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在西西弗看了一個晚上的書,我突然發現折騰創業這一年,好多生活的曾經都丟了,感慨創業真不是人乾的事哈…為嘛,看書都那麼難,我想肯定是我時間沒規劃好。所以,只要有空我就看書,我不管,我就要多看書哈…
3
回覆列表
  • 1 # 小胖時代企業急診室

    其實,我最近在重新看廣告、調研、品牌相關的,我記性不太好,但實體運營課要開講,一定會聯動品牌來說。脫離了,只是單純講運營,就不好玩啦。所以,近期的看書任務重,各種任務也重哈!

  • 2 # 嶽麓書蟲

    讀書多,自然多些對未知事務,未經歷史的瞭解和見解。

    所謂看透,其實是尚在迷霧中,只是似懂非懂的模糊透徹,所以才更覺得痛苦。

    人生有多層次的境界,你可能尚在中間層次,卻以為已經至高。

  • 3 # 追尋那陽光

    最近在看《世界通史》,一共4冊目前才看完兩冊。裡面關於中國的歷史少之又少,深度懷疑這本書的作者對於東方帶有很深的偏見。還不如直接叫西方通史比較好。

    吐槽歸吐槽,但是還是有不少的收穫的。西方的歷史都很短,大部分都和神話傳說掛鉤,比如宙斯 雅典娜女神等。而且他們的哲學能夠繁衍出自然科學,政治,藝術,文化等很多領域。最重要的一點是,西方不是在侵略就是在侵略的路上,與我們古代的仁德,中庸文化大不相同。比如特洛伊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百年戰爭等等。西方也不乏英雄和愛國主義的人,比如第二次希波戰爭時期的溫泉關戰役,就把斯巴達的勇士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由於本人喜愛歷史和文學作品,讀書目標尚不明確,只因喜愛而喜愛。

  • 4 # 蘇臺文苑

    這個禮拜都在讀湖南籍作家龔曙光的散文集《日子瘋長》。這本書的封皮樸素淡雅,像它裡面的文字一樣,沒有令人稱奇驚歎的內容,卻有三伏天吹來一絲涼風的感覺,讓燥熱的心慢慢降下溫度。

    此書的作序者有六人,有餘秋雨、殘雪、韓少功、汪涵的推薦語。每人都寥寥數語,語言有散文的溫潤,也有詩歌的跳躍。其中汪涵的“日子瘋長,我們都是時間的糧食”這句,最令我難忘。讀到這一句,彷彿有什麼東西輕輕觸碰了一下我的心,不由得心頭一熱。

    正是這種“熱”,伴隨我讀完書本。

    說《日子瘋長》是散文集,有些說的太死,它同樣具備小說的特點。表面看,寫的是親情、鄉情、鄉愁,但文字背後的東西,更令人震顫,“母親”的遭遇,“父親”的精打細算,表弟財將軍的不務正業,等等。

    讀散文,能使人慢下來、靜下來,聆聽歲月深處宛如溪水流淌的聲音,回望時光深處散發著泥土味道的鄉野。但不會使人完全深陷回憶無法自拔,而是隨著“母親”或“父親”的遭遇以及經歷,或揪心或歡喜。每篇都是小故事,卻暗含人間大悲喜,他們是時代的脈搏,起起伏伏中,教人領略困苦歲月裡的篤定。社會如何動盪不安,人性始終沒有偏離方向。像Sunny,不管被多少烏雲遮擋,當烏雲散盡,對人間愛的溫度卻絲毫未減。

    有時候,讀一本書,要說它給了你什麼,還真不好說,但我就是喜歡沉浸在閱讀的喜悅中。急功好利的時代,有一本書讓人暫時忘卻車水馬龍、琉璃繁華,不正是現代人追求的休閒方式嗎?有人驅車千里去度假旅遊,有人約三五好友在酒吧對酒當歌。我選擇在一本書裡沉醉,多麼愜意!

