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途故事
-
2 # 國平軍史
吳用、晁蓋、公孫勝、劉唐以及阮氏三雄,在東溪村七星聚義,藉助白勝在白酒內下的蒙汗藥,在黃泥岡,炎炎烈日下,徹底放翻了口乾舌燥的楊志等押運軍健,劫取了十一擔金珠寶貝。
生辰綱事件暴露,面對大宋刑警的追捕,吳用等人狂奔至水泊梁山避難,寨主王倫領著一班頭領,出關迎接,山寨里宰了兩頭黃牛,十個羊,五個豬,大吹大擂大筵席。
此番安排,可謂非常到位,非常熱情,非常好客,令一路狂奔而來的晁蓋等人好生感激,頓生敬意。
(智多星吳用)
只是晁蓋把胸中之事,從頭至尾,都告訴王倫等眾位,王倫的態度才開始發生改變,如書中所寫:“王倫聽罷,駭然了半晌,內心躊躇,做聲不得,自己沉吟,虛應答筵宴。
王倫只想有個活路,並不想和官府開戰,這幫強人盜財,犯的是彌天大罪,收留他們,豈不是找死,自尋煩惱。
席間,秀才叫人托出銀兩,以寨小容不得許多真龍為託詞,請晁蓋等人到別處安身,儘管表面上禮數周到,但卻明擺著是逐客的節奏。
(梁山泊頭領圖)
當年,林沖遭遇了和晁蓋等人同樣的一幕,自上山就受排擠壓制,得不到重用的林教頭終於發怒了,黑幫開始內訌,直接就火併,王倫成了林沖刀下之鬼。
林沖,出了一口惡氣,洩了私憤,心中積鬱的塊壘隨之散去,推晁蓋做了山寨之主,從此水泊梁山成了真正的納賢之地,四方豪傑俱來投靠。
吳用,綽號智多星,善於察言觀色,發現自上山後,林沖明顯和寨主王倫尿不到一個壺裡,對氣度匾窄,心胸狹隘的頭領,林沖素無好感。
(林沖火併秀才王倫)
林沖私下拜訪,吳用曾和林沖有過一番交流,看出端倪後,吳用旁敲側擊,儘量用言語來撩撥,是林沖火併王倫的導火線。
正是依靠林沖火併了王倫,吳用借刀殺人成功,才和晁蓋等人在水泊梁山站穩了腳跟,至此,樑上泊在晁蓋任上,漸漸的興旺發達起來。
總之,智多星吳用,施展了一些手腕,讓早就滿腹怨氣的林沖,在席間火併了王倫,從而取得了對梁山泊的掌控,推薦晁蓋做了山寨之主,自身則座了第二把交椅,成了山寨的核心人物。
-
3 # 紅皮書1
吳用三招從王倫手中奪下樑山泊。第一招:笑裡藏刀、假道伐虢巧施反間計,第二招:擒賊擒王、借刀殺人助力促火併,第三招:欲擒故縱、反客為主智定梁山泊。先看吳用第一招,晁蓋吳用兄弟智取生辰綱,晁蓋對吳用的計謀徹底服了,投奔梁山泊,白衣秀士王倫聽完晁蓋介紹的與官兵交手經過後,"駭然半晌,心內躊躇,做聲不得",令以賓客相待。這時吳用已發現王倫無收留他們之心,有詩為證:入夥分明是一群,相留意氣便須親。如何待彼為賓客,只恐身難作主人。於是,吳用心中便謀劃如何才能長久在梁山立足,他敏銳地發覺林沖對王倫的作為現不平之色,於是便打定主意,巧施反間計。先是對林沖到訪稱:這人來相探,中俺計了。待將林沖迎至屋裡,吳用等力推林沖坐上首,林沖再三謙讓,推晁蓋坐了上首。接著吳用又說,將軍有柴大官人書信,又有一身武藝,理合王倫讓這第一位頭領坐。。。林沖稱,王倫心術多變,難以相聚。至此,吳用先試探,後坐實,林沖己有火併王倫之心,卻並無當首領之意,端的是笑裡藏刀假道伐虢,反間巧計得成。再看第二招:擒賊擒王、借刀殺人助力促火併。林沖走後,吳用對幾個兄弟說,林沖有火併之意,我等藏好兵刃,到時聽號協力助其成事。果然,王倫差人將晁蓋兄弟叫去後,讓嘍囉取銀兩讓幾人離開,林沖大怒說,我來時就百般刁難,這又趕他們弟兄走,是何道理?這時王倫尚未預料大難臨頭,還罵林沖喝醉胡言亂語,林沖惱怒,拔出刀來,王倫才害怕,於是想跑,這時,吳用劉唐晁蓋虛攔去王倫,還喊"不要火併",阮小二看住杜遷,阮小五看住宋萬,阮小七看住朱貴,王倫這才意識到,自己徹底玩完了。