孩子,語言表達還跟不上,容易造成誤會,所以很容易發脾氣。需要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是不管用的,你得說出來。告訴孩子該怎麼用語言表達,示範,做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真的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

  • 7 # 愛河北人

    有一個詞語叫做“可塑性”,幼年的時候,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許許多多成功人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幼年的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幼年的時候本性是非常善良的,今後發展成好人還是壞人,全在後天的教育。

    其實,人之初,或許性並不善。正如題主所說的孩子,雖然不過兩歲,但深知父母的軟肋,透過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這一招管用,那麼,他就會用此作為“要挾”父母的手段。由此來看,人之初,絕不善。

    不僅人是如此,動物更是這樣。杜鵑把自己的蛋下到小鳥的窩裡,讓小鳥孵化,當杜鵑鳥孵化出來之後,就會扭扭捏捏的在窩裡動來動去,把奶媽的孩子都擠出去摔死了,僅僅是為了自己獨佔母愛,其陰險程度讓人唏噓不已。

    國家放開二胎後,一胎子女成為二胎的最大障礙,不過幾歲的孩子為了阻止父母生二胎甚至以死相逼,心之狹隘,令人震驚。

    為什麼要教育,就是要把人之初的“惡”進行改造,讓他向善向好,所以家教不可少,學校教育不可少,道德約束不可少,法律震懾不可少。

    孩子,不能完全順著他的性子來,凡是不合理的,作為家長要拒絕,要教育。回到“可塑性"上,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後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想哭,就讓他哭吧。

    哭不壞的。

    不讓哭,才讓他越變越壞。

  • 8 # 小森林的Sunny老師

    2歲的小孩兒,雖然身體的發育狀況較之前的階段已經相對放緩,但是他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認知能力都在飛速的增長。

    他們幾乎完全從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出發來看世界。他不明白其他人在相同處境下會有什麼感受,還無法控制自己。他想要更多的獨立,但超過了他們的能力和安全容許的範圍,他們討厭被限制,所以才發脾氣。這無疑讓這個年齡段之前就已經養成習慣的一些不可理喻的行為更變本加厲。

    家長需要做的是要引導他學會控制、表達自己的情緒,給他建立一些規矩,該限制的一定要嚴肅的冷靜的果斷的限制他,讓他學會延遲享受,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給他提供穩定的、安全的、充滿愛的家庭生活。這樣,他才會真正的快樂。而且,這種快樂具有非常強的延續性,甚至會延續一生。

    以下給到家長一些建議

    1、當孩子情緒開始激動時,你要試著把他的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更合適的新活動上面去,此時注意不要用糖果等去誘惑他。

    2、遇到特別暴躁的情況,如果無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那就先不要管他,這樣至少不會因為過分關注他的不良行為而導致強化他這個行為。

    3、當他的行為不得當,你可以試著用“平靜中斷”的方法幫他建立規矩。這種方法需要你把他背對著你抱開,放到椅子上或者其他無聊的地方,甚至背對著放在你的腿上。讓他停止錯誤的行為,並好好的冷靜下來。這時候你可以簡單的告訴他為什麼這樣做不可以。至於“平靜中斷”的時間,很好用的一個經驗法則是,幾歲的孩子就用幾分鐘。

    4、一定不要用體罰來管教孩子,體罰是最無效,也是負面效果最大的一種懲罰方式。

    5、限制並監督他平時看的電視節目,以及其他媒體內容。

    6、在建立規矩時,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應該認同這個規矩,並且都要堅定持續地遵守,絕對不是說一句禁止的話就沒了下文。尤其注意:當一個兩歲的孩子置身於危險中,千萬不要對他下一個關於安全的命令後就離開。

    7、“利用”孩子愛模仿和假裝的天性,去身教而不是言傳。 比如孩子在給自己的布娃娃餵飯時,他是會學習你平時經常對他說的,要多吃青菜不要剩飯。

    8、多和同齡的小朋友們玩兒,雖然他們此時還不懂得合作,在他們這個年紀已經知道了主動示好。事實上,在他們接近三歲時就開始和其他人建起真正的友誼。如果你的孩子,面對一個發脾氣的小孩兒,還是不要勸他打回去了,不去建立培養他的攻擊性,在以後才不會被孤立。引導他用語言表達自己當時的憤怒,並帶他離開。

    希望以上可以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承宗的戰略眼光和謀略是如何練就的,他為什麼這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