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反正反正
-
2 # 清風不語自楚楚
我覺得作為兒媳首先把自己該做到位的做到位了,自己做到問心無愧,無愧於她就好,如是還換不回真心,那就是婆婆自身的問題了!
既然成為了一家人,首先在觀念上就要有所轉變,
對待陌生人我們還能做到笑臉相迎,一家人了不說和和氣氣,也不應該很差的吧。
有人說,婆婆對自己很不好,那也應該不是一開始就不好吧,應該是因為某件事,某個點沒有做到彼此相融,沒有無緣無故的敵意,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互相看不順眼。
遇到矛盾,就去主動解決,多多溝通,到什麼時候溝通都是最有效的,別互相憋著生悶氣,開心要表達,有問題了要說清楚,否則老公在中間很尷尬。
婆媳關係中,老公很重要,作為婆媳雙方的聯絡帶,他讓兩個彼此陌生的女人走入一家,兩個人的矛盾點其實是在男人身上,總歸一句話,都想男人好!那麼自己先做到,發生任何問題,想想是否站在老公的立場考慮過了,別讓他在中間為難,你做到了,相信婆婆也不會為難你,骨肉親情的關係都需要我們用心經營呢,何況這種後天建立起來的關係,全靠維繫!
尊重老公,敬重婆婆,自己先做到了,就這樣。
婆媳問題自古爭論不休,百家百態,僅僅是自己的一點看法而已。
-
3 # 小景vlog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很多,跟婆婆住一起的不多了,婆媳關係相對也緩和了很多。有尖銳矛盾的多在農村共同居住、需要贍養的家庭裡。
我們說把婆婆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看待,其實不太可能。並不是說婆媳天生是敵人,而是人和人之間,別的關係都未必盡如人意,同事、鄰里、熟悉的都有合不來的,會敬而遠之。
夫妻之間也會吵架,但床頭吵架床尾和,有它特殊的粘合劑。而婆婆媳婦在無法調和的性格衝突和生活摩擦中,又無法迴避接觸,矛盾會更多,的確很不好處理。跟自己父母拌嘴生氣可以不記仇,跟隔了一層肚皮的婆婆,可能就困難得多了。 寬容和善良,是一種品質,對老人的尊重和關懷是我們應該恪守的道德。
-
4 # 凌兒小語
是哈,抱怎樣的心態才能讓婆婆慈眉善目,和平共處呢?下面容我一一道來。
第一,婆媳矛盾是自古以來就有,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這不在電視劇,網上到處上演著這千年難題!
第二,有人說同性相斥,異些相吸的緣故,這話放在這裡也有一定道理,為啥這麼說,因為老百姓俗語裡還有一句叫“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喜歡”!你看婆婆與媳婦這對歡喜冤家相遇註定有好多故事可以發生~
第三,既然說不是“冤家”不聚頭,那麼老百姓的智慧庫裡還有一句名言,叫“冤家宜解不宜結”!這“解”字好哈~
第四,解鈴還須繫鈴人,這“鈴”字在一個男人身上,即你的丈夫,婆婆的兒子。只要處於中心地帶的男人能處理好他與母親的關係,不過分縱容,也不過分依籟,你就能很好地與老公對婆婆的看法加以溝通,相互理解後,你就能對婆婆做出正確的表達,老公一旦對兩邊作出有效並且正確的方法後,你與婆婆其實不會再存在多大的矛盾了,而且有可能惺惺相惜,互為朋友式的關愛呢,因為同是女人唄!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婆婆何苦為難媳婦?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好好經營婆媳關係,有時比經營婚姻還難還有成就感呢,你說呢?
