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諧攝製A
-
2 # 武器圈
首先從二戰之前開始講,希特勒從二戰前開始上臺,在二戰初期將德國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這也是希特勒敢於發動戰爭的底氣所在。從一戰過後,因為英法等國對德國的壓制,導致德國國情悲慘,民眾的生活極為低下,由於希特勒上臺,使德國開始強盛,人民的生活得到提高,人們就願意追隨元首,對於別的國家來說希特勒是惡魔,但對於德國民眾來講,是希特勒帶領他們趕走飢餓與貧窮,人民都是發自內心的感謝崇拜希特勒。
-
3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實際上,這個問題沒毛病,挺客觀的,在三個軸心國中,只有德國的納粹黨、希特勒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對比義大利墨索里尼的斧頭幫,日本的軍部,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運作。
比如,墨索里尼在沒拿到多數選票的情況下,就被國王和議會就授予了最高權力,最後死於人民之手,還被游擊隊”暴屍”,各種羞辱,可見墨索里尼早就被義大利人民視為“敵人”。
加之義大利在二戰中不堪的表現,可以發現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大國沙文主義“在義大利民眾之間,真的沒啥號召力,跟納粹德國“一條路走到黑”,只是墨索里尼為首的一小撮人的想法。所以義大利人對打仗既沒有鬥爭,也缺乏激情,戰場自然上貪生怕死;
而日本的法西斯是一個集體法西斯(一個軍官群體),雖然視天皇為精神領袖,但並沒有組織正式的政黨,而直接用“軍部”驅使日本以君主立憲的名義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只有希特勒是在魏瑪共和國,透過自下而上的選舉,拿到了44%的選票,成了選票最多的一方(不要拿西方選舉和咱們比較,在當時環境下,這已經是非常高的比例了),合法正式上臺組閣。
所以,軸心國中,德國法西斯的群眾基礎是最為廣泛的,此時的德國,希特勒猶如神一般的存在,得到了萬眾擁戴,尤其是中下層民眾的頂禮膜拜。首先,從希特勒個人和他的團隊上找原因,希特勒個人的演講天賦,戈培爾等人超強的策劃能力,絕對是重要因素。
舉個例子,早在1924年,因為啤酒館暴動失敗,希特勒在法庭上接受審判,法庭內外擠滿了特勒的粉絲,婦女們還爭先恐後地要為他們的偶像獻花,送禮物。希特勒滔滔不絕的法庭演講又現場給他吸粉無數。
結果雖然判了5年徒刑,但不到9個月就出獄了。希特勒在監獄中被當成愛國志士和英雄對待(雖然希特勒當時還是奧地利人身份),住單間,吃小灶,每天還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崇拜者的禮物。連監獄的看守都被他忽悠成了鐵粉,幫他在獄中列印地下報紙,主動做起了宣傳工作。
1933年,納粹上臺後,各種宣傳更是變本加厲,給老百姓瘋狂洗腦。而且,納粹特別善於利用新興媒體,比如,政府專項補貼收音機行業,讓每家每戶都能買得起物美價廉的收音機,這樣就能時時刻刻收聽希特勒的演講。
同時,洗腦和效忠思想從娃娃抓起,在希特勒上臺組閣後,學校道早安的歌曲《上帝祝福你》都被替換成了《希特勒萬歲,萬萬歲》。上課前師生都要互相行納粹禮,高呼口號。週而復始的各種效忠活動,給他們的認知就是——“希特勒就是德意志民族的上帝,只有元首和他的納粹黨才是唯一能夠救贖自己“全能的神”,無條件地忠誠並愛戴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是自己的崇高的義務和責任,對此有任何的懷疑和動搖都將是民族和國家的敵人。
第二,希特勒等納粹高層吸取一戰德國戰敗教(民生問題導致國內起義,德皇退位,新政府向協約國投降)從上臺執政開始,就拼命地拉攏討好民眾。
魏瑪時期的德國,經濟幾近崩潰,三分之一的失業率(還不包括婦女),馬克貶值的如同衛生紙。後來的風雲人物,納粹二把手——戈培爾,海德堡大學的哲學博士學歷,費大勁,託關係找”熟人“才搞到了一份銀行出納的工作........
