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冒煙的充電器

    當時的譽王處於絕望狀態,人在這樣的時候特別脆弱、無助、自我懷疑!而玲瓏公主的手書讓他覺得自己不能當太子,只是因為身份問題,和自己才能無關。同時這份手書也許是他問鼎皇位的唯一希望,譽王之前可是一直將當太子作為他唯一的目標。所以,譽王不得不相信!

  • 2 # 齊齊說影

    《琅琊榜》中的譽王註定是一個悲劇的人物,因為他是滑族玲瓏公主的兒子,所以梁帝不可能最終讓他繼承地位,譽王自己也和梅長蘇說過:“父皇之前明明是支援我和太子相爭的······”,可見在譽王心中,即使知道梁帝提拔他也是為了平衡朝局,他也是相信他有機會的。可是這裡有一個疑問,為何他知道自己的生母祥嬪就是滑族的玲瓏公主後,毅然決然地聽從了夏江和秦般弱謀反的計劃?畢竟他是梁帝的兒子,大梁的親王,也不似廢太子一樣被趕出京城。

    首先,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譽王得知這十幾年的努力無論如何都不會成功的,不管對手是太子還是靖王,這是他對梁帝的報復。譽王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心性的人。皇后曾經感慨過他比太子在各個方面都要強,可惜由於越貴妃受寵,所以景軒當了太子,可是這個時候譽王並沒有感到惋惜,反而眼神放光,鬥志昂揚。可見譽王是一個相信人定勝天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出身比不過太子,但是隻要努力地多了,必然能夠戰勝太子。可是當他知道即使怎麼努力太子之位都不可能是自己的時候,他一定當場崩潰,此時他便下定決心一定要讓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其次,就在璇璣公主留給秦般弱的錦囊裡的那份信裡。璇璣公主在死的時候譽王應該還小,至少還沒有瘋狂地參與奪嫡,之所以她把自己姐姐留給兒子的信留給秦般弱和夏江,就是讓譽王那個時候謀反。可是她怎麼確定那個時候的譽王一定有這個膽子和本事會謀反呢?為此她應該做了準備,首先她看準梁帝為了避免祁王一家獨大的事情,所以一定會同時扶持太子和譽王。於是她把秦般弱弄到譽王身邊,一步一步促進他為了奪嫡不擇手段,等他到了那個地位突然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儲君後,一定會謀反。璇璣公主叮囑秦般弱和夏江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在開啟,而那個萬不得已的時候秦般弱和夏江一定身陷囹圄,命懸一線了!而玲瓏公主留給譽王的信中的內容,一定就是勸譽王奪權,為了自己母親報仇!其實譽王有好幾次都問過皇后自己生母的事情,可見他還是十分想知道自己生母的事的。

    梁帝自己也承認譽王是最像自己的兒子,但是因為血統······其實九安山之戰,靖王能夠獲勝也是有了很多運氣的成分,最後譽王選擇了自殺。大家有沒有覺得,《琅琊榜》中的譽王和《人民的民義》中的祁同偉很像,此二人出身都不好,但是憑藉自己的努力都取得了令人尊敬的成績,他們都是典型的信奉“人定勝天”,即“勝天半子”。最後,用祁同偉最後的那句話做結尾:“沒有人能夠審判我,老天爺也不行!”

  • 3 # 鹹的魚

    譽王為何會輕易相信這件事可以綜合前面劇情和當時譽王的處境來看。咱們來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1.譽王已經在王位爭奪戰中徹底失敗。其實在最開始梅長蘇沒有假意幫助譽王之前,譽王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與太子的相爭也算是平分秋色,手掌戶部,吏部等幾大要害部門,但有了梅長蘇後,手裡的實權一日不如一日,雖然最後扳倒了太子,但手中已無可用之兵。這就造成心理上的失敗。

    2.梁王的態度。大家其實都可以看出來,太子沒什麼能力,沒有政治手腕,沒有才智,只是靠一幫守舊的大臣在支援,而譽王政治有能力,能籠絡人心,會拍梁王馬屁,怎麼看都比太子出色,但即便太子犯了多大的錯,梁王還是不肯把太子之位傳給譽王,寧願選擇差的也不願選擇好的,這就說明了一些問題了。

    當然還可能有其他的因素,但在譽王一無所有,並且看清了形勢之後只能相信最後一個救命稻草了。

  • 4 # 風塵Game

    因為:無路可退,我只能選擇相信

    譽王:皇帝的評價是這樣的:你是最像朕皇子,說明了什麼呢?

