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140769451

    遊牧民族的狀態,正常情況下就是一盤散沙,對本部族的認同,超過對國家、中央政權的認同,本部族的利益最大。雖然偶爾會出現一個強大部族收買、壓迫各部族服從自己,擁有強大軍隊,但一般都不長久,一旦領導部族強大的領導人去世,為了當老大,他的子孫就要爭權奪利,就要分家,一個部族分成幾個部族,鬥來鬥去,實力鬥沒了,強大部族消失了,大家重歸一盤散沙。而中原民族總是一個集權過度到另一個集權,分小家,而不分大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生存的地理、氣候條件,環境培養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

    優越的、適合農業發展的地理、氣候條件塑造了中華的農耕文明,農耕文明需要的就是協作、統一管理,表面會競爭,最後還得團結合作,聽一個有經驗的人指揮,所以幾千年獨裁;而地理、氣候條件不適合農業發展,而適合四處分散遊牧業發展,就塑造了遊牧民族的小群社會,大家不用多少協作,放牧時,還存在牧場的競爭,氣候一不好,牧場不夠,就只能搶、只能鬥,合氣一點分分,大家一塊死,所以幾千年一盤散沙;同樣不適合農業發展、和遊牧業發展的歐洲,因為臨近北極和聯通南、北兩極的大西洋,加上地形的中間高、四周低,兩極帶來的寒冷氣流,使得只有被非洲大陸和中央山脈兩頭保護的南歐地中海沿岸地區適合農作物生長,結果南歐又是多山地形,無法大面積發展農業,所收不足以養活更多的人,為了生存,只能發展物物交換的商業文明和掠奪式的殖民地經濟,結果誰也沒辦法關起門來自己發展,上外邊獲點利,周圍大家都看著要分,不分,大家都活不下去,就一起收拾你,誰也別想獨吞獨佔,誰也最終發展不大,興一塊興,亡一塊亡,永遠內部鬥個不停,表面還得團結,繼承了羅馬人的所有毛病,所以一直民主,不然表面的團結都沒了;美洲呢?原生文明被消滅了,只有從歐洲來的文明在稱王稱霸,歐洲文明的特點也帶到了美洲,美式的民主,說穿了,還是歐洲諸國的表面團結和聯合,美國各州就是歐洲諸國,一塊興、一塊亡,只是國家都還年青,老國家裡都有的利益集團和保守勢力還沒有羽翼豐滿,還在發展、發育中,歐洲的老毛病還在身上,羅馬帝國滅亡的基因還在。

    羅馬滅亡的基因是啥?貪圖個人自由和享樂,把辛苦工作推給別人,吸收別人,卻又拒絕別人成為自己人,一點點放棄自己的生存空間,而其他人想要公平,唯一辦法就是“消滅”他們。民主,就會成為想要改變滅亡基因的拌腳石。

  • 2 # 牧漁子

    這個短短一百年問得好!元朝統治中國共99年。也就是問,這一百年發生了什麼,讓蒙古軍隊無法再以“征服者”的身份駐在中原。這和蒙古人的統治方式、生存之道、文化傳承都有很大關係。我們一一探討。

    一、蒙古人的數量和漢化程度都很低,不足以統治一個龐大的中國

    成吉思汗時代,蒙古人的數量大約為200萬人,但就是這個僅僅相當於現在一個縣人口的民族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BUG。他們以戰養戰,典型的狩獵民族,整個世界的人都是他們的獵物。鐵木真和他的子孫們幾乎征服了整個世界,東亞、中亞、西亞、南亞、歐洲都沒有幸免。如果不是大汗蒙哥在攻打釣魚城陣亡,估計非洲也難以逃脫蒙古鐵騎的蹂躪。

    不過,能騎在馬上打仗,不一定能下的馬來治理天下。華夏文明是一個古老的文明,也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文明。雖然忽必烈一改蒙哥時期的“油鹽不進”態度,接受了漢文化,還啟用了不少漢臣,但蒙古王公貴族等上層統治者確沒有像北魏孝文帝一樣進行融入式改革。蒙古進入中原還保留了奴隸制的部分殘餘,清晰地劃分了四等人。而南宋末年,漢人的人口數量約為8000萬人,這個還是保守資料,因為可能有大量北方漢人沒有被統計,為了逃避人頭稅的黑人黑戶也很多。為了統治漢人,蒙古人在每個地方都派駐了蒙古族人,負責當地的管理,這種人口數量幾十倍的差距,造成的是嚴重分散了蒙古軍隊,打破了集中優勢。等級制度下,民族矛盾突出,能統治99年已經是個奇蹟了。

