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兵夏333
-
2 # 墨過流香
春秋戰國時期,南韓最初國都在平陽(今山西臨汾),這時,新鄭(今河南新鄭市)還是老牌強國鄭國的國都,為何,最終南韓又會定都於鄭國國都新鄭呢?
春秋末期,韓氏本是晉國六卿之一,六卿分別為韓、趙、魏、智、範、中行。
晉國是春秋時期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國和楚國需要長期採取戰略同盟,才能與其抗衡。
然,春秋末期,晉國公室闇弱,六卿強大。六卿中較為弱小的韓氏,其封地就比晉國國君控制土地的面積大,實力強。
春秋末期,晉國六卿名義上聽從晉國國君,實際各自已經在封地建立了自己的小王國,經常為土地等利益,相互攻伐。
前期,六卿中範氏和中行氏被滅,智氏一家獨大。智氏就挾國君以令諸卿,經常打著晉國國君的命令,侵佔趙、魏、韓三卿的利益。
終於,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卿,共同滅了智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和人口。
這時,趙、魏、韓三家,雖名義上是晉國君臣子,不能稱之為正式諸侯,但他們各自的封地、實力比很多諸侯國都要強大。
公元前424年,韓將封地都城從平陽(今山西臨汾)遷往宜陽(今河南宜陽縣)。
為何做此決定,可能有以下原因:
其一、平陽作為韓氏起家的根基,開始作為都城是可以的,且當時是六卿時期,韓趙是同盟關係,趙氏實力較為強大,平陽較為靠近趙氏封地,遇外敵,也可以很快得到趙氏支援。但如今,六卿變三卿,韓趙關係就微妙了,離趙太近,怕趙突襲了自己都城。
其二、平陽雖靠汾水,然兩側崇山環繞,東邊太嶽山,西邊呂梁山,平原有限,不利人口聚集、實力輻射。
其三、平陽又處於魏、趙的正西面,離秦國也太近,秦晉關係不睦,都城在此地,一方面時時刻刻處於危機之中,另一方面,平陽向左向右都受大國掣肘,南韓國君深感自己土地和實力都還弱下,急切的尋找正確的擴張方向,好為建立穩定的國佐打下基礎。
於是,韓氏將都城從自己封地的最北面平陽(今山西臨汾)遷往封地最南邊的宜陽(今河南宜陽縣),一方面可以使自身免遭直面秦趙兩國兵鋒,另一方面,也是,將目標瞄準了春秋老牌強國鄭國。
此後,韓氏一方面,於秦趙魏繼續周旋,一方面,開始了逐步蠶食鄭國以加強自身實力的程序。
公元前408年,在攻打鄭國取得一定成果後,韓氏又進一步將都城從宜陽(今河南宜陽縣)遷往新的戰略前沿之地陽翟(今河南禹州市)。
公元前403年,趙、魏、韓三卿繞過晉國國君,直接面見周天子,取得周朝冊封,正式成為戰國時期諸侯國之一。
公元前375年,趙、魏、韓三國瓜分晉國國君最後的土地,晉國滅亡。
同一年,南韓完成了對鄭國的蠶食,南韓滅鄭國,並遷都鄭國國都新鄭。
之所以遷都新鄭,主要是新鄭無論歷史、軍事、地理、經濟地位,都是當時少有的適合建都的大城。
鄭國國祚從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歷432年。第三任國君鄭莊公遷都新鄭,稱霸於諸侯。
-
3 # 水墨鄂州
三家分晉,是春秋戰國史上的重大事件,趙、魏、韓三國取代晉國。南韓剛建立時,國都在平陽。平陽,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市。
平陽本屬趙氏,公元前514年,南韓的先祖看中平陽,用馬首(山西壽陽)與趙氏做交易,換來平陽。公元前497年,韓氏正式遷居於平陽。
韓氏為何會選擇平陽?首先,三家分晉前後,韓氏的封地在晉東南一帶。這裡的地形很特殊,以臨汾為界,東邊是太嶽山,西邊是呂梁山,汾河由北至南,穿臨汾南下,最終匯入黃河。汾河谷地是南韓控制區域內農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南韓錢糧所出,多源於此。定都平陽,對南韓的發展非常有利。另外,當時晉國還在,晉國國都在新絳(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平陽就在新絳以北不遠,方便南韓參與晉國複雜的權力鬥爭。
