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歐兒安達

    最初的勞斯萊斯與其競爭對手相比具有兩大特點:製造工藝簡單、行駛時噪聲極低,這兩大優勢很快就成為勞斯萊斯的經典。第一輛真正的傳奇之作“銀魂(SilverGhost)”誕生於1907年,它首次露面於巴黎汽車博覽會,其金色鐘頂形散熱器非常引人注目,直到今天這一造型依然是勞斯萊斯不可替代的設計元素。除了獨特的外觀,Silver Ghost還擁有領先於時代的技術:強制潤滑,7升六缸發動機輸出功率可達48馬力,最高車速達110km/h,這在當時絕對是一項世界記錄。

    勞斯萊斯最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大量使用了手工勞動,在人工費相當高昂的英國,這必然會導致生產成本的居高不下,這也是勞斯萊斯價格驚人的原因之一。直到今天,勞斯萊斯的發動機還完全是用手工製造。更令人稱奇的是,勞斯萊斯車頭散熱器的格柵完全是由熟練工人用手和眼來完成的,不用任何丈量的工具。而一臺散熱器需要一個工人一整天時間才能製造出來,然後還需要5個小時對它進行加工打磨。

    現在,勞斯萊斯汽車的年產量只有幾千輛,品牌的成功得益於它一直秉承了英國傳統的造車藝術:精練、恆久、鉅細無遺。因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自1906年到現在,超過60%的勞斯萊斯仍然效能良好。

    除了製造汽車,勞斯萊斯還涉足飛機發動機制造領域,它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發動機製造者,著名的波音客機用的就是勞斯萊斯的發動機。

    2003年勞斯萊斯汽車公司歸入寶馬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旗下。

    勞斯萊斯(Rolls-Royce)是指一系列的公司,它們都是從1906年由亨利·萊斯(Henry Royce)和查爾斯·勞斯(Charles Rolls)建立的勞斯萊斯有限公司分離而來的。這些公司包括如Rolls-Royce plc和Rolls-Royce Motors。

    勞斯萊斯的暱稱有“Rolls”、“Roller”和“Double R”,但在勞斯萊斯股份有限公司總部所在地──英國德比,公司通常稱為“Royce"s”。

    俗語“The Rolls-Royce of ...”常用來形容某件事或物是最好的。

  • 2 # 佳緣貿易商行

    一說到勞斯萊斯,總是各種高階大氣。一臺最便宜的勞斯萊斯,都得四五百萬元的裸車價。可以說,隨便定製一些配置,就妥妥的過千萬。那這樣高價的頂級豪車,總會給使用者一些獨特的功能屬性,也更好地體現勞斯萊斯品牌本身的高階B格屬性。為特定人群以不同定位,獨特設計理念,人的特定需求而定製!

  • 3 # 自主汽車網

    有點長,慢慢看。

    1903年,亨利·萊斯開始打造自己的第一款汽車。他委託鑄造廠來製造汽車部件,招來一些車架工匠組裝4座車身,併成功製造出第一款2汽缸發動機Royce汽車,排量1800毫升,最大功率僅為10馬力。而出身與貴族家庭的勞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萊斯生產出的2缸發動機汽車,受到極大震撼。這輛車用按鈕起動,執行十分平穩流暢,噪音很小,而且不像當時的汽車那樣經常出現故障。勞斯一下子就意識到這就是他想要的高質量的汽車,他立即把萊斯的這輛車借到倫敦,並介紹給他的合夥人克勞德·約翰遜。他們在心中暗喜:萊斯先生就是他們發現的將要主宰世界的機械天才。

    1904年的聖誕節,勞斯和萊斯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合作生產可以推向市場的汽車,汽車將由Royce有限公司(該公司是萊斯早年間創造的公司)負責製造,品牌名稱是勞斯萊斯(Rolls-Royce)。也許這對萊斯不公平,但是勞斯萊斯畢竟比萊斯勞斯好聽,他們都覺得萊斯勞斯這個名字沒有前者的神韻,這個傳奇品牌的名字於是確定為勞斯萊斯。

    1906年—1924年:“銀魅”確立了勞斯萊斯的車壇地位,而一戰則讓勞斯萊斯有了分支業務

    銀魅誕生,確立了勞斯萊斯在車壇的地位

    1907年首次露面於巴黎汽車博覽會的Silver Ghost(銀魅)受到了普遍關注。其金色鐘頂形散熱器非常引人注目,直到今天這一造型依然是勞斯萊斯不可替代的設計元素。該車的設計理念也與當時其它品牌迥然不同,例如,為讓乘員以最優雅的姿勢下車,車門採用馬車走入式設計,門是向後開啟的。此類細節使它被當時的新聞界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汽車。不過有意思的是,直到這款車停產之後,勞斯萊斯才最終將它終命名為Sliver Ghost。

     到了1925年,Sliver Ghost(銀魅)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觀點,因為它總是讓人感覺回到了20年前。於是,勞斯萊斯在40/50(銀魅定名前的代號)的底盤上安裝了新的發動機,這款車被命名為Phantom(Phantom),多年後汽車收藏家們稱其為PhantomⅠ,雖然在底盤方面,PhantomⅠ並沒有開天闢地的獨創,但新的設計終究會來的。

