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鵬崽讀書
-
2 # 驛城異客憶鄉人
就算小龍女有李莫愁那樣的經歷,她也不會變成女魔頭。
我覺得拿李莫愁和小龍比,真的是在貶低小龍女,李莫愁對陸展元的感情怎麼比得上小龍女對楊過的感情呢?而且金庸先生在小說中給兩個人的定位也完全不一樣。
一、小龍女本性純真,尊師重道,李莫愁目無尊長,叛出師門
小龍女在古墓中與楊過單獨相處幾年,從未有過什麼越禮行為,而且小龍女也從來沒告訴過楊過,古墓祖師當年立下規矩——凡得古墓派衣缽真傳之人,終生不能下終南山,除非有個男子心甘情願為她而死,這誓言才算是破了。
在李莫愁要殺死小龍女時,楊過並不知道這個誓言,所以楊過是真心想替小龍女去死。而小龍女也從頭到尾都把師父的話記在心中,並未忘卻。
李莫愁卻完全不一樣,本來李莫愁身為古墓派大弟子,理所應當承受古墓派衣缽。可李莫愁不願守那不下終南山的誓言,被逐出師門,下山後又遇見負心薄倖的陸展元,導致心性轉變,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
從李莫愁的經歷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叛逆且不服管教的人,走到人見人厭的地步,也是咎由自取。
二、兩人的愛情觀不一樣
小龍女下山後,與楊過相逢在襄陽城的武林大會上,二人擾亂了金輪國師稱雄中原武林的計劃,這是二人大放異彩的一天,也是二人劫難開始的一天。因為在這天,楊過告訴所有人他要娶自己的師父,娶自己的姑姑,小龍女更是坦言要嫁給自己的徒弟。
這樣冒天下大不為之事,登時把二人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一場宴會不歡而散。
黃蓉雖是好心勸解小龍女,卻也傷了這個純真少女的心,聽了黃蓉的一席話小龍女以為,只要自己和楊過在一起,就會讓楊過被天下人恥笑,被天下人瞧不起,這個純真少女反覆思量之後,決定離開,離開前留下了一句簡短的別語:
次晨楊過醒轉,只覺肩頭溼了一片,微覺奇怪,見小龍女不在室中,坐起身來,卻見桌面上用金針刻著細細的十二個字:“你自己保重,記著我時別傷心。”小龍女自己傷心離開,卻還害怕楊過會傷心,會想著自己。自始至終,小龍女都沒有為自己著想過,她一心一意的在為楊過考慮,在她的世界中所有人都不重要,包括小龍女自己,唯獨楊過不一樣,小龍女自己可以不開心,但是她的過兒必須要活的開心。
反觀李莫愁,在陸展元不愛自己後,心態急劇轉變,大鬧陸展元的婚禮現場,兩人也由愛轉恨。陸展元臨死之前還囑託弟弟、弟媳,自己有個仇家名叫李莫愁,武功高強又心狠手辣,預料到自己結婚十年後,李莫愁必然來報仇,自己的病已經無法治好,所以讓弟弟、弟媳勸自己妻子遠遠避開。
陸展元還是瞭解李莫愁的,知道李莫愁一定會來報仇,自己死後,李莫愁一定會報復在妻子身上,所以陸展元臨死前還希望妻子能夠躲開。只是陸展元沒預料到的是,自己死後,妻子殉情而去,李莫愁遷怒無辜,把這樁仇怨算在了弟弟、弟媳一家人身上。
小龍女的愛,是可以放棄自己成全他人,捨己為人的愛。
而李莫愁的愛,只是強悍的佔有,如果得不到就去毀滅掉。
三、無俗念
金庸先生把這首詞放在了小龍女身上,而小龍女正是從詞中走出來的那位“——姑射真人”。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苞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蕊參差誰通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小龍女在小說中的就像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天姿靈秀,意氣高潔。而李莫愁則差遠了,恃強逞兇,由愛轉恨,妥妥的一個怨婦形象。試問這樣的一個女人怎麼能比得上小龍女呢?這樣的女人成為女魔頭,簡直就是理所當然,因為她心中怨念太深了。
而小龍女從最初到結束,都沒有怨恨過楊過,因為她心思單純,因為她是真愛楊過,所以小龍女無論怎麼樣,都不會變成女魔頭。就算楊過真的變了心,娶了別的女人,小龍女也只會遠遠躲開,並且暗暗祝福楊過,此生幸福。
小龍女與李莫愁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三個字——無俗念。
-
3 # Flying飛叭
性格決定命運,小龍女本就是一個沉靜的性子,與世無爭,開頭很多別人熱人怒的話,她都是拂面而過,她的心其實是冷的,她甘於古墓的寂寞。其實要不是有楊過,她可能一直都是一個冰美女,從裡到外。她不跟李莫愁一樣偏執,對很多東西都是執念太深。
而且小龍女經歷的事情,其實比李莫愁更慘吧。在古代人倫大道面前,先是喜歡自己的徒弟,就這個連老實的郭靖都反對,再就是被尹志平強暴,她的選擇也只是殺了尹志平然後自盡而已,或者封閉古墓,徹底不見世外,永遠不見楊過。這些事要是落在李莫愁身上,我覺著可能比李莫愁現在還要糟糕,她可能怨恨一切世人,殺人成魔的。
回覆列表
樓主提出:“如果小龍女有李莫愁那樣的經歷,她會變成一個‘女魔頭’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不會!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李莫愁之所以最後變成一個“女魔頭”,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簡單來說,它就只是經歷了一次“失戀”而已。她就是因為陸展元的移情別戀和何沅君成了親,最後就“以偏概全”地認為天下所有的男人都是負心漢,從而就走上了“女魔頭”的報復之路。她要報復這個世界,因為她自己武功還不錯,所以就用殺人來報復。
就像我們在新聞裡面看到的,自殺式炸彈襲擊人群的人,除了恐怖組織的襲擊以外,那些人就跟李莫愁的心態一樣,就因為自己曾經遭遇過不公的對待,就要報復這個社會。
就像很多“談股色變”的那些人,他們可能只是投資過一次股票,因為遭受了損失,所以認為所有的股票都必定會虧損。很多人甚至從來沒有投資過股票,可能只是聽說身邊的某某因為投資股票虧損了幾十萬,然後就將自己的這個賺錢的大門緊緊地關上了,連一個瞭解的機會都不給自己留下。