    故事中,譽王知人善用,求賢若渴,而且很聰明,但同時喜歡猜忌,野心勃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得知得麒麟才子得天下,禮賢下士多次親自登門拜訪,希望梅長蘇幫自己

    梅長蘇假意幫他,但他並沒有所有事都按照梅長蘇的建議來,有時候靠著自己的想法做事,這也說明,他並不是完全信任任何人,他只需要一些棋子來幫助自己登上帝位

    失去梅長蘇,朝中大權以後,並沒有像費太子一樣放棄,還在找著方法翻身,在秦般弱給出提議,其實他自己心中也有數,既然沒機會翻身了,那就自己創造機會,發兵叛變,最終失敗而終

    其實相比靖王,我覺得他更加適合皇帝的位子,這個人對於人才的利用,官場的權衡,都比靖王懂得多,靖王或許會是一個好皇帝,但他不適合帝位

  • 5 # 路橋二哥

    1、譽王對自己生母身份的追問一直沒有停過,皇后和譽王的對話中有一次說道:你從小就追我我關於你生母的事情。譽王對自己生母的身份一直心懷疑問。靖王被封親王后,譽王鬱悶的來到皇后宮裡,皇后的宮女齊紅跟譽王報告宮裡的流言蜚語,說道譽王的生母祥嬪臨死前也不過是嬪位,身份是極為卑微的。這又在譽王的內心埋下了一個種子,對生母身份的疑惑令他無奈而又不安。

    2、譽王認為自己是棋子,用他自己話說就是:從前制衡太子,現在掣肘靖王。當看到玲瓏公主那封信的時候,一切的疑問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他為什麼不信呢?而那封信就像是譽王的最終答案,譽王問:我是不是個棋子?信上說:你出生那天就註定了,是的

    所以最後譽王哭著跟皇上說:我就是大棋子生下的小棋子時真的很令人動容。譽王的一生也是悲涼

  • 6 # 兮言小姐

    以小兮的分析,他並沒有相信太多,發兵九安山,根源就在於他想要從梁帝那裡得到答案,是梁帝讓他徹底相信了這封信的真實性。

    但他終究是信了的,就算信的不多,但信了。

    譽王身份上看似更尊貴,卻離皇位永遠只有一步之遙

    皇嫡子早夭,其他的皇子不管母族出身多高,哪怕是宸妃這樣的, 都只是庶子,譽王當然也是,儘管在外人眼中,他的生母出身低,但庶子之間,本就沒有身份的高低,只有年齡排輩的大小。可譽王比其他的庶子身份上看似尊貴一些,則是託了皇后的福,寄養在了皇后膝下,作為正室的養子,按理說,他應該更有繼承皇位的資格,畢竟當初的繼承製是嫡長子繼承製,沒有嫡長子,剩下庶子中,卻有譽王這樣一個嫡養子,可偏偏,譽王永遠離皇位有一段他跨越不了的距離。

    嫡子不在的時候,是皇長子成為他最有力的競爭對手,皇長子死了,又來了個越貴妃的兒子成為了太子,之後他不斷努力,在朝堂之上做出梁帝滿意的成績,但得來的除了親王珠銜的加封,就沒有其他的了。

    世人都說他是最像梁帝的人,這一點,不管是他自己還是梁帝都是心照不宣的,可這麼像梁帝,也一直得到了梁帝偏愛的譽王,卻得不到東宮之位,甚至在太子式微的時候,梁帝又扶持了靖王上來,甚至直接打壓了自己。

    這種情況下,也難怪譽王對梁帝的信任產生了懷疑,對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生母身份有了疑慮。

    外人都不知道他的生母是誰,什麼身份,都只知道是祥嬪,住在行宮裡,沒有人見過。可若只是普通的一個嬪妃,為什麼皇族裡對這個女子一無所知,他不止一次地詢問皇后,也沒有得到任何解答。

