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燈問史
-
2 # 茹叔敬
電視劇及小說只能當娛樂對待,不能作為歷史的理論基礎。鄔思道,歷史得確有此人。鄔先生自幼家貧,科舉不得意,便遊歷天下,家居河南開封。這位鄔先生可不像一般的落第窮酸文人,他不但學富五車,極具謀劃之長,而且多年的幕僚生涯使他徹底看透了官場的是非恩怨和手段伎倆。所以胤禛奪嫡與鄔先生沒有絲毫關係。(正史篇)在康熙末年眾皇子奪嫡時,胤禛不被人重視。他真正介入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而此時,他並沒有信心,也缺小實力。直到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情況終於發生了改變。他的生母德妃很受康熙寵愛,養母是身份顯赫的貴妃佟佳氏。其他皇子都是在外家養育成人,而胤禛長於宮中,康熙曾說德妃生的第一個兒子胤禛是唯一的《朕親躬育》的孩子,這種先天的優勢可以使他的地位和皇太子胤礽相比。康熙十分喜歡他的後繼者弘曆。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春天,康熙來到胤禛的住所圓明園觀賞牡丹春色。胤禛將兒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介紹給康熙,少年乾隆聰明伶俐,康熙很喜歡,立刻召見,祖孫二人相見後,康熙十分喜愛弘曆,將他送到皇宮中養育,不久,弘曆又跟隨康熙到熱河,住在避暑山莊。康熙皇帝在彌留之際選擇傳皇位給胤禛,結束了十幾年的奪嫡鬥爭。然而,關於雍正即位是否合法始終有爭議!!雍正即位之謎也就和《太后下嫁》,《順治出家》,兩謎被後人並稱為《清初三大疑案》。
-
3 # 向敬之
史上雍正即位,原因有幾個版本,如康熙認為老四像自己而付託江山之重,如康熙因為弘曆而選擇老四過渡,但最大的可能,還是雍親王在康熙患病臨終前,聯合日夜侍疾的隆科多,偽造傳位遺詔篡位。
雍正即位,作為康熙重臣兼近臣的隆科多,既是大行皇帝表弟兼內弟的皇親國戚,又是掌握京師衛戍力量的步軍統領,立了首功。雍正即位後,不但命隆科多為總理事務大臣,兼任吏部、理藩院和步軍統領衙門,爵封一等公,加太保,還賜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等非常之物,公開要求內閣在公文中涉及隆科多的地方,前面需加“舅舅”字樣。皇帝的舅舅,成為了滿朝文武的舅舅,成為了天下臣民的舅舅。這頂殊榮,為有清一代獨一份,足見雍正對他力挺即位的感恩。
可以說,雍正即位,隆科多居功厥偉。
當然,也可以說,雍正即位,內靠隆科多,外靠年羹堯。與隆科多一起進位太保,受賞四團龍補服等非常之物的年羹堯,不但在出任撫遠大將軍後平定了青海之亂,而在雍正即位之初,以川陝總督兼定西將軍順利接管康熙的暗定儲君、撫遠大將軍胤禎的西北大軍。
歷史上,雍正即位,鄔思道並未出場,甚至不在京城,只是電視劇《雍正王朝》把雍正知其人的紹興師爺,弄得神機妙算、神乎其神。但雍正的即位,不論是正常繼承,還是陰謀篡位,都沒有鄔思道的尺寸之功。
電視劇中,純屬虛構,不足為據。不僅如此,編劇為了凸顯這位烏有先生的奪位之功,不惜安排胤禛捨得側福晉、年羹堯的妹妹伺候這個刑餘之人,還差點給胤禛戴了一頂綠帽子。
-
4 #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有一位謀士鄔思道在胤禛成功上位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於是有人就展開了這樣的聯想,如果沒有鄔思道,胤禛是否能夠奪嫡成功呢?
