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古今
-
2 # 東邊有河
關羽是一個義薄雲天,赤膽忠心的人,當初因為兵敗,和曹操黃土山約三事,其中就有直到大哥劉備的下落就要投奔而去。後來在曹營時,曹操吉利拉攏,上馬金,下馬陰,三日小宴,五日大宴,黃金美女,寶馬香車應有盡有,卻不讓關羽有報答他的機會,不讓關羽去軍前立功。
當袁紹排顏良來攻打時,無人能敵,而不得不排關羽解白馬之圍,從而讓關羽還了曹操的人情,有了離開曹操的資本。當關羽離開曹營的時候,也掛印封金,足見關羽高風亮節,義薄雲天。
那麼關羽為什麼能對劉備這麼忠心而不為曹操所動呢,首先說關羽重情,義薄雲天,把情意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把和劉備的情意看得高於一切,才會放棄榮華富貴,遠去追隨大哥去受苦打拼。
其次曹操和關羽不是同類人,曹操大奸大惡,挾天子以令諸侯,關羽忠於漢室,曹操所做之事得不到關羽認可。
-
3 # 探尋歷史的足跡
我們都知道,曹操擒獲關羽後,對他是非常好的,既送金錢美女,又送赤兔馬。但是關羽卻不領情,毅然決然地棄曹操而尋劉備。
提主用了三個字,“白眼狼”。意為關羽棄曹操而尋劉備,是一種“不要臉”的行為。
我認為此言差矣。千百年來,有誰指責過關羽棄曹操而隨劉備呢?每當人們提起這事,幾乎一致誇讚關羽,說他是個重情重義的人。
那麼,我姑且順著提主的思路,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何關羽義無反顧地棄曹操而尋劉備呢?下面我根據演義及正史的記載,分析為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關羽棄曹操而隨劉備,是有約在先的。
曹操聽從了程昱的計策,誘關羽出下邳城。關羽不察,果然中計,最後引殘兵逃到了山上去。此時的關羽,已經走投無路,四面都是曹軍。但是關羽沒有想過要投降,他幾次伺機突圍,都被亂箭射回。
恰好這時,張遼來求見關羽。關羽一開始是非常生氣的,他以為張遼是來當說客的。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關公怒曰:“此言特說我也。吾今雖處絕地,視死如歸。汝當速去,吾即下山迎戰。張遼聽後,仰天大笑,說道:你這樣做,有三大罪過。其一,劉備如果沒死,尋找你,你如何相助他?其二,你死後,劉備託付給你的家眷,又該怎麼辦?其三,你武藝超群,博古通今,不想著匡復漢室,只會逞匹夫之勇,“義”字何在嗎?
關羽聽到後,覺得很有道理,就打算投降。但他投降前,跟曹操約法三章了。第一,他只投降漢獻帝,不投降曹操;第二,劉備的家眷,沒有命令,皆不得入門;第三,倘若他知道劉備的下落,不管天涯海角,他也要與之相會。
曹操答應了關羽的請求。
因此,關羽後來得知劉備了下落,棄曹操而去,是符合當初他和曹操的約法三章的,怎麼能說他是“白眼狼”呢?
第二,關羽不可能背叛劉備。
關羽跟劉備,在外是君臣,在內是兄弟。據《三國志·關羽傳》,劉備和關羽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關羽幾乎整天都呆在劉備身邊,不辭辛勞,為他出謀劃策,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這樣的關係,是曹操送珠寶、美女和赤兔馬,就能破壞的嗎?我想斷然不可能吧!
