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武次位面
-
2 # 重灌戰車
1.原型機為串列雙座佈局,設計局改成並列雙座佈局,這樣避免了某些儀表和操縱機構的重複設定,使兩名乘員之間更容易相互配合,並保證飛行員和Navigator有良好的人機介面。
2.蘇34不帶副油箱和空中加油航程高達4000km,並列雙座在長時間飛行中可以休息和進食,提高了戰鬥效率和飛行安全性。且機上有簡易廁所,飛行員終於可以擺脫紙尿褲。
-
3 # 五嶽掩赤城
謝邀,並聯雙座是專業對地攻擊機的正統配置,執行對地攻擊的效率要高
對地攻擊機的效率其實很簡單,雙座的效率一定比單座的高,特別是超低空突防本身非常考驗飛行員的注意力,而一個專注於管理武器進行攻擊的,可以更好的進行偵察和識別目標,評估打擊效果,同時還可以使用電視制導等全程管控,抗干擾能力更強的武器。
而並列雙座效率一定比串聯雙座效率要高,因為這樣兩個飛行員可以更好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桌講話方便還是前後桌講話方便?更何況串聯的兩個飛行員之間還有個控制檯擋著),而且一旦駕駛員受傷或陣亡的話,並列雙座的武器操作員必要時可以移過去,進行位置調整,操作戰機脫離戰場返回,提高存活率。
所以說並列雙座佈局是傳統的專業對地攻擊機的佈局,串聯才是異端,說什麼並列雙座是蘇聯空軍莫名其妙的傳統的大V也是“泥垢了”,不要誤人子弟,美軍並列雙座佈局的對地攻擊機一點也不少。
A-6“入侵者”攻擊機,採用的也是並列雙座佈局
同樣採用並列雙座佈局的FB-111“土豚”
採用並列雙座佈局,缺點就是迎風面積太大,導致阻力較高,機動效能下降,所以都是在重型專業對地攻擊機上採用,對於空戰沒有要求,或者只要能夠自衛就行了,上面的A-6和FB-111都是美軍裝備史上的重型專業對地攻擊機,同樣蘇聯之前採用並列雙座的蘇-24也是如此。蘇-34的前輩蘇-24“擊劍手”
而F-15E和蘇-30,他們都是在戰鬥機上改進的雙重任務戰機,屬於多用途戰機範疇,其本身對於空戰效能要求較高,所以採用串聯佈局減少阻力,再加上其轟炸任務是以防區外精確打擊為主,所以選擇這種佈局無可厚非。
而蘇-34設計的時期,蘇聯對於對地攻擊和制空作戰分的很開,其主要是以對地攻擊為主要任務,屬於傳統的戰鬥轟炸機範疇,其設計上還特別要求能夠在無法保障制空權情況下,照樣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因而對於生存效能非常關注。鴨嘴獸的超低空效能很好,背部針對來自上方的雷達波最佳化處理,可以較隱蔽的執行超低空突防任務。
蘇-34的廁所實際上就是這個夜壺
而廚房實際上就是這裡的保溫的飲料瓶和保溫桶
-
4 # 越越137023207
SU34鴨嘴獸與其說是戰鬥轟炸機不如說是有著不錯機動性的輕型轟炸機,戰鬥機採用串列單座的原因是較少阻力,畢竟寬度減少很多,而作為執行戰術轟炸任務的鴨嘴獸就沒有那個要求了,另外戰鬥機的雙座一般是一個駕駛員另一個操作武器或者雷達,三四個小時的留空時間也基本不需要換班,所以戰鬥機的後座飛行員在執行非戰鬥任務的時候很閒,真的很閒,睡覺玩兒遊戲甚至看毛片都沒人理你。SU34就不一樣了,任務的時間很長,縱深攻擊任務可能需要五六個小時以上,並列雙座兩個駕駛員可以輪換,而且SU34不需要SU27那樣的高機動性和低阻,所以就設計成並列雙座,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需要關注的目標不一樣,戰鬥機關注的是敵方飛行器,速度快,而且相對簡單,串列雙座可以獲得更好的前座視野,後座也可以更加專心的操作雷達或者武器系統,戰術轟炸機需要關注的是地方地面目標,速度也要慢很多,就需要關注更多的目標,兩個人分別坐在兩邊,視野也比較好,這樣機體更寬,也可以裝備更大尺寸的對地雷達,可以增加一些內油,武器掛載空間,機內電子系統的空間,或者說一些其他的,現代的戰術轟炸機或者一些不需要太高速度的軍用飛機大部分才用了並列雙座,而戰鬥機或者截擊機則是串列雙座或者單座,當然,如果飛機夠大,比如圖160這樣的大傢伙,並列雙座不會增加多少阻力。
-
5 # 無語190326839
蘇34是戰鬥轟炸機,嚴格的說,不是蘇27的改型,應該是蘇24的後續機型,所以延續了蘇24的並列雙座設計。
