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些歷史要讀
-
2 # 如是史社
說起劉伯溫大名,很少有人不知道。說起姚廣孝大名,知道的人不多。劉伯溫是助朱元璋得了天下,姚廣孝是幫助朱棣得了天下。不過,從生前死後的待遇來講,姚廣孝更勝一籌。
重點說說這位不大為世人稱道的姚廣孝吧。姚廣孝本是醫學世家出身,十四歲剃度出家,法名道衍。後來,姚廣孝拜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此人三角眼,狀如病虎,在相學上來說,這種長相嗜好殺戮。
姚廣孝命運的轉折事件是朱元璋選高僧侍諸王,為已故馬皇后誦經薦福。姚廣孝以薦入選,因與燕王朱棣相談甚歡,主動跟隨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主持大慶壽寺。從此經常出入燕王府,參與奪位密謀,成為朱棣的重要謀士。那時劉伯溫已經死了7年了。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朱允炆動手削藩,姚廣孝比朱棣還堅定的認為:天意在朱棣,一直支援甚至慫恿朱棣起兵。朱棣曾道:“百姓都支援朝廷,怎麼辦?”姚廣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據說他是真的看到了朱棣的帝王之氣,這種“異能”我們沒法證實,但應該是有跡象讓姚廣孝做了準確的判斷。
朱棣起兵後,姚廣孝留守北京,輔助世子朱高熾監國。朱棣起兵其實一點都不順利,他犯了一個戰略性錯誤,一路拔城而去,十分挫敗之下,姚廣孝建議朱棣回師北平。姚廣孝看準了朱允炆致命的“仁慈”:令將士們不傷朱棣,愛惜自己名聲勝過保住大明江山。姚廣孝建議朱棣直取京師。朱棣採納他的建議,在淝水、靈璧連敗南軍,並渡江進入京師,“靖難之役”後,登上皇帝寶座。
成祖繼位後,姚廣孝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被稱為“黑衣宰相”。負責遷都事宜,一手規劃今日北京城佈局。而後在解縉編書失敗後又擔任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晚年又整理了反排佛的《道餘錄》。姚廣孝為中國文化歷史和佛教史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病逝慶壽寺,終年84歲,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皇帝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其實明成祖曾讓姚廣孝蓄髮還俗,姚廣孝不願意。他一直居住在寺廟,白日換朝服公幹,晚上回寺廟換上僧服。朱棣所賜府邸、美人,一概不要,所賜黃金,散於族人鄉親。
個人認為:姚廣孝其實比劉伯溫還要神秘一些。沒有他,朱棣不可能以一州之地,奪取江山。也不知,他是真的“預見”了未來,還是藉助朱棣,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姚廣孝一生都能收心簡從,輔佐三代帝王,生前位極人臣,極度尊崇,死後配享祖廟,這一點,以劉伯溫的際遇,大概是想都不敢想。可惜二人錯開了生年,不然以二人造孽般的智計,要嘛棋逢對手,要嘛惺惺相惜,也是極好的。我是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如是,如是我聞,繼往聖絕學,成智慧人生,我將用自然語言,易學理論,邏輯思維,理論聯絡實際,單開文章,連載諸子百家思想的研究,和易經在現實生活裡的應用。喜歡就關注吧!感謝!
