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史料記載,曹操曾經六次屠城。 一、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曹操父親被殺,攻陶謙,徐州大屠城。 二、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曹操破張邈,屠雍城。 三、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徵呂布,屠彭城。 四、建安九年(公元二四年),攻袁尚,屠鄴城。 五、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徵烏丸,屠柳城。 六,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夏侯淵屠興國、枹罕;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曹仁屠宛城。 這是歷史史料記載的,可見曹操殺起人來毫不手軟。那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那麼喜歡這個屠夫呢?
8
回覆列表
  • 1 # 金陵有點兒美

    屠城一方面在於洩憤,另一方面在於立威。古時候有著降者不殺的預設傳統,但是有時候遇到頑抗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歷史上很多英雄人物都屠過城,並且將他們屠城的事蹟傳揚出去,目的就在於恐嚇以後的守城敵軍,讓他們儘早放下武器投降,避免被殺,減少己方部隊的損失。但是這種屠城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應,那就是一旦遇到抵抗的,那就是全城百姓戰至最後一人,都不會有人投降。

  • 2 # 藏拙先生

    首先說起曹操,我相信大家對他都有印象。

    對他屠城也有印象!但是對他,屠了幾次,在意的人就很少!

    說一下為什麼,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

    比起屠城,曹操身上其他的特點,更能引起大家注意!

    也就是說屠城,這個喪盡天良的事,跟曹操身上其他事比起來,不算什麼!

    而他身上的其他事呢,往往又是褒貶不一!

    但是說這些之前,我還是想說一下曹操的屠城(或者說屠殺,應為屠殺是七次)!應為這能體現出,曹操的性格特點!

    一、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攻陶謙,徐州大屠城,

    這一次屠城大家都知道,曹操是為他的父親報仇!

    其實我覺得這沒什麼,為父報仇,曹操本來不姓曹而是姓夏侯

    (這回知道為什麼曹操手下,為什麼有那麼多姓夏侯的部下了吧!)

    而他的父親呢,為了家族的將來,去給宦官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當養子,

    就是這樣,曹操才有了朝中的立足之地!但是幼年還是時常讓人嘲笑,

    他是太監的後代,而他的父親呢?又讓人嘲笑多少?

    我想只有曹操才最明白,他父親的艱難和不易。

    而他父親就這樣死了,對於年少時熱血的曹操來說此仇,怎麼能不報?

    (為什麼說他熱血,不熱血,我覺得就不會有七星刀的故事)

    我覺得這件事,對於明智的人來說,不知不會給曹操減分,反而會讓人覺得,可以理解!

    二、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曹操破張邈,屠雍城。

    這次屠城我也沒啥好說的,曹操本來挺信任張邈,結果張邈背叛他投了呂布,要知道,要知道這是曹操的後方!這事絕對不能,輕輕過去,要不然以後再有這樣的事,死的就是自己!

    哪隻殺了張邈就行嗎?不行,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們的領導者背叛了我,你們要拉著他,不讓他背叛,不然你們都要死!!!(這次雖然做得極端但也可以理解!)

    三、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徵呂布,屠彭城。

    四、官渡之戰,坑殺袁紹降兵七萬(一說八萬)。雖非屠城,但意思差不多。

    五、建安九年(公元二○四年),攻袁尚,屠鄴城。

    六、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徵烏丸,屠柳城。

    七、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夏侯淵屠興國、

    然後剩下的這幾個我就不說了,我個人覺得都是各有各的理由!

    也許作為普通老百姓來說。

    屠城這種事是太殘忍!但是作為一個當政者,也是各有各的理由,

    一旦發現了這個理由,我們也會覺得有時,事,是無可奈何!

    就比如說殺袁紹的降兵,不殺怎麼辦,

    官渡之戰曹操兵力不過五萬!降兵就有七萬,一旦反叛,誰能管得住?

    (項羽,白起,不都是這理由)有時候不是殘忍,是無可奈何!

    但是比起這些,曹操還有很大人格魅力!

