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鏡清

    黎塞留,紅衣主教,路易十三時期法蘭西王國宰相。 法國史書對其的評價是:法蘭西曆史上最偉大、最有謀略、最無情的政治家,……他狡詐到近乎卑劣,嚴酷到近乎殘忍,他把謀略看作是掌權的合法手段,把殘忍看作是治國的必須素質。他對待敵人永遠比敵人對待他更殘酷。

    黎塞留,法國宰相兼海軍大臣、紅衣主教、公爵。法國專制制度的奠基人、現代外交學之父、法國海軍之父

    首先,《三劍客》沒有貶低黎塞留,作者借三劍客之口說出了黎塞留執政時期的作為:“他把國王變小了,卻把王權變大了。”準確地說,黎塞留執政時期,相權大於王權,但法國中央政府的權威大大提升了,他的權勢超過了之前法國任何一個大臣乃至國王。

    全身甲冑的黎塞留,他攻克了胡格諾派的老巢拉羅歇爾,迫使這個法國最大的割據勢力向王權臣服

    對內,黎塞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法國從一個貴族封建國家進化為中央集權國家。法國解決了困擾國家近百年的胡格諾教派武裝割據,桀驁不馴的大貴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再也不能目無法紀。法國有了第一支遠洋海軍,有了第一個海外殖民貿易公司,第一份官方報紙,第一個官方郵局,第一座皇家學院。軍隊實現了現代化,政府實現了官僚化,國家實現了集權化。

    三十年戰爭是黎塞留憑藉其外交才華一手導演的傑作,給控制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以沉重的打擊,使它在歐洲恢復天主教統治和建立大一統帝國的計劃成為泡影

    對外,黎塞留的指導思想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正如其本人所言,“在國家事務上,強權即真理。”第一個跳出了王室聯姻與宗教派系的束縛,他高喊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他的外交政策將德意志聯邦撕成碎片,將西班牙拖入萬劫不復,使得法蘭西保持了近兩百年的陸上優勢。法國的波旁王室取代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成為了歐洲最有權勢的王族,法國也壓倒西班牙成為了Continental新的霸主。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則評價黎塞留是西方現代外交學之父,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外交家。

    黎塞留一手建立的法國海軍在戈特利亞之戰中使西班牙在比斯開灣的海軍力量被完全摧毀。這也是法國海軍建立以來的第一次大型海戰

    黎塞留無疑是法蘭西乃至歐洲歷史上最有政績的一位政治家。但他的威風八面未免讓法國國王很沒有存在感。

    《三劍客》主要體現的就是王權與相權的矛盾,國王既離不開黎塞留,又不免有猜疑和提防,路易十三曾說,紅衣主教一天做的事比其他人一週都要多。在《三劍客》中國王是這樣形容紅衣主教的:“我睡覺、他守夜,我娛樂、他工作,在法蘭西與歐洲指揮一切的那個人。”侍立一旁的火槍隊隊長回答非常巧妙:“您指的一定是上帝了。”

    至於書中描寫的,黎塞留因為向王后求愛不成(這種事中國宰相干不出來,所以中國讀者應該不太適應),所以陷害王后的情節,只不過是作者的虛構而已,畢竟一來黎塞留名聲不好,法華人對他的懼怕與仇恨史無前例,怎麼黑也沒關係。二來大仲馬本來就是擅長寫感情小說的,其作品深受法國家庭婦女的喜愛,所以寫國王、王后、宰相、公爵的四角關係,是大仲馬的寫作風格。大仲馬自己都說過,《三劍客》取材於歷史,但並不描摹歷史。“歷史是什麼?是我掛小說的釘子。”

    黎塞留主張法治,三劍客最初結義就是因為違反黎塞留不得決鬥的禁令,遭到紅衣主教執法隊的追捕。所以三劍客實際上是“以武犯禁”,是知法犯法,但在小說家筆下就成了英雄了

    不過黎塞留的私德確實容易讓人詬病。早年未發跡時,黎塞留曲迎奉承、巴結權貴。當上宰相後則目空一切、專橫獨裁,他不容許任何人批評自己,他建立的情報機關除了探查敵情之外就是逮捕所有反對者,在他統治期間巴黎到處都充斥著特務,人人自危,唯恐到巴士底獄吃牢飯。伏爾泰價黎塞留是最不能忍受的獨裁者,在伏爾泰的作品中紅衣主教往往被描寫成奸詐、殘忍的政治投機者。盧梭則直截了當地說,黎塞留的雙手沾滿了歐洲人的鮮血!