-
3 # 三叔小記
姚廣孝是誰?查了資料才知道。但一說劉伯溫是誰?瞬間知道,前有諸葛亮,後有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所以論起知名度,劉伯溫勝一籌。好比大唐的李白和杜甫。
再論生前死後,則是姚廣孝勝一籌。劉伯溫輸在半路入隊,此時朱元璋身旁文人武將一堆堆,兵強馬壯,已有王者氣象。
反觀姚廣孝,從起義到朱棣當上皇帝,一直陪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被後人稱作“黑衣宰相”。
最重要的是姚廣孝深受老闆朱棣的信任。洪武年間,姚廣孝沒能施展才華,但遇到伯樂燕王朱棣。開門見山第一句話:“我想送燕王一頂白帽子。”再就是姚廣孝來到北平,成了朱棣的軍師。
朱元璋駕崩,朱允炆上位,開始施展削藩政策,姚廣孝勸朱棣起義。朱棣回答道:“民心所向啊。”,但是姚廣孝出乎意料回道:“臣不知民心,只論天意。”正是“天意如此,所以民心所向。”
論歷史上,誰以區區之地而當皇帝,只明成祖朱棣一人,背後依靠的是姚廣孝。近三年,朱棣起義未取得一點實質進展,姚廣孝建議:“直取南京。”朱棣當皇帝后,從不直呼其名,一直以少師相稱,在姚廣孝死後,朱棣親自動手寫碑文,以文臣身份,將其拉入明祖廟。
實際上,比起劉伯溫,姚廣孝更神秘劉伯溫找龍脈,斬龍脈,姚廣孝也不示弱,朱棣遠陵,打算讓姚廣孝出手,但下面人奏報,“黃土山有天子氣。”
朱棣問姚廣孝,“如何?可延續幾代?”姚廣孝回道:“萬紫重孫。”朱棣聽後,改黃土山為天壽山。到萬曆孫子崇禎時,明朝滅亡。該處地正是現在的明十三陵,也是儲存非常完好的陵墓之一。
能夠直觀感受的,就這兩點,知名度,劉伯溫厲害,身前死後,姚廣孝厲害。要說真正誰更厲害?有人肯定說劉伯溫,但姚廣孝有一點神秘。我認為,姚廣孝偏陰謀,劉伯溫偏陽謀,處在不同時代,無法斷定。
另外,劉伯溫好比張良,劉邦身旁不只張良一人,類似,朱元璋也是,他身邊有韓信、陳平的人。但朱棣身旁,非常厲害的人,就姚廣孝。
若真要說誰厲害?我認同這個觀點,道德層面上,是劉伯溫,命運層面上,是姚廣孝。你認為兩人,誰最厲害?
-
4 # 沖天翼
那的看他們面臨的對手。朱元璋劉伯溫,面對的是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和北元,都是難對付的主。而朱棣姚廣孝,面對的是朱允炆。誰的能力更強,一目瞭然。
-
5 # 春天的陽光
有劉伯溫在,姚廠孝什麼也幹不成,這不是誰厲害的問題,不要說姚廣孝不一定比劉伯溫厲害,就是厲害也沒有,勢力差距太大了,兩個個要看誰厲害,只有在勢力相當才能看出來,比如兩個小夥子頭腦差不多,一個生在百億富豪家,一個生在普通工人農民家,兩人比掙錢,生在工人農民家的要想超過生在百億富豪家的機會只有萬分之一。
-
6 # 有始有終329
劉伯溫走的是官道,行的是陽謀,順勢而動,預言未來。姚廣孝走的是小路,行的是陰謀,窺竊時機,逆勢而行。朱棣的才幹加上姚的謀略最終走向成功。姚廣孝透過朱棣,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至於誰更厲害,應該是姚廣孝稍勝一籌!為什麼劉伯溫名氣要大於姚廣孝,因劉伯溫在朱元璋時期行走於廟堂。而姚廣孝被稱之為黑衣宰相,長期在幕後!
-
7 # 軸心時代講堂
姚廣孝和劉伯溫哪個更甚一籌?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壽命,在朝最高官位,在才華政治文化領域成就,以及人格品性與人交道上的舉止等方面來看.
1.壽命對比,姚廣孝生於1335年,死於1418年,享年83歲;劉基生於1311年,死於1375年,享年64歲.很明顯,劉基沒有姚廣孝長壽;同時他們作為同時代的陰陽謀士,有著入仕時段驚奇年齡相似點,都是年近50歲才得到賢主任用,姚廣孝是1382年進入燕王集團的,劉基是1360年進入朱元璋集團的,年齡上很相近;在40多歲入仕之前,姚廣孝自15歲起一直當和尚,這一點也比朱元璋16歲進入皇覺寺當和尚晚個幾年,但年齡上很接近,而劉基剛從學堂到仕途,相比而言,40多歲之前姚廣孝的苦日子比劉基多.40多歲後了,劉基在朱元璋麾下幹了15年,位列伯爵、屢遭官場內鬥,身心疲憊.然姚廣孝在朱棣麾下幹了36年,如此看在這一點上劉基輸給了姚廣孝.