    二、生產方式的改變使蒙古軍隊失去了以往的戰鬥力

    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騎兵之所以所向披靡,是這個草原民族的生產方式決定的。其實,不光是一個蒙古族,歷史上的匈奴、鮮卑、突厥都有風馳電逝的騎兵隊伍。中原王朝要想打敗他們,必須依靠強大的國力,統一的指揮,正如盛世漢唐一般。如果中原王朝處於分裂時期或者衰落時期,北方的草原民族將會是一場噩夢。而蒙古人崛起的時候正好是中原王朝日漸衰落的南宋,北方被金人統治,西北被党項人盤踞,失去傳統馬場的南宋王朝連戰馬都無法實現自給自足。

    而恰恰這個時候,蒙古人崛起了,這個民族本身是東胡血統的民族,主要的生產方式是遊牧和狩獵。所以,整個民族都是在馬背上長大的。騎馬、射箭、奔襲、殺戮是每個男人的必修課,戰鬥力想不強都很難。到了元朝時期,蒙古人的主要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他們除了部分人員在蒙古草原上繼續過著遊牧生活外,大量的成員南下進入中原和江南。為了統治漢人,他們長期寄生在農耕民族的地盤上,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作為上等人,讓他們重新回到馬背上找回當年鐵木真屠城的血性,恐怕不可能了。

    三、熱兵器的出現,也讓蒙古騎兵的戰鬥力失去了昔日的榮光

    蒙古騎兵打天下的時候,使用的主要是冷兵器。這個民族依靠戰馬的優勢、強健的體質、嫻熟的殺傷技能、圍獵般的戰術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但到了元代,熱兵器開始逐步裝備了部隊,入火銃等兵器已經開始在戰場上應用。特別是西方國家也同時出現了遠端火器。蒙古騎兵的優勢在火器面前蕩然無存。雖然那個時代,火器還沒有成為主要的兵器去裝備,但再厲害的騎兵隊伍也架不住一個火器營的第一輪打擊。

    四、蒙古文明不是充分成熟的帝國文明,缺乏政治技術和政治理想的蒙古統治者無法保證帝國的穩定傳承

    蒙古民族崛起月草原的亂世時期,依靠的是強大的武力征服。蒙古大汗的汗位缺乏一種穩定的傳承渠道。這個遊牧民族由於受限於生產方式,國家的組成是有不同的部落組成的,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領袖,大汗的人選也是各個部落推選出來的。誰能當上老大,是由自己的部落實力決定的。鐵木真黃金家族的勝出也沒有能形成公認的繼承方式,比如蒙哥死後,為了爭奪汗位,遠征世界的各路大軍都返回了草原。否則,南宋要早亡二十年。元朝時期的皇位完全是學習漢人的傳承方式,但從來沒有太平過。

    元朝治國的時候承襲了宋制,但蒙古人統治下的中國,缺乏一種宏大的政治抱負。華夏文明從周公制禮開始,就形成了統一的世界觀、倫理觀、價值觀。儒家思想的統治下,忠君愛國,三綱五常等理論體系一直維持著這個社會的穩定。蒙古人雖然學習了儒家思想,但始終提不出建立太平盛世的政治主張。他們更像寄生在漢人身上的寄生蟲。

    蒙古人確實曾經是個不可一世的民族,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支。落後文明可以征服先進文明,但他永遠也無法替代先進文明。短短百年,退回草原,完全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後來,自從信仰黃教之後,也曾經超過千萬的人口就回到了鐵木真時期的數量,蒙古民族再也沒有重現榮光。