-
5 # 70大叔談人生
其實,不只是和婆婆相處。而是無論和任何人相處,都不要預設立場,暗含不必要的敵意和戒備。否則,必定會出現疑鄰偷斧的情況。
本來對方的言行並無惡意,因為你心中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也會理解為對方故意針對自己。
又或者本來只是人際關係中無可避免的小小矛盾,但你已經無數次事先想象了,惡婆婆欺負兒媳的場景,於是倍感委屈,於是反應過激,於是事件放大。
這種負面的心理暗示,只會讓婆媳矛盾逐步激化,家庭生活越來越糟,影響夫妻感情。
不可否認,確實有一部分惡婆婆,對兒媳心懷敵意,故意找茬挑事,百般挑剔,戲精附體。遇到這樣的,那當然要小心應對,或拉攏丈夫為統一戰線,或經濟獨立,搬出去居住,若實在無法化解,也可離婚。
但對大多數正常家庭,費盡心力娶回的兒媳,肯定是想好好過日子,沒人要把家裡攪得雞犬不寧。又不是職場博弈,利益面前爾虞我詐,哪有那麼多陰謀詭計,你以為是宮廷戲呢。
只是人和人性格不同、三觀不同、習慣不同,居住在一個屋簷下,怎麼可能沒有點矛盾衝突。親生父母和子女之間也有矛盾,何況婆媳,何必獨獨對此充滿恐懼,說到底就是自己心理不夠強大,能力也弱,才過於看重那點個人感受上的小小得失。
報著這種心態,就如同一個遇敵的刺蝟,整個人想的不是如何經營好一個家庭,而是一遇到問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全部歸為一個原因:婆媳問題。
戴著有色眼鏡,看什麼都是扭曲的,不客觀的。
正確的心態就是
1、客觀看待人性,不報過高期望。
不要奢望婆婆如同親生母親一樣對待自己,這種情況是極為罕見的,婆婆就是媽,那大多數時候就是一句客氣話。表面上和和睦睦就很好。不要深究對方內心,人心深如巨海,每個人都暗藏陰暗自私,甚至惡毒念頭。你自己也不例外,非得要求他人對你掏心掏肺,這本身就是一個極貪婪、自私的念頭。
所謂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2、正常情況下,也不要把人性想的太陰暗。
沒有大的利益之爭,不到生死關頭,有幾個身邊人會扯下面具,拋開道德,對你陰謀算計,處處針對。
對正常人來說,大家誰也不希望自己被人說成是無理取鬧、橫蠻潑辣的惡婆婆。有不同觀點,就正常溝通,也不需要搞得小心翼翼,向伺候皇太后一樣。只要具備基本的情商和禮貌,別把話說的太過難聽。大多數人還是能講道理的。
你對家庭的付出,只要不是遇到極品惡劣的人,對方一定會記在心裡,有所回報的。只是你不要強求,這個回報必須與你的付出完全平衡。世界上哪有那麼精準的家事,情感和財物以及勞動付出,這就是一筆糊塗賬,福爾摩斯和諸葛亮也算不明白。
大體上過得去就好,人至察則無徒嘛。
3、老公是平衡婆媳矛盾的關鍵,婚前仔細挑選,婚後加強溝通和引導。
不要一出現婆媳矛盾,就把怒火撒在老公身上。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使事態惡化。
咒罵老公,不如把老公說服。有些事,如果確實是婆婆哪裡做的太過,由老公出面溝通,效果更好。
總之,人若自強,何懼人欺。你若精神獨立,經濟獨立,充滿自信,有何需擔心婆媳問題。
-
6 # 我是啊叮叮
我覺得得放著“婆婆不是媽的”心態相處吧!我覺得不管婆婆對兒媳婦多好終歸還是有區別的,跟婆婆之間保持距離,相互理解尊重比較好。有句話說:我們總是把好的一面展示給陌生人,把糟糕的一面留給自己最親近的人,有些話你跟親媽說沒事,但是你跟婆婆說那就是天大的事。
我相信每個女人在嫁過去之前都是想著跟婆婆好好相處的,因為沒有人會想著整天生活在矛盾之中,可是有的人不領情啊,覺得到這裡了就是要聽我家的,最好的相處之道就是保持距離,因為距離產生美,婆婆跟媳婦生活在一起很容易產生矛盾的,最近關於網路紅人papi醬的婚後生活方式,引得無數的女生羨慕啊,我也很羨慕,結婚5年不回婆家過年,逢年過節各回各家,婆媳關係融洽。
