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麗哥城鄉生活

    2017年,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曾說到,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使團,打通了東西方的互通。完成了“鑿空之旅”,使阿拉木圖、撒馬爾、長安重鎮等,,興旺發達,中國漢唐迎來盛世,古絲綢之路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

    漢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的開創者,奠基者。

    漢文帝劉恆,在位23年,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推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生前勤政為民,吏行節儉,“重農仰商”,減輕農民稅收,提高糧食價格,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商人慷慨解囊社會和諧,可謂一代明君。那為何死後遠離祖輩帝凌,遠葬於白鹿原呢?

    霸陵

    漢孝文帝劉恆陵寢,又稱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於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這裡北俯關中,南覽秦嶺,四面環水,居高臨下,自古以就是戰略要地,相傳周平王在地狩獵,發現有白鹿出沒,深感天地造化之德,便將此地命為白鹿原,當地人稱為“鳳凰嘴”,攜帶著一股不可侵犯的王者之氣,這不僅僅是一座山,更是漢文帝選擇這裡建帝陵的原因之一。

    偶然稱帝

    劉恆能登上皇位實屬偶然也有其必然性,至劉邦死後,呂后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十六年,不斷追殺舊臣和皇子,漢高祖規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呂后將死之際,各路皇子及舊臣率軍直逼長安,從此呂氏滅完,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由於劉恆從不惹是生非,為人溫柔敦厚,他的封地遠離政治鬥爭中心,因而辛運躲過呂后追殺,他幸運地被群臣推上帝位,也成就他非凡的一生。

    另闢帝陵重要原因

    漢高祖十一年,劉邦平定代地,將八歲劉恆封為代王,都於晉陽,劉邦並不特別喜歡這個兒子,這一切都緣於其母薄姬,薄姬本是秦末割據諸侯魏豹之妾,楚漢戰爭劉邦滅了魏豹,薄姬便成劉邦寵姫,然而劉邦很快對她失去興趣,劉恆母子的命運可想而之。

    在繼承帝位之前,劉恆對漢廷始終保持著戒心,似乎並不以皇位為榮。也許皇族之間的鬥爭,早已讓他對自己的家族心生拒斥。

    另闢帝凌也有利於自己的母親薄姬,在劉恆繼位後母親雖貴為太后,但在劉邦那裡地位悲微,從末做過皇后,如果葬於祖凌,勢必無法與呂后凌爭鋒,而將母親安葬於新凌區,那劉恆母子二人便能在幽冥世界中相依相伴,對於從小就與父母同甘共苦、相依為命的劉恆來說,那就是莫大的幸福。

    漢文帝的一生充滿著傳奇,作為皇帝他曾為母親端盆洗腳、親嘗湯藥,可謂孝感動天,他讓自己的母親贏回了尊嚴,不惜遺違背祖訓,他對民生領域的貢獻,天下人人皆知,死後葬於白鹿原的漢文帝,後世人們尊稱為漢孝文帝。

  • 2 # 依稀說史

    時光沒有因為漢文帝的仁德與賢明對他有所顧忌,這也許就是時間的魅力。不管你是皇帝還是那麼奴隸,在時光面前都是平等的。時間來到公元前157年,漢文帝也僅僅四十六週歲。放在現在四十多歲正在身體黃金年齡的末端,依然是大有可為的年齡。可是長期的勞苦和勾心鬥角卻消耗了漢文帝不太年長的身體。進入中年以後的漢文帝身體一天比一天差,他也漸漸感覺到自己大限已至。

    漢文帝的心態和他父親劉邦一樣,對生死看得很談。他覺得自己已經完成自己的使命。既然已經完成使命就應該退出歷史的舞臺。當死神來臨的時候,他沒有任何恐懼,他坦然迎接死神的來臨。也許世人就缺少漢文帝這種看破生死的境界。老而不死是為賊,老而不死是為妖,死而不腐為屍。塵歸塵、土歸土、蟠桃歸王母,萬事萬物新陳代謝天理迴圈。

    公元前157年6月,漢文帝在未央宮永遠閉上了眼。漢文帝走得非常安詳,走得更安心。他在臨死之前沒有任何憂慮,有沒有任何遺憾。他不像漢高祖臨死之前還在擔心自己的帝國,擔心自己的子孫命運。漢文帝臨死之時,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帝國會走向何方。他知道自己已經為帝國規劃了光明的坦途。他知道自己的已經選擇了一個絕對合格的繼任者。只要後繼者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大漢應該會長治久安。

