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皇家橡樹1972

    圖片上以色列“梅卡瓦Ⅳ主戰坦克”上的“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成功的攔截了一發RPG火箭彈。

    作為坦克來說面對各種各樣的反坦克武器確實需要安裝“主動防禦系統”,但是給戰鬥機安裝實在是沒有必要,也辦法去在飛機的機體表面去安裝它,因為這會破壞飛機的氣動外形,使飛機的飛行阻力增大,不利於飛機的機動性。美軍也覺得“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不錯,也打算在M1A2坦克上安裝,“戰利品”是一種集近程雷達、光學感測器、攔截彈藥為一體的防禦裝置,可在坦克炮塔上安裝,環360°防禦,當近程雷達發現3000米內來襲的反裝彈藥之後,迅速轉為光學跟蹤,當反坦克彈藥距離坦克20米時起到攔截彈藥並且彈射出去,在距離坦克10米外爆炸,形成大量的殺傷破片將來襲的反坦克彈藥摧毀,完成一次攔截任務。“戰利品”裝置較多,結構也很複雜,這東西只能佈置在坦克這種不需要氣動佈局的武器上面,飛機上沒法安裝。

    另外,坦克主動防禦系統攔截距離是很近的,它爆炸之後形成的破片和擊毀反坦克彈藥的碎片的距離非常近,可能打到坦克上面,坦克“皮糙肉厚”沒問題,但飛機很嬌嫩!如果是飛機上安裝“主動防禦系統”爆炸後,有可能這些碎片也把飛機擊落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反而是弄巧成拙了!還有就是現代防空導彈/空–空導彈大部分都使用“多普勒近炸引信”和採用預製破片進行殺傷,根據導彈戰鬥部的大小接近飛機還有30~10米的距離爆炸,形成幾千塊甚至一萬塊的“碳化鎢合金”殺傷破片呈扇形狀一下子將飛機“罩住了”,結果就是飛機渾身是窟窿!在這種情況下安裝“主動防禦系統”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既然是安裝“主動防禦系統”破壞氣動外形和不起作用,現代戰機採用什麼方法來防禦來襲的導彈?目前飛機防禦來襲導彈的方法分成了:被動軟防禦和主動硬防禦。

    “軟防禦”就是當飛機的雷達告警系統發現了來襲的導彈之後迅速的發出告警聲音,並且座艙顯示器上也會顯示來襲導彈的方位、速度、距離本機有多遠的距離,飛行員透過獲知的資訊後,像上面圖片裡那樣先要釋放出來“紅外/箔條幹擾彈”,然後進行大幅度的機動動作,干擾來襲導彈的紅外跟蹤器或者制導雷達。現代戰機在機身各個位置都安裝了雷達告警和光學告警器,圖片上是法軍“陣風戰鬥機”告警器的位置,已經做到了環360°,不論導彈從哪一個方向來襲,告警器都能接受和探測到,有效的給飛行員提供資訊判斷。F–22A戰鬥機的紅外/箔條幹擾彈的位置,機側起落架邊上,靠近機側彈倉位置。米格–29戰鬥機的紅外/箔條幹擾彈佈設的位置,是在飛機的尾椎上。飛機釋放“紅外/箔條幹擾彈”是很壯觀的,紅外干擾彈裡面裝著鎂熱劑(鎂粉),釋放之後鎂粉被火藥點燃之後遇到空氣會猛烈燃燒,形成耀眼的光芒和濃煙,並且產生強烈的紅外線來干擾紅外製導導彈的紅外引導頭,同時濃煙也會遮蔽飛機發動機尾噴口所引數的紅外線。箔條幹擾彈就是在彈體內裝有比頭髮絲略粗的塑膠絲,它是用整張的塑膠布再在上面鍍一層鋁箔,然後再切成細絲,呈卷狀放在干擾彈當中,投放後會形成面積很大的“箔條雲”,由於上面的鋁層可以反射雷達波,這樣就會干擾到雷達制導導彈的雷達波,形成假目標也能達到欺騙導彈的目的。現在戰鬥機軟防禦又出現了訊號模擬彈,它的作用就是模擬戰鬥機特徵,比如說:它可以模擬F–16戰鬥機的雷達特徵,當地面雷達判斷目標機是F–16之後發射導彈進行攻擊,飛行員接到告警之後將干擾彈發射出去,在減速彈翼的“緩速”作用下干擾彈模擬出F–16的雷達訊號,將導彈引開,起到保護真正戰鬥機的目的。還有一種是“拖曳式干擾吊艙”,它有些類似防空演習當中由戰機拖曳的靶標,通常佈置在飛機的尾部,釋放時由鋼索牽引,可發出與載機相同的電子訊號,也可模擬出其它型號戰機的訊號,地空導彈攻擊戰機時由於“干擾吊艙”訊號更加的強烈,會捨棄飛機而去攻擊吊艙,確保本機的安全。