    就比如說曹操殺呂伯奢,好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本來殺呂伯奢,是一個絕對掉分的事,可是曹操的,這句直言,讓他成為了加分項。

    讓人想起,如果自己是曹操,當時的情況,該怎麼做,後來知道是誤會了,可是萬一不是誤會呢?

    “寧教我負天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恐怕大家人心裡都是這麼想的吧!

    恐怕大家自己身處此境,也是會這麼做的吧。(大家一這麼想,就覺得曹操狠,但卻不可恨)

    比起真小人,往往是那些,偽君子更可恨!(為啥大家罵人,都喜歡說岳不群,應為偽君子讓人憋氣,而真小人有時反而讓人豁達!)

    當然曹操不是小人,但是他仍然有讓人豁達的人格魅力!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曹操聰明,睿智,珍惜人才!

    但又不拘泥以形式!我相信,如果讓大家穿越回去,在三國當一個人,

    很多人都會選擇去當曹操。

    因為曹操給人的感覺是,

    不是我作為一個人,來評判這個人(曹操)。

    曹操給人的感覺是,

    曹操是我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那麼這個人,給人這樣的感覺,大家又怎麼會去討厭他,怎麼會不喜歡他?

    這些回答都是我個人意見,僅供大家參考,嘻嘻

  • 3 # 摯愛MY然然

    與其說崇拜曹操,不如說是崇拜強者。曹操從一個宦官之後一步步做到亂世梟雄,皇帝都淪為他的工具。這能力還是讓人很佩服的。至於屠城…成吉思汗屠殺的漢人還少麼,不照樣被當成草原英雄。蒙元把南人,就是漢族定為最下等人,殺了漢人只要交一頭驢即可免罪。我們史書上不照樣說元是我們朝代之一?不是照樣得意洋洋的說,我大xx曾經打到了德國多瑙河,滅了毛熊?自古以來,有哪個統治者真把草民當回事?古代是人口,是勞動力,是兵源。現在是韭菜……你問我為啥曹操屠城還有人崇拜?因為他殺的是老百姓啊!誰在乎?

  • 4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人性有善有惡。亂世戰爭中,惡性的一面,往往會多有觸發。

    歷史上屠城事例不少,不外有以下幾種動機:

    —排解憤恨 攻破據守不降的城池之前,攻方傷亡巨大,尤其再有親信、得力戰將喪命。城破後,攻方氣血仍在攻心,實施屠城,已排解心頭憤恨。

    —震懾作用 攻破對方一城後,為順利打下下一城,實施屠城。告知堅拒不降的後果,起到恐嚇、震懾的作用。曹操軍中有令,城破後再降者不赦。可見,曹操屠城多是此因。

    —保全自己 攻下一城,異軍他鄉,降卒與民心不穩,隨時有譁變或被偷襲的可能,再就人多糧少,實施屠城,保障此地有限的糧食先充足自身。歷史上秦軍坑殺趙國降卒20萬,其後,項羽又坑殺秦軍降兵20萬,應該也是這個因由。

    說了這幾點,絕不是為屠城辯解,怎麼論,屠城在人道主義上總是讓人心鬱、憤懣的。只想傳達給讀者,亂世中人命如草芥,多麼不堪,和平諧世尤為珍貴。再就是從宿命論的調調來看,凡事還是既有果,也是有些因,無論大小,先存在果之前的。秦軍坑趙卒,後又被項羽坑之,是不是因果呢?曹操屠過城,後世人多以奸相、奸賊而評談,是不是因果呢?

    人無完人。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不肯恥回江東、苟且偷生,女詞人李清照不是還寫了一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追思和敬慕項羽的不肯偷生的精神和氣節嗎?如果詞人心中放大項羽生前不足,也怕吟不出此詩吧。

    曹操於漢亂之中,重用人才,平定北方,以武止亂,顯示了雄才;他的《觀滄海》、《短歌行》等詩,鏗鏘入耳,顯示了文采。華人對於異於常人高於常人之人,向來讚譽。

    有才有雄之人,縱有點有些不足、汙點,其過人之處、高略之處,也是會被後人打折不到的。因為世人自會多有評定某一人物的客觀見解,這是理性的事,毋庸置疑。就好比某一知名主持人,公眾場合說了他身份不該說的話,受到時人氣憤、貶議。但卻不能因此,就又連帶否定他的主持風格吧,民心中還不是公認他的主持確實才氣過人。

  • 5 # poul羚羊飛渡

    1.文學加分   

    對於對手劉備,孫權,單論文學曹操可說是單方面碾壓。

    其自身的文學素養也給自己加了不少分,建安文學也是在他的手裡活絡起來的,單憑這一點怎麼讓後世文人,貶壓他呢?   