林沖火併王倫,王倫正是:獨據梁山志可蓋,嫉賢傲士少寬柔。只將寨主為身有,卻把群英作寇仇。吳用擒賊擒王、借刀殺人之計得成。再看第三招:欲擒故縱、反客為主智定梁山泊。林沖殺了王倫後,吳用從血泊裡拽過頭把交椅讓林沖坐,林沖哪肯,於是晁蓋坐了頭把交椅,吳用又讓林沖做二把交椅,林沖又推自己當了二把手,接著林沖讓公孫勝做了三把手,自己只做個四把手,其他幾位更往後排,欲擒故縱之計得手,至此,吳用三招妙計反客為主,計策看似奸滑,實則恰當,為梁山今後發展奠定紮實基礎,將整個梁山收入自家兄弟囊中,智定梁山泊。
-
4 # 邏輯文史游
你們相信輪迴嗎?我信,但吳用信不信我不知道,晁蓋肯定是不信的。
話說當年晁蓋他們上梁山之時,朱貴倒是一如既往的對眾英雄表示出了熱烈歡迎的架勢,而王倫覺得他們人多勢眾並不願意收留他們,而吳用得知了林沖的事蹟後,就覺得應該利用林沖去奪山寨。這招借刀殺人從外人看來還是很完美的,但仔細想想這不就是一種反客為主的不義之舉嘛,更好玩的是我們能看到晁蓋對吳用的計劃表示雙手贊成,他也覺得奪人之寨是合情合理的:
全仗先生妙策良謀,可以容身。所以單論這點,晁蓋已經不能被納入好漢的範疇內了。宴席完畢後,鬱悶的林沖主動來拜訪這七人,吳用也就知道自己的計謀已有八成把握了,而林沖這時候的表現也相當不爺們,他在吳用面前先是把王倫吐槽了一番,接著還沒等吳用說話林沖就有了明日殺王倫的念頭。那麼其實大家也看到了,就算吳用不說,林沖憋屈了這麼長時間也快爆發了,所以吳用只需要“扇扇風”大事就可成了。
等林沖走後,吳用讓眾人準備好了武器,如果林沖不動手,那他們也會動手(當然最好讓林沖先上),因此他們這個來梁山就沒有走的意思。等再見王倫時眾人準備下山,林沖就繃不住了,先罵王倫再提刀威脅,晁蓋方也就假意勸勸激激林沖罷了,所以,王倫就這麼沒了。
於是我們能看到,林沖是欣賞晁蓋等人的威名,又聯想了自己這麼長時間的憋屈日子才願意主動下手,說實話吳用並沒有起什麼決定性的作用,最多就是王倫不讓位林沖不動手他們七人自然而然就動用武力罷了。有人覺得王倫這個窮酸秀才雖然心胸狹窄,但沒到必死的地步。此言差矣!可別忘了在三阮剛出場時就交代過王倫佔據梁山後打家劫舍並影響了他們正常的捕魚生活,也就是說這個落魄秀才在上山後就變成了“強盜秀才”了。
晁蓋“篡位”成功,成為了梁山泊的第二位寨主,但他或許還沒意識到因果報應的厲害性。當吳用遇到宋江時,他就感覺的公明哥哥或許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於是我們能看到後來吳用和宋江打的是相當的火熱,而晁蓋就像個被拋棄的孩子一樣只能默默的看他們表演。等到曾頭市一戰,晁蓋被暗箭射中,不知道他有沒有意識到這其實就是因果輪迴啊(畢竟他是馬謖轉世的)…
王倫也悔不該佔據梁山打家劫舍了吧…
-
5 # 任馳贏天下
吳用是採取的兵法(三十六計)其中的第三計“借刀殺人”成功拿下水泊梁山的。
吳用,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三,上應天機星,為梁山第一大軍師,山東省鄆城縣東溪村人。
吳用長得眉清目秀,白面書生像,足智多謀,滿腹經綸,上知天文地理,下曉文韜武略,吳用常以諸葛亮自居,因此得名“吳加亮”,人送綽號“智多星”。
吳用原本是一私塾先生,他與“托塔天王”晁蓋是發小,關係走的特別近。後來因於晁蓋等人劫持了朝廷進貢的十萬生辰綱,被官府通緝無奈上了梁山。
