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劇劇不停

    從雍正年間時,對雍正繼位的談論便不絕於耳。主張篡位說的學者中,有的認為康熙去世過於突然,未來得及留下任何傳位遺詔,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謀搶佔了先機;有的認為康熙生前兩立兩廢太子,對立儲君一事勞心傷神,直到臨終前才屬意皇十四子為儲君。

    按照正統繼位說學者觀點,如果沒有實在的證據證明其他皇子為康熙所屬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並且在詔書中一般都是加上個皇字的,比如傳位於皇四子,假如這樣”十“改為”於“是沒有根據的。而且現存於遼寧省檔案館的康熙遺詔是雍正登基後擬就並頒佈天下,並非康熙真跡,所以遺詔不能說明問題。

  • 2 # 百味讀者涼亭

    雍正本不是最佳的人選,雍正用血滴子守住了通往皇城的路,在單獨來找康熙,讓年羹堯把傳位四十阿哥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

  • 3 # 周明昌達

    雍正確實是康熙欽定的繼位人,絕對不是傳說中的改詔篡位。

    因為像立太子儲君這種大事,清朝的詔書是用漢、滿兩種文字書寫的,而且古代文字是繁體字,正式公文中的數字是大寫:"傳位於肆阿哥",絕對不是“傳位十四阿哥"被改成“傳位於四阿哥",就算漢文能改,那滿文中的這幾個字又怎麼改呢?

  • 4 # 香茗史館

    雍正到底是如何繼位的,一直以來都是個謎團,不過由於沒有確鑿證據能夠證明雍正有篡位之舉,因此普遍認為其繼位乃是正統。當然,雍正之所以能在九龍奪嫡中勝出,主要還是源於其正確的策略,總結起來就四個字“不爭而爭”,他算是幾派之中最懂得韜光養晦的,因而不僅沒有遭到其他各派攻擊,而且還取得了康熙的認可,這應該是其最終獲勝的一個重要原因。

    九龍奪嫡始末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由於長久以來對太子的不滿,康熙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為由,第一次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這勾起了諸皇子對皇位的覬覦之心,九龍奪嫡就此爆發。

    △太子胤礽

    大阿哥胤褆由於是庶長子,且一直不被康熙喜歡,自知奪位無望的他於是向康熙推薦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還說願意替康熙殺掉胤礽,這讓康熙極為寒心,對其嚴加訓斥,而大阿哥的推薦之舉,同樣引起了康熙對八阿哥胤禩的注意。與此同時,三阿哥胤祉又揭發了大阿哥用魘鎮加害太子胤礽之事,康熙大怒之下將大阿哥胤褆囚禁,其就此退出爭奪行列。而八阿哥胤禩同樣遭到關押,但不久後便被釋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復立胤礽為太子,由於四阿哥胤禩曾支援復立太子胤礽,康熙不久後加封其為和碩雍親王。

    △康熙皇帝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由於胤礽復立之後,為鞏固儲君之位開始大肆結黨營私,逐第二次被康熙廢黜,並從此開始被圈禁,一直到死。而三阿哥眼看局勢混亂至此,主動退出爭奪行列。

    胤礽二度被廢之後,八阿哥胤禩因結黨營私引起康熙關注,在屢遭打壓、自覺爭奪無望之下,於是帶領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等八爺黨,轉而支援十四阿哥胤禵。而四阿哥胤禛在看到胤礽已無復立可能後,也開始加入到爭奪行列,十三阿哥胤祥則成為其支持者。於是朝中開始形成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股勢力。

    △雍正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於暢春園,此時八爺黨支援的是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則在京城。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佈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日後八爺黨人遭到清算舊賬。九子奪嫡以雍正取勝告終。

    胤禛的韜光養晦

    在九龍奪嫡中,四阿哥胤禛其實只用了一招,那便是韜光養晦,他表面上雖然沒有參與爭奪,但卻在暗中不斷積聚力量,由於未過於暴露,他的力量並未在爭奪中受到過多衝擊,更未像八阿哥胤禩那樣引起康熙的注意。

