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君兄
-
2 # 蓉顏易流入言林
是的。
只有心直口快性格耿直的人才會就事論事,評出個是非曲直。但這樣做的結果是痛快了自己的嘴卻得罪了別人的心。這也往往被人認為是不成熟的表現之一。
懂得接納別人的不同。其實與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如出一轍同一個道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閃光點和與眾不同之處。人與人和諧相處也需要包容和理解的。人人不同人人又同。
所以接納別人的不同也是難得糊塗的一種。尤其是對涉及無關緊要的無原則的小事情,睜隻眼閉隻眼,沒必要較真沒必要認真就隨他去吧。
-
3 # zwhyxdh50502
認同,“接納別人的不同”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品質。孔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世界上的人和事千差萬別,正是由於差別的存在,才使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不同性格和脾氣的人只有互相包容,互相謙讓,社會才能和諧,人民才會幸福。
-
4 # 使用者文武
一般人簡而言之回答別人的問題,目標是為快捷地排解他人的困惑。想來也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快言快語要看物件,有朋友喜歡,感覺你心無委曲有誠意,同時也難免會招人嫌棄,認為:就你懂!就你內行!太過自我了!你這人好為人師!……;有時候遇上別人胡噴亂噴,也好打抱不平,這些往往被正義感促使,見到看不慣的現象或言論也想發表一下見解,看來這些也是不成熟的表現了?這也許是涵養不深的表現,其實一切的一切於你何干呢?現實中口快心直之人雖然是待人比較熱心,但是也容易碰釘子的。所以做人難,難做人。
-
5 # 冬戈拾
成熟的人是學會接受別人的不同。你開始認同一些你排斥的事。你自己可以不做,但別人做時你也不會不認同。那時你會覺得一件事情有很多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他們做某一件事時必定有他的道理。
-
6 # 素人思歸
有人說“成熟的人,懂得接納別人的不同”,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本質上還是挺認同這句話的,不同的是我更願意把這句話更改一個更相近的表達方式。“成熟的人,懂得容納別人的不同”。接納和適應這兩個詞有所不同。但是,在這個句子中會把原有的意思有所改變,但意思相近。
接納了別人的不同,那更多的意味著自己將會有所“改變”,無論這種改變的程度是大是小。而容納這個詞,就相對的溫和一些,我也許並不認同你的不同,但是,我卻允許你的存在。這樣才是真正的成熟。
曾經有個同事,年輕氣盛,和自己有任何不同思維的人或事兒出現總是會義正言辭的和別人辯論,永遠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建議。大傢伙對他的評價一般就是“不成熟”。後來,這個同事,結婚生子,生活壓力逐漸增大,人生重心也不斷的向家庭轉移。
在工作中也就不再與人針尖對麥芒,對待事情也逐漸開始聽取別人的意見建議,雖然一般情況下還是會按照自己方式去處理事情,但是,大家對他的評價開始改變,說他做到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
我在離職時問他,你為什麼變了呢?
他說,等你有了更多的牽掛時,你會發現,你會變得更多的為別人考慮,覺得某些人或事存在即合理,雖然你不會接納它,但是你會容納它的存在。前提是這種人和事不是傷天害理的人和事。
故事結束。有些亂。不喜勿噴。或者輕點噴。
-
7 # 健康生活雜談1898
認同這句話,從心理的角度說,懂得接納是成熟的人最重要的一個特質。
接納是心理學中一種很重要的概念,它的意思是:不管我們是否喜歡/認同一些事情或者想法,都承認和允許它的存在。
這個概念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實際上非常重要,而之所以重要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有太多不接納的行為。概括的說,這些不接納的行為主要有三種。
1. 不能夠接納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事情
“與自己喜歡的人相處是容易的,難的是與那些你不喜歡的人相處。”不管是人還是事,差異總是意味著衝突。所以在面對這些和我們的想法不一致的事情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可以這樣?
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其實本能反應是消除它,而不是瞭解它。
有一位朋友曾說過這樣的話:“當別人和我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時,我就會很生氣,覺得自己受到了巨大的挑戰。”
這就揭示了,我們不能夠接納彼此差異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我們把對事情的評價和對自我的評價緊緊的聯絡在了一起。當我們認為,對自己所做事情的質疑就是對我們本人的質疑時,就會本能的形成一種防衛和對抗的心理。
而成熟的人之所以能和那些與自己想法不同,甚至是對立的人坦然的相處,談笑風生,就是因為他們做到了把看待事情和評價人區分開來。事情是事情,人是人,一件事的對與錯,代表不了一個人的好與壞,高與低。
當一個人擁有了這種接納的心態後,在與人交往時就會更具有同理心。也即,當一個人說你這樣做不對時,你不會立馬跳起來否定和懟回去,而是能夠換位思考,懷著好奇和探索的心態去了解,他為什麼這樣想?他的合理之處是什麼?等等。
這樣,兩個人想法上的差異和不同引發的就不再是緊張和不安的威脅,而是增進彼此瞭解和提升自我認知的心理營養。
我們經常說的內心成長,就是在這樣的細微之處一點點發生的。
有這樣一段話,如同春茶,慢慢品味之後別有一番滋味。
2. 不能夠接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遭遇
當面對一件突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非常不幸的事情時,人的第一反應多是這不可能,這不是真的,也就是否認眼前發生的事情。
所以,心理諮詢師在處理來訪者的應激創傷問題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來訪者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並把這種因否定而被壓抑的情緒抒發出來。
當然,並不是只有在遭遇生病、親人離世等這種重大不幸時我們才會在心理否定它,對任何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不爽、不願接受的事情,我們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拒絕去接受它,都會忍不住去想:為什麼是我?這不公平!
