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雲泥之別!

    小可不是厚古薄今,也不是對中華新韻有什麼偏見,而是如果只學習中華新韻,你不得不面臨一個完全由自己製造出的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題或困境。

    許多古詩你看不明白,甚至會產生疑惑,會有許多本不該有的誤解,岐義,甚至是糾結。

    創作古詩詞難免要學習古詩詞,自然要閱讀那些經典著作,可是如果你只讀中華新韻,會碰到許多許多讓你困擾的詩作。

    比如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如果不懂平水韻,那麼你就會認為這首詩不押韻。可實際上,這首詩是押韻的,因為原字和昏字在一個韻部,古代人可能讀“雲”。

    比如

    採玉採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這是一首李賀的詩,如果你不懂平水韻,你會認為也是不押韻的,不可能不產生誤解,可以因為我們的不懂,偏偏就冤枉了古人。

    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其實都是押韻的,《慶餘年》裡小范大人偷杜甫的《登高》,那是千古七律第一,實際上韻腳押得極為精準。

    如果不學習平水韻,有三分之一的古詩詞都會產生閱讀障礙。並且會冤枉古人。

    不可以這樣!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按平水韻寫,但按現代發音去讀,肯定喪失了原有的音律之美,這不公平。

    的確不公平!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你要精通平水韻,但創作的時候可以使用中華新韻,因為平仄是音律的源泉,當發音變了,音律也會變化。

    重要的音律,而不應當是古代的平仄。

    重要的是格律,而不應當是古代平仄。

    也就是說,不論是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創作古詩詞,必須有平仄,必須有格律,只不過你可以嚴格遵守古代平仄,也可以用現代發音去套用格律。

    都沒有問題!

    只是,當你用中華新韻去創作並且發表的時候,一定要在標題後面註明四個字——中華新韻。但是,當你學習平水韻之後,估計你不會用中華新韻了,因為少了那種古典韻味。

    實際上在宋朝的時候,漢字發音已經有許多不同了,但無論是東坡,還是稼軒,或是易安,或是山谷都沒有秀新韻,明朝朱元璋可謂千古牛人,也安靜地用古韻,清朝更不用說,官話變成了北方話,可是哪怕是納蘭容若,曹雪芹,黃仲則這些大家也在用古韻。

    民國大師輩出,陳寅恪,錢鍾書,王國維依然如此,哪怕是寫古詩最精當的郁達夫也是如此。

    開國領袖毛,周,陳,朱,葉都是如此。

    題主,聽小可一句,中華新韻可以學,也可以用,但真要是潛心玩的話,平水韻是唯一的選擇。

    因為我們在資格上,永遠無比和上面那些人相比。

    我們不配!

  • 2 # 一隅一曦

    學寫詩詞新韻,平水韻怎麼區別,各自含義以及實際應用有哪些?

    學寫詩詞新韻:

    普通話的一聲二聲為平聲,普通話的三聲四聲為仄聲。

    五絕五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何為詩詞新韻

    上圖畫藍色圈點的字是韻字,新韻字根據普通話拼音韻母,如:楊(yang),航(hang),狼(lang),忙(mang)。

    這幾個字聲母除外,韻母都是(ang)

    普通話韻母一聲或二聲都可以用在藍色圈點處,此可稱為新韻平聲韻。

    近體律詩

    近體詩成屬於唐代,普通話新韻聲調分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寫近體律詩,需要用到古四聲,古四聲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平聲,上聲為平;去聲,入聲為仄,

    圖中紅色圈點是平,綠色圈點是仄,古入聲字已經分別分佈在普通話四個聲調中,寫近體詩需要知道哪一些字是入聲字,不可與普通話四聲調混淆,寫近體詩需要知道或查閱入聲字表。

    平水韻

    平水韻字分佈非常細膩,完整版106部,

    寫平水韻詩,韻字最標準用上平一東部內字就完全用一東部內韻字,不可亂用其它部韻字。用二冬部韻字全詩韻字就在二冬部內選擇韻字。不可亂用其它部內韻字。

    新韻與平水韻有天壤之別,寫平水韻猶如帶著鐐銬的舞者,能寫出好詩,可謂已經用了一番心思修煉取經,方得真經。

  • 3 # 老街味道

    問題:學寫詩詞新韻、平水韻怎麼區別?各自含義以及實際應用有哪些?