事實證明,納粹黨復興國家,改善民生還真是有一套。
納粹上臺後,政府首先進行了貨幣與金融改革,緩和了經濟危機。同時各種名義打擊猶太資本家,短期集聚了大量財富。甚至,迫害猶太有產者的行為一度成了各界人士廣泛參與的“國民運動”,利用了普通德華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裡,還被勞動人民看成了殺富濟貧行為,受到了中下層民眾的擁護。
進而,將猶太人財產拿出一部分補貼德國選民,換取支援。同時,舉國興建公共工程、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鼓勵發展汽車產業和其他工業。大量軍事訂單刺激容克企業,各種措施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工資收入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短期的發展和繁榮。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德國就業率幾乎達到了100%(當然還只限於男性),老百姓生活水平領先歐洲,已經儼然成了世界強國。
第三、充分利用了德國老百姓打破階級分化的願望,讓民眾感覺納粹黨是一個能讓中下層人民參與政治與國家治理的政黨。納粹黨算是個年輕的政黨,納粹的頭目也是相對年輕的一代(40歲左右),顯得充滿了活力;
而且,對比那些名字裡面有馮(von,德意志貴族標誌)的容克貴族老爺們,納粹的高層,像希特勒(前落榜流浪藝術家)、希姆萊(前養雞場主)、戈培爾(前銀行出納),都出身不都高,容易贏得大多數民眾的新任和親切感,拉近黨群距離。
所以,納粹黨能迅速壯大,靠的是大量工人、小市民、失業者、農民與中產人士的支援。
納粹黨打著建設國家社會主義的旗號,打破了階級區分。給德國老百姓一種印象——只要加入了納粹黨,各階級的人就可以平起平坐。在群眾中,組織“勞工戰線”,成員之間不論出身,都親切的互稱“戰友”、“同志”。
尤其是一些從事體力活動,受教育程度低的下層勞工,在成為納粹成員後,發現自己可以對大學教授們指手劃腳了,甚至可以隨意羞辱老闆,之前“羨慕嫉妒恨”的物件——猶太資本家,這使他感在心理和物質上都感到極大的滿足。
第四、納粹充分調動了德華人的復仇心理,藉助高明的宣傳術,給德華人民大力描繪出“假想敵”。
比如,明裡暗裡的宣傳警告人們,國際社會遲早要對德國動手;波蘭霸佔的波德走廊,踐踏了德意志神聖的領土;捷克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人被斯拉夫人踐踏,需要一個強大的德國解救他們等等。
第五,鼓吹“社會達爾文論”(人類也需要優勝劣汰),重拾民族自信心。
納粹和希特勒利用社會達爾文論,各種手段證明日耳曼人是最高貴的雅利安人,是最優秀的民族,其他的劣等民族應該為日耳曼人騰出生存空間。
當然,騰地方不能靠嘴皮子,必然要發動戰爭,這一點,在復仇一戰“血恥”、收復“故土”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理論的煽動下,普通老百姓根本察覺不出戰爭的非正義性。
加上動不動就穿的帥帥的,搞個“驚天動地”的大型團體公眾活動。激發起了德意志人骨子裡的法西斯式的審美——歡盛大的儀式,完美修身的制服、雄偉的建築,精緻的機械和飾品,健美挺拔的身姿,高貴純正的血統,戰無不勝的神話.....讓德意志民族成為完美典範,覺得自己“棒棒噠”,增強民族自信心,國家自豪感爆棚。
總的來看,納粹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充分利用老百姓渴望社會公平、美好生活,卻缺乏把各種事實聯絡起來、理性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這樣,普通的德國老百姓根本察覺不到納粹的“公平”是建立在限制自由,踐踏他人生命、財產和公民權利的基礎上的,他們的政治觀點多是從個人處境和物質利益出發,對他人的權利漠不關心。畢竟,在生活困頓的人們心中,完全意義上的政治自由遠不及“穿衣吃飯”等物質生活重要。正因為如此,納粹的各種罪行,非常容易被有意無意的忽視。
在戰敗和經濟危機的雙重打擊下,德國沉淪了十幾年。此時,他們中許多人渴望一個依靠,需要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替他們思考,替他們選擇。只要拿到了實實在在的的“好處”,他們就會將其奉為神明......
