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個人覺得兩者兼有吧,為了地位,為了扭轉自我當下的不利局面,她需要攀上李治,但是,在接觸的過程當中,也不可否認李治的身上或許有她所鐘意,或者認可喜歡的特質和因素。在雙重的作用下促成了兩個人的最終結合。一段婚姻的產生不可能沒有一點的感情因素,這樣的婚姻是不會長久的,同樣,如果只有單純的感情因素,也不會促成李治和武則天兩個人的最終結合。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2 # 鵝鵝曲項天

    喜歡!

    喜歡滴了不得!

    您想啊,武則天一手勾搭著唐太宗李世民的脖子撒著嬌,得著老頭子便宜——人脈,權力遊戲規則,閱人術,帝王之術,免費的好老師,而且還是千古一帝;

    再劈腿賣乖給兒子李治,未來的皇帝,而且還嫩,比自己小四歲,標準小鮮肉一枚,性格內向懦弱,就像如來佛祖手裡的孫猴子,縱使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還在姐手掌心裡瞎蹦躂,逗你玩——

    看誰不順眼,阻擋老孃我登峰造極路,老孃我就把呆頭呆腦的李治,推特到前臺,長孫無忌老舅,擁立之功,殺赦;哪怕給老孃我封后添堵,惹麻煩,比如褚遂良,貶!一邊待著去,哪涼快哪待著去——最後到了比天涯海角還遠的越南清化當刺史,在任上over才算了事。

    兒子們反對,殺——四個兒子殺了倆,老爹李治獨自流淚到天明,不管用!

    這樣的李治,武則天能不喜歡的要了命?!

  • 3 # 傾聽歷史觀

    先給出結論:應該喜歡過,但難以說“真”,但一定是為了地位。

    下面給出論據。

    1、武則天入宮時應該就具有了強烈的非情感動機。

    首先,李淵建唐後不久便公佈了一份功臣名單,史稱“元謀功臣”,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便名列其中。作為李淵的老班底,武士彠被封為應國公、官至工部尚書,儘管貞觀年間不再受到重用,但是官居三品的武士彠,無疑已經屬於新興士族階層了。

    不管是老士族還是新勳貴,家中女兒的命運基本都逃不過成為一枚“聯姻”籌碼的命運。運氣好的嫁到門第相當的家族做正妻、主母(以嫡女居多),運氣差的、尤其是身為庶女的便有很大的可能性被送去高門或是同門的家族做妾。在這種政治婚姻、利益婚姻的前提下,收穫到美滿的愛情是偶然,平淡甚至是悽慘的婚後生活才是主流。當婚姻成為一種家族使命,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女子,除了極個別幼稚的小女生之外,恐怕不會有什麼感情上的奢望,武則天也不會例外。而事實也證明了,她根本就不是什麼幼稚的小女生。

    其次,武士彠作為李淵的老臣,在貞觀年間受到打壓,尤其是他去世之後,武家已然家道中落。尤其是她在幼年時期遭到了同父異母兄長武元爽、武元慶的殘酷虐待,給她的一生都帶來了沉重的陰影。在這種情況下,以武則天的性格一定會產生強烈的改變命運的衝動。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唯一的途徑就是婚姻。所以當她被選入宮、母親因為擔心而痛苦時,武則天卻很欣喜的勸慰母親道:“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舊唐書•卷五十一》)

    最後,不能完全否認武則天入宮時不存在對於愛情的幻想。

    武則天入宮是在貞觀十一年,恰好是在長孫皇后去世不久。長孫皇后作為一代賢后,在有唐一朝人盡皆知,而她與太宗皇帝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不能說不會對少女武則天產生影響。

    唐太宗雄才大略,是幾百年不遇的英明君主,對妻兒也多情體貼,26歲的年齡差在當時更不是問題,所以若是少女武則天將太宗皇帝作為傾慕物件,道理完全說得通。

    更何況那個一直空置的皇后寶座,對於雄心勃勃的她來說,一定充滿了無限的誘惑力。

    所以武則天才會在太宗皇帝面前拼命的表現,比如那個著名的“馴馬”的典故。可惜太宗皇帝喜歡的大都是那種多才多情而且溫柔細膩的型別,對兇猛的女漢子沒啥興趣,導致武則天很快就失了寵。