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遭遇過“失戀”,就算是對方移情別戀了,這種情況也不在少數。
而且李莫愁和陸展元當時只是戀愛關係,並沒有結婚,陸展元是有權力喜歡上別人的。
這種受傷的程度,還比不上現在很多人經歷的另一半“婚內出軌”的嚴重程度。
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所有經歷過另一半“婚內出軌”的人,都將另一半殺掉了,都要報復社會,都要到處殺人,都要搞個自殺式炸彈襲擊……
從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變不變成“魔頭”,不只是和悲慘的經歷有關,還與自己的心理有關。
換句話說,悲慘的經歷只是成為“大魔頭”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簡單來講就是,有過悲慘的經歷的人,最後不一定都會變成“大魔頭”。
你所有的經歷只是外在的刺激因素,而你心理對這些悲慘經歷的處理才是決定因素。
我們反觀小龍女,她的遭遇甚至比李莫愁還要糟糕。她曾經被全真教的甄志丙強姦,雖然自己當時處在幻覺當中,把甄志丙當成了郭靖,但是在她知道真相以後,並沒有殺死甄志丙,自己也並沒有變成“大魔頭”,開始報復社會。
這應該就是王陽明的“心學”裡面所講的“良知”。王陽明將他的“心學”概括成了一首詩:“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良知”簡單來講就是——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王陽明的“心學”還有一句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
意思就是,我們透過內心的“良知”,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然後就要“知行合一”,去做那些好的,不做那些不好的。
而小龍女的內心就存在著這樣的“良知”,而且她能“知行合一”,能“存善去惡”。
所以,小龍女就算經歷了李莫愁的所有悲慘經歷,她同樣還是那個善良的小龍女,而不會變成像李莫愁一樣的“女魔頭”。
更何況,實際上小龍女遭遇過比李莫愁的悲慘經歷還要糟糕的經歷,他也沒有變成一個“大魔頭”。
當然我相信,樓主提出這個問題,不僅僅只是為了搞清楚——如果小龍女經歷李莫愁同樣的經歷,會不會變成一個“女魔頭”?這樣的假設。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像李莫愁一樣,只要遭遇到不公平待遇,就要報復社會。
這應該才是樓主提出這個假設的目的,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我們要避免“以偏概全”。
李莫愁就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她只經歷了一次戀愛失敗,就認為所有的男人都是負心漢,就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就要報復社會了,就要開始殺人了。
如果李莫愁在現代,她很可能就會成為新聞上,搞自殺式炸彈襲擊的那個人。
查理·芒格提出了“多元思維模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掌握所有學科的重要理論,用多種思維模型去解決問題,從而有效避免“以偏概全”的陷阱。
其次,就是要“致良知”。
我們要遵循內心“良知”的指引,知道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然後做到“為善去惡”、“知行合一”。
王陽明曾經講過:“即使是無惡不作的人,他的內心也是存在‘良知’的。”比如,哪怕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你讓他在眾人面前脫光身上的衣服和褲子,他也是會感到羞臊的,這就是因為“良知”。
只是因為,要做到“知行合一”就非常難了,這得經過長久的修行,經過“刻意練習”才能做到。
最後,我們要做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將人分為了兩類:一類是“成長型思維”的人;一類是“固定型思維”的人。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才能是固定不變的。
這就帶來了不好的後果,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總是在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的才能遭到質疑他們就非常難受。而且他們在遭遇失敗的時候,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是將原因歸於別人或者外在的某些因素。
就像李莫愁一樣,從來不反思自己,只是因為自己經歷過一次,就一味地認為天下所以男人都是負心漢。
“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才能是可以透過努力獲得提升的。
這就帶來很多好處,比如:他們不怕出錯,他們認為出錯是學習成長的必經之路;他們對新事物會有更開放的態度,因為他們總是充滿好奇心;他們是會經常反思的,當遭遇失敗以後,他們不是從外部環境,從別人那裡找原因,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最後總結一下:
就算小龍女經歷了李莫愁同樣的遭遇,她也不會變成一個“女魔頭”。因為不幸的遭遇只是外在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這些遭遇。
另外要避免像李莫愁一樣,因為經歷過不幸就將自己變成一個憤世嫉俗、報復社會的人。我們應該——首先,避免“以偏概全”;然後,要“致良知”,要知行合一;最後,還要做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