    2.並無大過   

    平生既不像董卓暴虐百姓,姦淫公主,又不像劉子業殘害宗室。兩兩對比,最起碼可得箇中等。

    更何況漢高祖分我一羹,劉備拋妻棄子,唐太宗殺兄逼父 劉寄奴六殺皇帝哪個偉人背後不是黑點。

    一生無黑點的人,你給我找一個?   

    3.戰役加分   

    官渡之戰的艱難,在歷史上也算排的名的,就這曹操咬著牙硬生生把袁紹打滾了。

    就這一點已經夠人吹的了,君不見謝安石乎?隱居東山三十年,淝水一戰天下傳。

    曹操他怎麼就不配別人喜歡了?   

    4.性情可愛   

    最後一點,人性是個多面化的。許攸來奔,曹操披頭散髮相迎,可見可愛。

    荀彧來,曹操說這是我的子房,郭嘉死了,赤壁會說我得奉孝不在。而且年少時,更有何袁紹搶人新媳婦,但又放回去,剛當上官,製作五色棒,棒殺作奸犯科等人。

    可見性情之可愛。

  • 6 # 方圓論壇

    仇聖的《男兒行》中有一句話“殺一是為罪,屠萬即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也就是說殺一人你是屬於犯罪,但是在戰爭中你殺一萬個敵人就是英雄,當你在與敵作戰殺人無數的時候,那你就不是人了。你就是神。

    就好像戰國時期白起一樣。綽號“殺神”殺的敵國膽寒。敵國士兵聽說他的名字都都顫抖膽寒。更別說對抗了。而白起也成功的被神化。由人變成神。

    古代屠城的原因很多。有的時候是為了鼓舞士氣,會承諾攻下城池之後任士兵搶奪資源,而平民反抗基本都會被殺死。還有就是震懾,屠一座城池之後,再攻打下一座城池,不管是守城士兵還是百姓都會心存畏懼。怕盡力守城萬一城破之後會被屠殺。所以在進攻的時候會順暢很多。最後就是為了報仇。比如曹操當時屠徐州城。就是因為陶謙屬下害死了曹操父親。所以曹操是為父報仇。

    其實古代戰爭期間屠城事蹟數不勝數。不過一直以來都是成王敗寇。只要你獲得最終勝利。你屠滅再多的城池也沒人敢說你什麼。如果你失敗了,哪怕你一座城市都沒有屠滅,那你照樣還是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7 # 永世的靈魂

    喜歡曹操是因為曹操真性情,特別是不隱藏自己,如自己的慾望一步一步擴大,大家一看可不是就是這樣嗎,犯錯了不掩飾自己錯誤主動承認,這相比其他文過飾非的人真實很多,畢竟誰都願意和率真的人打交道,勾心鬥角耍滑頭大家都不喜歡。

    再次曹操是個有本事的人,沒本事的人是不能在歷史留名的,曹操的本事所特有的道是找不到出路的人無能的人研究的方向,希望藉此悟道走向人生巔峰,畢竟悟道得道是天下第一難事。

    再次,曹操是有權謀的人,往往都是四兩撥千斤,在中國這個國度道和術是合二為一的東西,得道無術走不了多遠,最多會被尊稱一聲大師,得道懂術就是大師中的王者。

    最後一點曹操自身就是個文學家,也就是透過文學曹操無意之中美化了自己的氣度和胸懷,對於文人而言氣度和胸懷是個很寬廣的嚮往,因為文人大多小肚雞腸,缺啥愛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族故事的寫作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