    他一直在找答案,如今玲瓏公主的信給了他這個答案,而這個答案,跟自己的遭遇,自己跟皇位的距離,以及外人對其生母的一無所知等等都是能夠對應上的。

    他當然只能相信了。

    秦般弱和夏江都傾巢而出相助於他值得懷疑

    夏江跟璇璣公主的關係,有心查,相信許多人有心查是能夠查的出來的,尤其是譽王想要查,肯定是不難的。

    早在譽王發現梅長蘇忽悠他之後,秦般弱告訴他可以找夏江聯合的時候,相信聰明的譽王這個時候,勢必會懷疑一向不參與黨爭的夏江幫助他扳倒靖王真正的原因是什麼,靖王上位對懸鏡司和夏江都不利雖說是事實,但夏江是什麼時候跟紅袖招,跟秦般弱攪和到一起的,剛被梅長蘇忽悠過,譽王這個時候更不會大意地隨便就相信了夏江幫助自己的真心。

    一旦他有查,那發現夏江跟璇璣公主的關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一開始,其實譽王是不知道秦般弱的真實身份是璇璣公主的徒弟的,他只是以為秦般弱就是一個謀士,就是紅袖招的主人,是後面秦般弱建議他找夏江的時候才暴露出來自己跟璇璣公主關係的。

    那麼,到底為什麼璇璣公主要將自己的徒弟,創辦的紅袖招,以及情人全都留給自己呢?

    復辟滑族,當然得由滑族人去做,可璇璣公主卻是讓秦般弱全力輔佐譽王,扶持他上位,可畢竟上位以後,翻臉無情的事多了去了,滑族又是怎麼保障自己選擇扶持的人最後會為自己復辟滑族呢?

    璇璣公主的聰明,許多人都是知道的, 她選擇譽王,當然有自己的道理,而這個道理,那封手書給了譽王答案。

    只有他身上留著滑族的血脈,她們傾力相助他上位,才有真正復辟滑族的機會,所以璇璣公主的人願意全力扶持他,這一點也逼得譽王自己不得不信這封手書的真實性,又或者是這封手書內容的可信度。

    信不信這封手書,不過就是一種選擇,而譽王選擇相信

    拿到了這封手書看到了內容,譽王一開始是不信的,後面又再次看了一遍,沉默了,但他需要證實,需要得到當事人的證實,這個當事人,只剩下一個,那就是他高高在上的父親。

    譽王說過,他從來沒想過要背叛梁帝,但這樣的事實和數十年被利用的悲哀一下子湧上心頭,讓譽王不得不正視起來了。

    他說,梁帝當年是怎麼得到皇位的,自己也能這樣得到(大概的意思),本質上就是在向梁帝證明自己,同時也是想要用這樣的方式提醒梁帝當年的記憶,刺激他,讓他說出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當然了,他叛變兵發九安山還有孤注一擲,奪得皇位的渴望。

    他知道,梁帝在九安山圍獵,皇后留在了京城,他也知道,皇后對他有情,對靖王母子有懼,到時候梁帝不在,全京城以皇后的詔令為尊,京城一定能夠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己只要適時地帶領軍隊攻下九安山“清君側”,然後就能順利上位。

    大概,他也是有設想過失敗,但不管是哪種,他都能從這次的孤注一擲中找到這封信中所說的真相,大概這樣就夠了,所以他選擇了相信,選擇了給自己一個理由為帝位再努力一次,也為自己心裡頭這麼多年耿耿於懷的關於自己生母,以及自己明明得寵卻始終離皇位很遠找一次答案。

    譽王是很聰明的一個人,可惜太過於重視名利,沒有大智慧大格局,可他的執著和大智慧的缺失,大概是跟皇后的教育有關的,但皇族中,本就是你爭我奪的戲碼,這是他逃不掉的命運。

    只能說,那封手書真假都好,譽王該謀逆還是會謀逆,該帶兵造反還是會造反的,只不過這封手書成了直接的契機和藉口罷了,相不相信,並沒有這麼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半夜喜歡聽鬼故事的人,有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