    總之,軟攔截的形式多種多樣,但目前還是以紅外/箔條幹擾彈為主,因為它佈置更加的方便和有效。硬攔截就是戰機執行任務時要掛載反輻射導彈,圖片上的F–16戰鬥機掛載的就是“哈姆反輻射導彈”(橙色箭頭所指)通常是掛載兩枚,前面已經說過現代戰機的機身都有“雷達告警器”,可以接收到敵方雷達探測波的方位、頻率,波長和功率,並且將接收到的這些雷達資訊顯示在座艙的顯示器上供飛行員參考,飛行員可以選擇是釋放干擾彈還是使用“反輻射導彈”攻擊敵方地空導彈的火控雷達...反輻射導彈頭部都安裝有多個雷達波接收器,可以接收全頻譜的雷達波,其作戰過程是:飛行員透過雷達告警器提供的資訊後,迅速的調整飛機姿態和飛行角度,將機頭對準敵方雷達波的方向,如果是探測雷達波不用理會,如果是火控雷達波(鎖定)則發射“反輻射導彈”沿著火控雷達波的方向去攻擊敵方火控雷達的天線,火控雷達天線被擊毀敵方也就沒法再發射地空導彈了。

    總得來說,現代戰機在執行對地任務是都有安裝“軟硬攔截器材和彈藥”,空戰任務則不用攜帶反輻射導彈,雖不能每一次都能攔截敵方導彈的攻擊,但有總比沒有強,有了這些器材使戰機的戰場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 2 # 歷史小挖客

    小挖客說:當然可以!題主的意思是指硬殺傷的機載主動防禦系統吧?事實上已經有了!只是技術成熟度問題。如果技術成熟了,很可能先在笨重的轟炸機和運輸機上安裝吧。

    主動防禦的界定

    其它答主答得很精彩,詮釋了飛機用於對抗的各種手段。不過,電子干擾、熱焰彈、箔條彈、誘餌……這些都還屬於軟殺傷範略籌,效果並不直接。不過近年來已經有一些“半硬殺傷”機制的主動防禦系統了,例如下圖這個,諾格公司的機載鐳射干擾系統,用較大功率的鐳射照射紅外製導導彈的導引頭。這個鐳射功率不足以直接燒燬導彈的彈體,但直接照到導引頭上可以輕鬆造成紅外感測器過載燒燬,把導彈變成瞎子,類似於坦克上的鐳射致盲系統,已經算是“半硬殺傷”式的主動防禦系統了。

    這類系統還在發展,目前針對肩扛式導彈、近程紅外導彈效果不錯,對雷達制導的導彈就沒什麼效果了。但未來鐳射器的功率加強,達到直接燒燬彈體的效果是完全可能的。諾格公司樂觀的估計,到20萬千瓦的功率就足以在10公里距離硬殺傷來襲導彈。如果體積再小一點,裝上戰鬥機完全可能。據傳F-35已經有類似的計劃了,如下2圖。那個“綠眼睛”據悉就是給“肥電”準備的。

    導彈打導彈

    前方高能繞口,請注意!美蘇都認真過給轟炸機裝備能攔截對空導彈的導彈。原理和越肩發射的空對空導彈很類似,只是把下圖中的目標從敵機變成敵彈!但當時的技術水平難以達到足夠的命中率,現在相關的研究已經徹底併入到近距導彈的大離軸角發射上去了。也就是說,未來戰機攜帶的高機動性近距導彈很可能也被用於攔截來襲的導彈!成為戰機的主動防禦系統!

    結語

    題主提了個好問題,這正是目前機載防禦系統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拭目以待吧!