    每讀完一本書,我都要靜想幾天,先不著急讀下一本書,像牛反芻一樣,把剛剛讀過的書,再回味一遍。

    今年讀的次數最多的是《霍亂時期的愛情》《百年孤獨》和《包法利夫人》,接下來我還要把這幾本書作為重點去讀。

  • 5 # 悠然閱讀

    提起芥川龍之介,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羅生門》。我就是從《羅生門》這本書開始接觸芥川龍之介的作品的。最初,不解“羅生門”其意,還特意查典了一番。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多見短篇,他的遺作《傻子的一生》被認為是他的自傳體小說。書中收錄有《種子的憂鬱》、《我看火車頭》以及本篇在內的十八篇芥川龍之介晚期的作品。

    芥川龍之介於35歲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一生創作生涯短暫,留下了一百五十餘部短篇精品。對於他的文學創作有人欣賞,有人不喜。後世評論他的作品極富懷疑主義色彩、多有宗教題材、另外還帶有悲涼的死亡意識。無論是哪一類,芥川龍之介在日本文壇的地位卻不容置疑,芥川獎同樣是日本文學比較重要的獎項之一。

    在芥川龍之介自殺前一個月的時候,他給好友久米正雄寫了一封信,託付了自己的頗多遺稿,《傻子的一生》也在其中。書中收錄的作品原文之前摘有芥川龍之介的信件內容——我之所以會特別把這篇文章交託給你,是因為我認為你大概比誰都瞭解我。

    這部作品所寫的是芥川龍之介一生中的幾個片段,也可以說是一些回憶。回憶中有母親、有姨媽、有妻子、有孩子,芥川龍之介一律以“他”來代替自己,仿若自己是一個在遠處觀望的人。

    “病”一節中,芥川龍之介寫:他知道自己的病源,那是感到可恥又畏懼他們的內心。畏懼他們——他所輕蔑的社會!

    極富寫作才氣的芥川龍之介,生活並不順遂。剛剛初生就因母親發瘋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他本人也由本姓新原改姓芥川。芥川大家族嚴厲博學,少年龍之介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其中不乏歐美文學經典。在書中收錄的《齒輪》一篇中,提及的《罪與罰》、《法朗士書信集》等,都是對芥川有著深遠影響的西方文學。

    《種子的憂鬱》一文篇幅非常短,只佔了六頁紙張。種子收到丈夫學長的女兒的結婚喜帖不喜反憂,因為喜宴在帝國飯店舉辦,種子因不懂如何吃西餐很憂心忡忡。憂慮的種子無心家務,無論做什麼事情心裡都會一直在意西餐的吃法這件事。這是一篇非常細膩的短篇,讀來特別有認同感。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會因為一件突來的小事打擾了心神,一天裡做什麼都感覺集中不了精神,始終放不下心事。如同參加完喜宴仍舊不平靜的種子一樣,即使事件發生了、過去了,留在心底的隱傷依舊令人困擾。

    芥川龍之介曾經說過:人生就好比一盒火柴,如果很小心翼翼的對待它,是有些可笑的;可是如果不認真對待它,又是很危險的。他的一生短暫如花火,卻燦爛如星辰。

  • 6 # 筆下有鹽

    這幾天在看《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書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如何用讀書方法提高閱讀效率、用筆記方法掌握書中的關鍵內容、用記憶方法牢記書中知識和透過設定行動目標達到目的的四種方法。

    作者把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成了一系列能夠讓我們行動起來的方法,從《實用性閱讀指南》裡,我們可以學會作者總結提供的讀書方法和技巧,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學會如何畫一本書的思維導圖,以及將書中的內容付諸於行動,將讀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下面介紹一下我個人的收穫:

    一、讀一本書並不是全部都要從頭到尾地讀

    我們讀書的慣性就是從頭到尾、一字不漏。但是看了這本書,我終於明白了自己之前為什麼每次讀完都記不住了,書中作者介紹的方法,就是用10-20分鐘的時間瀏覽序言、目錄、後記部分,再找出這本書的封皮、封底、書籍推薦好好看一下,從這些部分我們就能夠了解到書籍的不少的資訊。

    一本書裡的重要內容只佔整本書的20%,而根據作者的經驗,這20%中最重要的也僅僅佔有4%。也就是說,如果是200頁的書,其中只有8頁是最核心的,只要記住了這8頁的內容,也就相當於記住了這本書了。最後將掌握的這些知識運用於實際中,付諸於行動,就算是消化和吸收了這本書的精華了。

    二、讀完後要有輸出才會有收穫

    我們看了這麼多的書,怎樣去檢驗我們看書的效果呢?我們要有意識地去輸出,這裡的輸出包括“寫出來”和“說出來”。那怎麼做到更好的輸出呢?