    2、武則天與李治相遇時,正面臨人生中最大的危機。

    我們在史書關於貞觀末年的記載中,幾乎找不到武則天的身影,只知道她在五品才人這個位置上一蹲就是10多年。而唐後宮的妃嬪等級是從正一品排到正八品,可見武則天的地位並不高。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皇帝去世。按唐制,他的妃嬪中有子女的可以出宮與子女同住,無子女的一律出家,武則天因此被送進了感業寺為尼。

    (感業寺因武則天聞名,事實上無子妃嬪在太宗的別廟——崇聖宮出家才是主流,比如韋貴妃的妹妹昭儀韋尼子就是在崇聖宮出家,這也證明了在當時武則天的地位實在是慘了點。)

    時年才25歲的武則天,幾乎就只剩下了青燈古佛了此餘生的一條出路,對她來說簡直比立即去死還難以接受。

    一輩子爭強好勝、從沒服過輸的武則天,可想而知此時有多崩潰,哪怕任何一根救命稻草,她都要豁出命去抓住。

    然後機會就來了:“上因忌日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潸然。”(《唐會要•卷三》)這句話是說永徽元年唐高宗到感業寺祭祀老爸,見到了武則天,兩人相視而泣。

    這一哭引發了後人無盡的想象,然後開始推斷兩人感情很深,然後繼續推斷二人有機會聯絡感情的機會只能出現在太宗病重時期——高宗作為太子天天要探視皇帝,武則天作為才人要伺候皇帝,只有在這時兩人才有可能接觸比較多。

    這些推斷沒有任何史料可為佐證,個人以為也有點扯:太宗病重固然需要有人伺候,但這可不是個苦差——無論是為了在皇帝還是太子面前表現,妃嬪們必然爭相恐後,一個小才人哪能有經常露面的機會?而且此時太子必然是眾人矚目的焦點,在被無數雙眼睛盯著、而且其中不乏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讓李治心懷忌憚的重臣,他敢公然跟小媽調情?這也太扯了吧?

    況且此時李治已經是20歲、有不止一個老婆的成年男人了,會那麼經不起誘惑?而且在當時的社會,父親病重,兒子跟自己老婆行房事都屬不孝,更何況是跟自己的小媽?萬一這事被曝光,怕是眼看就要到手的皇位都可能不保,武則天得有多大的魅力,才能讓李治作出如此不智和瘋狂的事情,甚至不惜賠上自己的前途?

    歷史證明,李治並不是這麼瘋狂的人,所以這個推斷個人以為不可能。

    讓我們再回到感業寺。

    要知道當時高宗是來祭奠老爹,而且現場並不是只有高宗和武則天兩人,包括大臣、太妃等很多人都在場。如果二人已有私情,斷然不可能敢在如此場合、眾目睽睽之下感情流露,否則那些大臣、尤其是太妃們不會無動於衷,武則天的下場可能會極為悲慘。

    所以我猜測,可能是已經走投無路、決定拼死一搏的武則天,在當時那個氣氛壓抑、肅穆又一定很安靜的祭奠儀式上,突然上演大放悲聲、杜鵑啼血,甚至再配合上滔滔不絕的發表對她那個死鬼老公思念之情的臺詞,因此不僅勾起了李治的孝心,於是“上亦潸然”,而且還記住了武氏的那張臉。

    事實證明,武則天在面臨人生最大危機時的拼死一搏,起到了效果。

    3、武則天的“二進宮”,不是因為李治愛他有多深,而是受益於宮廷鬥爭。

    在正史中沒有提到李武二人對哭之後發生了什麼,但二人的長子李弘肯定是在武則天二進宮前懷上的,所以在此期間二人之間肯定發生過“不得不說的故事”,但這並不能證明什麼。

    可能是因為身上的胡人血統,所以李家皇帝對待感情生活的態度有些隨意,比如說李世民就搶了自己的兄弟媳婦,而且還不給人家個正式編制,基本就是當個小三養著(巢刺王妃)。而李治當太子時未必敢動自己的小媽,當上皇帝之後就無所謂了,偶爾臨幸一下可能過後就忘了,即便便是這次臨幸使得武氏珠胎暗結,也完全可以按照曹王李明的先例處理。