此時,納粹宣傳的所謂“德國民族共同體”的概念一下子就俘獲了民眾的心。在戰爭的最後階段,被洗腦的廣大群眾,也如同被打了雞血一般,抱著”要麼生存,要麼毀滅“的心理,堅持死戰到底....納粹帶來的繁榮僅僅曇花一現,身後只是無盡的毀滅.....
所以,希特勒和納粹黨被奉為神明,原因不僅僅在希特勒身上,也在他領導的德意志人民身上。
畢竟,誰讓生活困頓的老百姓得到想要的物質生活,他們就會支援誰。
-
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希特勒這個人好像一個清教徒一樣。不吸菸不喝酒。沒有一點的不良嗜好。而他的種種行為也被灌輸到德國軍隊當中。德國的軍紀在二戰時期算是最好的那一波,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就是希特勒。原本的希特勒也就是想要帶領德華人民走出英法等壓迫。但隨著戰爭的順利推進,這就極大的促使了希特勒的野心膨脹。而希特勒也從一個為了德國自由民主的鬥士,變成了一個嗜血的戰爭狂人。又一步步的把德國帶進了毀滅的深淵。不得不說一個精神領袖所能產生的影響說不可估量的。單對於民心的把控,坦率的說在整個二戰時期沒有哪個國家的領袖可以比擬希特勒。原本希特勒可以成為一個偉人。但是他卻迷失在戰爭中墮落了下去。
把國運寄託給一人的不止是德國,還有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就講述了一個精神領袖對於一個國家是有多麼的重要。影片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也就是喬治六世。之後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
要知道當時整個英國都瀰漫著一股消極的氣息。民眾普遍對於戰爭存在恐懼感。認為英國沒有獲勝的希望。這個時候的英國充斥的消極抵抗厭戰的情緒。而喬治六世的口吃毛病在英國也是眾人皆知的。人們認為英國就好像是喬治六世的口吃毛病一樣。沒治了。但是喬治六世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次又一次的戰勝了自己。終於他擺脫口吃的毛病。在二戰前公開發表全國演講,鼓勵民眾抵抗法西斯,為了國家民族而戰。喬治六世的演講使得一潭死水的英國瞬間好像是水潑熱油一般的沸騰了。要知道在英國皇室雖然不再掌權。但是英華人心裡,皇室就是英國的代表。之前喬治六世的口吃使得英華人民普遍感覺戰爭就好像國王的口吃一樣沒有任何希望。但在喬治六世精彩的戰前演講後,整個英國又煥發了生機。使得他們抵抗的決定高漲。由此你也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精神寄託是有多麼的重要。
但反過來看,把希望壓在一個人身上和把戰爭的罪行壓在一個人身上是不公平的。不管怎麼樣都會使對方壓力過大。要麼奔潰要麼極端。很明顯希特勒屬於後者。這就好像一群人犯罪了。然後官府說“只誅惡首,放過脅從”一樣的不合理。同樣的犯罪憑什麼把所有的罪責都強加給一人。很多時候脅從比惡首更加可惡。
-
5 # 和諧攝製A
在當時的德國,剛在一戰結束時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真可謂滿腔仇恨,民族情緒高漲,在一個極其重視知識和社會學的國度裡,產生希特勒樣的人物是必然,何況希特勒很主張秩序,日耳曼人的優秀,發展軍備,擴大就業 當時深受德國民眾的信任,但後來的侵略戰爭是他們走上了不歸路
-
6 # 武器圈
首先從二戰之前開始講,希特勒從二戰前開始上臺,在二戰初期將德國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這也是希特勒敢於發動戰爭的底氣所在。從一戰過後,因為英法等國對德國的壓制,導致德國國情悲慘,民眾的生活極為低下,由於希特勒上臺,使德國開始強盛,人民的生活得到提高,人們就願意追隨元首,對於別的國家來說希特勒是惡魔,但對於德國民眾來講,是希特勒帶領他們趕走飢餓與貧窮,人民都是發自內心的感謝崇拜希特勒。
