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騎蝸牛飈灰機
-
2 # 一隻鹿耳朵兒
後周柴榮,大力提拔趙匡胤,趙匡胤掌權,通敵叛國,背叛後周柴家,柴家軍變了趙家軍,宋朝會讓趙家軍變了岳家軍?宋朝本就是篡權奪位,柴家孤兒寡母的死活還記得?趙匡胤陰蓄反意。勾結一班驕兵悍將,且待我出諭諸將,再作計較。言畢趨出。見眾校露刃環列,齊聲呼道:諸軍無主,願奉太尉為皇帝。趙匡胤尚未及答,那高懷德等已捧進黃袍,即披在趙匡胤身上,眾將校一律下拜,三呼萬歲。趙匡胤道:事關重大,奈何倉猝舉行?況我曾世受國恩,亦豈可妄自尊大,擅行不義?趙普即進言道:天命攸歸,人心傾向,明公若再推讓,反至上違天命,下失人心。若為周家起見,但教禮遇幼主,優待故後,亦好算始終無負了。好個一心為國,赤膽忠心的趙匡胤呢。
-
3 # 行象象形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曾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
在朝廷有限支援的情況下收復了建康(南京)到洛陽間的大片失地。如果朝廷全力支援一定能收復大宋國土,至於後晉就丟失的燕雲十六州,早已不在宋朝版圖,如果要收復還需積累數十年國力,不是以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
-
4 # 豫章節度使
憑岳家軍背嵬軍還有活躍在北方的漢人義軍八字軍,岳飛完全可以實現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目標。
岳飛最後撤軍前,兵鋒已經打到了距離開封南邊不遠的朱仙鎮,開封已經在望。可惜被漢奸秦檜和陽痿皇帝宋高宗趙構十二道金牌召回。
趙構召回岳飛的原因,一是怕岳飛軍功太強做大。畢竟,即使岳飛不想當皇帝,他手下那些圖富貴的武將也可能會架著他騎虎難下。趙家人的祖上趙匡胤是怎麼黃袍加身的趙構不會忘的,祖先作孽子孫做賊心虛,防內甚於防外,往死裡防武將,精神陽痿的王朝。
原因之二,趙構怕岳飛真迎回二聖,他爸和他哥,那他這個皇帝往哪。退位是不可能退位的,讓他爸和哥當太上皇似乎也不太合適,迎回來就是雞肋加定時炸彈,對趙構皇位是個威脅。
第三個原因,秦檜是被金人放回的,很可能是金人打入宋朝內部的間諜,用來監視宋朝的。招夠不是不知道,但自己畢竟曾被金人嚇陽痿了,所以。。。
岳飛可惜啊。。。宋朝貽害中華千年不淺。
-
5 # 麒麟閣論史
岳飛的目標有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短期布標是恢復故土——收復南宋在黃河流域的領土;最終目標是“迎回二聖,直搗黃龍府”。
我覺的當時南宋朝廷權力支援,岳飛可以實現在江南防禦,恢復南宋在黃河領域的領土也比較難,“迎回二聖,直搗黃龍府”的最終目標,更是實現不了。
原因有以下幾點:
南方與北方自然環境不同,北方更適合金兵的騎兵馳騁。在抗金過程中取得勝利幾乎都是在江淮地區,順昌之戰、黃天蕩戰役都是這樣,金軍在在這裡一是遇到了炎熱的天氣,後來清朝剿滅南明,進攻發起都是在秋季,二是不習水戰,金兵10萬被韓世忠的八千士兵圍在黃天蕩48天,就是藉助了南宋水戰的優勢。所以南宋肯定能守住江淮。
那麼岳飛能不能更進一步取得中原地區,普遍認為的觀點是:岳飛在第四次北伐中已經取得了朱仙鎮、郾城大戰的勝利,金兀朮已經從開封撤走,只不過後來聽從一個太學生所言:“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兀朮經此人提醒後,決定暫不過河《宋史·岳飛傳》。所以認為肯定能收復中原。但是我的觀點恰恰相反,岳飛佔領開封后可能是他軍事生涯的轉折點,開始走向衰敗,因為南宋當時的中心是在建康、臨安一帶,離開封較遠,這樣就會導致岳家軍的補給線拉長,而金兵又善於長途奔襲,糧道很容易被切斷,最終不得不敗退,歷史上恆溫的第三次北伐就是這樣失敗的,或者有人認為岳飛的才能比恆溫高,有取得勝利的機會。
岳飛的戰績主要是在和偽齊軍隊、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取得的,在抗金戰場戰績沒有他的名氣那麼突出。早期作為一名比較低階的將領,對戰局影響不大,我們看岳飛北伐主要是和偽齊作戰,收復了襄陽等六郡,被封為節度使,與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並列,後來岳飛以鎮壓楊麼農民起義之功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後又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和金兵作戰的戰役就是前文所說的朱仙鎮、郾城大捷。很難說之後還有取得那樣的戰績(原因前文已經提到)又因為自古中國曆來更崇敬失敗英雄,悲情英雄,項羽、岳飛都是這樣的人物,總認為他們的才能非常高超,實際上這是一種不客觀的認識,脫離當時客觀條件的。
像南宋的軍隊主要是步兵,騎兵部隊比較少,馬匹更是缺乏,古代中中國產馬的地方一個是隴右,另一個是蒙古草原,而南宋領土主要是在南方,很難提供持續作戰的馬匹,而要想打到黃龍府,迎回二聖,距離太遠,沒有騎兵不足以成功。並且北方幽雲十六州地勢非常險要,完全可以成為金軍抗擊岳家軍的屏障。
從金國方面來說,政權建立才二十年,國家和統治階層還沒有失去銳氣,女真更有“滿萬不可敵”的說法,還有遺留的政治、軍事人才金兀朮,講到這糾正一點,金兀朮是岳飛的手下敗將,總認為是金國的一個水貨,實際上《金史》評價:"宗弼蹙宋主於海島,卒定畫淮之約。熙宗舉河南、陝西以與宋人,矯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雋、撻懶湛溺富貴,人人有自為之心,宗幹獨立,不能如之何,時無宗弼,金之國勢亦曰殆哉。"金世宗評價金兀朮:"宗翰之後,惟宗弼一人。"這裡所說的宗弼就是金兀朮,我更認可的評價是金兀朮的政治才能遠高於他的軍事能力,最後他利用宋高宗和秦檜殺害了岳飛。
所以我認為宋金領土以淮水——大散關為界,是雙方實力均衡的產物,南方南宋朝廷全力支援岳飛北伐,北伐也不會取得更大戰績。
-
6 # 點史成器
在南宋朝廷內部,皇帝內心不願意北伐。大臣們都是理學者,每一個都是文臣,也沒有實力能夠奪回北方。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岳飛,還活活殺了。南宋被滅也是遲早的事情。反過來,如果朝廷全力支援,岳飛能得到什麼成績?