  • 3 # 資訊所長

    這是必然趨勢,目前世界幾大軍事大國已經在進行相關的研究了,遇到的問題大概有兩個:小型化問題和功耗問題。比如說鐳射攔截系統,戰鬥機如果安裝了鐳射武器,那麼基本上就可以代替機炮,不光可以進行近距離的空中格鬥作戰,攻擊對方戰鬥機,還可以攔截對方發射的空對空導彈和防空導彈。

    鐳射防禦系統是一款革命性的武器

    並且鐳射系統的攔截速度快,速度等同於光速,在光速面前,對方導彈的速度和戰鬥機的速度,簡直就是不值一提,這讓鐳射武器攔截系統可以指哪打哪,導致鐳射武器非常靈活,攔截效率和成功率非常高。如果能解決鐳射武器小型化和功耗等問題,那麼就會是一款革命性的武器。

    目前鐳射武器的無論功耗和體積,都非常大,在空中,也只能安裝在巨大的客機或者運輸機當中,其實如果戰鬥機只是用於近距離格鬥作戰或者攔截來襲武器,那麼戰鬥機所需要的鐳射武器系統的功率要求也不高,而不是像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這樣遠距離的戰略目標需要非常強大的功率。

    電子對抗裝置也屬於主動防禦系統

    其實所長覺得,主動防禦系統,並不是就只是指純物理攔截,還應該算上電子對抗系統,所以現在很多戰鬥機,也已經有了主動防禦系統,不過是電子對抗,不是靠物理碰撞或者爆炸彈片攔截。下圖就是電子戰飛機:

    現代有專門進行電子對抗的作戰飛機,也可以在普通的戰鬥機上面,掛載一點電子對抗吊艙,也就算安裝了主動防禦系統,這已經在多場戰爭當中被實際運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以空軍空襲敘利亞,每次都會在空襲行動之前,出動電子戰飛機開始電子干擾和壓制。執行空襲行動時,也會有電子作戰飛機護航。

    比如今年的7月,敘利亞防空部隊發射一枚S200防空導彈襲擊執行空襲任務的以空軍F16戰鬥機,S200被電子干擾吊艙成功的干擾,導致導彈丟失了目標,飛到了塞普勒斯並墜毀引發大火,一度被以為是F35戰鬥機被擊落,引起轟動。下圖就是被幹擾墜毀的敘利亞S200防空導彈殘骸:

    所以戰鬥機在未來會安裝主動防禦系統,極有可能就是鐳射防禦系統,再加上電子對抗防禦系統,戰鬥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近戰能力會大大增加。

  • 4 # 紙上的宣仔

    戰鬥機和坦克不一樣,戰鬥機所處在的是三維空間中,不像坦克是在二維的地面上作戰。二維空間上圓周是360度角,而三維圓球上是720度立體角。所以天上的主動防禦系統的其實比地面上的主動防護系統做起來更難,重量也勢必更重。這個看導彈逼近告警系統(MAWS)就知道了。比如Su-35的MAWS包含了六個分佈在座艙四周的紫外導彈逼近感測器,可以基本做到全向覆蓋;殲10C也有4個。

    Su-35的感測器分佈

    所以光是覆蓋所有的角度,就需要這麼多感測器,硬殺傷系統為了能覆蓋到感測器能覆蓋到範圍,恐怕也需要這麼多套。所以一套戰鬥機版的主動防護系統可要比坦克上的主動防護系統重的多。而且重量還不是最大問題,最大問題是沒有那麼多空間能裝。我們拿以色列的戰利品舉例,戰利品主動防護系統擁有4個相控陣雷達天線,和兩套可旋轉的發射系統。這套系統是這樣的:

    “戰利品”主動防護系統其中一半,負責左邊半球

    如果是戰鬥機,所需要的硬殺傷系統肯定不止2套了,因為要覆蓋的角度太多,而且飛機上也很難佈置旋轉機構。更要命的是,現有的硬殺傷系統對來襲目標的防禦範圍也就是10米內,多數空空導彈爆炸後的殺傷範圍也不止10米,所以爆炸後破片還是會波及到本體。只不過因為坦克裝甲車本身就有裝甲防護,所以這點殺傷可以忽略不及。可是飛機可不一定能承受這樣的傷害,飛機只有一層薄薄的蒙皮,裡面的線路,管路和裝置,相當於是不設防的。因此飛機裝主動防護系統純屬得不償失,完全沒必要。所以戰鬥機對導彈的防禦,還是走軟殺傷路線更好。真正的硬殺傷系統恐怕要等到鐳射武器成熟並且小型化以後才能裝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畫江湖之不良人》第三季第33集中不良帥為什麼還不出山,他說再等等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