    “寫出來”就是在微博、朋友圈,或者其他自媒體平臺,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有句話說,一切不以輸出為目的的讀書都是耍流氓。我們還可以透過記筆記的方式,這是最基礎的最常用的輸出方式;我們還可以寫書評,寫書評並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但是因為有挑戰,才會曾經督促我們去讀書,以寫促讀,也是一種幫忙我們不斷學習的方式。

    “說出來”就是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如果我要跟別人複述,那應該怎麼說別人才會瞭解呢。帶著這樣的心理去閱讀,會有助於理解與掌握書的內容,也會有助於記憶。就像老師教學生,如果自己都不懂的話,就教不了別人,自己都不懂這個知識點,又怎麼能解釋清楚,教會學生呢?

    三、下一步學習計劃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在讀書上,數量並不列於首要,重要的是書的品質與所引起的思索程度。

    追求讀書的數量並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讀書就是希望可以從中收穫一定的知識和資訊,幫忙我們提升自己的能力等等。那麼透過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學到的閱讀方法,下一步我計劃利用這些方法進行一次“關於怎麼讀書”的主題閱讀,努力在讀書方法和效率上有突破,下面是我列的書單,分享給你:

  • 7 # 離離楚天闊

    底線是我們每個人必須持守的行為準則。我最近看的一本書是秦暉的《共同的底線》,我覺得很好不錯,因為第一他解答了當下中國很多政治社會現象的困惑,可謂從“底線”的角度提供了一個政治思索和分析的框架,第二是因為秦暉的邏輯論證非常嚴密,他的文章,環環相扣、抽絲剝繭,如果你是一個崇尚邏輯理性的人你會覺得看的很過癮。 在這裡我就書中的核心觀點與你分享:

    究竟人類怎樣才能進入自由主義制度的社會呢?作者在本書的最後一篇給出了他的答案。 “流水前波換後波”——這是一篇緬懷與紀念王小波的文章。他提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文學成就高的國家往往自由主義傳統薄弱(比如俄國等),可能原因是自由主義的精髓是理性精神,而理性太足,文學的趣味性就差些了。秦暉對於王小波的作品分析主要還是對其“思想價值”的引申。他提出王小波是一個少有的為自由主義發聲的人——自由主義的生根之難,問題並不在於文化基因,而在於自由主義有點類似於惰性氣體,它一旦成為現實秩序,其生命力會比人們預期的更強,然而其本身卻很難以使自己成為現實秩序。它是個低調的主義——承認人人都有自私的權利,消極自由主義只要求每個人不侵犯其他人,並不要求任何一個人為建立“自由秩序”付出代價,也不能允許作出這種代價的人享有更多的自由。 因此,在已有自由秩序的條件下,其存在可以很持久。但在不存在這種秩序的條件下,假如人人都是自由主義者,這個社會將永遠無法確立自由秩序,或永遠無法脫離“受奴役之路”。所以,消極的自由必須以積極的態度來爭取。所謂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低調的制度必須用高調的人格來創立。面對社會中的各種現狀,肯有人出來發聲,需要有點超越世俗的“殉道”精神我們需要“積極的自由主義者”,其實一個積極的自由主義者,也沒有那麼悲壯,而是一個在實踐上的把握。說穿了無非就兩條,一是拒絕專橫(反烏托邦,但允許別人有不同觀點),二是寬容待世(批判現實,但是不自詡為教主)。否則,就很容易由反烏托邦、批判現實出發,發展到極致,流為“痞子文學與犬儒主義”,最終與自由主義的追求背道而馳。

    另外,這本書還涉及到不少關於中國文化、儒家價值、甚至環境保護的內容,多次重新整理了我對“傳統”的認識。透過閱讀此書確實為我理清中國文化中的“精華” 與“糟粕”, 使我對世界以及生活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 所以下一步,考慮將他的《傳統十論》再拿來看下,以期再有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走出自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