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巧

    娃娃讀書學習被認為是理所應當,12年的育兒經驗告訴我,為人父母更是一門長修的學問。

    前幾日到醫院偶遇一對母女。媽媽帶13歲的女兒去醫院心理諮詢科“看病”。女孩兒自始至終端坐椅子不發一言,母親則一直焦慮反覆地和醫生絮叨女兒的“病情。”

    母親說:“她在家從來不和我們說話,一出門像換個人似的,和她的同學話多得很,什麼都說。”

    坐診的醫生約莫30來歲,溫柔地和小姑娘交代在家要幫助大人做家務,要尊敬父母......我一邊聽醫生講話,一邊端詳小女孩兒面無表情的臉。我估摸著醫生的話她應該一句也沒聽進去。

    十三四歲的孩子有幾個特點:一是正處於成長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急切希望擺脫老師和父母的監護,反對別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二是對現實生活諸多抱怨,對未來充滿幻想。他們會付諸種種努力甚至刻意追求,當這種追求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會在心裡產生挫敗感。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他們帶來緊張、恐懼、抑鬱和失望。

    此時父母:一是要理解尊重孩子。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一副長輩自居的樣子,什麼事都想替孩子安排處理,久而久之,孩子心生厭倦,不願和家長溝通;二是把家裡的實際情況告訴孩子,像朋友一樣溝通交流,和孩子說說父母工作的辛苦和不易,拉近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距離,這樣長大的孩子會懂事很多;三是不要過於溺愛孩子。溺愛會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認為自己最重要,從而理所當然的接受別人的包容。

  • 2 # 河洛炎黃

    原生家庭的界定就是一個最大的無知。

    原生家庭就是一個炒作概念。

    為什麼?

    1.過分強調原生家庭的影響,降低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2.過分神秘化原生家庭的影響,首先干擾人的正常精神思路。

    為什麼要逃離原生家庭?接受現狀才能面向未來。

    放下才能解脫。

    上天的安排都自有道理,不斷挑戰自己,迎難而上,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困難才是古人說人性本善的真正含義。

  • 3 # 牛背犁Gstronger

    不要逃離,不要回避,要勇敢面對一切,不忘初心,保持一顆真善的心,保持一顆感恩的心!

    你的世界會很美麗,沒有那麼多抱怨,也沒有那麼多情緒!

  • 4 # 白風小嚴

    我很想逃,但又逃不了。有一份責任,在我心頭未了。

    真想去做和尚,去超渡這狂燥靈魂,遠去的親人。可寺院裡雜煙繚繞,魚龍混雜,佛主早就遠去辰世。

    願希望之水,能撲滅我心中的火焰。堅守這最後的時刻!

    “師傅,為什麼佛前點對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老了,退休了。去做位鄉村教師,發出最後的光。

  • 5 # 遇見梔子

    現在對原生家庭這個詞用得比較多。成年後過得不幸福,婚姻不美滿,都會說到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生活於父母的家庭,兒女還沒有組成新生家庭,這樣的家庭就是原生家庭。

    從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習慣,性格都受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感情好,情緒穩定,又給孩子很多愛。那麼這個小孩子長大後就會一直覺得自己是被愛的,即使遇到其他挫折,她都會很好的調解自己的情緒,從挫折中走出來。

    但是很多孩子就沒有這麼幸運。由於地域文化,社會素養沒有那麼高。以前的很多重男輕女,或者對孩子要求非常嚴厲。這樣就對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傷害。但是一直在這樣環境下生活,性格習性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以至於長大後會生活的不幸福。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如果這樣的孩子成人後,能及時的發現這個問題,透過學習,然後糾正它,改變它。這樣以後的生活也會過得很幸福。

    我的爸爸媽媽的婚姻雖然不是很美滿,他們經常吵架。但是他們都很愛我。雖然他們要做很多事情,也經常忽略我的心理感受。但是我還是覺得我是一個被愛的人。

    雖然我的婚姻和父母的婚姻有點像。由於我喜歡看書和思考。所以當我發覺我要和先生吵架的時候,我就會及時的調整自己。以免說出傷害對方的話。

    還有我把注意力從先生的身上移到自己的身上,努力提高自己。當自己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我就會覺得我很幸福。

  • 6 # 衚衕裡等你

    逃離原生家庭??怎麼可能逃得掉,家裡的父母雙親,是我們逃不掉的牽掛,是我們扯不開的親情。我覺得不應該是逃離,而且應該去改變,不能改變全部也能改變一部分。有錢有本事,你的原生家庭就能改變!我們是人,不是動物,不要想著說去逃離,應該想著看得怎麼樣才能變得更好!

  • 7 # 阿荔荔阿荔

    沒想過逃離!只想著我以後自己的小家庭絕不可以重蹈覆轍,不要讓我的孩子再和我一樣的感受!

    你總會遇到你不喜歡的事情,比如你的生存和成長環境。但我想說的,與其想著怎麼逃避,不如想著怎麼改善!