    △八阿哥胤禩

    在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當時眾阿哥紛紛參與爭奪,胤禛不僅沒有參與爭奪,反而支援復立胤礽,有了廢太子胤礽這塊金字招牌,他的勢力自然免於受損。而太子胤礽在復立之後,自然也將四爺一黨當做了自己人,自然不會受到打壓。

    胤禛為了避免參與過審,自稱“天下第一閒人”,不僅與太子一黨搞好關係,與其他兄弟之間也維持著一團和氣。他不像太子和八爺那樣大肆拉攏朝臣,而是重點出擊,拉攏的人數雖然不多,卻各個身居要位,關鍵時刻爆發出的能量同樣不可估量。

    △十四阿哥胤禵

    在胤礽二次被廢之後,雖然已經明確形成了四爺和八爺黨之爭,但胤禛即使已經親自參與爭奪,但卻仍然保持著韜光養晦的做法,他的爭奪並未顯得有多麼大張旗鼓,而是提出了整頓朝廷積弊的政治方針,與八皇子胤禩的仁義方針相對立,而胤禩的這一方針卻正好對了康熙的胃口,其實康熙對自己晚年朝中的陋習並非沒有發覺,只是沒有精力去治理罷了,胤禛的這些做法,自然獲得了他的好感。

    胤禛的韜光養晦,使得政敵始終沒有將其放在心上,沒有集中力量對付他,而且不僅沒有引起康熙的注意,反而獲得了康熙的好感。這使得他的力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儲存,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張廷玉、隆科多、年羹堯、馬齊、戴鐸、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等人在其繼位的關鍵時刻,均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胤禛到底是如何繼位的

    胤禛到底是如何繼位的,是順理成章的繼承皇位,還是運用了一些手段從而奪取皇位,一直以來便有爭議。其關鍵就在於康熙皇帝的“遺詔”,這份遺詔一式四份,分別收藏於臺灣故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遼寧省檔案館。但由於康熙遺詔是在雍正登基後頒佈天下的,並非康熙真跡,使得這份遺詔根本無法證明雍正是否篡位。

    △十三阿哥胤祥

    關於雍正篡位之說,流傳最廣的無疑為“改詔”之說。根據說法,康熙遺詔的原文是要“傳位十四阿哥”,而雍正(另說隆科多)卻將其中的“十”字改為了“於”字,於是這份遺詔便成為了“傳位於四阿哥”。然而,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原因有兩點,一是語法不當,這種傳位詔書一般情況會採用“傳位皇十四子”這樣的寫法,即使將“十”改為“於”,也無濟於事。二是滿文無法更改,這種重要的詔書,均採用“滿漢”雙文書寫,即使修改了漢文,也無法修改滿文,而且當時漢文的“於”字應該寫作“於”,是根本無法修改的。

    △康熙遺詔

    那麼是否就可以認定雍正繼位毫無疑問了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這僅能證明詔書未經修改,卻不能證明胤禛沒有篡位。原因就在於,這份詔書根本不是康熙真跡,有偽造的可能性存在。有隆科多、張廷玉、馬齊等人在,胤禛一黨要偽造一份康熙遺詔太過簡單了,八爺黨根本無能為力。

    綜上所述,雍正到底是如何繼位的,目前仍然是一個迷。不過,按照正統繼位說學者觀點,如果沒有直接、有力的證據證明康熙要傳位於其他皇子,那麼雍正的繼位便是合法的。

  • 5 # 卓曉衝

    所謂的九龍奪嫡,往往是說康熙末年諸位阿哥爭奪皇位繼承權的事。這件事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康熙長壽,兒子們都三四十了他還活著,擋了這些不孝子的路;二是他兩度廢立太子,給了其他兒子機會。

    圖為康熙大帝。

    康熙皇帝的繼承權原本是鐵板釘釘的,因為早在康熙十四年,二十二歲的康熙就已經立年僅兩歲的二阿哥胤礽(音“reng”二聲),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才被廢棄,整整三十三年裡,是不存在奪嫡這個問題的。雖然大臣明珠為了大阿哥費盡心思,但是大勢已定,他的小動作沒什麼作用,何況明珠最後還被削去了官爵。

    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以後,由於太子被廢,而康熙遲遲不肯立第二個儲君,諸阿哥開始蠢蠢欲動。