-
7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實際上,這個問題沒毛病,挺客觀的,在三個軸心國中,只有德國的納粹黨、希特勒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對比義大利墨索里尼的斧頭幫,日本的軍部,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運作。
比如,墨索里尼在沒拿到多數選票的情況下,就被國王和議會就授予了最高權力,最後死於人民之手,還被游擊隊”暴屍”,各種羞辱,可見墨索里尼早就被義大利人民視為“敵人”。
加之義大利在二戰中不堪的表現,可以發現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大國沙文主義“在義大利民眾之間,真的沒啥號召力,跟納粹德國“一條路走到黑”,只是墨索里尼為首的一小撮人的想法。所以義大利人對打仗既沒有鬥爭,也缺乏激情,戰場自然上貪生怕死;
而日本的法西斯是一個集體法西斯(一個軍官群體),雖然視天皇為精神領袖,但並沒有組織正式的政黨,而直接用“軍部”驅使日本以君主立憲的名義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只有希特勒是在魏瑪共和國,透過自下而上的選舉,拿到了44%的選票,成了選票最多的一方(不要拿西方選舉和咱們比較,在當時環境下,這已經是非常高的比例了),合法正式上臺組閣。
所以,軸心國中,德國法西斯的群眾基礎是最為廣泛的,此時的德國,希特勒猶如神一般的存在,得到了萬眾擁戴,尤其是中下層民眾的頂禮膜拜。首先,從希特勒個人和他的團隊上找原因,希特勒個人的演講天賦,戈培爾等人超強的策劃能力,絕對是重要因素。
舉個例子,早在1924年,因為啤酒館暴動失敗,希特勒在法庭上接受審判,法庭內外擠滿了特勒的粉絲,婦女們還爭先恐後地要為他們的偶像獻花,送禮物。希特勒滔滔不絕的法庭演講又現場給他吸粉無數。
結果雖然判了5年徒刑,但不到9個月就出獄了。希特勒在監獄中被當成愛國志士和英雄對待(雖然希特勒當時還是奧地利人身份),住單間,吃小灶,每天還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崇拜者的禮物。連監獄的看守都被他忽悠成了鐵粉,幫他在獄中列印地下報紙,主動做起了宣傳工作。
1933年,納粹上臺後,各種宣傳更是變本加厲,給老百姓瘋狂洗腦。而且,納粹特別善於利用新興媒體,比如,政府專項補貼收音機行業,讓每家每戶都能買得起物美價廉的收音機,這樣就能時時刻刻收聽希特勒的演講。
同時,洗腦和效忠思想從娃娃抓起,在希特勒上臺組閣後,學校道早安的歌曲《上帝祝福你》都被替換成了《希特勒萬歲,萬萬歲》。上課前師生都要互相行納粹禮,高呼口號。週而復始的各種效忠活動,給他們的認知就是——“希特勒就是德意志民族的上帝,只有元首和他的納粹黨才是唯一能夠救贖自己“全能的神”,無條件地忠誠並愛戴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是自己的崇高的義務和責任,對此有任何的懷疑和動搖都將是民族和國家的敵人。
第二,希特勒等納粹高層吸取一戰德國戰敗教(民生問題導致國內起義,德皇退位,新政府向協約國投降)從上臺執政開始,就拼命地拉攏討好民眾。
魏瑪時期的德國,經濟幾近崩潰,三分之一的失業率(還不包括婦女),馬克貶值的如同衛生紙。後來的風雲人物,納粹二把手——戈培爾,海德堡大學的哲學博士學歷,費大勁,託關係找”熟人“才搞到了一份銀行出納的工作........