不過,三家魏、趙、韓在分晉之後,都發現了一個問題:三國的都城都遠離中原地區,而三國都有進取中原的野心。你看趙國的國都遷徙路線:晉陽(山西榆次)、中牟(河南鶴壁境內,不是鄭州所轄之中牟)、邯鄲,一路向東。魏國遷都也是一路向東,安邑(山西夏縣)、大梁(河南開封)。南韓也不會例外。
在分掉晉國的三國中,魏、趙實力強大,趙國佔據現在的河北省、山西省北部,魏國佔據河南東部、山西中部。勢力弱小的南韓,要與魏、趙爭地盤顯然不現實。南韓能做的就是向今河南省中部進軍,尋找機會滅掉鄭國。
鄭國在春秋初期是小霸,實力很強。春秋末期,鄭國實力明顯下滑,但依然不是南韓幾口就能吃掉的。所以,韓康子制定了滅鄭的長遠計劃,
要滅鄭,第一步就要向東遷都,在這個背景下,南韓把新都定在宜陽,就是現在河南省宜陽縣以西的韓城鎮。宜陽正好處在平陽與鄭國國都新鄭的中間,說明南韓的遷都戰略非常清楚,就是衝著鄭國去的。
公元前423年,韓武子大舉攻鄭,殺掉了鄭幽公姬已。只是當時鄭國實力還比較強,南韓一時半會吞不下去。這有點像明末,後金皇太極已取得對明朝作戰的主動權,但就整體實力來說,明朝依然強大。後金的策略只能是步步蠶食。
南韓吞併鄭國的過程,漫長而艱辛,就像螞蟻啃骨頭,沒有一股子韌勁是做不到的。隨著南韓對鄭國的不斷勝利,宜陽也不合適再做南韓的國都了,需要再向東尋找新都城。
陽翟(“翟”念“宅”或“狄”)位於鄭國國都西南不遠,潁水中流,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平頂山市代管的禹州市。南韓定都陽翟,意味著南韓對鄭國已取得戰略上的巨大優勢。
有學者認為,南韓的新都宜陽、陽翟,更像是前敵作戰總指揮部,軍事上的屬性更強一些。在韓人看來,他們只應該有兩個國都:宗廟所在的平陽,地盡中原之利的新鄭。宜陽、陽翟都是過渡性質的國都,這一點,從定都時間長短上可以看得出來。
公元前424年,南韓從平陽遷都至宜陽(16年)。
公元前408年,南韓從宜陽遷都至陽翟(23年)。
公元前375年,南韓滅掉鄭國,把國都遷至新鄭,直到公元前230年,南韓為秦國所滅(145年)。
南韓為何一定要遷都新鄭,這和南韓的疆域有關。魏、趙、韓三國中南韓疆域最小,而且缺乏平原地帶。以黃河為界,南韓疆域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黃河以北山川縱橫,活動空間有限。而黃河以南同樣山川縱橫,包括熊耳山、伏牛山、外方山、嵩山,新鄭就位於嵩山東麓的平原。東出新鄭不遠,就是魏國地界。為了守住南韓本就不太大的地盤,“天子守國門”是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定都新鄭,屯重兵於此,可以阻止魏兵西進。同時,一旦魏國有變,南韓也可以就近從新鄭出兵,攻城略地。
宜陽的定都條件都不錯,已發現的宜陽韓都,面積就有3平方公里。但宜陽距離中原較遠,距離秦國較近。就對南韓的威脅而言,秦國大於魏國。魏國可以把南韓當成抵抗秦兵東進的戰略屏障,而秦國顯然不需要這麼做。秦國要統一當先取韓。欲取韓,當先取宜陽。
南韓定都新鄭,還有與魏國抱團取暖的意思。總之,在秦國已成七國最強者的情況下,南韓國都距離秦國邊界越遠越好。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公元前307年,秦軍殺韓兵六萬,攻下宜陽。如果當時南韓國都還留在宜陽,南韓袞袞諸公早就下場領盒飯去了。
-
4 # 屁香屁香的史料館