    在臨死之前漢文帝已經準備好了遺詔。漢文帝的遺詔既非常簡單,也非常誠懇。總結起來無外乎以下幾點:

    1、看淡生死,不畏懼死亡;

    2、提倡薄葬,反對厚葬;

    3、喪葬形式一切從簡,喪葬不得鋪張浪費;

    4、國葬期間不得擾民;

    5、不起墳頭依山造陵。

    漢文帝遺詔可以說前無古人,當然後面有來者。中國古代一向講究視死如生,把死看得非常重。漢文帝生活在那個愚昧的時代,卻能擺脫時代的束縛把生死看得非常淡,完全不畏懼死亡。古人既然視死如生,皇帝死的時候往往會給自己墳墓中多方一些陪葬品,以供自己在陰間享受。秦始皇恨不得把整個大秦帝國都搬到地下。漢文帝卻不準在自己的陵墓中放置奇珍異寶,實屬難得。一般國葬期間,需要舉國悲哀,需要舉國披麻戴孝。這樣才是皇帝的標配,這才是皇帝的基本規格,才能配得上皇帝的身份地位。漢文帝卻開特例,讓老百姓只需哀悼三天,國喪期間仍然嚮往常一樣正常生產生活。凡必須參加葬禮的, 都不要大量披麻戴孝,其頭與腰的孝頻寬不過三寸。不要用布帛來鋪蓋靈車及派羽林軍護靈,不要派百姓到宮殿中來哭靈。朝廷中應參加葬禮的, 只能在早晚與大功時可以有哭泣的哀音。禮畢就停止。不是早晚與舉行葬禮時, 禁止擅自放聲哭泣。下棺後,服大功(喪服)十五日,小功十四日, 細布衣七日, 三十六天以後全部釋去孝服。

    漢文帝臨死之前已經為自己選擇好了陵園遺址。漢文帝的霸陵陵址沒有選擇在漢高祖劉邦劃定皇帝墓葬園區——咸陽原,而是選擇了遠離白鹿原。

    我們熟知白鹿原的原因,可能不是因為漢文帝的霸陵,而是因為一本書和一部電視劇,它們都有同一個名字——《白鹿原》。

    白鹿原位於現在陝西省西安市境內,也就是當年長安附近。大致地理位置位於長安東面的灞河和滻河之間的區域,東面與簣山相接,西鄰長安,南依秦嶺,北鄰灞河。傳說周平王東遷洛陽的時候,曾經在這片原上見到一頭白鹿在此遊弋,因而將此原命名為白鹿原。因為此原居於灞水之上,所以在古代也稱之為霸上。熟悉吧,就是當年鴻門宴時,劉邦屯駐的地方。後來,漢文帝的霸陵修建於此,故又稱之為霸陵原。

    按道理說劉邦已經規劃好了皇家墓葬園區,漢文帝只要按照父親的規化把自己安葬在咸陽原就可以了。漢文帝卻另闢蹊徑在遠離咸陽原的白鹿原選擇自己的陵墓。為什麼漢文帝要選擇遠離咸陽原皇家墓葬區呢?

    也許因為漢文帝恨透刀光劍影的戰爭和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所以他希望自己死後能遠離這些令人憎恨的爭鬥。遠離爭鬥,永久相安無事的辦法也很簡單。找個遠離咸陽原的地方就好了,他離開了長陵、安陵,也就是可以遠離了他們的爭鬥,永遠安安靜靜躺在自己的陵墓中。

    如果僅僅從這個方面考慮的話,漢文帝未免太任性了。漢文帝偏偏又不是一個任性妄為的人。綜合漢文帝的事蹟來看,他是一個非常穩重的人。那麼他不在劉邦劃定的皇家園陵墓葬區選擇陵址可能和古代的昭穆制度有關。

    昭穆制度是中國古代宗廟制度之一。根據宗廟制度規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根據昭穆制度,始祖的牌位放在最中間,左昭右穆。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二世為昭,三世為穆;四世為昭,五世為穆;六世為昭,七世為穆;二四六世為昭,三五七世為穆;先世為昭,後世為穆;長為昭,幼為穆;嫡為昭,庶為穆。始祖之子為昭,始祖之孫則為穆;始祖孫之子又為昭,始祖孫之孫又為穆。這樣一來,在昭穆的排列中,父子始終異列, 祖孫則始終同列。另外在墓地的葬位也同樣以此為準分為左右次序。 在祭祀時,子孫也要按照這樣的規定來排列次序,用以分別宗族內部的輩分。

