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桿軍迷
-
2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美軍的懶散是有底線的。
懶歸懶,活還是乾的不錯的。
美軍給他的士兵設定的底線有十一條之多。第一條,必須聽從長官的指揮,不要做傻事。第二條,不要對佔領地的人民動粗,否則後果很嚴重。第三天,雖然可以保留戰利品,在戰區,最好不要這樣做。第四條,講話要和氣,不要試圖激怒任何佔領區的居民。第五條,如果你拿了居民的東西,一定要給錢。第六條,借了居民的東西,要記得還給人家。第七條,損壞了居民的物品,一定要高價賠償。第八條,不要罵人,不要打人,很危險。第九條,即便你不是環保主義者,也不要損害莊稼。第十條,戰區的女人不是那麼容易搞定的,有可能它們會搞定你。第十一條,善待戰俘,它們也是人。成功的軍隊是相似的。第一條都是,服從命令聽指揮,這個沒得商量。
美中國人的總統當總統前可能就是一介平民,一埃選上總統就可以馬上接管軍隊,沒有軍規第一條的保障,美軍不要說國外打勝仗了,國內早就軍閥林立了。
至於美軍體現出來的“懶散外表”。其實是東西方軍事文化的差異。
美中國人講究的是上班是上班,下班是下班,公私分明。
美軍上班的時候,一點也不懶散.
我們的軍隊呢,要求的是“時時刻刻為人民服務。”
就算是下班了,如果穿著軍裝上街,也必須站如鬆,坐如鐘,遇到老百姓有困難來了,也必須衝上去。
其實,你只要多認識幾個中國軍人,你會發現他們脫下軍裝的時候,也會“葛優躺”,可愛著呢!
仔細品,全世界只可以看見“美軍下班後的懶散”,而看不見“美軍上班後的不懶散”。
不正是證明人家美軍的保密做的好嗎?這很可怕!
-
3 # 賦閒的外委千總
美軍士兵作風懶散是誤解。從很多影視劇我們看到美軍在前線時寢室和豬窩一樣,不疊被子,牆上掛著美女圖,以此覺得美軍作風懶散。
與我軍相比,美軍、俄軍對內務要求並不高,特別是在作戰時,更不會要求。美軍只要能打仗、有戰鬥力。
美軍對於軍人細節、絕對服從、實戰訓練要求都很高,很多地方值得我軍學習。
以下是對西點軍校新學員的總體要求,要求之細令人驚訝。
a. 新學員必須達到軍隊禮儀和行為的最高標準。新學員在學員區通常立正,走動時必須以行軍姿態。
b. 通常用新學員________來稱呼某個新學員。與同學以外的其他人講話時,新學員通常稱自己為新學員________。
c. 新學員在隊伍中時,只有高年級學員、軍官或者士官招呼自己時,才能講話。在其它場合,新學員只能以“先生/女士,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這種方式向高年級學員發問。
d. 在同高年級學員、軍官和士官講話時,新學員必須將自己的同學稱呼為“新學員”。
e. 當軍官或者高年級學員走進新學員房間時,新學員必須立正,喊口令讓房間內其他人立正(全體立正),並保持立正姿勢,等待命令。當士官走進房間,新學員必須起立,喊“稍息”,並保持跨立姿勢。
f. 在基礎訓練期間,所有的新學員除了在學員士官或者軍官帶領的隊伍中,必須跑步(每分鐘 180 步,步幅 0. 9 米)(在室外)。在室內,新學員的步速為每分鐘 120 步。拐彎時要走直角,在上下樓梯時,必須拾級而走。新學員不能走在走廊的中央;他們必須貼著牆走(每分鐘 120 步)。
g. 路遇軍官或者學員軍官時,新學員必須直視軍官,敬禮並予以問候。在暗門和隧道中也必須敬禮。路遇士官時,新學員必須以“早上好,中士/軍士長等”的方式予以問候。
h. 無論何時被軍官或者學員軍官招呼時,新學員必須立正,行注目禮,軍官或學員被上級招呼時,亦是如此。路遇士官或者學員士官,新學員要跨立。
i. 新學員必須用“先生”或者“女士”來稱呼高年級學員軍官。新學員必須 用“先生們”或者“女士們”來稱呼一群軍官。用軍銜例如中士、三級軍士和軍士長等等來稱呼士官。