    946年—1980年:勞斯萊斯與賓利雙品牌發展,而Phantom系列則在這時期成為了元首專屬

    二戰後,勞斯萊斯與賓利雙品牌發展,Phantom系列開始成為國家元首的專屬

     1955年,勞斯萊斯Silver Cloud(銀雲)和賓利S型出現,它們的發動機罩和標誌外完全一樣,以至於一些勞斯萊斯和賓利的買家常常將買來的新車送到英國手工工廠,進行個性化裝飾或大規模改造。勞斯萊斯Silver Cloud(銀雲)和賓利S引領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1965年,Silver Shadow(銀色陰影)和賓利T型車誕生,它們取代了Silver Cloud和賓利S。銀色陰影是是第一輛採用承載式車身的勞斯萊斯,也是銷量最大的勞斯萊斯,在16年中共售出了34000輛,同時它還是最後一輛仍保持幾分經典特色的勞斯萊斯。

    1971年3月,銀色陰影有了一個分支車型,它就是勞斯萊斯濱海路(Corniche)。該車的最高車速達到200公里/小時,通風盤式制動器第一次在勞斯萊斯車上使用。

    1998年8月,勞斯萊斯主席Graham Morris被迫辭職,最終大眾、寶馬、勞斯萊斯和維克斯透過談判解決了爭端。寶馬以6800萬美元價格拿到勞斯萊斯的名字和標誌的使用權,但是允許大眾使用其名字到2002年底。大眾買下賓利品牌,但是可以在英國克魯郡生產勞斯萊斯Silver Seraph和賓利Arnage,直到2002年12月31日,在這之後Silver Seraph的生產權轉交寶馬,寶馬同意遵守與大眾控制的科斯沃斯發動機公司所簽訂的一系列合同。

    2003年—今天:在寶馬集團麾下,勞斯萊斯煥然新生,並確立了世界汽車的頂尖地位

    勞斯萊斯歸屬寶馬,並開始煥發新生

  • 4 # 太平洋汽車網

    十年前,勞斯萊斯旗下還沒有SUV車型,只知道看到RR的標誌會令幾乎所有人肅然起敬,但與它的距離之遠,也並沒有成功地讓我對一款近千萬的豪車有一個具體的概念。但當我體驗過才發現,一款豪車帶給有錢人的生活,其實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快樂。

      ——因為不計成本的快樂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願我們十年後都能Rolls坐著、惠靈頓吃著、美女陪著”是我一個好朋友在高中畢業典禮上對班裡所有兄弟的祝福。十年之後,惠靈頓吃過了,婚也結了,並且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可能還是當年這群人中第一個開上勞斯萊斯的,而此次體驗的車型也剛好也是這個品牌的首款SUV,作為國內售價最貴且為品牌旗下“孤品”的頂級SUV車型,開起來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或許只有試過才知道。

      ——你好,Cullinan。

    黑化 鑄就“大佬”氣場

      雖然並未採用“X影”的命名,但作為最貴且唯一的Cullinan(詢底價|查參配),命名其實是源於一顆於1905年在南非礦山發現的鑽石——Cullinan,重達3106克拉的它仍然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天然鑽石原石。也正如勞斯萊斯執行長託斯頓·穆勒·烏特弗斯認為這顆Cullinan鑽石完美而精彩一樣,以此命名的Cullinan意在為這個級別中提供最奢華的極致體驗。

      黑色,保留了全球文化在幾千年的沉澱中為數不多的相同,貓有嘯鐵、馬有烏騅,而這種顏色,無一例外都象徵了神秘與力量。

      為了賦予整車戰神一般的威嚴氣場,Cullinan Black Badge的中網不出意外地延續了帕特農神廟的莊重肅穆,在點與線的組合中進行重新塑形,將中網成功地向上推高,也由此找到了讓歡慶女神傲然佇立的最佳位置。

      細細品味,你會發現Cullinan的車頭造型與全新Phantom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只不過所有元素都被等比例放大了一些,而全新鋁製所帶來的“奢華構架”並不與其他品牌共享,所以它不是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因為“票子”從不會迷路。

    眼見 也不一定為“實”

      其實消費者對於勞斯萊斯這個品牌的認知並不複雜,無非就是奢華和穩重,但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也不一定全是“真”的。

      “每一輛勞斯萊斯都是獨一無二的”,託斯頓·穆勒·烏特弗斯的話,讓我找到了內飾顏色的來源。黑與黃的碰撞是激情且富有年輕的色彩搭配。而即便是缺失了“藝境珍藏”畫廊的Cullinan也同樣具有詩意,生活需要儀式感,勞斯萊斯亦是如此,因為Phantom至高無上的地位至今無可替代。

    V12 實力演繹“可鹹可甜”

      Cullinan不出意外地採用了這臺6.75L V12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全新Phantom上搭載的也是同款引擎,只不過在峰值扭矩方面略微有所下調。而作為一款擁有600PS的SUV,下調的幅度可以說算是無關緊要了。來自ZF的8AT換擋平順,900N·m也全然不在話下。最重要的是這套全時四驅系統在日常情況下更加偏向後驅的特性,前輪也僅能分配到約10%的動力,這也為其行駛的高階感奠定了基礎。

    世界從來不缺“有錢人” 唯有“懂生活”才能物盡其用

      “780萬能做什麼”是我在體驗中問自己最多的問題,一線城市的兩套60平小房子也足以置辦齊全。但此次與Cullinan的接觸給我的最大收穫還是在於思維方式的轉變,有人說過日子要得過且過,但極致的體驗恰恰與所謂的“生活之本”背道而馳。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有錢人,但懂生活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雖然Cullinan的售價確是普通消費者力所而不能及的,但這個品牌和車型卻以實際行動和造車理念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牢牢記住——生活需要儀式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玉米,需不需要起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