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蕼清淺

    《資本論》的剩餘價值是存粹經濟學範疇裡的“理想型”剩餘價值。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現實經濟活動中什麼是剩餘價值?這個剩餘是否合理?評判的標準在哪裡?有定額麼?是總體價值的百分之幾?

    沒有評判標準、沒有比率、沒有合理性評估、那何來剩餘價值?

  • 2 # 沈漫君

    利潤也好剩餘價值也好,我的理解應該是資本和勞動共同創造的,產品的價值是透過價格來實現的,在這裡簡單地劃分資本和勞動各佔多少比重是困難的,我們知道在剩餘價值理論中,勞動是以商品的形式存在的,企業主透過工資的形式購買勞動者的勞動,所謂剝削勞動者的剩餘價值,就是說勞動者付出的勞動價值超過了他所獲得的工資,在市場經濟中,資本和勞動的價值是相互依存的,沒有資本,勞動的價值無法實現,而離開勞動,資本的增值亦無從談起,在這過程中,企業主和勞動者是同時付出勞動的,勞動者付出的是技能,企業主付出的是更復雜的腦力勞動。在激烈的市場竟爭中,資本和勞動都存在著風險,而資本的風險更大。因此說利潤來自剩餘價值並沒有問題,但說利潤都來自勞動者的剩餘價值,是不完整的。

  • 3 # 使用者918110063116君

    馬克思尊重資本的人格化發展,比如他主張縮小工作日的時間,給工人階級更多的自由時間來實踐學習生活和創作的志趣。

    資本是社會發展的第一工具,創造掌握和運用這種工具是人類社會智慧的本能,但資本的發展過程是殘酷而嚴苛的,她的發展與社會市場實際需要的理順過程,無疑是需要相應時間的,即素質的全面提高和科學的鬥爭實踐。

  • 4 # 牛樂民

    工人在資本家廠裡幹活,對資本家有利沒有?如果資本家僱工人幹活,對資本家有利,這個利就是工人勞動的剩餘價值。

  • 5 # 永恆的射手58206083

    所謂“剩餘價值”我個人理解是指:持續數千年的“國家革命”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以後形成的收入差。人類社會由原始共產主義向科學共產主義長達數千年的漫長過渡期也是私有制由原始走向現代的漫長過程。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私有制打破大鍋飯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投資者的利益的最大化。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是透過給各類別丶各檔次人才劃分收入等級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結合凱恩斯的“拆東牆丶補西牆"的理論不難看出:上級人才的富有是建立在下級人才的貧窮基礎之上。也就是說,私有制打破大鍋飯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建立一個全球共享的利益分配革局,而是為了維持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以及80%的人佔有20%的社會財富的利益分配革局。因為在壟斷資本家看來:只有“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的利益分配革局才是最符合壟斷資本主義基本要求的收入分配體制,所以他們才會把凱恩斯的拆東牆、補西牆的再生產方式奉為教條、教義頂禮膜拜。

    資本家80%以上的收入都應該是來自於剩餘價值。也就是說,資本家手中保守估計只有20%以下的個人收入是來自於個奮鬥,80%以上的個人收入是靠團隊合作。按照資本主義的收入分配體制,財團80%的收入是要分配給佔財團全體成員20%的投資者和管理者的,剩餘20%才是分配給佔財團全體成員80%的普通勞動者的。

  • 6 # 周多水

    沒有必要把問題搞的那麼複雜,人家就問一個剩餘價值,你倒好漫無邊際的胡說海說,把問題扯得太遠了。就事論事,三言兩語解決問題,沒人聽你講課。

  • 7 # 金融見聞錄

    剩餘價值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用來譴責資本主義式經濟制度的一種經濟理論。

    它是一個工人的工資和他生產的商品或服務的價格之間的差額。這個理論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工人透過生產商品和服務來提供價值。

    這種價值與實物經濟資源或商品的實際價值無關。這種附加價值是透過生產資源或商品所需的勞動力來實現的,從而使商品的價值超過其原始成本。馬克思認為,工人個人及其生產力才是決定消費品或服務價值的真正因素。

    生產一種商品或服務所使用的勞動力數量是馬克思所認為的利潤在經濟中積累的方式。馬克思所使用的剩餘價值概念認為,工人不僅透過支付給他們的工資創造經濟價值,而且還透過將經濟資源轉化為有價值產品的附加價值創造經濟價值。這使得經濟體能夠透過生產商品來獲得更多的利潤,而不僅僅是通過出售財產來獲得收入。馬克思認為,這些額外的收入可以透過允許他們透過勞動保持一定數量的增值而使個人作品受益。

    馬克思基於對剩餘價值的信念,發展了被稱為價值標籤理論的經濟學公式。這個公式被用來確定一個工人的勞動在經濟中提供的價值。這一理論的基本公式是將銷售商品的總利潤除以生產這些商品的總工資成本。這個公式的結果就是剩餘價值的比率,馬克思認為剩餘價值應該從公司分配給員工。企業應該能夠透過向工人支付足夠的工資來實現剩餘價值的最大化,支付工資的方式是固定的工作時間和固定的生產率。工資過低的工人將使企業得以利用勞動力,同時要求同等的生產率。根據馬克思的理論,這將降低商品生產的剩餘價值,削弱整體經濟。

  • 8 # 老牛25714

    讀了巜資本金》你就知道他是完全排除了社會因素,如政治丶地理丶自然等多方因素的純數學模型。不應把他看成唯一,不變的聖經,

  • 9 # 辛福先

    剩餘價值推動了社會進步。

    有人主張剩餘價值分光吃盡,才體現正義,才體現公平,才不是剝削。

    其實分光吃盡的主張十分巟謬,是烏托邦思想,社會根本得不到發展。

    工廠要發展,要創新,資金哪裡來?分光吃盡可行嗎?

    資本家開工廠不是辦慈善事業,目的是賺錢,賺的就是剩餘價值。

    資本家開工廠,籌集資金是最大貢獻。各地政府派出大批人員外出招商引資,也就是籌集資金。

    銀行存款有利息,資本家投入資金,取得利息,也很合理。

    資本家辦工廠還是很費腦筋的,籌資、策劃、徵地,管理……等等,所以資本家也是腦力勞動者,取得報酬,應該。

    經濟要發展,修高鐵,建核電,資金哪裡來?歸根結底還是剩餘價值提供的資金。

    所以剩餘價值推動社會前進!

  • 10 # 明德商道

    馬克思剩餘價值是指“:剩餘價值是僱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它是僱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和僱傭工人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從僱傭者角度講,它是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剩餘價值。勞動者自身勞動力價值是由維持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所必需的生產費用決定的。

    剩餘價值分為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絕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日長度而產生的剩餘價值。工作日越長,剩餘勞動時間就越長,資本家從工人身上獲取的剩餘價值就越多。在資本主義生產早期,生產剩餘價值主要依靠生產絕對剩餘價值。為了緩解階級矛盾,掩蓋資本家最大限度追逐剩餘價值的目的,在後期逐漸轉化成了對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相對剩餘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透過機械化自動化的技術運用縮短必要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而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的剩餘價值。商品的出售價格是按照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率提高就意味著個別必要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產生的比社會價值低的那部分差額就是相對剩餘價值,因此那麼出售商品所產生的利潤就比社會平均利潤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動擋汽車起步後會歇火,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