北伐成功在岳飛數次北伐當中,幾乎都勝利了。在被32道金牌連夜召回臨安的過程當中,岳飛並不是第1次北伐。之前他已經有了數次北伐的經歷,如果能夠得到朝廷的權力支援,再加上士兵們的一鼓作氣,北伐成功指日可待。
收復中原失地在岳飛數次北伐的戰爭當中,他一直嚴格治軍,岳家軍的名氣很大,在北伐的很多次當中,都得到了黃河以北老百姓的支援。這時如果南宋朝廷能夠全力支援的話,岳飛收復曾經的中原失地,也不再是什麼遙遠的夢想。說不定還有可能收復河北的廣大地區。
在北宋被滅亡的時候,南宋的兩位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朝的人俘虜到了北邊。如果岳飛此時能夠在朝廷的支援下,直接攻打到黃龍府,到達宋徽宗宋欽宗關押的地方,也就是說現在的吉林。那麼救回二聖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直搗黃龍府可能嗎?如果宋高宗不殺死岳飛,而是舉南宋的所有財力和人力支援岳飛北伐的話,那麼岳飛能夠直接到達黃龍府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接受一下民心,北宋的政權對老百姓的壓榨非常厲害,雖然沒有全國的大規模農民起義,但是地方的起義一直是不斷存在的。在北宋存在的167年當中,最後爆發了很多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所以北宋那同志者們激化了階級矛盾。
北宋雖然滅亡了,他是之後的南宋,不管是統治階級還是思維,都完全的繼承了北宋。對南宋初期,朝廷對於老百姓的壓榨同樣十分殘酷。如果這個時候朝廷全力支援岳飛的話,那肯定是不能直搗黃龍府的。
綜上所述如果朝廷全力支援,岳飛或許能夠贏回宋欽宗,收復一些中原失地,北伐的話,也或許能夠取得一定的勝利。
-
7 # 文史墨客
岳飛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是當時少有的堅決抗擊金國侵略而且勝多負少的一支軍隊。他的一生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率領的岳家軍紀律嚴明,作風頑強,在對金作戰中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打的金人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很多金國將領都懼怕碰到岳飛,不想與之交戰!
可惜的是,在當時那樣嚴峻的情況下,這麼一位軍事能力超強又忠心耿耿的軍隊主帥,生不逢時,未遇明主。
公元1140年,也就是南宋紹興十年,正當岳家軍連戰連捷,步步進逼,北伐勝利在望,岳飛高興的向部下發出“直搗黃龍,誅殺金賊,迎回二帝”的誓言之際,奸臣秦檜和宋高宗出於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連發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撤兵並迅速回京面聖。岳飛縱然心中有萬般的不情願,卻也無可奈何,只好停止北伐即刻回京,誰知還沒入京,就被秦檜設計陷害於風波亭,還給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一代英雄就此落幕,岳家軍也很快群龍無首四散而去,導致金人又捲土重來,沒有多久南宋就滅亡了。
我們常說,歷史沒有假設,朝代的興起和更替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個王朝政治腐朽不堪,經濟瀕臨奔潰,百姓民不聊生,外有強敵入侵,內有民眾起義,朝廷奸臣當道,殘害忠良,很顯然氣數已盡,這樣的王朝還能延續嗎?站在宋高宗的角度,難道他真的希望岳飛揮師北上直搗黃龍迎回微宗和欽宗兩位皇帝?人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可有二主,到時候可好,一國有三位皇帝,這可如何是好?再說奸臣秦檜早就私通金國,他的利益已經和金國綁到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同時,岳飛得勢他勢必失勢。因此,誰也不願意看到岳飛北伐成功,二人一拍即合決定除掉岳飛。
如題所述假設成立,宋如果高宗全力支援岳飛,岳飛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小編認為,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岳飛頂多在與金國作戰的過程中取得階段性勝利或者是金國暫時停止南下侵略,要想徹底收復河山那是難上加難。因為在當時,不僅僅有金國的入侵,還有國內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他能夠全部鎮壓?革新政治,發展經濟,恢復生產,中興盛世是他一個武將所能做到的嗎?顯然是不現實的,即使有所作為,也就是延續南宋存在一些時間而已!
回覆列表
支援岳飛不如說支援抗戰派!如果說全力支援的話,抗戰派肯定是得勢的,所以宋朝能多撐幾年,遼之後有金,金之後是蒙,遊牧民族三連擊能不能接下,還要看抗戰派能撐多久,他們的繼業者們能撐多久!軍隊打仗,互有勝負,朝堂之上,有沉有浮,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