如果仔細分析電視劇中的情節,我們會發現其實胤禛許多事情都是自己拿定了主意的,找鄔思道商議只不過是對自己的想法進行一下印證或是完善。也就是說,即使是沒有鄔思道,胤禛也能夠透過自己的決策順利“奪嫡”。
我們簡單的從以下幾件事情,來看一下胤禛的智慧。1、江南賑災事件。
黃河發生水患,康熙為此心憂如焚,胤禛是怎麼做的呢?胤禛親自到戶部先確定了有多少的家底,然後在朝堂上透過資料說明,提出了派欽差大臣籌集銀糧賑災和修河堤的對策,獲得了康熙的認可。然後透過太子舉薦拿到了江南賑災的欽差大臣的差事。江南賑災之時,胤禛先是輕車簡從先到現場查看了受災情況,到了衙門以後先是對當地的官員進行了一番敲打,藉故拿下了車銘的揚州知府頂戴借給了田文鏡,由田文鏡主持賑災事宜。
田文鏡按胤禛指示每天施稠粥兩次,聚集了大量的災民,衝擊富戶鹽商。逼得以任伯安為首的八爺黨的門人寫信求救,並且解惑了八爺黨的回信。
趁機逼迫鹽商捐款,順利的完美的完成了江南賑災的差事。這個時候鄔思道還沒有在胤禛身邊。
2、朝陽門碼頭事件。
胤禛賑災還未歸來,追比國庫欠款的苦差事已經在等著他了。他也得到了訊息,在朝陽門碼頭上面,還沒有下橋,就看到了朝中大臣和眾皇子在翹首以盼。
3、“百官行述”事件。
太子被廢而後復立,為了能夠鉗制百官,接受了任伯安的投靠,為了拿到任伯安手中記載朝中大臣把柄的《百官行述》答應了任伯安兩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是釋放劉八女,在十三阿哥胤祥、鄔思道和胤禛商議時,胤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是“放”,其他兩人也是秒懂,並且提出抓人需要派心腹穩妥之人,胤禛說我已經想好了人選,其他人也是心領神會“年羹堯”。果然年羹堯不負胤禛的期望,圓滿的完成了任務。
這一次是胤禛自己的注意,甚至都沒有詢問鄔思道的意思。
當然裡面還有許多表現胤禛智慧的地方,這裡就不一一列舉,正是透過這一次次的做事,一次次的謀劃,一次次的成功,才奠定了胤禛登上皇位的道路。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即使是沒有鄔思道,胤禛也一樣可以登上帝位。
-
5 # 漁樂鴻晨
沒有鄔思道的加持,胤禛無法奪嫡成功。我們來看下鄔思道都為胤禛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一.除掉內鬼高福:高福被八爺收買,為八爺專門刺探胤禛情報,以換取酬勞。雖說是被逼無奈,但對胤禛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直接導致胤禛和八爺的對決中,處於被動局面,如果不除掉的話,將給胤禛惹出致命的麻煩。 二.成功培養弘曆(乾隆)上位。鄔思道投其所好,把康熙的文字著作,傾盡全力教給弘曆,做到融會貫通。在康熙組織的圍獵活動中,弘曆用其所學,博得了康熙欣賞和認可,將由屬國進貢,本應進獻給太子的“如意”賞賜給弘曆。這也就意味著,康熙已變相的把弘曆定位隔代的皇帝的繼承人。當然父以子貴,胤禛也距離皇帝的位置更近了一步。 三.力薦胤禛推舉十四爺任“大將軍王”,成功離間了“八爺黨”的有生力量。讓“八爺黨”的損失了一員“大將”,成功造成了“八爺黨”的內訌,極大的削弱了“八爺黨”的有生力量。致使在“八爺黨”和胤禛的奪嫡之爭,一改胤禛處於弱勢的局面,可以說是“棋高一招”。 四.在康熙駕崩傳位胤禛之時,沉著指揮,讓張五哥手持皇帝“金批令箭”,放出十三爺。十三爺成功取得兵權,奠定了胤禛最終稱帝的最後一道門坎兒。 基於以上幾點,可以說鄔思道對於,胤禛在整個奪取帝位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可以下定論,沒有鄔思道的有力加持,胤禛幾乎不可能奪取帝位。