    巴士底獄,專門關押政治犯,法國專制的象徵,雖然不是黎塞留所建,卻是他用得最勤

    黎塞留身兼無數個職務卻不領俸祿,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富可敵國。他擁有龐大的教會資產,此外他也是法國殖民貿易公司的最大股東,紅衣主教提倡廉潔(馬列主義對人),但是又愛好奢華(自由主義對己),他的儀仗永遠不輸於國王,他的府邸也絲毫不亞於王宮。但他死時卻將300萬里弗爾(法國貨幣計量單位,一里弗爾等於12銀幣)的鉅款留給國王,表示這是自己留著應急的儲備金,希望國王珍惜使用(要是張居正也來這一手,估計萬曆皇帝對他的恨意會輕一些)。

    國王被他架空,太后被他驅逐,王后被他打壓,親王被他流放,公爵被他處死,整個王室乃至整個法蘭西王國都在他的壓迫下喘不過氣來。所以有人評價黎塞留:他不是一個權臣,他是一個暴君。在其彌留之際,神父問他,“要不要寬恕你的敵人?”這位一生因嚴於執法、加強王權而樹敵甚多的政治家卻坦然地回答道:“除了公敵之外,我沒有敵人。”並告誡路易十三:“嚴懲那些以藐視國家法令為榮的個人,就是對公眾做好事。”

    黎塞留時代在專制王權下面受壓榨最重的是法國的勞動人民大眾。稅收增加了4.5倍,對內對外戰爭所用的無數金錢全是從他們的血汗中榨來的。面對人民的苦難,黎塞留沒有絲毫同情心,還把他們比成騾子,說他們必須忍辱負重。黎塞留去世時,國稅業已預徵了三年。因此當他的死訊傳開時,法華人民載歌載舞,歡呼這位紅衣撒旦的死亡,巴黎人為了慶祝甚至不惜違反法令四處放煙火,整個城市就好象是過聖誕節一般。

    “百年之前,你的血腥殺戮會讓每個人瑟瑟發抖,千年之後,史書之上人人都會歌頌你殺伐果斷,這就是歷史。”也許這就是對黎塞留最好的評價。

  • 2 # 歷史有知社

    提起近代德國的崛起與統一,人們都會想到一位關鍵人物--“鐵血宰相”俾斯麥。如果沒有俾斯麥的話,德國還會在統一之路上爬行更久,那德國也很難在近現代史上掀起如此驚濤駭浪。

    而任何一大國的崛起,都寓示著必有一個鄰近的大國成為了牲品,德國崛起與統一的最大牲品無疑就是法國。法國若想維持自己的Continental霸權,就不能讓德國完成統一;而德國若要完成統一,也必須要挑落掉法國的Continental霸權。

    自中世紀以後,法國的近現代國家程序在世界上一直處於遙遙領先地位,其他國家也都以法國為學習榜樣,法語更長期充當歐洲宮廷語言。為此,法華人很是自傲,而對長期分裂的鄰居德國也一度很輕視。直到普法戰爭慘敗,法國才再度重新審視德國,普法戰爭之於法國的影響就如同甲午戰爭之於中國的震撼。

    普法戰爭的慘敗,使得法華人思念起一位人物,此人對法國的近現代國家程序可以說是厥功甚偉。此人出生比俾斯麥要早得多,但其生平作為足以與俾斯麥相媲美,稱得上是法國曆史上的“俾斯麥”,此人便是法國路易十三時期的紅衣大主教--黎塞留。

    許多八零後在小時候都看過一部日本著名動畫片《三個火槍手》,該動畫片是根據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而在《三個火槍手》中有位終極大BOSS,便是此位人物。可以說在《三個火槍手》中的黎塞留形象極為負面,其陰狠毒辣、將國王玩弄於股掌之間,處處挑撥國王與王后的關係,並陷害王后有私情以試圖將王后廢黜,從而達到自己大權獨攬的目的。