關羽從三國時代,直到現在,一直為大家所推崇,就是因為在他身上有兩個極為寶貴的東西,即“忠”和“義”。因為“忠”,他不會背叛劉備,縱使曹操對他再好;因為“義”,關羽也不會忘恩負義,而是幫曹操斬殺顏良和文丑,解了“白馬之圍”後,再不辭而別,並且在華容道“義釋曹操”,實現了他人格的完美昇華。世人眼中的關羽,絕不僅僅是那個武藝超群的將軍,更是一個忠肝義膽、義薄雲天的英雄。
曹操愛才如命,抓住關羽後,沒有殺他,對他百般要好,一會表奏他為偏將軍,一會封他為費亭侯。這樣的胸襟,讓人佩服不已!可是,關羽跟曹操已經達成了共識。只要劉備還活著,就算天涯海角,他也要去追隨他。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因為關羽棄曹隨劉,說他是“白眼狼”。
三、曹操對關羽的好,遠不及劉備。
這一點曹操也是很清楚的。曹操抓住關羽後,從他的眼睛裡,看出他還十分想念劉備,於是讓張遼去試探一下。關羽對張遼說: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曹公對我關羽是好,可是再好,也沒有劉備對我好呀!
綜上所述,有約在先、不可能背叛劉備、劉備對關羽恩情似海,是關羽義無反顧地棄曹尋劉的三個原因。
再強調一點的是,關羽棄曹隨劉,不能說明他是“白眼狼”,只能說明他“重情重義”。
-
4 # 佳寧姐姐說歷史
曹操是個愛才之人,這裡的才並不是說的是錢財,而是像關於趙雲那樣的將才,帥才曹操一直特別欣賞和喜歡關羽,一直都想把關羽收為帳下,為自己效力。
他為了能得到關羽,做了很多的工作,送金,送銀,送衣服有一次他看到關羽的戰袍舊了,立馬送了他一件新的,但是關羽卻把這件新戰袍穿在了舊的裡邊並告訴曹操,這件舊戰袍是哥哥送給他的,他必須要時刻的看到,曹操見狀也只能笑笑。
曹操眼見這些糖衣炮彈對關羽都不奏效,於是他就狠了狠心,他曾經繳獲了呂布的一匹戰馬名曰“赤兔馬”於是他就把呂布生前用過的赤兔馬贈送於關羽,,這次關羽不但特別高興,而且他竟然滿含熱淚的像曹操行跪拜之禮,曹操喜形於色,以為關羽臣以後服於他了,哪知道關羽說,有此寶馬就能早日找到哥哥了,曹操聽了心裡那是五味雜陳呀,翻江倒海實在不是滋味,但是又不能言說,只能忍著打掉牙往肚子裡咽吧。
曹操真是做夢都想得到關羽,但是關羽卻死忠於大哥劉備,曹操也只能望羽興嘆,有一句話特別適合曹操,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最好的,曹操正是看中關羽的忠心和勇猛,這一點讓他佩服,讓他膜拜。
其實曹操曾經短時間的擁有過關羽《三國志》記載: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先生奔袁紹,曹公擒羽而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之,羽望見良魔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即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建安五年,曹操向東征戰,這個時候劉備投靠了袁紹,曹操活捉了關羽,讓關羽做了偏將軍,給他特別好的待遇,幾乎當個神供著,在飲食上更是三天一大宴,5天一小宴,曹操待關羽幾盡禮敬,關羽也不是吃素的,幫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還把顏良的腦袋給曹操提了回來,曹操見狀欣喜若狂立即封關羽為“漢壽亭侯”但是曹操透過觀察關羽的一言一行,發現他並沒有久留之意,他就讓張遼去問問關羽到底是什麼想法。
關羽說我與我家大哥生死與共,我絕對不會留在這兒的,但是我一定為曹操要立了功之後再走,張遼把關羽的話轉告給了曹操。曹操就更加佩服關羽的義氣和膽識了,等到關羽斬殺了顏良,曹操便知道關羽馬上就要離開了,曹操又對他予以重賞,但是關羽把曹操的賞賜全都留下,一個人走了,曹操望著關羽遠去的方向,心中苦不堪言,又不能言說。
總結:關羽走了之後曹操對他始終念念不忘,就好比是熱戀的戀人時刻想著情郎一樣,那個滋味曹操體會到了,只不過那只是他的一廂情願單相思罷了,熱臉貼人家冷屁股,剃頭挑子一頭熱,曹操說不出來,又咽不下去,好生的痛苦,曹操正是看中了關羽講義氣這一點,關羽在曹營待了半年,知道曹操對他好,關羽有心想走,但是還得立功之後再走,這更說明關羽的為人是多麼的俠肝義膽,義字當先,從這點上足以讓曹操對關羽恨不起來。
-
5 # 書遊
我們在這不說曹操和劉備的品性問題,只說曹氏集團和劉氏集團的問題!