j. 當上級糾正自己的錯誤時,新學員只能以下面四種方式迴應:
1. “是的,先生/女士”
2.“沒有,先生/女士”
3. “沒有藉口,先生/女士”
4. “先生/女士,我沒有明白”
-
4 # 軍器戰位
說實話,現在的美國軍隊可以說是紀律、訓練模式最為具規矩的一支軍隊了。在許多情況下,美軍士兵的任何訓練,都是被要求要職業化、正規化,也就是說該訓練的時候就好好訓練、該打仗的時候就打、該玩的時候就放輕鬆的去玩。
美國軍隊一直以來都沒有作風懶散這一說,甚至可以說美國軍隊的紀律還是非常嚴格的,一旦犯了錯誤不管你是士兵還是將軍,那就肯定必須要按照現有的軍規軍紀,該怎麼懲罰就怎麼懲罰。
這些情況對於我們而言幾乎是不可想象,而對於美國或者西方國家的軍隊來說,這只是他們最為平常的節日解壓放鬆的娛樂節目罷了,這還真的並不代表著美國軍隊可以用慵懶這一說。
當然,中國軍隊的士兵在日常也有許多娛樂節目,只不過內容會簡單的多,比如在實戰中的士兵會演奏樂器、或是養寵物來消解戰爭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就算是和平年代的中國軍隊,也與西方那些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軍隊有非常大的不同之處。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
5 # 木春山談天下
現代戰爭雖然人的因素很重要,但科技的力量更強大。
而戰爭形態越來越以科技為主了。
舉個例子吧——
為什麼大家都在爭先恐後發展AI?
就是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大。日常的應用科學是如此,軍事科學也是如此。
如果應用到戰鬥上,會減少人員使用,提高戰爭勝算可能和運作的效率。
所以,未來戰爭的決定權其實要看科技力量是否強大,而不是士兵數量的多寡。
換句話說,未來戰爭的勝利與否,更多的可能取決於士兵科技素養的提高,而不是看士兵在戰場上一對一對抗能力。
舉兩個例子。
第一,先看看敘利亞。為啥俄羅斯賣給敘利亞S300,但是卻似乎沒啥作用?以色列想襲擊敘利亞的什麼地方,就襲擊什麼地方,S300為啥啞火了?
原因就在於敘利亞軍隊的素質,他們基本不會操作,或者不會靈活操作,更沒有現代戰爭的基本意識和經驗,這就被人數遠遠少於本國的以色列給比下去了。以色列為啥不敢打俄羅斯?即使拋開俄羅斯其他強大軍事反擊能力,就單純從S300這個角度,以色列也不能輕易襲擊。
因為俄羅斯軍隊的素質要比敘利亞軍隊強太多,他們對現代戰爭條件和武器的利用與使用,敘利亞比不了,以色列和他們pk,就會吃虧。
第二,再看看上次美國追殺巴格達迪。當時美軍並沒有在危險地帶把士兵推入前線,而是利用了一個機器人對巴格達迪的住所進行攻擊。
機器人的介入讓巴格達迪的安保手足無措,因為它們是沒生命的,也不怕襲擊,而對方是血肉之軀,和機器打仗顯然要更吃虧。
正是用了機器人,不僅能夠越過地雷和封鎖,而且給對方造成了致命的心理恐懼,這是美軍行動能夠迅速解決敵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如果要想打勝仗,無論是美國還是全球其他國家,提高士兵的科技涵養和科技素質是最重要的一條。士兵的作風問題當然也重要,但更多是在平時起作用。
只要上了戰爭,面臨生死考驗,作風對任何人而言,都不是頭等大事。
-
6 # 寶樹白石
其實這個問題是軍事外行提出的問題,而不是軍事內行提出的問題。
美國軍隊行列式是散慢的,因為這不是真正的作戰技術,而是舞臺效應,是以舞臺效應來鼓舞中國人的情緒,這就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真格。
我們看到世界上最能打仗的軍隊是什麼樣的軍隊呢?
