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享受慢時光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孩子成長是一個過程,有的快有的慢,不要著急,多些耐心,關愛,支援鼓勵

    很多人沒有上過學算數卻很好

    不建議題海戰術,教給她方法更重要,只要孩子會方法就行

  • 2 # 成成蹊

    小朋友沒有經過系統方法的學習,不可能像大人一樣學習什麼都接受得快又好,要理解他們的年齡和閱歷決定了學習進度。所以欲速則不達,要多給他們一點耐心。重要的是要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經過以後越來越多的練習,會熟能生巧的。

    實在是覺得怕差距太大,就報一個幼升小銜接班。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也免得你自己又累又焦心。

  • 3 # 婲非婲

    不要過度焦慮,家長過度的焦慮也會傳染給孩子,使孩子更加抵抗學習。你需要分清孩子是什麼情況,是有厭學情緒,不願意做;還是對數字實在不敏感,那這就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時間才行啦,根據不同情況來尋找解決方法。

    我家孩子5歲才開始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你不要呆板的只拿數字去教。現在書店都有適合孩子開發智力的書籍,我買的數學方面的

    孩子做的時候很有興趣,有興趣了. 自然就會想去認真學習。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找到適合你孩子的方法,多和孩子溝通。

  • 4 # 這個人有點宅

    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不一樣。做父母的就是要慢下心來慢慢去輔導孩子。我知道這個說的容易,做起來也是有很大難度的。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家孩子應該跟你家孩子差不多大,也在學20以內的加減法。說實話,剛開始看著孩子不會也心急,也會對孩子發脾氣。但是上週五聽了一個講座後,感覺自己淡然了很多。

    那個講座是一個教育專家的講座。當時聽講座的有80多人,都是這麼大孩子的家長。在專家問到有沒有人覺得自己孩子差的時候,只有一個爸爸舉手了。專家就讓他說說差表現在哪裡。這個爸爸就說,別的孩子都可以心算了,他家孩子還需要數棍棍。然後就這個問題,專家給我們做了解答。

    首先,每個孩子的發育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接受東西快,有些孩子接受東西慢。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就判斷孩子差。就像老師舉例,在小學畢業的時候,全校最差的那個孩子也會算加減法了。

    其次,分數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在學習之餘,我們更應該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因為這些才是會陪著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

    再次,作為家長,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但是在現在孩子的意識裡還不懂優秀是什麼。所以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慢慢順應孩子的發展。

    孩子的教育是伴隨每個家長的問題。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多表揚,鼓勵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 5 # 橡皮不擦

    作為一枚二胎老母親,老大踩過的最深的坑,就是數學的坑,那真是“啊西湖的水我的淚”。老二終於可以不用重走長征路,完美避開那些雷。

    數學是門嚴謹得絲絲入扣,又豐富有趣的學科,注重觀察辯別、邏輯思考和推理。

    但父母千萬不要走入這個誤區:重視數學就是重視計算,給孩子天天刷算式題,類似幾加幾等於幾,幾減幾等於幾這類。

    這件單一又重複性的計算,不僅對數學奠定堅實基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孩子反而會被瑣碎枯燥的重複性計算嚴重挫傷興趣,徹底厭惡數學,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孩子每個年齡階段都有每個年齡階段的特點,家長要做得就是了解這個階段的特點,針對性的做出判斷。大班應該是5歲左右,即將上小學,家長應該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

    關於給孩子數學打基礎,吸引他們喜歡這門學科,培養他們觀察力、辯別力、邏輯力、思考力和推理能力,有以下幾類書我個人比較建議閱讀:

    一、日本的公文式教育。

    按照孩子的年齡來分層的,比如2-3歲,3-5歲,5歲+的, 有連線書、剪紙書、色彩書、迷宮書、邏輯力、創造力、想象力、辨別力等等。 每本書專注一個內容,例如迷宮書,就是各種圖案的走迷宮,想象力就是拼圖、找缺失、影象匹配等。

    二、 德國的邏輯狗。

    德國素來以嚴謹精神著稱於世,邏輯狗如此的著名,榮獲國際多項大獎就不用多介紹了,各位可自行百度。

    邏輯狗分為3-4,4-5,5-6,6-7和6歲以上5個階段。 以日常生活為例,展開各種場景教學,如色彩和形狀、數數和比較,觀察和注意等等,是動手又動腦,相當全面的幼小銜接寶典。

    老二四歲,一次可以刷第一階段一本書,毫無困難,但考慮到長遠,以及他的興趣,我會控制和調整他的刷書速度,不要太快。

    三、學而思的七大能力課堂。

    學而思作為教輔機構的史前巨獸,確實有其牛逼之處。 不少家長像我一樣,曾經相當排斥,因為據說是貼合學校的應試教育的產物,家長們都打了雞血似的拼。

    可是當我坐在教室裡,實實在在的聽過一節課後,立刻被吸引了,講課有動畫有科技,老師言語生動,孩子也很喜歡,立刻黑轉粉。

    尤其上過幼兒園中班的一節課後,覺得人家做得好是有原因的,從教具的用材、顏色選擇,從動畫的用心製作,能看出來別人的專業性。

    孩子每週上一節課像過年,天天盼望著什麼時候上課,能把課上成這個樣子的,捫心自問,沒幾個教輔機構能做到,我作為親媽也做不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這樣愛學習愛數學,學不學霸已經不重要了,這樣的孩子差不到哪裡去。 他的七大能力課堂分為小中大班,也是按照年齡分配,有面授課和網路課兩種選擇,上課前需要先到面授點做孩子的基礎情況測試。