事實證明,納粹黨復興國家,改善民生還真是有一套。
納粹上臺後,政府首先進行了貨幣與金融改革,緩和了經濟危機。同時各種名義打擊猶太資本家,短期集聚了大量財富。甚至,迫害猶太有產者的行為一度成了各界人士廣泛參與的“國民運動”,利用了普通德華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裡,還被勞動人民看成了殺富濟貧行為,受到了中下層民眾的擁護。
進而,將猶太人財產拿出一部分補貼德國選民,換取支援。同時,舉國興建公共工程、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鼓勵發展汽車產業和其他工業。大量軍事訂單刺激容克企業,各種措施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工資收入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短期的發展和繁榮。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德國就業率幾乎達到了100%(當然還只限於男性),老百姓生活水平領先歐洲,已經儼然成了世界強國。
第三、充分利用了德國老百姓打破階級分化的願望,讓民眾感覺納粹黨是一個能讓中下層人民參與政治與國家治理的政黨。納粹黨算是個年輕的政黨,納粹的頭目也是相對年輕的一代(40歲左右),顯得充滿了活力;
而且,對比那些名字裡面有馮(von,德意志貴族標誌)的容克貴族老爺們,納粹的高層,像希特勒(前落榜流浪藝術家)、希姆萊(前養雞場主)、戈培爾(前銀行出納),都出身不都高,容易贏得大多數民眾的新任和親切感,拉近黨群距離。
所以,納粹黨能迅速壯大,靠的是大量工人、小市民、失業者、農民與中產人士的支援。
納粹黨打著建設國家社會主義的旗號,打破了階級區分。給德國老百姓一種印象——只要加入了納粹黨,各階級的人就可以平起平坐。在群眾中,組織“勞工戰線”,成員之間不論出身,都親切的互稱“戰友”、“同志”。
尤其是一些從事體力活動,受教育程度低的下層勞工,在成為納粹成員後,發現自己可以對大學教授們指手劃腳了,甚至可以隨意羞辱老闆,之前“羨慕嫉妒恨”的物件——猶太資本家,這使他感在心理和物質上都感到極大的滿足。
第四、納粹充分調動了德華人的復仇心理,藉助高明的宣傳術,給德華人民大力描繪出“假想敵”。
比如,明裡暗裡的宣傳警告人們,國際社會遲早要對德國動手;波蘭霸佔的波德走廊,踐踏了德意志神聖的領土;捷克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人被斯拉夫人踐踏,需要一個強大的德國解救他們等等。
第五,鼓吹“社會達爾文論”(人類也需要優勝劣汰),重拾民族自信心。
納粹和希特勒利用社會達爾文論,各種手段證明日耳曼人是最高貴的雅利安人,是最優秀的民族,其他的劣等民族應該為日耳曼人騰出生存空間。
當然,騰地方不能靠嘴皮子,必然要發動戰爭,這一點,在復仇一戰“血恥”、收復“故土”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理論的煽動下,普通老百姓根本察覺不出戰爭的非正義性。
加上動不動就穿的帥帥的,搞個“驚天動地”的大型團體公眾活動。激發起了德意志人骨子裡的法西斯式的審美——歡盛大的儀式,完美修身的制服、雄偉的建築,精緻的機械和飾品,健美挺拔的身姿,高貴純正的血統,戰無不勝的神話.....讓德意志民族成為完美典範,覺得自己“棒棒噠”,增強民族自信心,國家自豪感爆棚。
總的來看,納粹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充分利用老百姓渴望社會公平、美好生活,卻缺乏把各種事實聯絡起來、理性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這樣,普通的德國老百姓根本察覺不到納粹的“公平”是建立在限制自由,踐踏他人生命、財產和公民權利的基礎上的,他們的政治觀點多是從個人處境和物質利益出發,對他人的權利漠不關心。畢竟,在生活困頓的人們心中,完全意義上的政治自由遠不及“穿衣吃飯”等物質生活重要。正因為如此,納粹的各種罪行,非常容易被有意無意的忽視。
在戰敗和經濟危機的雙重打擊下,德國沉淪了十幾年。此時,他們中許多人渴望一個依靠,需要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替他們思考,替他們選擇。只要拿到了實實在在的的“好處”,他們就會將其奉為神明......