    而歷史上的黎塞留真的如此不堪?其實並非如此。黎塞留有兩條政治信條,一是要使法國榮耀,另一是要是法國國王榮耀。黎塞留跟中國歷史上的商鞅比較相似,乾的都是君主集權的事。黎塞留雖是僧侶貴族,被擢升為樞機主教(該級別主教的禮服都是鮮紅色,故被稱為紅衣主教,相當於羅馬教廷的大區經理)。

    但是,黎塞留與那些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同,其並不把宗教信仰置於一切之上。黎塞留的一切政治準則,都圍繞著法國利益至上。故而,在黎塞留主政下,法國不但在三十年戰爭(德意志天主教派諸侯與新教派諸侯的大混戰)中站在了新教一邊,甚至還有天主教不共戴天的仇敵--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勾勾搭搭(為了削弱哈布斯堡帝國的實力)。

    自法蘭西王國形成之後,法國君權一直比較弱小,其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差不多,雖在名義上擁有整個法蘭西。但實際上在很長時期,法國國王的直屬領地,只有巴黎周圍那麼一小塊(也被稱為法蘭西島,相當於現今的大巴黎區)。

    法國境內有很多大領主,其領地都在法國國王之上,如阿基坦公國、諾曼底公國、勃艮第公國、布列塔尼公國等等。而法蘭西王國的前身,其實就是一個公國(法蘭西島公國),因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絕嗣,法蘭西島公爵雨果·卡佩才被貴族們推向了王位,由此開創了卡佩王朝,此被認為是法蘭西王國的開端。

    而在英國的金雀花王朝初期,英格蘭國王甚至擁有法國大約三分之二的領地。而剩餘的三分之一領地,也並不是就完全聽命於法國國王,仍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國、侯國、伯國等等。由此,可見法國國王的窘迫,而這也是英法百年戰爭的根源所在。

    英法百年戰爭,從表面上看是由英法兩國爭奪法蘭西王位而起,但其根源還在於法國王室擴張王權的政治願景。英法百年戰爭也促使了法國的民族覺醒與統一,但是其並沒有消滅掉法國封建的根基。法國國王的權力並不能完全凌駕於貴族之上,而仍受到境內大封建主的制約。

    黎塞留就服務於法國王權,而著力於削弱大封建主的實力,其對叛亂的貴族(很多都是遭到了王室的逼迫)進行嚴酷的鎮壓,並向每個省都派遣欽差、其權力很大,直接對中央負責。在黎塞留的鐵腕統治之下,法國的封建割據勢力遭到了沉重打擊,再也威脅不到法國君權。

    由此,法國走上了絕對君權之路。可以說如果沒有黎塞留,就不會有後來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就好比沒有商鞅變法,秦國很難出現秦始皇。而法國如果沒有走向絕對君權之路,也就不會有法國大革命,也就不會出現拿破崙。

    絕對君權之路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其專制、殘暴、嚴苛、黑暗、鉗制自由,而給人民都戴上了枷鎖。故而,遭到了人民的痛恨,而這也是黎塞留會成為名著裡大反派的原因所在。

    而另一方面,絕對君權之路也可以使國家與民族得到統一,結束分封的局面,從而能動員整個國家的人力、資源,增強與他國相抗衡的實力。

    在法國的地緣政治上,黎塞留也很有前瞻性理念。黎塞留一直試圖削弱、分化德意志,而不讓德意志出現統一(或區域性統一)。黎塞留還試圖將法國的國境線推到萊茵河,而這個願景在拿破崙帝國時期曾得到短暫的實現。

    在對海外事務上,黎塞留主張建立強大的海軍,以廣泛開拓海外殖民地。因此,黎塞留也被認為是法國的海軍之父。二戰時期,法國最強大的戰列艦,便是以黎塞留命名。

    可以說黎塞留完成了讓法國從封建國家到近現代國家的轉變,至三十年戰爭結束(黎塞留死後六年),法國已徹底打破哈布斯堡帝國的包圍,法國王室由此成為歐洲最有權勢的王室,正式成為Continental新霸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否存在英國更喜歡法國而不喜歡德國的現象,如果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