每一次的改朝換代,都是不會隊列表演的農民起義軍推翻哪些具有舞臺效應的政府軍,論佇列農民軍怎麼也走不過政府軍,論打仗,政府軍怎麼也打不過農民起義軍,因為野戰和佇列是兩回事。
美國軍隊是作戰的軍隊,他們的軍隊用於作戰,用於駕駛飛機,在飛機上投扔炸彈的準確性,怎麼使用武器,知道武器裝備的效能,步槍能夠打多遠,射程之內和射程之外。
軍官怎麼運用兵陣,儲存自己消滅敵人。武器運用的程式,美中國人打仗首先制約對方的作戰能力,摧毀一切敵方有能力作戰的武器裝備,及陣法,搞亂對方的戰場聯絡,使敵方無法調動運作他們的部隊,而成為一個混亂的一堆一堆的捱打的目標,然後再按照輕重緩急一個一個的吃掉。
在明朝的時候,明朝的軍隊在街上游行,刀光劍影,步履震撼,老百姓看了受到鼓舞,可是一上陣,李自成的穿的破衣爛衫的軍隊一陣喊殺聲就潰敗了。
軍隊的作戰技術不是在舞臺上表演,而是在野戰中廝殺。
看了美國軍隊散慢的街頭遊行,給外行者一種錯覺,美國軍隊不能打仗。而內行一看渾身冷汗,美國軍隊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軍事上,表演藝術一點也不要,美中國人民看了也習以為常,不會產生震撼,但是美國軍隊在非常短的時間就打敗了伊拉克百萬大軍,美中國人民這時才會震撼起來。
-
7 # 劉克嶷260116340
這個問題有兩個誤區:
一,所謂美軍經常打勝仗,這要看跟誰打。
二戰,美軍是在雙方國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部隊也打得精疲力盡的時候才參戰。即便如此,美國仍是在付出巨大傷亡的代價下才獲取勝利。對德國,真正打敗德國是蘇聯。對日本,美軍在具有碾壓性海空軍優勢的情況下,如果不是因為扔了兩顆原子彈,能不能最終獲勝很難說。
越戰後,美軍大大小小打了數十次,但是沒有一次是和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乾的,不僅如此,美國還從來沒有和中等實力的國家單挑過,全是群毆。
二,美軍所獲得的這些以多打少倚強凌弱的勝利中,無一例外都是靠武器的代差贏得的。跟士兵的素養和戰鬥力有毛的關係?
從二戰後至今,美軍只有一次是和士兵綜合素質強大的軍隊對打過,那就是韓戰和我軍的對壘。結果被打得丟盔棄甲。
說到美軍士兵素質低劣,我只舉一個例子。
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海軍,只有美國海軍於同一年裡在同一個海域發生了兩次軍艦撞民船的事,牛逼的是還死了人,是美軍。
這很準確的反映了美軍士兵的綜合素質。
我想對美吹們指出的是,連美國自己的軍事專家都無數次在報告中警告,如果沒有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上的代差,美軍在很多戰爭中都會處於劣勢。
美軍的絕大部分勝利,都是從實力弱於自己十倍甚至數十倍的對手身上獲得的,這種大人打小孩的事有什麼可吹的。
道理很簡單,高中生打贏十次小學生,就能證明丫也能打贏十次高中生?