晁蓋,吳用等人來到梁山後,雖然帶著截獲的生辰綱入夥,但是並沒有得到梁山大寨主“白衣秀士”王倫的待見,而是處處刁難吳用等人。其實王倫是心有餘悸,他深知晁蓋一夥不是等閒之輩,連朝廷的生辰綱都敢搶,還有他們做不出來的事嗎?這夥人要是在梁山紮根了,自己還不得被架空,基於這種想法,王倫根本就不想留晁蓋等人,所以才想出各種理由試圖將這幾個人趕下山去。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王倫還在謀劃怎麼讓晁蓋等人下山的時候,出大事了。
王倫這邊在設計,晁蓋那邊也在策劃著一場大陰謀,因為王倫的舉動被吳用識破,吳用乾脆就來個將計就計,你王倫不是不想收留我們嗎,那好,這回叫你徹底在梁山上消失,就這樣吳用夥同晁蓋等人制定了一個除掉王倫的計劃,可見吳用這個人有多陰險狡詐。為了生存不惜違背江湖道義,竟然做起了喧賓奪主的事。
計劃出來了怎麼實施行動還需要研究,於是吳用又生一計,他決定利用林沖來除掉王倫,林沖當時也是剛上梁山不久,之前也受到了王倫的百般刁難,投名狀一事就令林沖對王倫懷恨在心,林沖迫於走投無路才逼上梁山,上山之後也是硬著頭皮在哪挺著,俗話說得好獨木不成林,初到梁山的林沖與王倫,杜遷,宋萬等人也是格格不入,所以吳用洞察秋毫看出了林沖的苦衷,這正是巧借林沖之手除掉王倫的最佳時機。
於是吳用等人就蠱惑了林沖,林沖對晁蓋等人也早有耳聞,心中也特別崇拜“托塔天王”晁蓋,因此很輕鬆的就被拉攏過去,林沖本來就記恨王倫,這次聽說大家一致同意要滅掉他,覺得是個大塊人心的好事。於是舉雙手贊成。大家經過商議後實施了火併王倫的行動。
在這次行動中林沖首當其衝,不僅手刃了“白衣秀士”王倫,而且還降服了王倫的餘黨,就這樣吳用以借刀殺人之計成功奪下了梁山。
火併王倫之後,林沖立了大功,梁山不可一日無主,於是在眾兄弟的推薦下“托塔天王”晁蓋做了新一任梁山泊主。
吳用因設計有功,做了梁山上的軍師和林沖一起成了晁蓋的左膀右臂。
回覆列表
王倫被林沖殺死一方面是他心胸太狹窄,容不得別人,眾位弟兄有了難處來投奔你,不該冷了大夥的心。還有就是梁山這夥人,根本就不講什麼兄弟情義,自私自利才是主流,尤其吳用此人更是陰險心黑的真小人。
林沖燒了草料揚,殺了陸謙和富安,當時是天下之大無容身之地。柴進柴大官人修書一封讓他去梁山投奔王倫,王倫本來不想收留林沖。
王倫想的也不無道理,林沖是朝廷通緝的要犯,怕引火上身。他王倫雖然也是草寇,單沒有和朝廷有過沖突,不會引起朝廷注意。
另外,王倫知道自己一落魄秀才,幾斤幾兩自己清楚,林沖響噹噹的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怎能本分的屈居自己之下。臥榻之側豈能他人酣睡,留下林沖始終是個隱患。
不過柴進對王倫有過救命之恩,兩人私交不錯,最後讓林沖遞了“投名狀”後,暫住在梁山。
這時,晁蓋、吳用一夥人截了生辰綱遭追捕,走投無路也來到梁山,當時就被王倫拒絕了。不過王倫還是設宴款待了眾人。瞭解到梁山情況的吳用,到了晚上,找到林沖做了一翻“思想工作”。不愧是智多星的吳用,三言兩語就挑起林沖的無名之火(林沖要是沒有個明確的態度,他也不敢有搶奪山寨之心)。
第二天,王倫給各位踐行,吳用眾人又開始出言相擊,製造王倫和林沖的矛盾。吳用一行人仗著人多勢眾,名為勸架,實為點火。等林沖火氣達到極點,幾人攔住王倫手下。只見林沖踢翻桌子,在衣襟下掣出單刀,一刀結果了王倫的性命。
就這樣,吳用利用林沖讓晁蓋兵不血刃當上了梁山老大,一夥人也有了落腳之處,還美其名曰是為了山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