南韓是從晉國分裂出來的,歷史欠缺悠久的發展,加上南韓在中原傳統各國甚至三晉中都處於劣勢,所有南韓就謀求生存和發展,從地域和政治角度來看只有與自己土地犬牙交錯的鄭國可以圖謀,南韓仗著自己生產鐵器與自己是新生的國家銳氣十足,頻繁的與鄭國發生戰爭,最後鄭國內亂,南韓抓住機會一舉滅掉了鄭國。滅掉鄭國後南韓立即決定遷都鄭國國都新鄭。原因基本如下,
一是為了更好的征服鄭國的人民與鄭國融合。
二是鄭國的國度新鄭經營了四百多年,佈局規範,規模浩大,城池堅固,人口密集,商業,文化,科技,宮殿,城池,手工業十分發達,都是南韓無法比擬的,南韓全盤繼承了老牌國家鄭國的一切,為後來南韓申不害變法,南韓走向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5 # 汗青正浩
南韓在歷史上總共遷都三次,直至第三次才遷都鄭國國都新鄭,那時鄭國已經被南韓所滅,至於為何要遷都新鄭,還要從南韓本身的發展來看。
第一次遷都:平陽遷都到宜陽
南韓首先定都在平陽,那個時候南韓還是晉國六卿之一,定都平陽有諸多好處,首先這裡地形較好,東西兩邊是山,汾河從中貫穿而過,此地為南韓提供了大部分的糧食,其次此地靠近晉國都城新絳,比較方便參加晉國的權力鬥爭。
在隨後的魏、趙、韓分晉之後,南韓漸漸發現平陽作為最開始的都城還可以,但是想更進一步發展的話,必須遷都靠近中原的位置,一來平陽此地距離魏、趙、秦等大國較近,時時刻刻都處於危險之中,不利於國家的安全。接著就是平陽被山包圍,平原有限,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搬遷到更有利於聚集人口的地方,於是南韓從平陽遷都到宜陽。
第二次遷都:宜陽遷都到陽翟
以宜陽為都城除了是為了南韓更加長遠的發展之外,另外也是滅鄭計劃的一部分,鄭國作為老牌強國雖然在春秋末期實力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不是小小的南韓的一舉拿下的,所以南韓製訂了一個長久的戰略慢慢蠶食鄭國。
公元前408年,南韓在啃掉鄭國一塊骨頭之後,又進一步將戰略前線向前推移,隨即將都城宜陽遷到陽翟,此地已經距離鄭國國度新鄭不遠,遷都此地意味著南韓在攻打鄭國的路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優勢。
第三次遷都:陽翟遷都到新鄭
公元前375年,韓滅鄭,對攻打鄭國的計劃正式完成,隨後遷都到新鄭。
新鄭除了靠近中原,有利於人口聚集、經濟發展之外,戰略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當時秦國已經是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了,新鄭遠離秦國,如果秦國大舉進攻,南韓屯重兵於此可以堅持很長時間,如果定都在之前的宜陽,那麼都城第一時間將會遭到秦國的攻擊。
此外,新鄭東邊就是魏國都城大梁,定都於此也可以防止魏國的入侵,避免腹背受敵,必要時候還可以聯合魏國抗秦,當然,如果魏國國內有變,那麼南韓也可以第一時間發兵前往魏國分一杯羹。
無論是從地理位置、經濟價值、軍事價值哪個方面來看,新鄭都是南韓都城的不二之選。
回覆列表
1、魏、趙、韓三國中南韓疆域最小,而且缺乏平原地帶。以黃河為界,南韓疆域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黃河以北山川縱橫,活動空間有限。而黃河以南同樣山川縱橫,新鄭就位於嵩山東麓的平原。東出新鄭不遠,就是魏國地界。為了守住南韓本就不太大的地盤,國都定在新鄭是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2、定都新鄭可以阻止魏兵西進,一旦魏國有變,南韓也可以就近從新鄭出兵,攻城略地,進可攻退可守。
3、南韓定都新鄭,還有與魏國抱團取暖的意思。新鄭離秦國比較遠,在秦國已成七國最強者的情況下,南韓國都距離秦國邊界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