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語連篇
-
2 # 殷勇教育聊齋
黎雪芬老師是韶關學院文學院退休教師、副教授。是廣東“劉清湧研究"專家,受廣東教育廳委任與熊肇勤、劉清湧合著《語文教學專家一一劉清湧》。劉清湧、黎雪芬合著有《中學語文實用教學法》,獲全國首屆教育理論著作優秀獎。合著《高等寫作教程》。
黎老師教了一輩子的《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寫作》,並年年帶隊教育實習,編過20多年的《學生作文報》(有CN正式刊號),她對中學語文教學問題、對教師修養,有資深的發言權。
配圖:黎老師(左三)在捐書儀式上留影
配圖:黎老師文章手稿。
也談中小學語文教師的讀書(韶關學院文學院退休教師 黎雪芬)關於中小學語文教師的讀書修養,於漪老師談到,要善讀,“善讀可以醫愚”;溫儒敏老師談到,要多讀,“讀書的三個圈”。兩位老師都在引導語文教師走向“讀書養性”的更高目標。很好。給予點贊。
語文教師要多讀書善讀書,才能在自己的學生中做個讀書的播種人,把多讀書善讀書的種子,播入學生的心田。祈望著,學生也成長為多讀書善讀書的果實。
配圖:黎老師含飴弄孫溫馨背影
一一筆者想同溫儒敏老師的商榷之一
溫老師提法:語文教師要當“讀書的種子”,是種子本身。
筆者提法:語文教師是學生多讀書善讀書的“播種人”,培養學生也成為多讀書善讀書的人。
哪種比喻較恰當呢?[抱拳][抱拳]。
——跟溫儒敏老師的商榷之二
1、語文教師“職業性閱讀”是不能被忽視更不能被鄙視的。
溫儒敏老師提到:語文教師也讀書,但讀的主要是與職業需要有關的實用的書,屬“職業性閱讀”。明後天要上課了, 趕緊找有關材料來讀。或者要評職稱了,立竿見影讀一些“救急”的書。溫儒敏老師認為,語文教師這樣的讀書,狀態不見得好。
但筆者認為,作為語文教師“職業性閱讀”是不能被鄙視不能被忽視的一一也許溫老師只是批評並沒有鄙視。相反,還要具體指導語文教師更系統更深入的進行職業性閱讀,把本職工作做好。
筆者入讀師範大學時就聆聽師長的教誨,要當好中小學語文教師有三類職業書要讀,一是中文專業的書,二是教育學心理學的書,三是語文教學論的書。教學中,筆者深有體會。
語文教師要讀好中文專業的書一一古今中外的文學發展史,漢語的語言發展史,文學創作的理論,寫作表達的理論……等等,都要讀才能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講評好考核,才能在講解分析,答疑解惑的時候,不會出現知識性錯誤。這類圖書資料,語文教師在入讀師範大學時,已逐漸購買積攢,畢業時隨身帶走,工作時放置在備課桌的四周,隨時可用,隨手可及。“趕緊”也好,“救急”也好,都是在尋找在選擇最佳的語文教學方案,避免出錯。筆者認為,語文教師的這種讀書狀態是一種積極的讀書狀態,不要批評,更不要鄙視。
2、語文老師還要多讀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
語文課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成長,都伴隨著思維活動、心理活動。中小學生作文時的畏難情緒,閱讀課文時的理解障礙,說話訓練時(哪怕是站起來回答老師的提問)不願開口不敢開口的狀態……都涉及到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要想激發學生樂意學習善於學習,這就需要遵循中小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了。但是,語文教師在入讀師範大學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是屬於公共課程,課程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外華人編寫的通識教材。還來不及具體研討語文學習的心理規律,課程就結束了。再有,教育學、心理學,尤其是學習心理,語文教和學的心理,等等,這些方面的書籍出版,在中國目前還算稀少,比較難找。
筆者不但不會鄙視語文教師這方面的“職業性閱讀”,相反,筆者倒是希望,有哪位語文教學研究的專家學者,能首先搜尋並閱讀語文教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目,之後,儘快列個清單,推薦指導,讓一線語文教師,按圖索驥,進行職業性閱讀。讓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每一節課,都上到學生的心坎裡,樂學好學,生氣勃勃。
3、語文教師還要讀好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方面的書。
語文教師入讀師範大學時,學習語文教學論這門課程時 ,對這類書也有過相應的些許的積攢和購買。但語文教學改革與時俱進,新中國好幾茬修訂《語文教學大綱》(後叫《語文課程標準》),隨後是新編相應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一批一線教師相應的語文教改實驗。一批語文教學論專家也會相應的出版論著圖書一一從一般的語文教材教法、語文教學論,到作文教學論、閱讀教學論、聽說教學論、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語文課外活動指導、語文教學反思論……對語文教學的研究述著繽紛,日趨系統完善,日趨深入細化,日趨時代特色。但很多一線語文教師一時間也沒有辦法系統地捕捉、搜尋,沒有能及時的獲取這時代賦予語文教學豐厚的禮物。
筆者倒是希望有哪位語文教學研究的專家學者,能把每個社會發展歷史時期,每個語文教學改革的階段,所呈現的語文教學改革的述著,作個系統整理,儘快列個清單,推薦指導,讓一線語文老師按圖索驥,進行“職業性閱讀”。讓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每一節課,上得更有時代特色,更具前瞻引導性。
