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汪旺886

    做人要有立場,我還是我,我行我素,一如既往。

    不會因為別人傷害我,我再去傷害還他。不會因為別人打了我,我去打還還他。

    善良道德永遠不會過期。

    做人要有自己立場,我就是我。

  • 2 # 何必強求

    以德報怨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後來,“以德報怨”便成了一句成語,還促成了一個成語故事,

    話說當年,魏國邊境靠近楚國的地方有一個小縣,一個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這個小縣去做縣令。 兩國交界的地方住著兩國的村民,村民們都喜歡種瓜。

    一年春天,兩國的邊民又都種下了瓜種。 不巧這年春天,天氣比較乾旱,由於缺水,瓜苗長得很慢。魏國的一些村民擔心這樣旱下去會影響收成,就組織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裡挑水澆瓜。 連續澆了幾天,魏國村民的瓜地裡,瓜苗長勢明顯好起來,比楚國村民種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國的村民一看到魏國村民種的瓜長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間便偷偷潛到魏國村民的瓜地裡去踩瓜秧。

    事發之後,魏國村民大怒,發誓要報仇,宋縣令知曉後,忙勸村民們消消氣,讓他們都坐下,然後對他們說:“我看,你們最好不要去踩他們的瓜地。”村民們氣憤已極,哪裡聽得進去,紛紛嚷道:“難道我們怕他們不成,為什麼讓他們如此欺負我們?”宋就搖搖頭,耐心地說:“如果你們一定要去報復,最多解解心頭之恨,可是,以後呢?他們也不會善罷甘休,如此下去,雙方互相破壞,誰都不會得到的一個瓜的收穫。”村民們皺緊眉頭問:“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宋就說:“你們每天晚上去幫他們澆地,結果會怎樣,你們自己就會看到。”村民們只好按宋縣令的意思去做。

    楚國的村民發現魏國村民不但不記恨,反倒天天幫他們澆瓜,慚愧得無地自容。 這件事後來被楚國邊境的縣令知道了,便將此事上報楚王。楚王原本對魏國虎視眈眈,聽了此事,深受觸動,甚覺不安,於是,主動與魏國和好,並送去很多禮物,對魏國有如此好的官員和國民表示讚賞。 魏王見宋就為兩國的友好往來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賞賜宋就和他的百姓。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真正的以德報怨,但它的前提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

    說到現實,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不置可否甚至嗤之以鼻,因為我們總覺得“以德報怨”太高尚太偉大,與我們這些食人間煙火的平常百姓不著邊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首先要弄懂什麼是“德”

    一、“德”字是個會意字。 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邊是“彳”(形符號,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動的符號,其右邊是一隻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條垂直線,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這個字的意思是:行動要正,而且“目不斜視”,這就是“德”。

    在金文中的會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這就是說:目正、心正才算“德”。 在小篆中,仍然是會意:其右邊的上方變成了“直”,“直心”為“德”。

    “德”字的本義是“道德”或“品行”。 如《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 就是說:一個人要做到“問”、“學”、“讓”才能算是有“德”。 由此可知,“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 ,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備、德行”等。從“德”字的構型來分析,這裡已包含有禁忌:要遵從一定的思想和行為規範。 從“道德”又可以引申為“恩德”。 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刻石頌秦德。” 意思是:用刻石樹碑的方式來歌頌秦之恩德。

    “德”,也是一個人或社會好的內在的品格和價值觀。老子說“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德”指內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於人倫,則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認為,“德”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

    二、什麼是有“德”

    古人說:“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 高層次的“德”不強調錶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會把德行掛在嘴上,故意用某種行為證明自己的德行,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處在德之下品之類的人,看似處處都彰顯德行,處處用德的框架來比較似乎都很恰當,但是事實上卻是一個無德之人。

    三、我會不會以德報怨,答案就是會。

    不光我會,事實上社會上大部分人都會。雖然我們沒有刻意的去做,但無意識中,都在以德報怨,為什麼?

    1、尊老愛幼就是“以德報怨”

    在社會上,我們每個人都受過一老一幼的氣,而且這種氣隨著人類的衍生永遠不會停止,但良知會告訴我們如何去尊敬和愛護這一老一幼,我們忍讓、我們不去計較,難道這不是“以德報怨”?

    2、理解、包容就是“以德報怨”。

    不論身處什麼環境,我們為了自己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的大環境,雖然我們有時會遇到同自己性格格格不入人或事,但我們還是能以理解包容的心態去“和藹”的對待相處,這難道不是“以德報怨”?

    3、在天災人禍面前,團結一心就是“以德報怨”。

    在98抗洪搶險、5 12汶川大地震等大的災難來臨之時,我們華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如此團結一心,誰又在此時念及以前的恩恩怨怨,這難道不是“以德報怨”?

    總之,“德”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優良品質,雖然在近時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想的衝擊,但並沒有失掉根本,只是我們有時候在滿腹牢騷時自己不願意承認罷了,我們就是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的華人,我們的血液裡就是流淌著優良的中華文明的血液,幹嘛非得把自己包裝成“舶來品”?非要把自己弄成一個怪胎才心安嗎?

  • 3 # 閱海人

    會!怨已發生,成過去,計較便成負擔!我按一般規紀(即德)對待曾經結怨的人。我非攀高尚,只是省下時間發展自己事業!