自韓戰被我軍教訓過以後,基本上,如果沒有絕對的碾壓優勢,美軍都會按兵不動。
人家自己很清醒,你們這些美吹非要把人家往溝裡帶。
-
8 # 歷史三日談
不知道說美軍士兵作風懶散的一句何在,竟然還細化到了大部分的程度,這樣說肯定是抓到了什麼證據吧,至少從事實上來說,這樣的話其實根本沒有根據。
如果以貧民軍隊的標準衡量美軍的伙食待遇和武器裝備,似乎美軍的確有點養尊處優了,畢竟在很長一點時間小米加步槍是我們的標配。
裝備不夠,精神來湊,自我癒合的阿Q 精神勝利法,在特定是其實很有必要的,但是不得不提出的是從行軍打仗的嚴肅性來說。
先進的裝備和充足的物資保障是十分有必要的,任何一支敢擔當能打勝仗的部隊,都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把後勤保障做到最後。
雖然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帝國主義,但不得不看到另一面,小米加步槍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物資短缺,糧食不夠吃吃的不夠豐富;而一個就是武器裝備落後。
這並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至少我們說明我們曾經貧窮過,弱小過,沒有能力做到最優質的武器供應和物資供應。
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後勤物資,美軍都是儘量做到最好,以此減少傷亡的概率,在充足的後勤保障和武器裝備下,我們可以發現不管那一場戰爭。
自二戰以來,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有利比亞戰爭,美軍的傷亡其實都很小,相對於對手武器短缺衣食無著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士兵血肉之軀推進戰略目標。
美軍的以後勤保障降低人員傷亡策略其實是十分成功的,自古以來打仗就得死人,但是如何少死卻是個技術活,考驗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和應對智慧。
當然在這些養尊處優條件的加持下,美軍的單兵作戰,要是說最強的話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適,但至少排在世界前三。
而且他們的士兵多有實戰經驗,是經歷過死亡的一群人,怎麼能說他們作風懶散呢?美國新兵的訓練也是很嚴苛的,半年的時間新兵要學習基礎和高階訓練科目。
不過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看過今天70週年閱兵的朋友應該都看到了,東風快遞的新業務業務,隨著東風41的出現,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全球!
-
9 # 落日賴天邊z
不要忘記,即使後來強如李奇微這樣的美軍指揮官,所制定的戰術也是磁性戰術!也就是美軍在志願軍開始進攻時,選擇性後退,一天退大概20裡左右,因為志願軍的攻擊極限也就20裡,就這麼放風箏般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等到志願軍後勤短缺開始後退,再以坦克大膽穿插,佔領縱深節點,狙擊志願軍歸路。
那為何不直接平推,而選擇後退呢,就是因為志願軍充分發揮夜戰突襲戰,抵消了美軍相當部分的火力優勢,並且往往能夠玩命地穿插到美軍薄弱的側翼,然後分割包圍,對美軍形成包抄之勢,所以美軍根本擋不住。
而對於志願軍的戰術,有些人總是停留在砥平裡,白馬山之戰等的印象中,認為純粹是人海戰術。
可是他們不知道,砥平裡之戰雖然只有美軍一個團防守,可是天上卻有三百架飛機約幾個飛行師的空軍力量進行火力支援,且是第五次戰役一個關鍵節點,誰拿下來誰就會在接下來佔有絕對優勢……留給志願軍只有兩天的時間,失去了戰役突然性(敵人也知道會來攻擊,早就埋好了地雷,等著志願軍。)
白馬山之戰,要不是叛徒出賣,敵軍立刻進行了重點防禦部署,重炮火力,坦克,以及空中支援成倍增加,,以38軍的戰鬥力,拿下白馬山不在話下。
-
10 # 戎耀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高科技的武器,而是有意識的洗腦,導致民眾不是目光短淺,就是愚昧無知,細思極恐。
說美軍戰鬥力不堪一擊的,既不是專家,也稱不上專家,一定是腦殘的人,個人只是軍迷,歷來喜歡獨立思考,就事論事,事實就是。
一戰,美軍出兵,才使得英法等協約國軍隊,最終戰勝了德奧等同盟國軍隊,美國拯救了歐洲。
一戰實際上就是歐戰,別的洲除了個別國家有所牽連以外,基本上沒其他國傢什麼關係。
二戰,美國大量的戰爭物資輸入蘇聯,讓蘇聯熬過了最難熬的1941年的寒冬,否則,按赫魯曉夫的說法,缺乏糧彈的蘇聯軍民撐不過那年冬天;美國開闢的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希特勒第三帝國的最終滅亡。
