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天276032196

    形制】基本仿造過關

    每個時期的陶瓷造型都會受當時的社會環境及人們審美情趣的影響,所以在器物的形制方面往往有所不同。過去造仿品一般都是工匠自己想象著來做,會出現“臆造”,甚至將各個朝代的形制捏合在一起的情況,很容易被看穿。隨著人們收藏眼光的提高,現在仿品的技術也有很大進步,造假者也會看書或去博物館看各個時期的實物造型,所以一般情況下,絞胎瓷在形制方面的仿造已經比較過關了。也就是說,從形制上看,仿品現在與真品已經較難區分了,因而我們鑑別時更應當注重胎和釉的方面。

    焦作——絞胎瓷器

    二、【胎土】新仿件質地更細膩,手感較重

    唐代絞胎陶瓷的胎土一般多為藕粉胎與白胎兩種,老的絞胎器胎土的燒造溫度不是很高,因此質地比較粗松,如藕粉胎的胎土用指甲即能劃出痕跡。宋金時期的絞胎陶瓷一般做工比較細緻,胎與坯都較薄,底足修胎非常精細;胎土較鬆脆,所以真品的手感會較輕。新仿絞胎胎土由於使用現在的球磨機而更細膩,黏合度更強,器物一般手感較重。另外,仿品的修足一般也不太講究,粗製濫造的較多。

    三、【釉面】開片細小釉面亮麗為真品

    唐代的絞胎陶瓷與唐代的三彩陶瓷工藝效能幾乎一樣,所以釉面的判別也大同小異。絞胎的釉面與三彩一樣,釉面開片細小,且開片邊緣多微微上翹,施釉邊緣一般無積釉現象。由於絞胎器很多是實用器,釉面邊稜處多見磨損現象。釉面溫潤度、油潤度強,釉面亮麗而不昏暗。新仿的一般釉面較乾燥,開片大而稀薄,在開片處還多見泛白線的情形;同時,往往釉面昏暗,施釉邊緣還多見積釉與垂釉現象。

    新老絞胎瓷器的區別:一、燒結溫度更高,溫度控制更精確。傳統工藝生產絞胎瓷的燒成溫度在1000℃左右,而現代工藝則在1400℃左右;傳統工藝的溫度控制靠經驗,而現代工藝則靠儀表。二、採用的泥料不同。傳統工藝對泥料的成分靠感觀控制,現代工藝則靠儀器測定,泥料的成分更準確;傳統工藝的泥料加工是手工練泥,而現代工藝則是利用機械練泥,泥料加工的更均勻,更細膩。三、採用的釉料不同。傳統工藝的釉料成分純度較低,形成的釉光澤度一般,而現代工藝使用的釉料成分單純,控制精度高,燒成後光潤晶瑩,玉質感極強,手感好。

    當陽峪絞胎瓷

    傳統工藝的釉料成分純度較低,形成的釉光澤度一般,而現代工藝使用的釉料成分單純,控制精度高,燒成後光潤晶瑩,玉質感極強,手感好。絞胎工藝非常複雜,燒製難度很大,因此目前所見器物一般均為小件器。常見的有盤、碗、小罐、小壺、枕等。陝西地區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騎馬人絞胎俑,是目前所見儲存較完整、器形較大的絞胎作品。唐代與宋代的絞胎器除造型不同外,兩者的胎釉也有區別,唐代絞胎器的胎釉以黃、褐色調為主,宋代絞胎器的胎釉以褐、白色調為主。絞胎器一般罩透明釉燒成,也有罩綠釉燒製的,別有一番情趣。據《永樂大典》記載,“瓷窯在榆次北六十里孟家井。按《晉陽志》雲,窯五十座。”孟家井村東北100多米處山坡上有窯神伯靈廟,廟中明弘治三年(1490年)重修碑記中記載:“榆次縣之北六十里有鄉曰孟家井,居民大率約三百家,乃古昔陶器之所。” 王鼎介紹說,根據史料記載,孟家井窯創燒於宋代,元、明為其鼎盛期,至清代產量減少,民國仍在燒製。但絞胎瓷從明代之後就再無蹤跡,從出土的文物和史料記載中看,絞胎瓷已經失傳了將近400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藝術愛好者,你認為當代國畫缺乏文化底蘊的根本原因在於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