    漢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應該是昭居左。劉邦是大漢的始祖,漢文帝做為劉邦的兒子就應該是二世皇帝。可是實際上漢文帝劉恆前面還有一個漢惠帝劉盈,劉盈同樣也是劉邦的兒子,也應該算是二世皇帝,應該是昭居左。那麼問題來了,漢惠帝應該是昭,陵址已經在長陵左邊。漢文帝劉恆不能再把陵墓擺在劉邦左邊,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兩個“昭”,左右豈不是不對稱。漢文帝總不能把自己的陵墓放在“穆”的右邊吧。這不等於說漢文帝是漢惠帝的兒子或者兒子輩。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另外尋找一片陵園,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這個問題。

    除了漢文帝的霸陵不在咸陽原之外,漢宣帝的杜陵也不再咸陽原。巧的是這兩位皇帝都是後來選上來的皇帝,而不是繼承的皇帝,他們都要面臨昭穆制度的問題。

    漢文帝是一個非常孝順的皇帝,漢文帝的“親視湯藥”也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漢文帝從小不受劉邦重視,只能和薄姬相依為命。劉恆被立為代王之後,也面臨呂后的迫害。無論多麼困難,薄姬始終在背後默默支援漢文帝。漢文帝和薄姬的感情也特別深。漢文帝選擇白鹿原在新陵址可能還考慮到了自己的母親薄太后,劉邦的長陵中根本沒有給薄姬開設一個皇后陵墓。總不能讓薄太后和呂后擠在一個陵墓中吧,那不是把自己的母親放在一個悍婦那裡。活著的時候最多忍受幾十年就能擺脫呂后,死了埋在一起不是讓薄太后百年千年永遠和呂后在一起。漢文帝不希望自己的母親以一個普通妃子的身份埋入長陵,他也不希望自己的母親在死後再一次捲入風波。漢文帝希望自己和母親死後遠離紛爭,死後能夠得到安寧。

    漢文帝以前皇帝陵墓基本上都是掘地為墳,然後再陵墓上用封土起一個高大的墳頭。而霸陵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依山而建的皇帝陵墓,既然是依山而建自然沒有墳頭,也無封土可尋。至於霸陵內部結構如何,史書中記載非常少,又由於沒有正式開掘所以也無法得知。據說霸陵在白鹿原圓頭的懸崖上鑿一個洞為玄宮,內部用石頭堆砌,裡面應該有完整的排水系統。漢文帝如果想依山建墳就需要找一個有山丘的地方。白鹿原上的小山丘正好適合漢文帝選擇陵址要求。這也是漢文帝選擇離開咸陽原的重要原因。

    不得厚葬,不得使用大量陪葬品在漢文帝的遺詔寫得清清楚楚。而且這封詔書已經公告天下人人得知。那麼霸陵中到底有沒有封侯的陪葬品呢。事實告訴我們,裡面卻有大量的陪葬品。兩漢之間,赤眉軍在長安挖掘皇陵絕大部分皇陵都被挖掘,只有霸陵和杜陵得以倖免。也許就是因為赤眉軍相信了漢文帝的遺詔。西晉時期的盜墓賊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漢文帝的霸陵也刨了,在霸陵中發現大量陪葬品。

    大量陪葬品似乎和薄葬的遺詔不符,是不是漢文帝是一個陽奉陰違的人,故意留下這麼一封詔書博得一個好名聲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漢文帝下葬的時候,可能的確沒有在霸陵中放多少陪葬品。大量陪葬品哪裡來的呢?這就要問問漢文帝的老婆竇太后了。竇太后一直活到漢武帝時代。漢武帝時代,漢朝的國力達到了頂峰,也積聚大量社會財富。更為重要的是,漢武帝時期厚葬之風流行。霸陵中的陪葬品極有可能是竇太后去世時候陪葬入霸陵的。當然這也只是猜測,也會只有歷史和科學會告訴我們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勇士輕鬆戰勝西部第二的掘金,五星勇士是已經初現最強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