    四、摩比愛數學。

    這個系列書籍是我最最推薦的,我叫它幼小銜接的《葵花寶典》,學霸標配,家庭必備。 學霸標配雖有搞笑嫌疑,但這本書是真的好,在我心目中排名N0.1。

    為什麼我給它排名第一,且聽我細說。

    1、 因為書的翻閱方式和紙質。邏輯狗是上翻式,為了好插入它的推板裡,摩比系列是書脊式側翻式,符合書籍一貫的翻看習慣。邏輯狗的紙質偏軟偏白,摩比的紙質較硬挺,色澤偏黃,更符合眼睛的舒適閱讀。

    為什麼這個相當重要呢? 因為是懶人神器。

    父母面對低幼孩子,很難把自己的知識水平降低到,和孩子一樣的思維高度來講解,就容易出現家長說得口吐白沫,小孩還一臉懵圈的雞飛狗跳的暴躁局面。

    摩比的影片以動畫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解,這是孩子最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以至於我的孩子每次學習時都迫不及待地喊:看動畫,看動畫。

    還有什麼比父母看到孩子主動又認真,快樂又積極地學習更讓人老懷欣慰呢?

    摩比愛數學也是分小班、中班、大班的,按照年齡分層。 每天堅持至少做一講,並完全弄懂這一講,孩子的進步真的是肉眼可見。

    Tips: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興趣、能力,選擇每日一頁或幾頁,切記不要一次做太多。學習和吃飯同理,寧可長期吊著點胃口稍稍餓著,也好過一次吃傷吃撐,從此倒了胃口。

    還有就是寓教於樂,把數學日常化、生活化。比如在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路上,等車等上菜的碎片時間,無聊時,和孩子互相考:五人怎麼平分二十塊巧克力,一眼記車牌,找不同等等,既融洽親子關係,又鞏固了數學,一舉兩得。

    一家之言,難免偏頗,權做拋磚引玉。希望看到更多父母的意見或建議,如果能切實幫助到一些稚嫩可愛的小天使或焦灼煩心的父母,則是我的幸運。

  • 6 # 芳老師談育兒

    家長過於焦慮了。

    首先,家長要明確一點,孩子目前在幼兒園大班,還沒有上一年級,20以內的加減法是一年級小學生該學習的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都明確的指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嚴禁小學化。同時《指南》中指出:5~6歲的孩子數量感知方面應該達到的具體目標為——能透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孩子明年9月份才上一年級,現在所學的數學知識是為了培養對數學的興趣,為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打基礎,而不是讓孩子現在就學會一年級的知識。

    其次,在數學學習中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做加減運算的練習,一提到數學學習,成人只想到讓孩子坐下來做數學加減運算的題目,包括口頭和書面題,有的甚至一味提高難度,20以內加減法,50以內的加減法,或者提高運算的速度,這並不是真正的學習數學。

    那麼在在學齡前數學學習中應該注意什麼呢?

    1.在上小學前適當接觸加減運算是可行和必要的,但一般是實物水平進行加減運算或者簡單的心算,且最好結合日常生活活動進行,因為數學畢竟還是運用到生活當中。

    2.要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如果幼兒已經熟練掌握了基數的概念,面對加減運算表現出興趣可以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中,設計加減運算的真實的數學問題,但不易太多,更不易太難。

    3.幼兒早期數學的學習和發展內涵很豐富,除了形狀、空間、分類、排序、模式等數學內容,還包括培養幼兒數學學習的廣泛興趣,數學語言的表達和表徵能力,數學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性,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機械的加減運算題的練習,不僅不能有助於幼兒對數學知識概念的理解和數學認知能力的發展,反而很容易導致幼兒對數學產生厭倦和懼怕失去自信心。如果失去了興趣,將來漫長的數學學習對孩子來說會有多麼痛苦,可想而知。

    建議家長:

    1.幫助孩子熟練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這是基礎。

    2.訓練方式要注重多樣化,趣味性,不能像小學生一樣,一張紙寫滿題讓孩子自己算,枯燥無味容易讓孩子失去興趣。可創編應用題,用實物練習,利用情景創設等多種方法。

    3.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學習者,遵循孩子年齡特點,給孩子一點時間,不要讓家長的焦慮影響孩子。

  • 7 # 語文大天地

    孩子在大班,這說明孩子其實剛上幼兒園,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20以內的加減法肯定是做不好的,家長這裡的做法有些操之過急了。

    我們知道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色,因此家長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下足了功夫。孩子讀大班,這只是孩子的幼兒園的階段,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學習對於他們來說真的不是很懂,甚至他們連學習是什麼都搞不明白,這是孩子們在這個階段的自然表現。

    作為家長來說,我們可以輔導,但是不能操之過急,有些家長會說別人家的孩子都會了。的確,有些孩子是掌握了,但是我們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每個孩子的成長的因素是不一樣的,不可能要求每個孩子都能夠掌握。

    作為家長要關注的是孩子的表現。孩子的表現是可以決定孩子的學習的,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思考力,這些是家長要關注的。

  • 8 # 蕾蕾283831526

    應該做。每天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數數。比如,父母親的手機號。家裡的小車車牌號碼。每天買菜回來,花了多少錢加一加。現在幾點鐘了。這些常識性知識都要教給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承包水稻田種植水稻,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