    前言

    這個問題以前有類似的提問,也回答過。

    新韻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用普通話的發音來作詩,即拼音裡的就是相同既是押韻。古韻一般指平水韻和詞林正韻,古韻分平、上、去、入四聲,同一個字,新韻古韻可能不同,所以用古韻作詩比較難。

    一、新韻解讀古詩 句中平仄的疑惑

    如果用新韻作近體七絕和古韻的近體七絕是不同的,老街舉個例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首詩王昌齡的七絕用新韻來看是出律的,白,笛,在古韻中都是仄聲(入聲),新韻是平聲(都是2聲)。如果不知道古韻的話,就會質疑這首古詩不是近體的七絕。

    新韻與古韻的最大不同,是新韻1、2、3、4聲中,沒有了入聲。而古韻的平、上、去、入四聲中,上去入三聲都是仄聲。

    新韻的1、2聲類似古韻的平聲,3、4聲類似於古韻的仄聲中的上、去聲。

    二、古韻與新韻押韻的不同

    句中的平仄我們先不管,再來看看新韻和古韻中押韻的不同,還是這首詩。

    假如把最後一個字改為寒,會發現寒的韻部與間、山、關不同。

    黃河遠上白雲間【間:十五刪 】,一片孤城萬仞山【山:十五刪】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寒【寒:十四寒】。

    如果用新韻來看的話,例如寒han、山shan,間jian韻母都是an,而且都是平聲(1聲和2聲)就視為押韻。

    但是寒、刪、先、元這些字在平水韻中分別屬於不同的韻部,作近體詩(即格律詩)的時候,是不能亂用的(只有首句可以押鄰韻)。

    三、新韻與古韻

    最早的新韻是民國30年十月,也就是1941年頒佈的《中華新韻》,後來影響較大的是2005年版《中華新韻》與2018的《中華通韻》。

    關於新韻的使用,我建議不必去特意記住,就用普通話的發音為標準即可。指定新韻的初衷也是簡化查詢的麻煩。

    詩人作詩所用的古韻,起源於隋朝的切韻,唐朝科舉時依據此書制訂官方的韻書,到宋朝又有廣韻、集韻等,後來又合併成了平水韻。

    我們常說的古韻或者舊韻是指平水韻。

    平水韻分了106個韻部,江陽不同韻、東冬不同韻、元寒山刪先鹽鹹覃不同韻、青庚不同韻、蕭餚豪不同韻、魚虞不同韻.....

    這對於現代人來說,無法分辨。其實古人也有因此搞不清楚而落韻的想象。在科舉中,就常出現落韻而影響錄取的故事。《宋史 列傳第四十一》中記載:

    李迪、賀邊有時名,舉進士,迪以賦落韻。

    1860年的殿試時,權臣肅順的門生高心夔原本期望高中狀元,沒想因為押錯了【元】韻而落韻。

    四、鄰韻與詞韻

    科舉時一般考格律詩,所以會出現落韻的現象。如果作古體詩(非格律詩)即可用鄰韻通押,例如江陽 、東冬 、寒山刪先 、青庚等韻部可以通押了。

    例如元的絕句,前兩句押韻一【東】韻,最後一句押二【冬】韻。這首詩作為近體詩就落韻了,作為古體詩則允許這樣押韻

    寥落古行宮【 一東 】,宮花寂寞紅【 一東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二冬】。

    類似的是填詞,唐宋人沒有專門的詞韻,他們用詩韻填詞,有人填詞喜歡和格律詩一樣嚴謹,完全用一個韻部。

    牛希濟《臨江仙·江繞黃陵春廟閒》,全詞用刪韻,一個鄰韻的字不摻雜。:

    江繞黃陵春廟閒,嬌鶯獨語關關。滿庭重疊綠苔斑。陰雲無事,四散自歸山。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風流皆道勝人間。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

    有人則放開到和古體詩一樣,用鄰韻通押。謝逸(1068-1113)《江神子 》,風、紅用【一東】韻,溶、濃用【二冬】韻。: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揚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清朝人根據這些押鄰韻的唐宋詞,總結出了一套詞韻,叫做《詞林正韻》,基本上是詩韻的鄰韻通押。我們填詞可以根據《詞林正韻》的韻部來填寫。

    結束語

    除了以上的內容外,古體詩和填詞都有換韻的作品,古體詩換韻很自由,詞的換韻要根據詞牌的要求,另外還有叶韻、疊韻等區別。

  • 4 # 方霞詩書畫聯

    簡單的來說新韻就和現在普通話差不多,第一聲,第二聲屬於平聲 ,第三聲和第四聲屬於仄聲。

    而平水韻中把很多韻母是e 和 i 的短促音的字歸入入聲字,也就是仄聲。這和我們吳語的土話是不謀而合的。例如:福、白、夜、一、結、吉都是屬於這個範疇。

    下面這個聯是我今天給成人班上詩詞課的內容:

