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隆中對
-
2 # 赤旗插遍天下
沒錯,我又來黑陳壽了。眾所周知大家都認為蜀漢集團不設定史官。
一切都源於《三國志.蜀書》裡的一句話。
《後主傳》:“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
白話:國家不置史官,好多事兒沒人記呀。諸葛亮政務處理得好,這種事兒沒人管。
根據這段來看就是這種畫風。
可是呢陳壽抽了自己臉。
《後主傳》:“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
這裡寫的史官是誰?可別說這老兄就姓史?
《先主傳》:“夏六月,黃氣見自秭歸十餘裡中,廣數十丈。後十餘日,陸議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
《費禕傳》:“後十四年夏,還成都,成都望氣者雲都邑無宰相位,故冬復北屯漢壽。
這又黃氣,又是無宰相位的。這不是史官記載,誰沒事蛋疼記著這種東西。尼瑪逗我?
國不置史,沒有註記官? 當我們眼瞎?
《後漢書.百官志》:“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時、星曆。凡歲將終,奏新年曆。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丞一人。明堂及靈臺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靈臺。靈臺掌候日月星氣,皆屬太史。”
從上述記載推斷,蜀漢是有史官系統的起碼是有太史令類似的職位。
但太史令可能就僅僅記載天災異變的事。
漢朝專門記事部門叫東觀。
《通典·職官》:“後漢圖書在東觀,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書監一人,掌典圖書古今文字,考合同異,屬太常。以其掌圖書秘書,故曰秘書。後省。”
從記載看東觀是專門放置各種記錄與書籍的地方,相當於皇家圖書館。 漢明帝時令班固在東觀修史,這裡逐漸變成了修史和藏書的場所。 後來設立所謂秘書監,以及其屬官秘書郎。
因為各種記錄的資料典籍都要存放在東觀。 存放在東觀後,為了便於查閱,需要有人專門負責整理這些文件。 於是就有了東觀郎,因為就近查閱資料,修撰古籍,後來變成了修史做記錄的秘書官。
接下來主人公陳壽閃亮登場。
看看此公履歷
《華陽國志》:“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也。少受學於散騎常侍譙周,治尚書、三傳,銳精史、漢,聰警敏識,屬文富豔。初應州命,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大同後察孝廉,為本郡中正。 ”
此公幹過姜維的主簿,還幹過東觀秘書郎。
你沒看錯此公就是註記官!
由此推斷陳壽說國不置史,沒有註記官就是一句謊言!
至於為何要編排這個謊言又是一個需要費時間才能說明白的話題。
-
3 # 雲夢澤中的無名之士
看看我們現在所能接觸到的歷史記載文獻來看,確實蜀國曆史相關記載較少。
首先是《三國志》,由西晉史學家陳壽這是最早關於漢末三國曆史的記載。本書總共六十五卷,其中魏國曆史的有三十卷,蜀國曆史十五卷,吳國曆史二十卷。我們可以看出來,蜀國曆史記載最少。
後來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寫《三國志注》,他引用了《魏略》、《魏氏春秋》、《魏書》、《魏武故事》、《曹瞞傳》等關於魏國曆史記載的書籍,做了為《三國志》中的魏書做很多注。吳國也有一本《吳書》,但蜀國卻沒有專門的本國書籍。所以裴松之並沒有為蜀書和吳書做注。讓人不禁感到無奈,唏噓不已。
西晉司馬彪著《九州春秋》,此書已佚。根據流傳下來的內容來看,記載關於蜀國的只有劉備和龐統兩人的故事,而吳國也是隻有魯肅、孫策兩人,但魏國有曹操、夏侯淵、傅幹、賈詡、郭嘉、楊修等人物。