回覆列表
只從電視劇《雍正王朝》來進行分析,撇開真實歷史不談,因為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鄔思道這個人。就算是二月河原著小說《雍正大帝》,所謂的鄔先生與四爺胤禛也就有過一面之緣,無從談起為胤禛奪嫡出謀劃策。
電視劇中的鄔思道宛如在世諸葛,神一般的存在,可以說為四爺胤禛繼位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如果沒有鄔思道,情況會怎麼樣?四爺胤禛能奪嫡成功嗎?讓我們一件件剝去事件原始外衣,細細分析一下。
一,胤禛是否對鄔先生真的言聽計從?第一件事,追比國庫欠款。鄔思道即刻慫恿胤禛接手此事,因為康熙從此時起,需要一名真正為君父分憂之人,追回多少不是問題的關鍵,誰有這份心才是關鍵。八爺黨沒有看清楚這個問題怕得罪人溜邊了,從此也就失去了一次機會。那麼,胤禛難道真是聽從了鄔先生的慫恿才接這活兒的嗎?絕對不是。從江南賑災籌款之時,胤禛就明白了國庫之空虛帶來的重重困難,西北因此而無法用兵,胤禛本就想做些實事來為康熙分憂,加之他冷麵王的性格,決不會象八爺那樣袖手旁觀。這說明了一個帝王的成功,做事的態度,做事的能力,做事的決策,做事的出發點和目的,都應了一句話:天道酬勤。胤禛的成功一開始從選擇這件事的出發點就決定了他的未來。鄔某隻是推動者之一。第二件事:刑部冤獄案。很顯然這是一件連著太子的大事,胤禛最初的想法其實與追比國庫欠款基本相同,為正刑事風氣而準備大幹一場,結果鄔某阻止了,原因很簡單,在世人都認為他老四與太子是一黨的時候就應該選擇迴避,這是個基本法則,胤禛難道不知道?他當然知道,只是當時氣急之下的衝動而已,所以把自己弄感冒了迴避了這事,也並非是沿鄔某之意而行事。第三件事,燒了任伯安的《百官行述》,是胤禛自作主張,沒鄔某什麼事兒。第四件,舉薦廢太子。其實這事稍微想一下,稍微聰明點都不會舉薦八爺和他自己,因為康熙恨朋黨無人不知,要打擊老八,十三爺早從隆科多那裡就能知道,你說舉薦自己吧,肯定被人唾棄,反正這個廢太子無論如何就是個廢物了,乾脆先舉薦一回把時間穩住,以後慢慢來。後來還有很多事,其實有沒有老鄔結果都一樣。
二,為什麼要加個鄔思道?四爺需要一個心理上的定海神針。編劇創造一個鄔思道,除了讓戲精彩一點,讓四爺胤禛的形象更豐滿一點外,更重要的是,讓胤禛的奪嫡之路有一根心理上的定海神針。怎麼講呢?從心理學上講,一個人做決策時,並不是都能具有十分的把握,有時往往自己雖然覺得應該怎麼做,但其實心裡拿不定主意,心裡的自己總是舉著對和錯兩塊牌子,不停的晃悠,不是對壓下錯就是錯壓下對。鄔思道其實就是胤禛心裡那塊對的牌子,每到胤禛決策的時候壓倒錯的那個牌子。從上面若干件事情分析來看,其實都是胤禛早就決定的事,並不見得就是鄔思道之計謀。如果胤禛連這些個事情都難想透,那他怎會自作主張燒燬《百官行述》呢?他又靠什麼去奪嫡呢?要知道,胤禛並非劉邦。
三,鄔思道還算是個好老師。如果非要給鄔思道安上個功名的話,那就是教胤禛兒子們讀書,還算是個好老師,比如教弘曆那段,將康熙選擇一個皇孫的事與奪嫡結果連線起來了。如果是一個好老師,因材施教,幾個兒子都會教好,結果弘時就走了偏路,老鄔還八個不耐煩,所謂他還算是個好老師,是因為他運氣良好,恰恰就教了弘曆“康熙是最大的巴圖魯"這句話,居然還給用上了,但這也不是鄔思道的什麼功勞,而是弘曆聰明,善於引用。除此之外,鄔思道乾的事,高勿庸都能辦。
所以,不要迷信鄔思道,他不過是胤禛心理上的一顆鎮定劑罷了。與奪嫡成功與否並無多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