美國還參與了太平洋戰爭,以犧牲美國大兵15萬餘人的代價,全殲強大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殲滅了日本海軍40餘萬人,僅在太平洋地區就殲滅了日本最精銳的陸軍150餘萬人。
美軍採取蛙跳戰術,進攻日本本土途中,投擲了兩顆原子彈,直接導致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投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對反法西斯陣營所作出的貢獻全球有目共睹,二戰美國拯救了全人類。
至於說美國都是少爺兵,都是貪生怕死的說法,也是毫無根據的,美國軍隊的訓練力度,不比其他軍隊弱,對士兵的技戰術要求非常高,所以美軍士兵的技戰術水平,在全球也是處於頂尖的位置。
美國軍隊重視士兵的性命,不希望士兵做無畏的犧牲,能用火力解決的問題,絕對不讓士兵用血肉之軀去冒險,那是對士兵生命的珍惜。
美軍強調戰時部隊減員超過60%以上,彈盡糧絕時,孤立無援,三點同時滿足時,允許士兵投降,在他們眼中士兵的性命比什麼都重要。
東西方對人的生命,其重視程度有所區別,東方某些國家強調寧死不當俘虜;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甚至都鼓勵切腹自殺,對俘虜採取了鄙視的態度,沒完沒了的審查,以後的人生非常黯淡。
在器不如人的前提下,強調士兵不怕死精神非常重要,在武器裝備現代化以後,軍人不怕死的精神依然沒有錯,但用火力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冒犧牲士兵的性命了,現在,士兵的生命也值錢了。
回覆列表
在《亮劍》中有這麼一幕:從北韓戰場歸來的孔捷在與老戰友李雲龍和丁偉在討論畢業論文,在談起自己所指揮的軍隊與美軍交手的經歷時,便狠狠駁斥了關於美軍是“少爺兵”“作風極度懶散”的謠言。他說:“依我看,美軍可不是草包。我很反感有些記者,為了宣傳就胡編亂造,說什麼美軍是少爺兵,一聽見槍聲就嚇得尿褲子,把腦袋鑽在睡袋裡打機槍……實際上,美軍剛剛經過二戰的洗禮,各軍兵種之間的配合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戰鬥力非常強悍。”
美軍是“少爺兵”這一說法,最早來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日本。當時的日本高層為了鼓舞士氣,便向日本士兵們宣稱美軍不會打仗,是“少爺兵。”這種宣傳雖然起到了一定效果,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打的也的確稱得上勇猛。但是美軍很快便緩過神來,在海空軍的配合下,憑藉著大量裝備一戰期間武器的馬潤和日軍死磕到底,奪取了日本一個又一個海上島嶼據點。此外,被德軍七個師包圍仍頑強作戰的美軍101空降師、瓜島戰役中與其他十幾名同伴共同對抗3000日軍的約翰.巴斯隆、西線戰役中一人獨自對付6輛虎式坦克和兩個德軍加強連的奧迪.墨菲等等,他們都用自己的行動駁斥了所謂“少爺兵”的“傳說。”
實際上,美軍日常的訓練和對士兵的要求是非常嚴格且殘酷的,對軍官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其嚴格程度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美軍在訓練新兵的時候,壓根就不拿他們當人看,就是將其當作純粹的機械來命令,目的就是要將這些新兵的體能與心理意志逼到極限,釋放出這些新兵的最大潛能。同時美軍內無論官兵,每年都會有兩次年度體能測驗,如果第一次測驗不合格,可以在1~2個月內進行補測,如若補測成績仍不合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被從軍隊中淘汰出去。
我們看到美軍在甲板上燒烤娛樂轟趴,那是人家美國大兵的日常魔鬼訓練結束了,在合理的休息時間內進行的;況且人家美軍的後勤本身就很好。美軍踢正步不整齊,閱兵懶散,那是意識形態方面的不同,以及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和文化傳統不同,所導致的美軍對士兵的要求與其他國家不同罷了。絕對不是美軍懶散,單兵戰鬥力差的表現。
一、戰鬥經驗
二、戰爭投入
美國軍隊除了戰鬥經驗很豐富以外,他們在一場戰爭中的投入也是很大的。再者,美軍的概念我認為不僅僅是作戰能力,其情報收集,衛星同步,重武器的投入確實厲害。不管是針對看起來實力多麼弱的對手,他們都會使用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全力以赴。其實這一點可以理解,美國打的戰爭都是侵略戰爭,強龍還壓不過地頭蛇呢。
這就是美軍為什麼看上去十分懶散戰鬥力卻這麼強的原因,該放鬆時放鬆,該戰鬥時就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