在父母經常吵架和衝突的家庭中長大的人,會抱怨為什麼自己這麼不幸,原生家庭這麼糟糕;被炒了魷魚的人會想,為什麼自己這麼倒黴,老闆這麼有眼無珠。
當一個人認為事情不該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內心的潛臺詞是在說,這不是我的錯,是別人的問題,或者是時運的問題,因此我不必為眼前的事負責,更不需要去做些什麼來改變這些。
但是,很多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本身並沒有什麼道理或者公正可言。過於糾結於此,一直處在一種被傷害的情緒當中,並不能改變什麼,反而讓自己長久的處在一種不滿的消極心態當中。
所以,不接納,在另一個層面上就意味著不能放下。
成熟的人,會意識到世界的複雜性,知道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本身的邏輯,有些我們可以理解,也有很多是無法理解。但是不管怎樣,只要事情發生了,就不去糾結它該不該發生,而是把考慮問題的方向調整為:
面對這件已經發生的事,我怎樣去應對?
不好的事不會因為你躺在那裡抱怨就會停止傷害你,只有你正視它,並積極的找到應對它的方法時,這種傷害才有可能消失。
3. 不能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但問題是,並沒有多少人真正接受這一點。
不管是選擇困難症也好,還是抑鬱症也好,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不允許自己犯錯,對於已經發生的缺憾耿耿於懷。
不能夠接納自己的人,認為生命的常態就是完美,做不到完美就是一種失敗,於是就會感到焦慮、內疚甚至是自罪。
但是成熟的人明白,生命的常態是對對錯錯的複合體,我們追求完美,但也明白它是在我們自身努力和足夠幸運的共同作用下,才是有可能發生的小機率事件。
所以,成熟的人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他們明白,重要的不是消滅自己身上的瑕疵,而是找到併發揚自己有別於他人的閃光點。
相對於不切實際的完美,不斷的成長和提升自我更為重要。
-
8 # 嚼芳吐華
非常認同這種說法。你看那些成功者,領導,總是能抓住別人的優點,發現別人的特長加以利用。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但是。成熟的人心胸象大海一樣寬廣,能包容萬物。他們和氣,謙虛總是給人溫暖.。
-
9 # 心瀾微語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如同花有百態,人也有千面。
有人喜歡春天的柳絮,有人喜歡冬天的飛雪;有人喜歡錦帛玉食,有人喜歡素衣淡飯;有人喜歡親朋好友的推杯換盞把酒言歡,有人喜歡暗夜的寧靜、獨自一人的清歡。
不一而同,形形色色。
這便是世界的繽紛和多彩。
尊重不同,接納不同。尊重,接納。
每個人的個人人格、行為習慣、個人喜好不盡相同,沒有誰是完美的,也沒有誰就一定是對或錯。
可以不喜歡,但務請尊重。
接納別人的不同,是一種成熟。
包容,尊重,接納,甚至是學習別人的長處,是一種高階的成熟。
-
10 # 歐比旺羅克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永恆存在的,所以無論成熟與不成熟,都必須承認別人的不同。
一個人年歲越大,接觸的人、瞭解的事也就越多,知事越多,就越能理解這種差異。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隨著年齡越增大,幼兒園小朋友之間都是兩小無猜、天真爛漫,隨著年齡增長,不同的家庭背景、社會經歷、工作環境、生活境遇把每個人改造得千差萬別,這叫做性相近,習相遠。
把社會生活拆分開來,就是無數人與人之間的打交道。每個人都是多面的,多數情況下,與之打交道的那個人並不是那個人的全部,而是那個人的某一部分。你也是拿出自己的某一部分和別人打交道,而不是交往都啟用調動自己的全部,這叫做求同存異。
求同存異並不是接納了別人的不同,而是暫且擱置不論,忽略這些不同,在某個契合點上合作。
回覆列表
這話有點兒牽強。為什麼成熟的人要接納別人的不同?接納就意味著默許、容忍、贊同、或者說支援。(不相識的人談不上結納)。難道別人賭博?好吃懶惰。甚至犯罪。你也支援嗎?應該是有區別的接納。正確的接納。甚至求教。錯誤的抵制、指正、幫助。要對他人負責,對自己負責,不能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