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姜楠史話
-
2 # 葫蘆攪茄子
但使洛陽二傾田 焉能佩六國相印~此話乃蘇秦所說 意為如果我在洛陽哪怕有二頃田,我那裡會佩六國的相印啊!使我在家鄉有口飯吃也不會來這裡搶你們的飯碗啊!
蘇秦這個人我很佩服由衷的佩服!一個人一張嘴縱橫捭闔於六國之間完成從未有過的壯舉,使秦不敢出函谷十五餘載,我想僅憑這一舉便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蘇秦自幼家境貧寒,早年求學於齊 拜師於鬼谷子門下!後學成歸來先去秦國結果不得重用潦倒而歸!回家後不受待見,從此奮發苦讀《陰符經》先出使燕國後終佩得六國相印,期間張儀來投遭到蘇秦羞辱拒絕?怒而投奔秦國,這期間很複雜詳情看《大秦帝國》!
總之一句話沒有張儀,蘇秦就沒有用武之地 同樣反過來一樣,就像是項羽死了韓信也沒什麼用了!司馬懿得虧是把諸葛亮耗死的,要不然他也活不長!這一點你得明白~
與其說蘇秦敗給了張儀 倒不如說敗給了六國!為什麼這樣說?你想啊~親兄弟尚有分財而相殺 何況是六個心懷鬼胎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國家!
-
3 # 使用者挑燈看劍
一句話,選擇大於才能,當蘇秦選擇六國而張儀選擇秦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蘇秦不敵張儀了!戰國中後期七國力量已經失衡,秦國經歷商鞅變法吞併巴蜀後國富兵強,坐擁山餚山函谷關西河之地進可攻退可守,已成孫子兵法所說的善戰者先為不可勝而後尋敵之可勝之實,返觀六國不思進取互相征伐內耗聯合對秦時都想讓他國承秦之弊而己收漁翁之利,秦國稍使手段丟擲小利加以威逼,六國便爭先恐後向秦示好割地,合縱之勢便土崩瓦解,秦國則可尋隙對六國各個擊破之,更有甚者六國之間趁火打劫攻打合縱之國土地補本國割地秦國之失,合縱之勢反而變成連橫之實,連橫合縱秦國之於六國可見今日美國之於歐盟也,華為風波中國之於美加澳五眼聯盟日印歐盟也
-
4 # 曾今潤
個人覺得,蘇秦未必不如張儀。
蘇秦與張儀同師從鬼谷子,都學有所成,而成為那個時代屈指可數的縱橫家,在一定程度中,都幾乎能夠影響當時的歷史發展走勢,所不同的是,他們各自出道時間及效忠的物件,而這也是決定兩人命運的根本。
蘇秦以貧寒士子之身,身懷論辯之才,更兼王佐之術,他投奔秦國而未被重用後,發奮苦讀,轉而投奔秦國的對手,而深獲信任,故而為報秦國不用之恨,佩戴六國相印,幾乎將一盤散沙的六國集團,拋棄各自利益與不和諧,強力凝聚一起,形成對抗秦國的超強力量,硬是讓志在統一的秦國出不得函谷關。這樣的成就,是千百年來所有士子辦不到的事,而蘇秦辦到了,這足以體現其曠世才華。
而張儀,出道之後,蘇秦縱橫六國已經多年了,秦國在六國的威脅下,勵精圖治,國力也得到想當提高,而六國集團為了各自利益,也逐漸撕下貌合神離的面罩,聯盟體自然瓦解,當然,這一方面也有張儀的作用!這也體現出了其相當的才華!