曹氏集團可以說是自從曹操逃出洛陽後開始成立的,草創時主要成員基本都是曹操的本家兄弟,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氏集團是家族式企業,家族企業有一個特點,就是資本或者股份都在一個家族手中。
劉氏集團草創時由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組成,對比後期曹氏集團我們這裡姑且叫劉氏集團為創業公司,因為這三人的第一筆資本就是來自張飛的投資,還有販馬商人投資的“武器”,除了個人能力之外什麼都沒有。
以上是曹氏集團和劉氏集團的區別。
回到問題的本身,說的是曹氏老闆操作看好關羽的能力,提出用高職位、高薪,福利上更好,包房、包車、甚至是包老婆來請關羽為他“打工”。
但關羽拒絕了,按照現在的說法,你關羽是不是傻,那麼好的條件都不要,還要回到差不多破產的劉氏集團去奮鬥?
按照問著說的“白眼狼”我是不同意的,說白了,你要請我工作,送我這些東西,但我沒要啊!怎麼能說我是“白眼狼”呢!即使我開了一部車回來,“赤兔馬”但我也記得你的恩情啊!(後期關羽放了曹操)!所有這“白眼狼”是不能用的。
這麼好的條件為什麼關羽不同意為曹操打工呢?
我們算一筆賬,曹氏集團是家族性企業即使職位在高還是一個“打工的”,而關羽在劉氏集團就不一樣了,他是劉氏集團的合夥人之一,說白了也是老闆之一,讓我一個老闆去給你打工,怎麼也說不過去吧!
再說了劉老闆還是有先見之明的,劉老闆、張老闆、關老闆合夥創業的時候可以簽了合同的,“桃園三結義”,簽了合同再加上給曹老闆打工跟我的理想不一致,那我肯定就不會給你打工了,也感謝你給我那麼一份好的職業,但是我不需要。
綜上以上分析最後關羽還是回到劉氏集團就這樣了。
我是職場小飛專注於職場領域寫作,點點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回覆列表
曹操對關羽是不錯,送錢送物,尤其是赤兔馬,因為一匹好馬對武將太重要了,可見曹操為了籠絡關羽確實下了很大本錢。
但關公一身赤膽忠心,不為所動。正是這種不為金錢、地位所動的品質,才是關羽最難得的地方,也是這麼多年關公得以被世人敬重的原因。關羽棄曹操而去主要有兩個原因:
1、劉備未死。正所謂忠臣不事二主,更何況關羽重情重義,投降曹操之前就已與曹操約定,若劉備未死,當尋劉備而去。當知道劉備尚在人間時,自然不能再在曹操手下當官。去找劉備應該是關羽離開曹操的最主要原因。
2、曹操不是真心匡扶漢室。關羽一生正直,忠心耿耿,投降曹操時與曹操約法三章,第一個條件就是“降漢不降曹”,意思就是我投降的是漢室,你曹操如果真心匡扶漢室,我還能跟你幹,不然免談。很明顯曹操不是,這也是關羽離開的一個原因。
不過曹操雖然很器重關羽,卻在對待關羽這件事上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據蜀記記載:曹操與劉備在下邳拿下呂布後,關羽求娶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曹操應允。後曹操又覬覦其美色,收為己用,因此失信於關羽。可以說在美色面前曹操已經失去了最起碼的誠信與思考能力了,可即便如此,關羽後來在曹操兵敗華容道時依舊放了曹操一馬,由此更見得關羽重情重義。
如果因為一點小恩小惠就改變立場,關羽就不是關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