  • 4 # 石材藝術式

    還是要看具體的情況,依稀記得“以徳報怨”的後兩句分別是孔子說的“以直報怨”和“以徳報徳”,有時候直接的將事情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反饋給對方,才是真正的“以徳報怨”。而對自己好的人,應該加倍對他/她好。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碰到一些特殊的言語傷害,且對方自己已經無法判定是否真的會對他人產生傷害,對於這樣的人,還是淡然處之,尤其在孩子教育上,儘可能以徳報怨。

    分享一下整理師華華推薦的武志紅《中國式的情與愛》學會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對自己好再重要不過了。

  • 5 # 手機維修者

    有的人理解的“以德報怨”是: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這種不分是非、不問緣由、一律忍受的“以德報怨”顯然是不可取的,這樣做等同縱容罪惡,這樣的“以德報怨”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奴性宣言,沒有推廣的意義。其實,“以德報怨”是要求我們,不要記恨曾經發生過的糾紛,不要怨恨、傷害過自己的人,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主動伸出援手。很多時候,怨恨都因利益而起,能夠為對方利益著想的人,才能真正感動對方,化解怨恨。以德報怨並不意味成為“受氣包”放棄權利,當我們遇到不公對待時應當據理力爭,伸張權利,無論是權利伸張過程中還是伸張過後或無法伸張,以德報怨都可以體現出來,它與伸張權利之間並不矛盾。許多人認為,執行以德報怨只能得到道德的虛名,實際上卻處處吃虧,其實不然。放下怨恨可以釋放自己,心理上回歸平靜,使人心情舒暢。有些人會認為必須報了仇才能舒暢,實則報仇只能帶來一時快感,這種由於挽回面子而帶來的快感就像毒品一樣不斷腐蝕心靈,只會使人變得狹隘,走向極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別人以德報怨,用寬厚的心把仇恨化解,就會鼓勵這種做法。就如夫妻吵架、鄰里不和一樣,旁觀者一定會溫言順語來平復風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一句話說,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往往事到臨頭時,便沒有了理智的思考,沒有了正確的判斷,更無法釋懷,無法以寬容的心去以德報怨了。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能夠消除怨恨,不計前嫌,來個以德報怨,這樣既利人又利己。古往今來,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人類演繹了太多的冤冤相報和世代為仇的歷史悲劇。一個人只有放下怨恨之心,才能做到以德報怨。秦漢時期,功成名就的韓信沒有殺掉當年讓他受胯下之辱的青年,使這人感激涕零,願意終生為他效勞。用仁德來回報怨恨,可以讓我們的生命呈現雨過天晴的美麗,可以讓我們的世界呈現化干戈為玉帛的祥和。某待業青年為生活所迫,持刀進入50多歲的孤寡老人李老太家行兇搶劫,致使老人頭、頸、手部多處受傷,最後一刀還險些刺入李老太的要害。爭搶中,該青年自己也受了傷,由於暈血,癱倒在地。而李老太卻以德報怨,因為怕耽誤搶救,她甚至對醫務人員謊稱搶劫犯是自己的乾兒子。該青年深受感動,躺在擔架上的他痛哭著喊出了一聲“媽”。其傷好後,被判入獄,出獄後,該男子不忘老人的救命之恩,經常去李老太家看望自己的“乾媽”。金無足赤,人亦無完人,人生在世,誰也無法避免招怨惹恨。一般是為了爭奪利益或互不諒解而發生糾紛。由於互不相讓又實力相當,定會惡鬥連連,兩敗俱傷。以牙還牙依然無法解決問題,不如一面維護利益,一面與對方修好,在適當的時刻以德報怨,紛爭休止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一個人變強時,由被欺負者變成欺負者,將要承擔欺負者所面對的法律上、道德上、安全上的風險,將可能陷入冤冤相報的惡性迴圈中,永無休止。面對怨,無愧於心就好,能解釋的,不妨適當加以解釋,對方若能冰釋前嫌,一笑泯仇;反之,對方如果一時難以理解的,那就不妨淡淡一笑,暫時擱置,一葉凋零,未必就是天塌的預兆;如果難以解釋的,那就不要解釋,一切留待時間來驗證。我們都應有以德報怨之心,這是一種善心和愛心,也是一種理解和寬容。其實,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相處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德的智慧】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面對仇怨,能放下就放下,放不下的讓時間把它淡化。以德報怨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做人的智慧,一種做人的境界。一個人記恨前仇,就不能解脫自己。要記住:吃虧人常在,忠厚傳家遠;修和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 6 # 使用者6539324672862

    以德報怨非普通人所能具備的高尚品質,凡人之怨可諒解,凡人也會犯錯,而且凡人之怨不會大,完全可以諒解。惡人之怨不可饒恕,因為惡人有意為之,為禍人類,你想讓他立地成佛非常難,即使有大智慧也不一定能挽救他,所以讓他自生自滅,惡貫滿盈老天自會收他去服刑的。

  • 7 # 小阿哥飛飛

    首先我不會以德報怨,一個人的良好品德是我們立足於社會的根本,縱觀古今,法和禮是約束人的一種工具,裡面不摻雜這人類的感情,而品德責不然。我們從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塊乾淨的硬碟,裡面什麼也沒有。之後的發展都是父母給予指導和規劃的,也就是說父母給你什麼樣,你很有可能模仿什麼樣,所以說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事父母,接著就是學校老師給你輸入的思想。生活在這個複雜的社會,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就看你得品德能否駕馭了你,能夠冷靜下來。

  • 8 # 健身研究者

    例如:人家抽你一耳光,你卻以德報怨?

    那人家繼續抽你一耳光,你還以德報怨?

    這不有病嗎?這邏輯就講不通了!

    要麼抽回去,要麼報警賠做傷殘鑑定,賠錢,精神損失打官司。辦法很多的。

    結論:

    人生來就是自私的物種,自己吃了虧,表面上以德報怨了。但是心理上卻不是這麼想的,忍下去,可能會造成心理疾病,說不定哪天就爆發了,造成很可怕的後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拳超人》怪人王大蛇被埼玉普通拳秒殺,之前是不是把他的實力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