但從中依舊難以看出他們兩人孰優孰劣的問題,畢竟,那時候,取決定因素的是六國發展的大趨勢了,非個人人力所能改變的了。
-
5 # 徐行慢記
這個問題是基於以下史實,司馬遷的《史記》和漢初成書的《戰國策》記載,蘇秦、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弟子,表面上互為對手,實則互相提攜,以合縱連橫之策玩弄戰國的各國君主於掌中。
先看《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再看張儀列傳,“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木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傳統史家通常認為,蘇、張二人是合縱連橫的倡始者,二人是敵對關係。
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和不斷的考古發現,現代的史學界基本認同下列的事實。
1.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而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元,兩者相差時間長達26年,以古人當時的壽命及參照二人生平事蹟,可以斷定二人不是一代人。張儀略早一些。
2.連橫之策最早的提倡者是公孫衍,而他就是張儀最主要的對手。
在1973年發掘的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的出土文物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批帛書,其中很多文字記敘在《史記》和《戰國策》都有記載,而還有很多不見於任何記載,而其中大部分的記載與蘇秦有關,這些記載與大眾熟知的故事有很大的出入。
這裡發現的文字,專家經過整理,梳理出一些脈絡。即蘇秦主要的政治活動不是在趙肅侯(前349~336在位)和燕文侯(前361~333在位)以及燕易王(前332~321在位)期間,而是在燕昭王(前311~279在位)時期,之前由於燕國內部政治動盪,齊宣王藉機當時燕王子之和前燕王噲因內亂而死的混亂,手段暴虐的佔領了燕國,而燕昭王復國之後準備向齊國復仇,但因國力弱小遂採用非常規,派蘇秦到齊國為死間,利用各國之間矛盾,瓦解齊國,製造了五國攻齊的機會,併成就了樂毅連下齊國七十餘城的空前勝利。
既然歷史的事實可能是上述情況,那麼本問題是否可以改為:合縱之策為什麼沒有奏效?
我們先看一下戰國初期的形勢,東方是國力強大的齊國,東北方是幅員遼闊,但國力虛弱的燕,北方是彪悍的趙,西部是虎視中原的秦,南方的荊楚及江淮是龐大但外強中乾的楚,中部是野心勃勃的魏和以商業和製造武器聞名的韓。到了戰國中期,這些擁有萬乘的大國,先後稱了王,在各自消滅了身邊的小國立後,大國之間爭鬥己關係到自身存亡,而其中較弱的或鬥爭處於下風的國家就聯合起來以圖自保。“合眾弱以攻一強"的合縱及"事一強以攻眾弱"的連橫,就應運而生,而這兩種策略或政策的實施,取代了大國之間爭霸,成為戰國時期主旋律。
現代公認的戰國時期是公元前475元即周元王元年為起始點,標誌性事件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直至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為止,其時跨度達兩個半世紀,在這二百五十四年間,英雄豪傑倍出,城頭變幻大王旗,充分應驗了中國的古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合縱連橫的真正實施始於馬陵之戰(前341年)失敗的魏,魏惠王感到實力己不敵齊,為避免齊和秦的夾擊,接受了相國惠施的策略,合於齊、楚,並採取了徐州相王之策,緩和了與齊國的關係。但西邊被魏壓制了多年的秦在商鞅變法近十五年之後乘機連續向魏發起進攻,相繼奪取了西河、上郡,而魏國力大不如前,感到只靠本國力量已不能抗拒,於是有了公孫衍發起的五國相王(前323年),意圖聯合三晉、燕和中山來抵禦秦。未曾想到在當年楚國向魏發起進攻,並大勝。這次失敗使魏惠王動搖了合縱的信心,接受了張儀的"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的策略,並任命張儀為相,而惠施被罷相,逃往楚國。連橫勝。
魏惠王相張儀,是想利用秦,沒想到張儀卻是在秦打算,想讓魏事秦而諸侯效之,也就是要魏投靠秦,而魏惠王當然不願就範。秦惠王怒而出兵攻魏,連橫遇挫。
秦咄咄逼人的氣勢,使東方各國心生恐懼,於是便支援與張儀策略相反的公孫衍,首先韓將國事委於衍,齊、燕、趙、楚皆“以事因
犀首”,而魏惠王見此,亦以事因焉,衍復相魏。公孫衍佩六國相印,遂主天下事。衍於公元前318年發動東方六國攻秦,聯軍攻至函谷關,由於聯軍組織不嚴密,而被秦軍擊敗。合縱失敗。
戰國後期,隨著秦吞併義渠、巴蜀、漢中,佔領西河、上都、湖北,力量越來越強,東方六國已不能單獨對抗,到長平之戰後,合縱變成了六國併力抗秦,而連橫變成了分別投降秦的意思。連橫之所以勝出,是因為秦地處角落,連續多位國王目標明確,就是千方百計壯大自已,利用矛盾削弱東方各國,繼而一統天下,而東方六國陷入重重矛盾,爾諛我詐,難己形成合縱中心。
歷史不斷重演,現在的世界形勢與戰國時代又何其相似也!