宋朝大文學家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漢記六十篇後,就是魏記十篇,其中夾雜了蜀國和吳國曆史,沒有專門為吳國和蜀國寫記傳。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蜀國曆史記載確實比較缺乏。歷代修史之人感嘆於蜀國曆史的稀缺,只能更多的從魏國和吳國擁有的書籍去了解關於蜀國的歷史。
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下面我略作分析。
首先是歷史上官方和民間史書的內容選擇來看,一般歷史記載大多是關於帝王將相的事蹟,關於平民的記載基本沒有。所以我們對比一下魏蜀吳三國創立者的身份就會一目瞭然。從創立人的身世來看,魏國曹操出生名門,他父親和養祖父都是當時漢朝的公卿大臣,而曹操很小的時候就被舉孝廉入朝為官,而且政績顯著,曹操有很多事情都是見諸漢代歷史。因此不管是官方和私人都寫了很多關於曹魏政權的歷史。吳國奠基人孫堅也是一名朝廷地方大員,而且孫氏家族在江東世代為官。我們在看看蜀國創立者劉備,他雖說被稱為皇叔,但在他與漢獻帝見面之前,他就一介平民,無人去關心他的生平事蹟,也就沒有相應的歷史記載。
然後就是官方對於自己編寫史書的態度。《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中,陳壽在寫完正文後,做了一段評語。其中有這麼一句話,原文是“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可見蜀國曆史較少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當政者對於官僚體系中的官方史官設定不關心,自己不重視歷史的記錄,導致歷史記載寥寥無幾。
最後劉備建立的蜀國,本來就是代劉璋而佔有蜀地,最後佔領漢中建立的蜀漢政權。而後不僅劉備舉國伐吳失敗,劉禪時期諸葛亮不斷興起兵戈北伐,最終人亡政息。當時以李嚴、黃皓為代表的蜀國本地官僚集團,大多數反對諸葛亮的北伐,這樣來看蜀地民間對於蜀漢政權沒有太多的好感,民間也沒不願意去為蜀國編寫歷史。
因此,蜀國曆史的缺乏,完全是蜀國自己造成的。從這一點來看,為政者還是應該多多重視自己的歷史,推動官方和民間著書立說。否則只能任由他人的喜好編寫,就像是任由他人擺佈自己,豈不悲乎!
-
4 # 江湖小曉生
第一,陳壽立志為蜀漢史官,卻拿不到官方第一手資料。
可以百分百肯定的是,劉禪身邊肯定有史官。作為一個勵志一統天下的王朝,蜀漢政權內部必然要記錄下創業時期的艱辛。舉個例子,為什麼我們現在在網際網路上能看到馬雲創業成功之前的影片?其實他早就有創業成功的想法,所以記錄自己創業過程中的點滴是非常重要的。蜀漢也是一樣,就算劉禪本人比較荒唐,但是諸葛亮沒有理由不去管這方面的事情。他就像一個大家長,什麼都要管,這史書方面更是大漢朝的重中之重,必然也是要管的。可是問題出現了,陳壽為什麼說蜀漢沒有置史官呢?其實我認為陳壽本人就想加入蜀漢史官的隊伍,也成為了其中一員,但是他等級太低,根本拿不到第一手資料,所以這個時候只能用一句話來掩蓋事實。
第二,鄧艾鍾會入成都後,成都城成了一片廢墟。要麼說人心的自私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鄧艾進入成都以後,本來是相安無事的。他跟劉禪相處的也不錯,對成都城秋毫無犯。可是鍾會的大軍來了以後,那成都城就成了一片廢墟了,到處都是鍾會大軍的身影,他們在這裡燒殺搶掠了多少天,根本就沒有人去統計。這段時間對蜀漢來說,是至為黑暗的時刻,史官們如果還活著,自然是要記載下來。可是當他們記錄的時候,被鍾會大軍的那些軍閥們看到了,那還得了?據我估計,一定是一把大火,將蜀漢所有的史冊都給燒光了。而當時蜀漢的史官們也都被殺的差不多了,所以根本就沒有人能活著走出來講出事件的真相。就算陳壽本人身為蜀漢官員是知道的,可是他敢說出去嗎?這些將領的惡行如果被說出去了,那他還不掛蛋了?