——這也算是跟溫儒敏老師的商榷之二:要保護好指導好一線語文教師的“職業性閱讀”,這是做好本職工作的核心。不要批評,更不要無視一線語文教師這滿滿的閱讀熱情、工作熱情,鄙稱其為“沒有溫度”的閱讀。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二零一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於深圳。
-
3 # 中庸樂
溫儒敏教授提倡語文老師要做“讀書種子”,不要太多的“職業性閱讀”。你怎麼看?贊同前半句,後半句有待商榷。一、語文老師要當做“讀書的種子”核心指向
溫教授談到“呂叔湘之問”,說三十多年前呂叔湘批評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象,這種狀況至今未有根本的改變。個人以為,溫教授提出語文老師要當做“讀書的種子”,主要是指出,這麼多年,我們語文老師未能抓住培養讀書興趣這個“牛鼻子”。新課程標準出來後,匹配的語文教材,還是不能解決師生讀書少的病況。語文課上,我們語文老師還是講的多,學生課後,作業也做得多,透過老師的講得多和學生作業做得多,以應付考試的要求。老師講得多,學生作業操練多,唯獨讀書不多,潛意識裡面,師生都是注重“術”,而忽略了“道”。餘秋雨先生曾經說過,這個社會永遠盛行的是“術”,寂寞的往往是“道”,窺見一斑。於是,以“道”為旨的部編版新材,應運而生。
二、語文老師怎樣當做“讀書的種子”個人以為,語文老師要當做“讀書種子”,就要認識並回到語文的本質,就是“讀書為要”。
1.溫教授建議:以“讀書為要”,觸發讀書的種子生根發芽。他認為有必要加大教讀課和自讀課兩種課型的區分,最好採用“1+X”方法,擴大閱讀量。提出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多種有用的讀書方法為路徑,來引導學生多讀書。
2.個人理解:這個“讀書為要”的具體建議,就是告訴我們學語文就是要多讀書,少些功利性的閱讀,少些支離破碎地分析課文,要多些讀書的方法,要培養學生讀出興趣,讀出博雅,讀出腹有詩書氣自華。
3.個人示例:這個建議,我大力點贊!為力證這觀點,本人實操過一文,獲同仁首肯。以下是本人在區級教師發展中心講師團面試講座上的PPT片段,其中理念,因篇幅有限,要在這裡講清楚,有困難,故以圖示之。以“自問自答”“設疑激趣”的方式讀書,看了題目,就會“自逼”看完,不信你也試試!在我看來,語文老師要當做“讀書的種子”,就是自己首先要有讀書的興趣,讓自己拿起書就欲罷不能,把讀書作為日常生活方式。師生交流時,老師對文章能信手拈來,讓自己變得有趣,學生才會受到感染。“以趣激趣”“趣趣相連”,老師“讀書的種子”生根發芽,學生“讀書的種子”遇Sunny雨露,也會遍地開花!
三、關於不要過多“職業性閱讀”的說法,如果改為:運用好“職業性閱讀”就好了。從溫教授關於不要過多“職業性閱讀”的建議來看,此話的初衷是,針對當前的一些“職業性閱讀”而言的。比如,為上課而備課,臨時性的閱讀;為評職稱寫論文而臨時性的翻閱專業書籍;為美化教學過程,自覺不自覺的應用網路心靈雞湯;為上一篇名著章節課,臨時搜尋“人物性格特徵,故事情節”的內容……溫教授指的“職業性閱讀”,主要是指“功利性閱讀”。他這句話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確的。所以直接建議“不要過多”,從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並沒有反對。但這樣說來,還是給人以“反對職業性閱讀”的嫌疑。畢竟人腦不是電腦,知識存量終有限,教而後之困,也無法避免。所以,如果將整句話改為:語文老師要當做“讀書的種子”,運用好“職業性閱讀”,就更完美了 。畢竟資訊化時代,高時效的媒體傳播方式、速度,就像匯聚成河之前的細流。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接收資訊傳播之時,只讓我們解決資訊過載的問題,智慧看待就可以了。面對喧囂浮躁的現象,我們有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的胸中溝壑,這不也是“讀書養性”要“養”的大格局嗎?更何況特定語義上的“職業性閱讀”還是我們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把“不過多”改為“運用好”就“美”了!整句話合起來就是:語文老師要當做“讀書的種子”,運用好“職業性閱讀”。多好啊! -
4 # 金童希瑞
閱讀與興趣愛好有關,職業生涯規劃離不開“職業性閱讀”!
教師要有創新意識,敢於擔當,在閱讀中發展自己,教學相長。
教師不能“死讀書,讀書死”!
回覆列表
我本不認識溫教授的,經過反覆交流,慢慢也對溫先生有了點感覺。剛才第一回復此問題的高階語文老師的觀點,我基本支援。溫教授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專家,對語文教學指導上有權威性,老師做讀書的種子,指導孩子們讀書,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後半句不讓老師讀過多的職業類專業書有失偏激了。老師教書育人,完成任務就是盡心盡責了,老師業餘愛好,想多讀什麼書不是專家指導的意見,再說,語文專家對職業類學習帶有偏見是不對的,國家要發展,語文要學好,其他職業類學習也要發展,不讓老師讀職業類書,誰來指導學生職業興趣培養呢?
一個教授,在某一個領域有見解,不代表其他領域也是權威。我們國家要發展,需要的是開放性,多元性,創新性,專業性等等多種人才培養。從這個角度看溫教授,他的思維和站位是有缺陷的。我們工作室,我帶學生,有時間故意弄點錯誤知識讓學生挑毛病,然後再告訴同學們,你們可以尊重老師,但是千萬不要迷信老師。我教學生的這種挑剔能力,就是讓他們有能力應對,像溫教授這一類老師,一當權威,就什麼事都想指導的老師的。
總之,我個人的意見是,教授老師都要尊重,尊師重道是國策,但是學生老師不能過分迷信權威。得有自己的判別能力。不唯書,不唯上,不唯權威,要唯實事求是!
(下圖為我們工作室工作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