  • 8 # 小欣愛生活

    既然說逃離原生家庭,那一定是對原生家庭有排斥心理的,這種心理對於我是不存在的,更無所謂說要逃離,恰恰相反是留戀依戀。當然,每一個人自小的成長環境,家庭氛圍都不一樣,甚至千差萬別,時間久了就會形成這種心理反差。

    我這裡有一個例子,我的表妹比我小一歲,前些年因家事受刺激喝農藥,經搶救雖然命保住了,人卻變得呆呆傻傻,後來生了個女兒,孩子沒毛病很正常,表妹這個樣子自然不能很好地管教孩子,丈夫為了生計長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跟著年邁的奶奶,這孩子小學沒畢業就輟學在家,起先還能幫著家裡乾點活,後來就在外面整日不回家,奶奶管不住,我聽說小閨女在外面租房子,並早早談了男朋友,這一年孩子十五歲。

    大家不難看出這種家庭存在的問題,親情缺失是孩子不願在家裡呆下去的主要原因,雖然和奶奶生活,畢竟老人也是力不從心,難免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再加上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性格多少也有叛逆,最終導致孩子逃離家庭的局面。

  • 9 # 旅行和讀書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逃離原生家庭。我也見過家庭關係非常和睦,孩子健康Sunny,如同朋友一樣相處,這確實讓人非常羨慕。

    不幸的是中國家庭關係大多都比較扭曲,傳統的中國父母很難把子女看成獨立的個體,孝順聽話,是子女的最高標準,父母習慣用命令式的方法,將自己的想法、目標和預期,強加給子女,過多幹涉子女的生活,工作,還有感情,而不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同時,中國父母容易將他們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在爭吵時不迴避孩子,甚至當雙方感情發生破裂時,將孩子作為彼此攻擊的武器。

    同時,傳統中國父母往往而中國實行獨生子女制度之後,家庭關係更加扭曲,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僅僅面對一個孩子。很難有一個孩子在這樣被過度關注的情況下,獲得自然而然地成長。

    大多數孩子痛恨這樣的家庭,儘可能遠離原生家庭,發誓不要成為父母這樣的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這無法迴避。今天年輕的父母,應該可以規避一些以前的問題,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而在不好的原生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逃離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學會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當你讓自己強大到能夠直面原生家庭的問題,直面自己的問題,去改變,緩解而非逃避,這才說明你終於不再受到原生家庭的控制。

  • 10 # 二丫的小窩

    完美的原生家庭只存在想象中

    正如別人家的孩子讓我們羨慕一樣,別人家的父母也會讓我們羨慕,無論是物質條件好,還是父母感情好,亦或是無條件支援我們,都會讓我們的人生道路順利很多,可是大部分的我們都沒有這麼幸運。

    有一句被廣泛使用的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講的就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可能那些你所羨慕的家庭,那些完美父母只是因為你只看到了其中好的一面,他們的孩子可能也會有很多想要吐槽自己父母的地方。

    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從小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成年後的她看似風光無限,事業風生水起,但其實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尤其對於親密關係,更是不知道如何經營。

    可能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家庭,完美的父母,因為我們都不是完人,完美可能只存在我們的想象當中,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有的人從父母那獲益的較多,有的人受傷的成分更多。

    原生家庭的痛,我深有體會

    原生家庭的痛我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深有體會,自己是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吵架中,印象中很少有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圍坐在一張飯桌上吃飯的場景,有的只是冷漠、謾罵、彼此的仇恨。

    母親是一個極度挑剔的人,對人極度苛刻,自己的性格也是懦弱敏感,沒辦法和人關係拉近,對於親密關係更是無所適從。即使付出各種努力都很難改變,那種莫名的恐慌、焦慮就像感冒一樣,外界稍微一點風吹草動,芝麻大的事都能讓自己迅速神經緊繃,進入高度警惕狀態,很多時候都讓自己心力交瘁。

    當你越來越意識到自己成年後的問題大部分都來自原生家庭,當你極度想擺脫這樣的自己的時候,你會對父母怨恨、鄙視,而這份怨恨又會影響到你對其他人的看法,影響你當下的生活。不知不覺你越逃離,其實反而受父母的影響更深。

    讓人無奈的是即使知道了自己的病根,但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很難一朝一夕改變,況且有些東西你自己根本意識不到,更別提去改變了。

    與其想著逃離原生家庭,不如現在開始好好愛自己

    既然這麼難,為什麼還要逃離呢?

    接受此刻哪怕很不堪的自己會怎樣呢?

    她曾經也是一個單純、可愛的小女孩,擁有很多對世界很美好的幻想,她經歷了很多的傷痛,她會有很多自我保護的防禦措施,她渴望被愛,同時又害怕受傷。但她一直都在努力,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那份努力足以被認可、被肯定。

    她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我們不妨從自己做起,先愛自己,不去想那些原生家庭的問題,父母皆禍害之類的話,因為一個內心充滿怨恨的人是不會幸福的,只有愛才能將我們帶離黑暗。

    人的一生漫長而短暫,出生什麼樣的家庭,我們無法選擇,只能選擇接受,但是正如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裡說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運待你不公,就和他鬥到底。”

    無論生活給予了我們什麼,最重要的是我們從這些經歷中學到了什麼,創造了什麼,改變了什麼,當你帶著成長而不是受傷的心態去面對你的每一段人生的時候,你會豁然很多,畢竟人生不過只是一場體驗,好壞、高低無妨,關鍵要活得漂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瓜果蔬菜,如何解決連作障礙,實現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