其實這種設計沒有什麼傳統可言,應該說是美蘇爭霸的結果。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之間的武器,是你有我必須得有。從最早的米格15,美國迅速在F84的基礎上生產了F86,美國生產了B1B,蘇聯馬上研製了白天鵝,美國裝備F15後,蘇聯研製了蘇27,F15E對標蘇30。美國生產了並列雙座變後掠翼的F111,蘇聯迅速跟進,裝備了蘇24。反正是美蘇兩國你追我趕,誰都不願落後。
美蘇爭霸已成過往雲煙,研製蘇34,也是俄羅斯空軍裝備發展的現實需求,作為世界現役的唯一併列雙座戰鬥轟炸機,蘇34以其優異的飛行效能、良好的防護能力、強大的作戰能力贏得了世界的矚目。
-
6 # 兵器世界
蘇34戰鬥轟炸機之所以選用並聯雙座佈局,是因為它的設計思路源於蘇聯時代,在進入現代化之後又因為俄羅斯經濟與技術的落後無力做出改變,最後而不得不沿用這種落後的設計,在後來的蘇30設計中徹底擯棄並聯雙座就足夠說明問題。(上圖是蘇34的並列座艙)蘇聯人為什麼堅持這種並聯雙座的設計呢?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為了節省飛機重量,將有限的重量用於增加航程和載彈量上去,蘇34的12個外掛點最大掛載重量高達9噸!是名副其實的炸彈卡車。那麼,它是如何獲得比前後串聯佈局更大載彈量的呢?和前後串聯佈局的蘇27UB相比,採用並排雙座設計就可以省略一套機載裝置和生命維持系統,兩個飛行員可以共用一套這樣就可以達到節約重量的目的了!此外駕駛員和武器操作員使用一套電子裝置就可以輪流工作,尤其是在巡航過程中輪流駕駛飛機,這可以大大減輕飛行員的工作負荷,這種人機功能曾受到世界各國的追捧。美國的EA6徘徊者、蘇聯的蘇24擊劍手等攻擊機型號都採用了並聯雙座設計,因此當蘇聯在1986年6月決定研發一種用於替代蘇34的機型時,自然而然的沿用了這種並排雙座設計。蘇34原型機在試飛中也發現了向下視野不良、機頭過重、飛行阻力過大等缺陷,但是當時的條件不允許蘇霍伊公司推倒重來了!原因就是蘇聯後期的經濟動盪限制了新裝備的研發進度和經費投入,原本設計先進的蘇24在1993年12月首飛時已經落伍了,當時航電裝置的技術水平已經能夠滿足前後串聯雙座佈局的減重需求,美國就放棄了EA6攻擊機轉而研發多用途的F15E,歐洲的美洲虎、中國的殲轟7飛豹等攻擊機也擯棄了並排雙座設計,只有姍姍來遲的蘇24還在堅持這一傳統佈局。
-
7 # 聯合防務
因為蘇-34是以對地作戰為主的戰鬥轟炸機,不是進行制空作戰,也不是兼顧制空和對地作戰的多用途戰鬥機。而對地作戰的飛機採用並列雙座佈局的一點也不罕見,像美國F-111戰鬥轟炸機、A-6艦載攻擊機和蘇聯的蘇-24都是並列雙座,這是因為並列雙座的2名乘員都有良好的前方視野,執行復雜的對地攻擊任務時更容易進行協作。
蘇-34實際上就是蘇-24的後繼機型,所以就決定沿用蘇-24的並列雙座佈局。這也說明俄羅斯在對地作戰上與美國還是有不同的,一方面接受美國F-15E的“雙重任務戰鬥機”思想,搞出蘇-30MK系列串列雙座的多用途戰鬥機;另一方面又堅持自己的傳統,於是有了並列雙座的蘇-34。
實際上,這種堅持傳統的做法是固執,浪費人力和財力。從使用情況看,並未見蘇-34比蘇-30MK、蘇-30SM的對地能力高到哪裡。
還有一點,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採用雙座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機載任務系統能力不夠,所以要兩個人去操縱戰機進行對地打擊,而現在的五代機和四代半戰機大都是單座,對空和對地攻擊能力卻更強,這是因為機載航電為核心的任務系統技術性能有了很大發展,可以取代人力進行任務規劃、目標跟蹤和瞄準,因此減少1名乘員不僅不會影響戰機對地作戰效能,而且還降低了人力需求和戰鬥機設計的複雜性。(S)
-
8 # 兵說
說起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的蘇34多用途戰機,其獨特的機頭駕駛艙設計引起了媒體和軍迷們的高度關注。蘇34的駕駛艙設計非常的前衛,其實這種設計是未來戰鬥機的必然發展趨勢。蘇34的北約代號叫“鴨嘴獸”,是俄羅斯研發用來代替蘇24的新一代戰機。我介紹一下蘇34駕駛艙的功能和情況,細節絕對讓人想不到。