2.朝中官位大小對比,劉基當過元朝所授"江西高安縣丞,正八品","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監察御史""浙江省元帥府都事".而後在朱元璋手下當過,"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伯爵,死後追贈他為太師,諡號文成.姚廣孝則和劉基官運相反,在加入朱棣集團前只是個僧官,在加入後,任"慶壽寺主持","僧錄司左善世","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死後追贈"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從這官位可以看出姚廣孝官運比劉基恆通,且所在位置舉足輕重.劉基總體官場官位比較波折,如此看,姚廣孝號虛官佔多,但均為中央職為,其官權大小很容易看到.如此看,劉基官位沒有姚廣孝大.
3,在才華政治文化領域的成就,劉基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上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屬開國功臣之一,有<<誠意伯文集>>20卷傳世,施德政,得民心是劉基治國思想的核心,而劉基對明初的學風產生了直接影響,對明初學術思想走向起到引領作用;那姚廣孝呢?靖難建功,輔佐朝政,主持重修<<明太祖實錄>>,與解縉纂修<<永樂大典>>,同時有<<逃虛子詩集>>,可謂成就豐富;但歷史名氣卻不如劉基,這是因為謀反,靖難.為當時風氣所不容.因此在這點上,上知500年下知500年的劉伯溫成就在風氣影響上大於姚廣孝,然而在學術影響上,當代對<<永樂大典>>的價值成就來論,姚廣孝更勝一籌;我們暫且可以說他們平分秋色吧。
4,人格品性與人交往的關係,在這一點上我想劉基在人際關係因個性碰釘子的事比姚廣孝多太多,沒有官場的圓潤感,耿直的劉基成了其他人攻擊的對像,就是死了還因葬地有王氣而再遭誣陷;而姚廣孝則在官場上少有矛盾,其隱忍本領和司馬懿相近而有甚之,因此未曾遭到任何猜忌,可謂隱忍之深.
由此來總結,姚廣孝吃得了當和尚三十年獨守的苦這是超俗的定力,劉基在期間卻是左顧右盼;混際官場能找準自己的位置30多年不倒這是入仕中少有的安身本領,劉基始終被排擠卻不自知;能慧眼識英主(不找名正言順的皇帝,找反王)堅持到底以成其大業這可謂深邃的眼觀,就這一點而言劉基相似,由此來看,從個人的人生來看姚廣孝可謂圓滿收場,這是很明顯的.
回覆列表
在個人能力和歷史功績上看,個人還是覺得劉伯溫厲害些。因為,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朱元璋定鼎天下的關鍵謀士之一。朱元璋平定張士誠、陳友諒等漢族群雄,北伐中原,驅逐殘元等重大軍事大計的謀定上面,我們都能看到劉伯溫的身影。
在那個群雄逐鹿,天下動亂的元末,如果不是逆天的牛人,是能難開創如此偉大的基業的。因此,劉伯溫的個人能力顯然要比姚廣孝厲害些。
從歷史功績上看,劉伯溫都要比姚廣孝大。因為劉伯溫不僅助朱元璋平定天下,而且在洪武時期對大明的吏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劉伯溫是讓天下從戰亂到太平的人物。但姚廣孝不同,這傢伙放著太平日子不過,惟恐天下不亂,非要勸說燕王朱棣起兵。姚廣孝這是為造反而造反的。雖然最後他助朱棣取得了天下,但是他並不道義。因為,當時大明本來就很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他卻為了滿足自己那顆無處安放的心,非要幹這勾當。讓天下百姓再經歷一次戰亂。
朱棣和朱允炆,都是太祖之子孫,雙方的軍民,都是大明之赤子。而他們最終兵戎相見,數十萬將士喋血沙場,都拜姚廣孝所賜。所以說,姚廣孝不道義,他是個切頭切尾的陰謀家!
再說,姚廣孝的成功並非他厲害,而是因為朱允炆太渣了。名正言順坐擁天下,手握百萬大軍,掌控天下錢糧,居然打不過朱棣區區數萬燕軍,能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