    大阿哥胤褆年紀最大,打仗勇猛,但心胸狹隘,自私自利,他發現自己不受康熙喜歡,就挑撥老八做出頭之鳥,讓老八和其他貝勒們混戰,希望自己漁翁得利,他上書殺掉廢太子,甚至用巫術詛咒廢太子,被康熙認為不仁,直接圈禁了他。

    三阿哥胤祉效仿皇太極,一門心思裝文化人,也擅長騎射,可惜在康熙的皇妃死後百日內剃頭,被康熙認為不孝,因而早早退出了競爭。

    五阿哥胤祺,心性和善,不愛與人爭,因而誰也沒理他,雍正也一直善待他。

    八阿哥胤禩城府深沉,為人寬厚,四處拉幫結派,聲勢不小;又因為多才多藝,英俊瀟灑,廣受朝野好評。可惜急功近利,胤礽剛被廢,就開始在自己頭上渲染王者之氣,康熙還沒死呢!又力主殺掉胤礽,同樣被康熙認為不仁,因此不再受康熙認可。確切的說,康熙晚年,一直防備胤禩政變。

    九阿哥胤禟善於製造機械,喜歡西學,是八阿哥的死黨。十阿哥胤俄,經常處理民族事務,也是八阿哥的死黨。兩人均因八阿哥惹怒康熙而受到牽連。

    十三阿哥胤祥,多謀善斷,善於用人,文詩流採,書畫蒙輝,更能統兵,是個統帥之材。但在胤礽被廢時受到了牽連,至於什麼牽連,歷史上沒記載,但胤祥因此被圈禁,不再受康熙信任。

    十四阿哥胤禵,急躁剛直,有情有義,善理軍務,也是一個統帥之材。可惜氣量淺薄,不識大體,難入康熙之眼。

    太子胤礽,文武雙全,早年更是德才兼備,治政出色,一直是康熙最喜歡的傳人,但因為過早集權,加上某些未能傳於正史、卻也沒被統治階級封鎖的傳說,因此廢而後立,終究還是廢了。

    四阿哥胤禛,沉默寡言,恭儉樸素,善於韜光養晦,做事極為務實,深受康熙認可。在諸位阿哥中,治國能力最強,行事也最果斷,可以說在胤礽被廢之後,胤禛就是最有可能得到王位那個人之一。但他不漏痕跡,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輕巧的躲過了皇子間的第一輪內鬥,而後憑藉仁義的表象和處理政事的能力受到了康熙的倚重。

    圖為雍正大帝。

    可以看到,康熙的兒子都很有能力,但只有胤禛善於隱藏實力,洞察時機,以康熙之能,都看不出隆科多與胤禛的關係。所以胤禛最後趁其他勢力筋疲力盡時發難,大事一鼓而成。

  • 6 # 內蒙的兔子

    個人認為,關於傳位於誰?玄燁晚年經歷了很多的糾結,本來寄予厚望的太子胤仁,自己太不爭氣,三番兩次被人利用算計,最終因為涉嫌造反徹底失去了競爭的條件。關於後期爭儲,先後冒出來的其它八子奪適,但是包括大皇子胤禵,三皇子胤祉等因為各種原因先後退出了爭奪。留在明面的就只剩下老四老八老十四,相對來說,老四胤禛為人低調,吃齋唸佛,而且做事滴水不漏,尤其在關於胤仁廢立以及最後對待胤仁的處理態度,保太子一條命讓玄燁對其刮目相看,認為其齋心仁厚。而相反的,老八結黨營私,而且在當時直接威脅到玄燁的皇權威嚴,也是由於最後如何處理太子的事時讓玄燁徹底死心,認為其心太狠。至於老十四,總的來說有勇無謀,鋒芒畢露,作為皇帝不太適合,但是,玄燁是特別喜歡老十四的,所以最後幾年外派西北,其實就是讓遠離紛爭,退出奪適,有保全的意思。另外還有隆科多以及年根堯等內外武將的配合,老十三胤祥關鍵時刻的支援。總之,胤禛的方針是韜光養晦,暗度陳倉,關鍵時刻該表現就表現。明裡跟著老二混,最終靠自己奪得了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摩托車上牌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