回覆列表
張儀是蘇秦一手帶出來的師弟。但他的造詣比蘇秦更強。1960年12月25日,毛澤東在67歲壽辰前夜,請幾位親屬和工作人員吃便飯,毛澤東舉了他自己的經歷:“我就受過壓,得過三次大的處分,‘被開除過黨籍’,撤掉過軍職……兩三年一個鬼也不上門。” 主席當年在中央蘇區受過排擠,遭遇過逆境,他舉了戰國蘇秦、張儀的例子,告誡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要進步就要到最艱苦的實踐中去,去克服困難,經受磨練。 主席講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末年,六國為對付強秦而形成的聯盟稱為合縱,向秦納貢暫時求得平安稱為連橫。玩弄縱橫之術的謀士利舌如劍,危言聳聽,將國君玩弄於鼓掌之上。
蘇秦張儀都是鬼谷子的高徒,蘇秦憑藉合縱遊說諸國無往不利,在趙國封侯拜相,權勢煌煌。而張儀遊說不利,窮困潦倒,不得不寄食楚相府。
在一次楚相家宴上,張儀被汙衊偷竊了楚相的和氏璧,被打的滿嘴冒血泡,牙齒脫落。
回家後,妻子擦拭著張儀的傷口,埋怨他不務正業,乃至今日之辱,張儀齜牙咧嘴,含糊不清的問,“舌頭還有嗎?”,妻子噗嗤笑了,張儀說“有舌頭在,怕什麼”?這時朋友來探視,告訴張儀,昔日的老同學蘇秦,如今已掛六國相印,已在趙國封侯拜相了。
張儀決定去投奔蘇秦,看在當年同學情上,最不濟也能混個“科長”噹噹。
到了趙國邯鄲,張儀在相府門前苦等了半月,才得召見。
宴會上,蘇秦接見了老同學,堂上貴客如雲,蘇秦卻把張儀安排到了堂下奴僕的位子上。張儀穿的寒酸,又受冷遇,心情窘迫。
相國蘇秦看著老同學,吃了口餿飯似的:“你怎麼混成這樣,我當然能提拔你,但你看看你配嗎?”。
這話太傷人,張儀聽後胸腔發散著血腥氣,他沒有跪辭,轉身就走。
回旅館路上,張儀氣得罵蘇秦無情無義,一點也不給老同學面子。激憤之下,他決定投奔秦國,現在唯一能制約趙國,破壞蘇秦合縱大計的就是秦國,一定要把蘇秦要碎屍萬段不可。
旅館隔壁的商人也要去秦國,於是同行。商人攜張儀一起吃住,讓窮途末路的張儀很是感激。
到咸陽後,張儀傻了眼,秦王哪是想見就見的,又沒有錢財,又無人給疏通門路,到死也見不到秦王。
這時商人慷慨的拿出百萬錢財,幫助張儀打點關係,使得張儀順利得到了覲見機會,能夠對秦惠王闡述自己連橫,離間六國的主張。
自此張儀深受秦王的賞識,扶搖而上,一年後升任秦相,大權在握,成為秦國最高行政長官。張儀磨拳霍霍準備謀取蘇秦的趙國,一雪前恥。
就在這時,商人前來辭行,他的一番話讓張儀震驚了。
商人說:“錢財馬車全部是蘇君資助的,如今您已身居高位,我回去覆命了!”
原來,那夜張儀負氣走後,蘇秦對心腹感嘆,“假使我在老家有兩傾地,斷不會有今天成就,我怕張儀也耽與蠅頭小利,不思進取”。
蘇秦知道張儀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如果把他留在自己身邊,頂多當個“科長”,不留張儀是為了逼他更加發憤圖強,做出更大的成績。
“請轉告蘇先生,有生之年秦國不會攻打趙國。”張儀對商人許諾道。後來在蘇秦死後,張儀輔助秦王滅了六國。
主席講完故事後,幽默地總結說:“人就是要壓的,像榨油一樣,你不壓,是出不了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