  • 3 # 熱心觀眾Joe

    首先:蒙古始終沒能擺脫古代遊牧民族的秉性,崇尚武力,不重視文教。蒙古國能夠在成吉思汗這種天才領袖的帶領下征戰歐亞,帝國的建立其實就是一個對其他文明種族進行血腥暴力,殺戮掠奪的過程。在帝國統治下的龐大人口中,蒙古族人數佔比太少。自身又缺乏強大的文化無法對統治區的人民進行同化教育,民眾始終將政權統治者視為外來的入侵者,絕大多數人是因為蒙古強大的武力而被迫臣服,蒙古帝國隨後迅速地衰落也證實了其統治根基薄弱。

    其次:作為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歷來擁有勇猛善戰的傳統.蒙古並非之前不兇猛,只是本身大小部落的分裂讓這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了。成吉思汗解決了這個問題,於是他們的破壞力得以傾瀉到世界各地。元朝之後,他們又恢復了四分五裂的狀態,於是力量也就大大衰弱了。另外,蒙古帝國的成功有其時代因素,他們所處的時代是騎射戰術所能發揮強大威力的最後時代,之後由於火器技術的發展,遊牧民族再也無法像過去那樣對農耕文明佔據絕對的優勢了。從明代戚繼光對抗蒙古部落就能看出,元以後的蒙古騎兵再也無力進行大規模的攻堅戰了。

    蒙古國能夠從草原崛起,發展成人類戰爭史上最強大的力量,它的成功絕大程度是因為一個名叫“鐵木真”的人。其實從歷史中例舉出相似的人物也不難,如:亞歷山大帝的馬其頓王國,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當世都曾是一代天驕,同樣在軍政方面擁有天才般的表現,尤其在一點上驚人的相似,就是他們在位期間親手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隨著他們個人的逝去而迅速衰落回到起點。

  • 4 # 亦喻之

    蒙古人(指蒙古語系的蒙古人)在元朝的時候能夠強勢崛起,是有一定條件的:

    第一是蒙古人出生了一位天才的領導人鐵木真。在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之前,蒙古人的歷史只是處在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黠嗄斯、阻卜、契丹各民族統治蒙古地區時候存在的一個部落而已。鐵木真的橫空出世,不但統一了蒙古諸部,還統一了生活在蒙古地區的其他各民族,如契丹、女真人等,開啟了蒙古民族歷史的新紀元。

    第二是在蒙古民族強勢崛起之際,生活在亞歐大陸的各民族,由於缺乏蒙古民族長期征戰形成的強大的鐵騎,熱兵器的應用又還沒有普及,以至蒙古軍隊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幾乎所向無敵。

    第三是漢民族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一可以對抗蒙古民族的力量,卻因為兩宋朝廷一慣的重文輕武的國策,導致日益腐敗墮落,失去了遏制蒙古人強勢崛起的力量,並最終遭到了亡國的命運。

    蒙古人在最後滅亡漢民族政權南宋之後,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在世界歷史上疆域最廣闊的大元帝國。蒙古民族的人口並不多,怎麼可以統治如此龐大的帝國呢?自然是採取在被統治民族中選擇代理人的方式,就是漢族所謂的“以夷制夷”政策,而蒙古人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各地最高層的管理者。可以想象的是,當時的蒙古人幾乎個個成為了大大小小的“皇帝”。經過幾十年“皇帝生涯”的蒙古人,可能把本民族最基本的騎馬馳騁的本領都忘記了,退化得“手無縛雞之力”了還怎麼打仗?一旦天下有變,他們只能狼狽地逃回到大漠深處苟延殘喘了。說實話,當時蒙古人在明朝的打擊之下還能留下一些殘餘已經是大幸了。

  • 5 # 呆若木雞DJJ

    首先,蒙古不具備先進的生產力,完全靠天吃飯,大規模的征戰對馬匹、糧食、兵器等的需求是其無法保證長期穩定供應的;由於生產力落後,佔領一地後,也無法充分利用佔領區的資源為己所用。

    其次,蒙古的社會文化極其落後,固然愚昧簡單對戰鬥力是好事,但在與被統治區的民眾交流時,卻會很快被同化,進而帶來戰鬥力的大幅下降。

    其三,蒙古的政治制度極為原始,內部還是草原部落的管理方式,任人唯親,職責不明,都是大忌。這種制度一方面限制了統治機構的執行效率,另一方面對領導人的依賴性極強,非常容易出現政權動盪的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汴和卞的意思分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