良好的婆媳關係,最重要的人是老公,老公給力婆婆也不敢說什麼的。不跟老人住一起,逢年過節的時候該買的就買,該給的就給,適當時間打電話,最重要的就是有些話該聽就聽,不該聽的就當聽不見
-
7 # 中年也樂呵
不找話題聊,多幹活,多喊媽
老人說的話,儘管聽,不發表意見,
微微一笑,這樣不會有矛盾,她好,你好,家庭好
-
8 # 雲是鶴家鄉680
第一、婆婆不是媽。
所以,敢在孃家媽面前吐槽的話,不一定能在婆婆面前說。自己的媽,打斷骨頭連著筋,就算傷了媽的心,她還會原諒你,因為怎麼都是親人。但婆婆,說錯話、做錯事、傷了她的心,有可能就無法挽回了。
第二、既然接受了這個男人,就必須接受他的媽。
沒法,人家的媽栽的蘋果樹,結了果子,被你給摘了,人家也是很委屈的好不好?再說,一個男人,就算是24孝的好丈夫,若是真的娶了媳婦忘了娘,我認為這個男人也是可怕的。所以,只有愚蠢的女人才會逼自己男人跟公婆斷了來往。
第三、儘量一碗水端平。
你的媽是媽,生你養你不容易。人家的媽,養個娃難道就是喝風長大的?所以,你孝敬自己的媽是天性,但是,也應該對婆婆盡到孝心。就算不是五五開,至少也得四六開吧。何況,古人慣例,嫁入人家就是人家的人,孃家還排在第二輪呢。
第四、人人都會老,婆婆是,你也是。
所以,儘量容忍或忍耐婆婆老去的各種吧。比如囉嗦,邋遢,髒兮兮。也許是我也老了,我現在看到老邁的婆婆,只有兩顆牙,吃飯要漏飯粒,筷子不乾淨,我選擇把眼皮耷拉下來視而不見。因為心中更多的是憐憫而不是厭惡了。
第五、婆婆不是傭人,婆婆沒有義務照顧你和你的孩子。
除了你的父母,在你未成年前照顧你,是他們的義務。沒有誰理所當然該照顧你。哪怕是你男人。越是婆婆,越要多感謝和回報。
第六、早出晚歸,言語走到。
每天出門,我會大聲說,媽,我上班去啦。下班進門,也會大聲說,媽,我回來了。即使晚飯出去散步、散步回來,也必然是言語走到了的。
逢年過節生日,再怎樣也要給紅包,並一定要她收下。出門旅行,再怎樣也要給婆婆帶點禮物。
畢竟,我代表我家對我的教育,我的表現代表我的教養。所以,我尊重婆婆、善待婆婆,也是對自己的形象的經營。
大概就這些吧?
總之,我基本上就是這樣來跟婆婆相處的。她一直堅持跟我們同住,大概覺得我還能相處吧?
20多年相處下來,雖然不是母女,但也算相濡以沫吧?
至少,我收割了一個24孝好老公。
回覆列表
在很多媽媽看來,尤其是中國的媽媽看來,媳婦和婆婆,永遠不會成為朋友。因為媳婦和婆婆之間,是存在競爭關係的。競爭的,是兒子的愛。這是由於中國傳統且不正確得教育方式所導致的。中國的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捧著怕摔了,含著怕化了,父母對於孩子投入了大量的愛,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媽媽對兒子,這種愛是很難計量的。當有一天,另一個女人要來同自己一起分享,甚至是獨自佔有兒子的愛,作為媽媽來說,很難不產生反感情緒。再偉大,再通情理的媽媽,都是這樣的,做的好的都是懂得剋制的媽媽。所以,如果你想要跟你的婆婆搞好關係,可能你要付出很多很多的愛,時間,和精力。但可能也不管用。婆媳關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這裡面不是用方法論可以解決的。必須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如果非要走一個方法,那就是對她兒子非常好,好到婆婆沒話說。可是這樣,你不覺得很累很不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