    雨冷三更凋野色,霜清一夜白蘆花。

    下聯“一. 夜.白”都是入聲字,我在聯句中作為仄聲來用

  • 5 # 朝進夕拾藍庭詞

    寫格律詩必須清楚什麼叫平水韻。什麼叫中華新韻。凡寫格律詩平水韻不用標註。如用新韻,須標註,中華新韻。但是無論用平水韻還是用中華新韻,都能寫出好的詩詞作品。新韻字數多較為廣泛,初學格律詩詞者,先選擇中華新韻比較適宜。等有一定煉字基礎了,再檢視《聲韻啟蒙》和《中華新韻》(百度可搜》

  • 6 # 大樹天音

    詩詞新韻指的是中華新韻,就是根據現在新華字典的四個聲調和韻母,來作為押韻的標準,稱為新韻。平水韻指的是古韻,就是根據平仄韻律來作為押韻的標準。古時的四個聲調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其中平聲為平韻,上聲,去聲,入聲為仄韻。平水韻有正格和變格。基本格式有四種: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只有符合這些嚴格的格律要求,才算是格律詩,否則就是古風。

    詩詞的寫作,最好掌握和運用的就是中華新韻,非常嚴格和難度較高的是平水韻。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循序漸進,不斷提高水平,才能保證寫出韻律優美和意境優美的詩詞來。

  • 7 # 遠香堂堂主

    新韻以現在的普通話為準,1,2聲為平聲,3,4聲為仄聲。《平水韻》是宋人劉淵,王文鬱根據唐詩的平仄總結編寫的一部韻書,科舉亦以此為準,分為平,上,去,入聲,平聲為平,上,去,入為仄。現在人寫詩詞奉行雙軌制,可用新韻,可用平水韻。南方方言大多保留入聲字,故南方人用平水韻佔優,北方人部分保留入聲字,無入聲字的地區學習平水韻較難,需記住常用入聲字。從傳承經典的角度講,我認為要掌握《平水韻》,否則無法深入理解古人的詩詞。

  • 8 # 大晟府小書僮

    平水韻成書於南宋末年,依唐韻改編而成,實際反映了唐宋人的用韻情況。具體韻部可查閱平水韻韻書。

    新韻是2005年由中華詩詞學會頒佈,以普通話為依據,以《新華字典》的注音為標準,所以我們學習起來更容易。

    新韻、平水韻怎麼區別?最大的區別只是入聲。例如岳飛的《滿江紅》押的就是入聲,這些入聲在普通話裡已經消亡,分別變成了普通放的第一至第四聲。另外韻部也不同,平水韻有106個韻部,中華新韻有14個韻部,新韻更為寬泛。建議你查一下韻書。

    新韻、平水韻實際的實際應用,基本上南宋末到今天,平水韻都是統治地位,新韻在頒佈後也有人使用,但用得不多,大部分作者還是習慣使用平水韻。

    初學詩詞,建議用新韻。但不能不學習平水韻。平水韻一定也要掌握,否則你就不能理解古人的詩詞了。

    文學當隨時代,既然發音已變,在創作上我提倡使用新韻,更符合當代的閱讀。實際上入聲的消亡,並不是當代的事,元朝時候,中原發音已經“入派四聲”了。元朝韻書《中原音韻》已經將漢字發音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已經歸入四聲,是今天普通話的基礎。

    元朝已經發生變化的發音,為何直到今天大家都不太接受,一直死守平水韻?我想人們守的,其實是所謂“古意”吧。歷代的詩詞作品,都是按古音創作,對於這些美妙絕倫的文學瑰寶,人們千百年來早已習慣了以古音來欣賞,從心理上早已認同了古音在詩詞創作上的地位,一旦以新韻來讀,這些古詩詞變得多沒趣味。“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如果“歇”字按今天的發音念第一聲,激越的聲情就沒了。讀者從心底裡就不接受這種改變,所以新韻推行十多年,被接受的程度一直不高。筆者也用平水韻和詞林正韻,一方面因為閱讀的習慣,另一方面因為筆者講粵語,粵語對古音是保留得比較完整的,以古韻來創作更符合自己的習慣。

  • 9 # 張繼東

    既然生活在今天,既然寫詩也是給今天的人看,那我覺得就應該用今天的發音寫詩入韻,我們才會讀來朗朗上口。如果僅僅是學習古詩詞,那麼我們應該知道故人的語言發音,那就要學習古韻。另外要用今天的詞彙寫詩才能叫大多數人接受,依然拘泥於古韻古詞彙是導致詩詞不能廣為流傳的真正原因,希望大家發起一場詩詞屆的改革之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換一臺手機,就是普通人水平,6000左右,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