此時,納粹宣傳的所謂“德國民族共同體”的概念一下子就俘獲了民眾的心。在戰爭的最後階段,被洗腦的廣大群眾,也如同被打了雞血一般,抱著”要麼生存,要麼毀滅“的心理,堅持死戰到底....納粹帶來的繁榮僅僅曇花一現,身後只是無盡的毀滅.....
所以,希特勒和納粹黨被奉為神明,原因不僅僅在希特勒身上,也在他領導的德意志人民身上。
畢竟,誰讓生活困頓的老百姓得到想要的物質生活,他們就會支援誰。
-
8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希特勒這個人好像一個清教徒一樣。不吸菸不喝酒。沒有一點的不良嗜好。而他的種種行為也被灌輸到德國軍隊當中。德國的軍紀在二戰時期算是最好的那一波,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就是希特勒。原本的希特勒也就是想要帶領德華人民走出英法等壓迫。但隨著戰爭的順利推進,這就極大的促使了希特勒的野心膨脹。而希特勒也從一個為了德國自由民主的鬥士,變成了一個嗜血的戰爭狂人。又一步步的把德國帶進了毀滅的深淵。不得不說一個精神領袖所能產生的影響說不可估量的。單對於民心的把控,坦率的說在整個二戰時期沒有哪個國家的領袖可以比擬希特勒。原本希特勒可以成為一個偉人。但是他卻迷失在戰爭中墮落了下去。
把國運寄託給一人的不止是德國,還有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就講述了一個精神領袖對於一個國家是有多麼的重要。影片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也就是喬治六世。之後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
要知道當時整個英國都瀰漫著一股消極的氣息。民眾普遍對於戰爭存在恐懼感。認為英國沒有獲勝的希望。這個時候的英國充斥的消極抵抗厭戰的情緒。而喬治六世的口吃毛病在英國也是眾人皆知的。人們認為英國就好像是喬治六世的口吃毛病一樣。沒治了。但是喬治六世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次又一次的戰勝了自己。終於他擺脫口吃的毛病。在二戰前公開發表全國演講,鼓勵民眾抵抗法西斯,為了國家民族而戰。喬治六世的演講使得一潭死水的英國瞬間好像是水潑熱油一般的沸騰了。要知道在英國皇室雖然不再掌權。但是英華人心裡,皇室就是英國的代表。之前喬治六世的口吃使得英華人民普遍感覺戰爭就好像國王的口吃一樣沒有任何希望。但在喬治六世精彩的戰前演講後,整個英國又煥發了生機。使得他們抵抗的決定高漲。由此你也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精神寄託是有多麼的重要。
但反過來看,把希望壓在一個人身上和把戰爭的罪行壓在一個人身上是不公平的。不管怎麼樣都會使對方壓力過大。要麼奔潰要麼極端。很明顯希特勒屬於後者。這就好像一群人犯罪了。然後官府說“只誅惡首,放過脅從”一樣的不合理。同樣的犯罪憑什麼把所有的罪責都強加給一人。很多時候脅從比惡首更加可惡。
回覆列表
在當時的德國,剛在一戰結束時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真可謂滿腔仇恨,民族情緒高漲,在一個極其重視知識和社會學的國度裡,產生希特勒樣的人物是必然,何況希特勒很主張秩序,日耳曼人的優秀,發展軍備,擴大就業 當時深受德國民眾的信任,但後來的侵略戰爭是他們走上了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