蘇34之所以改成並列雙座,第一個好處顯而易見,就是便於飛行員相互交流。蘇34是一款戰鬥轟炸機,既然是轟炸機,就難免要執行長途奔襲的任務。此前俄羅斯曾經出動蘇34等飛機,飛往歐洲國家,歷時10多個小時。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最大規模的一次空軍肌肉大秀。駕駛飛機很辛苦,不少單座戰鬥機駕駛員出去執行任務,超過8小時才回來的,人都累的不行,需要地勤戰友扛著下飛機。前後座串聯雖然也分工,減輕了壓力,但畢竟交流不夠。並列佈局,可以直接對話和交流,便於任務的執行,人也比較輕鬆。
蘇34的駕駛艙弄成並列的,後部空間也很大。跟據俄羅斯媒體的說法,後部空間能夠讓一個飛行員躺下來。在飛行途中感到疲憊,飛行員可以輪流開飛機,其中一個人去後面臥著休息一會,這待遇就很好了。還不止如此,後面還挖出來一個小空間,能放個烤箱,途中飛行員還能烤肉,熱水。據說還有個小的排便裝置,能去後面排便。這樣的話飛行員就不用穿著那個吸水的東西了,還能舒服點。蘇34的這些人性化設計,能夠提升戰鬥力,很好的完成長途轟炸任務。
-
9 # 永喜歡兵器和攝影
蘇34是一款對地攻擊的戰機,俄華人這樣設計的目的不得而知,但是這樣的設計的好處是教學提供了方便,而且飛行員能共用一些裝置。兩名飛行員後面有個微型廁所,據稱這是因為蘇34留空時間長提高戰鬥力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
10 # 浩漢防務論壇
因為蘇34是一個專門用於對地打擊的機型,蘇30/27這種前後雙座的佈局一是為了培訓新手,二是作為多功能的兼任操作手。
蘇34在俄方中承擔著專業攻擊的任務,而且不用於同門的蘇30,蘇34更加類似於蘇24的增強版,蘇34除了常規攻擊外,甚至還承擔著核攻擊任務。這就使得蘇34要儘可能的保證操作效能,這也就是蘇34選擇了這種佈置的原因,相對於傳統佈置,這種佈置可以可以使操作員獲得更大的視野,同時,可以使的操作員更加靈活的獲取更多的資訊。
而對於傳統的前後設計,其更多的使用在訓練與多用途,蘇27與蘇30更多的強調的是這個問題。而對於蘇30來說,其雖然也擔任著一定的攻擊任務,但是其核心仍是作為對空編組中的核心機,這就使得蘇30使用傳統設計可以發揮更大的優勢,雖然在攻擊方面受限,但是蘇30在對空中使用傳統佈局會更加的有利於氣動與空戰,後座在空戰中可以獲得更加良好的環境,從而在作戰中使本機處於更加有利的環境。
綜上,在蘇34與蘇27/30的座艙設計中,選擇哪種設計更多的取決於本機的預定使用環境,同時蘇34還存在一個問題,蘇34要負責使用部分小型核武器或者體積較大的攻擊武器,同時,蘇34很多時候在執行長航時的任務,會導致操作人員因為疲勞而導致作戰效能大幅下降,而目前這種佈局可以有效的增加操作空間的體積,甚至可以讓操作人員使用上可以蹲著的行動式馬桶。這對於提高整機的作戰效能十分有幫助。
回覆列表
其實就是蘇聯空軍莫名其妙的“傳統”使然。
我們前面說到了蘇-24與米格-27兩型戰術飛機的不同之處,相比較用於蘇聯空軍在前沿與一線戰役地域維持空中力量存在的米格-27型戰鬥機,蘇-24戰鬥機則被定義為一種“遂行縱深攻擊任務的輕型戰役戰術轟炸機”,主要的裝備物件是蘇聯空軍集團軍下屬的殲擊轟炸航空兵師,戰時航空兵師只負責飛行組織,而戰術指揮則交由集團軍指揮所負責,主要承擔穿透北約軍團戰線、攻擊二線戰役地域的戰術機場、通訊與指揮節點、重要兵力與物資集結地的任務。為了更好地完成其預定的戰術使命,蘇-24型飛機特地選擇了並列座艙佈局,這也是當時這種型別飛機的普遍設計:並列座艙佈局可以方便兩名飛行員溝通配合,互相協同,更好地完成轟炸任務。
蘇-34型飛機作為蘇-24飛機的後型號,在目前俄羅斯空軍的作戰序列中承擔的依然是“前線轟炸機”的角色,雖然冷戰結束之後俄軍的大縱深戰役進攻能力已經被大大弱化,但是蘇-34憑藉其大載彈量與大航程的優勢,依然可以較好地完成在淺近縱深戰役地域維持較長時間的軍事存在、對時敏目標、隱顯目標實施打擊的戰術任務。在座艙設計上,其實以目前的飛控與火控自動化技術的進步,前後串列座艙佈局也已經可以較好地完成預設戰術任務了,蘇-34卻依然繼承了蘇-24式的這個迎風阻力較大的並列雙座佈局,只能怎麼說吧,蘇聯空軍傳承了幾十年的惡趣味又一次不幸發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