    事實上武則天的“二進宮”不是被高宗領進門的,而是王皇后。在二人對哭之後,《資治通鑑》說“王后聞之,陰令武氏長髮,勸上內之後宮,欲以間淑妃之寵。”也就是說,王皇后為了跟當時高宗最寵愛的蕭淑妃爭寵(可見那時李治的最愛不是武則天啊),自作聰明的引進了武則天這個第三者。對李治而言身邊多個漂亮女人又不是什麼壞事,便同意了。沒想到王皇后作繭自縛,蕭妃倒是被幹倒了,自己也跟著栽在了武則天的手下。

    第二年,武則天生下李弘之後,才因“功”晉為昭儀,可見她之前的地位也比才人高不了多少。

    4、高宗對武則天一直是既信用又提防。

    有很多人說武則天當上皇后之後,便異常兇猛的奪走了高宗的權力,並將其架空,其實史實並非如此。

    高宗信任並放權給武則天,是時勢使然。

    首先,高宗和武則天與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重臣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李治一直苦惱於難以壓制老爹給他留下的一眾老臣,皇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這些老臣又強烈反對他“廢王立武”,於是李治與武則天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政治聯盟,並聯手成功的將長孫無忌、于志寧等老臣攆出了權力中心。而這次合作的成功,不僅激發了武則天的野心,也使得李治開始對她建立了信任。

    其次,高宗的健康狀況迫使他逐漸向武則天放權。

    李家有個遺傳病叫“風疾”,李世民因此掛掉,李治也沒逃過,繼位10年後便因此經常不能理事。而此時他的兒子太小,又信不過大臣,只能放權給武則天。

    不過他很快就後悔了,試圖廢后,不過被武則天及時發現並制止。而此時的李治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只能妥協,以至於出現了“二聖臨朝”。可以說這種情況的出現,並非李治的本意,更不能說這是他對武則天愛的表現,只是他無能為力罷了。

    但事實上直到李治駕崩,武則天都無法為所欲為,比如當初為她當上皇后出了大力的李義府,在此期間被高宗流放,而且遇赦不赦,直至抑鬱而死。武則天對此毫無辦法,只能在稱帝后追封李義府官爵作為補償。

    所以高宗與武則天之間,與其說是愛情,更不如說是一場彼此需要的政治交易而已。

    另外,正史中對武則天的記載,個人以為《舊唐書》最靠譜,《唐會要》相對靠譜,而《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嘛,看看他們的著者歐陽修、司馬光的思想傾向以及固執的滿篇將武則天稱為“太后”,就知道有多不靠譜了。

    比如武則天殺女陷害王皇后一節,《唐會要》只記載“暴卒”,《舊唐書》也沒有扼殺的記錄,而《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裡,對小公主之死描寫得恐怖小說似的——難道歐陽和司馬兩位先生穿越到現場看過?再如兩書中將李治描寫得極為懦弱,個人以為是這兩位先生寫書的目的就不單純:為了避免武則天篡位自立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事情重演,他們透過給高宗臉上抹黑,實現嚇唬當時的宋朝皇帝的目的,所以所言未必是實。

  • 4 # 小任每一天

    說不上來,剛開始武則天也不一定喜歡權謀,說不定也是天真爛漫,只是從太宗皇帝去世,被動去感業寺出家為尼姑,換誰在花季年齡出家為尼姑,也會心生不滿,幻想出現白馬王子,解救自己出苦海,恰巧此時以前有關係現在為大唐皇帝的李治,真的是白的不能再白的白馬王子,從李治接自己進宮,到李治死,中間發生了無數變故,期間肯定也有愛情,只是愛情作為了政治的嫁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有HiFi功能的iQOO Pro你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