第三,陳壽為人所迫,只能含糊其辭。史官最重要的就是要不畏強權,保證歷史的真實性,這是司馬遷自己說的,可是他本人就沒有做到這一點,他的確是不畏強權了,可是他對劉邦的侮辱和對項羽韓信的褒獎,顯然是帶有個人感情在裡面的。其實任何一位史官,只要他是一個人,就一定會帶有自己的感情去寫歷史,陳壽也不例外。他之所以寫蜀漢沒有史官,其實是為某些人的惡行打掩護。不是沒有史官,而是有人想要銷燬蜀漢的歷史,可怕的地方在這裡。至於這個人是誰,為什麼這麼做,需要未來去考證。不妨做一個大膽的假設,蜀漢的史官們全都被坑殺,史冊都被焚燬,主要原因是蜀漢的國家制度跟司馬家族的統治形成了嚴重分歧,他們的史冊傳出去,不利於司馬家族的統治,所以只能被銷燬。而陳壽被逼無奈,
只能含糊其辭,不過從他某些篇章中可以看得出,蜀漢的確是有史官的:
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後主傳》其實這就是比較明顯的一處描寫,史官說看到景星出現了,所以劉禪就大赦天下。這裡的史官絕對就是記載蜀漢歷史的人。
第四,史官多被黃皓所控制,所寫史冊造假太多,陳壽直接全部棄用。我覺得還有這麼一種可能,蜀漢到了後期,基本上都是黃皓當權。陳壽本人也是因為不願意奉承黃皓,所以被貶官。而當時那些在朝中為官的人大多數都依附於黃皓,這裡面一定有大量史官,不配合的比如陳壽這樣的已經被踢出去了,剩下的史官可就都是諂媚之人了。他們肆意篡改蜀漢的史書,將黃皓塑造成了無比高大威猛的形象。任何事實都不去將,這種書能夠作為參考嗎?顯然是不能的,陳壽拿到這麼一大批蜀漢的史書,準備為蜀漢立傳的時候,卻發現這裡面寫的全都是黃皓的英雄事蹟,差點沒把他給看吐了,再往前面翻,六次北伐的居然成了黃皓他爸爸,諸葛亮居然是給黃皓他爸爸打雜的!這泥馬啊!這麼看來蜀漢有史官跟沒有史官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了。為了不玷汙蜀漢的名聲,陳壽索性就直接告訴大家蜀漢是沒有史官的,看我寫的就好了。
總結:蜀漢的記錄在三國當中是最少的,其實原因可以分析出很多。曹魏和東吳都是大國,而蜀漢屬於偏遠小國,這樣的國家能夠在夾縫中生存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們自強不息,依舊堅持大漢朝的所有建制,將諸葛亮的施政方針徹底貫徹落實,使得蜀漢成為三國中唯一沒有發生宮廷內亂的國家。雖然沒有史官,可是我們知道這段歷史是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歷史。陳壽說謊雖然不合適,但或許是為了掩蓋蜀漢後期黃皓弄權時的醜陋面目,給劉禪留點面子罷了,畢竟過去是自己的君主。不知道大家對這段歷史有什麼想說的呢?都可以在下面告訴我哦。
回覆列表
這都要“感謝”諸葛亮。為了縮減財政支出,精兵簡政,直接把史官這個職位取消了,所以蜀漢沒有留下直接的歷史記載。吳國和魏國都有史官修史,所以很多事情都只能從這兩國的史書中一窺蜀國的端倪。
這就是為什麼陳壽作為蜀華人,《三國志》中蜀國的比重卻非常少,是因為陳壽也無可奈何,魏國吳國都有大量的史實文獻支撐,自己整合一下就行,蜀國的資料只能自己蒐集,甚至要去收集簡牘殘卷以充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