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機械引擎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商鞅談不上有多不畏權貴,因為支援他的是秦國最大的權貴秦孝公。
商鞅變法為秦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得不說商鞅是大才,但是要說商鞅是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負,那就說大了。
商鞅有一套能讓國家強盛的方法和能力,秦孝公也夢寐以求變法圖強。商鞅幫助秦國,秦孝公給他權力和榮華富貴,一買一賣,其實就這麼簡單。
商鞅要是為了變法連命都可以不要,他早就在魏國就捐軀了,談不上秦國。
秦孝公死後,兒子秦惠王繼位,沒了保護傘的商鞅立馬成為眾矢之的,商鞅想的是啥,不是為變法捐軀,而是跑,我跑去魏國,我幫助秦國變法把你魏國給打疼了,現在我來魏國,你魏王還不得給我個宰相當當啊。我估計商鞅當時就是那麼想的。
可惜沒跑成,被堵在秦國,無奈只能起兵,兵敗被殺後被車裂。
所以說,商鞅談不上有多忠誠,也談不上有多堅持,更像是一個商人,貨物就是自己的思想,就看誰識貨肯買了。
-
3 # 伯延
商鞅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偉大的政治家。透過過強烈的變法,使弱秦在十年間一躍成為戰國時代一等強國,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少有人可比。
商鞅堅持變法,動的就是世襲貴族的利益,怎麼會不知道危險。但他從實現自己,安定天下之心,一心為公,為的是後世,不考慮自己得失而已。當然,另一角度,秦孝公對他是鼎力支援,舉國託之,這份君臣際遇,古今幾個能有?士為知之者死,理想實現,一死又何妨?
早期,商鞅準備變法,就受到世族貴族的強烈反對。商鞅對秦孝公說:就普通人而言,面對一項突破,開始時會不以為然。可是等到成果呈現,他們一定歡天喜地。真正有高貴品德的人,不會隨波逐流,建立不世之功,絕不用去徵求每個人的意見。所以,聖人認為,只要對國家有益,不必遵守傳統。
商鞅的變法內容是:組織民眾。十家編成一組,互相監督,一家有罪,十家連坐。鼓勵告密,告密者和戰場上殺敵,同一功勳;農戶們努力生產,有超額完成的,免除賦稅;從事商人的、工匠等,因懶惰而貧困的,全家沒收;皇親國戚若不在戰場上獻身,則一律排除在皇親國戚外。爵位官級,有一定的升遷順序,無論何人,只要對國家有功,賜給他榮耀富貴;沒有功勳的人家,再 有錢,也沒有光彩。
商鞅變法起,為防止人民不相信,還發生了政府賞百金抬木立信的故事。
變法一年後,興國沸騰,在這關鍵期,太子犯法,這關乎變法成敗,全華人民都不出聲息,看商鞅怎麼處置。商鞅以雷霆手段,宣稱太子為國家儲君,不能受到刑罰。但那些教導太子的人,必需受到處罰。於是逮捕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處以肉刑。全國都受到震懾,從此以後,人民守法,全國大治。
商鞅的時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是群雄爭霸的時代。商鞅幫助秦國奠定了統一全國的基礎,是歷史的偉人。
偉大的人物,追求的是天下大治,並不在乎自己。他們可以拋頭顱,灑熱血,只願理想的實現。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也是無數仁人志士用鮮血給我們換來的。
-
4 # 文星7815505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古代的很多人只圖求一展抱負,張良助劉邦建立漢朝後歸隱山林,諸葛亮因劉備的三顧茅廬而在錯誤的時間上出廬……商鞅並不是一開始就選擇秦國,他去過魏國,南韓,齊國等國家,最後只有秦國肯接受他的觀點,秦孝公也非一開始就相信商鞅,而是商鞅最終的強秦策略符合秦國的本質,所以兩者才能結合。商鞅變法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觸動權貴,這並非因為在秦國,因為他要取信於民,需要事事做到公正無私,而且還有他的獎耕法,強軍法等這些利益都來自於權貴,因而不得不得罪權貴。如果他中途改變了,那麼他將失信於民,以後他的政策還能實行下去嗎?最終導致變法的失敗,那麼多少年以後誰還記得商鞅這麼個人?所以對於秦國可以失敗,對於商鞅是不能失敗的!
-
5 # word86
應該是因為自我的理想和君臣的情誼吧
毛澤東評價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大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在毛主席的眼裡,商鞅可是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強多了。這樣的人跟普通人不一樣,我行我素,特立獨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貪世俗之財,他們的心裡只有一件事,就是實現自己想要實現的,這樣的人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評價他。所以我認為,商鞅不畏權貴,堅持變法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堅持自己的觀點,追求自我的理想。
商鞅堅持變法的第二個原因應該是秦孝公對商鞅的支援和信任,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是也。
秦孝公對商鞅的支援,史書上記載的很少,但從商鞅當上左庶長以後,秦孝公就從史書中消失了,新法剛剛實行,秦民不滿,到櫟陽上訪,他沒露面;太子犯法,處罰太子傅公子虔和公孫賈,他沒露面;為新法立威,商鞅一次殺七百人,血染渭水,他還是沒露面;變法十年,秦民再到櫟陽說新法之好,商鞅說這些人是“亂化之民也”,將他們強行遷徙邊地,他還是沒有露面。十幾年間,完全將朝政託付商鞅,足可見孝公對商鞅的信任。
秦孝公對商鞅說過一句話:“三百年來,變法功臣皆死於非命,此乃國君之罪也。你我君臣相知,終我一世,絕不負君。”從這句話裡可以看出秦孝公對商鞅才華的肯定和變法的決心,並且對商鞅做出承諾“ 終我一世,絕不負君”,孝公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而商鞅的回答是:“公如青山,鞅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負秦。”同樣的,商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君臣之義,死不相負,千年帝王史,能有幾人?得此明君摯友,死有何懼?
-
6 # 積翠古亭
對於這個問題,這裡可以稍微拓展一下,不僅商鞅如此,實際上戰國時代的變法志士都是如此——凡變法之士,寧變法而死,也不願為腐朽將亡之邦殉葬!為變法死難,敢於犧牲,是那個時代法家志士的精神特質。
以戰國變法家的Octavia、果敢,是不可能認識不到推行變法的殘酷性,實際上他們清醒深刻地看到了變法所以殘酷的根本原因——社會利益結構的深刻衝突。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勇敢地投身於變法的無畏實踐中。雖變法之士多犧牲,但變法之士死不旋踵,代有人出。前者如吳起,後者如商鞅,就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
為什麼會這樣?下文將從兩個方面具體來談一談:
戰國時代精神——多事之時,大爭之世,凡有血氣,皆有爭心。
法家士人精神——殺伐決斷,唯法是從,變法圖強,死不旋踵。
多事之時,大爭之世,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戰國時代,是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當其時,國家競爭空前激烈,強則存,弱則亡,結局幾乎是立見分曉。烈烈大陽下,強勢生存成為最為普遍的社會精神,求變圖存成為國家政治的不二大道。變則強,不變則亡。國家要強大,只有走變法大道。
在“求變圖存”普遍精神激盪之下,一大批布衣名士,特別是法家名士自覺地捲入了歷史大潮,既強烈地追求著自我價值的最大實現,又自覺擔負起了天下興亡的重擔。他們的生命、他們的信念,融入了當時的國家生存競爭,融入了當時的社會變革洪流,也融入了華夏文明史的發展程序。
他們應時而動,以無與倫比的超前理念,以驚世駭俗的才具節操,做了社會變革風暴的歷史推手。最終,他們往往又被反變革暗潮回捲,推上了國家命運的祭壇,成為變革所激起的社會震盪的犧牲品。
縱然如此,法家志士依然義無反顧,因為那個時代的精神就是如此——凡有血氣,皆有爭心。
殺伐決斷,唯法是從,變法圖強,死不旋踵在戰國大爭之世,諸子百家以不同的政治主張、價值理念投身到社會大變革的浪潮之中,而法家無疑是其中最為奪目的一支。因為只有法家士人敢於犧牲、敢於觸碰社會利益結構的最深刻衝突,這是由法家計程車人精神所決定的——殺伐決斷,唯法是從,變法圖強,死不旋踵。
他們是一群以精神本位為生存原則的人,你們說古板也好,無情也罷。自由獨立的人格,篤定不移的信仰,價值理念的尊嚴,建功立業的榮譽,社會現實的公平正義,對於他們都比生命更為重要。
變法家的政治秉性與現實使命,決定了他們必然與舊勢力不共戴天。關於這點,法家之集大成者韓非子是這樣說的: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智術之士明察,聽用(一旦任職),則燭重人(當道權臣)之陰情。能法之士勁直,聽用,則燭重人之奸行。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朝綱)之外矣!如是,智法之士與當道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韓非子.孤憤》另外,變法之士必然也被舊勢力視為政敵,必欲除之而後快。韓非子同樣做了說明:
“資(根基)必不勝,而勢不兩存,法術之士焉得不危?其可以罪過誣陷者,以公法誅之。其不可以被以罪過者,以私劍(刺客)窮之!是故明法而逆主上者,不戮於吏誅,必死於私劍矣!”——《韓非子.孤憤》這是最為冷酷的預言:變法志士只要違背傳統勢力的利益要求,只可能有兩種結局——不死於公法,必死於私劍!
縱然如此,變法志士依舊死不旋踵,代有人出。這是由他們的政治秉性與現實使命所決定的。如果用韓非子的話說是這樣的:
“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沿襲舊途而存國,不可得也!”——《韓非子.孤憤》總而言之,以商鞅為代表的法家變法志士之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方面來自戰國時代精神的激盪,另一方面也是法家的獨特計程車人精神、政治秉性和現實使命所決定的。
事實上,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需要一批這種不畏犧牲、敢於變革的勇士,這樣民族和國家才有希望,放眼當今之中國,這樣的勇士如今安在哉?
回覆列表
先不說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的國力,民力,軍事上的巨大發展。還有在此基礎上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國的堅實基礎。
單就說從商鞅個人來看,依照現代社會制定的馬斯諾需求理論來說,像商鞅這類滿懷富國強兵,征伐天下的來說,物質需求早已不再是問題,需要解決的是偉大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歷史的滾滾長流中留下自己的那閃耀光輝的一點。
從商鞅在魏國時的遭遇來看,施展抱負面臨著各種門閥勢力的阻礙,爭權奪利的戰場是不允許商鞅這種布衣學士有立足之地的。被暗殺後僥倖逃出魏國去齊國。在後面輾轉六國中的境遇也不難看出這一點。
後得遇機會在秦國施展志向,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援,為證明法家學派在治國強兵中的巨大功效,在天下各國面前獨創一門法家法制學派,這是眾多學士們的畢生理想。
商鞅在得到這個機會後,得到國君的生死交託,憑藉滿腔熱血,為什麼還要退縮,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無比堅定的商鞅豈會為了貴族階級的抵抗而放棄。這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在現在,當你當我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時,還會蜷縮在角落裡嗎?一定會將自己化為理想的火炬,照亮前進的道路,哪怕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求個贊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