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家有兒初長成zz

    學習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的,所以家長眼光要長遠,打持久戰,沉得住氣,不是看見孩子不會做就急,應該慢慢的不賴煩的給他教,家長越急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大腦越不反應,應該給孩子營造輕鬆的學習環境。

  • 2 # 藍音

    對著鏡子,看著自已的眼晴。狠狠的抽自己兩大嘴巴,

    問自己,你沒做好當爹媽的思想準備,你結的哪門子婚啊?

    無論如何作為孩子的父母你必須去疼愛,關心你的下一代,陪著寫作業是件責無旁貸,必須的。

    當然你若是名優秀聰明的家長,對孩子寫作業這事你若從一年級抓起,壓根就打好底子(獨立寫作業不用大人陪著,每次都自己獨自完成,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好的學會習慣了。

  • 3 # 石頭聊家庭教育

    我對這個問題有深入的研究。

    首先,我非常理解你的情緒,很少有家長在輔導孩子能做到心平氣和的。所以你並不孤獨。

    並且,我也想借此機會表達一下,對某些只會說風涼話的答題者的鄙視

    好的,我們下面進入正題。

    我們一定要明確一件事情:生氣是我的事情,而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進一步講,就是我們所要做的只是輔導孩子,他需要我的幫助,我就有存在價值,反之我就應該走開。

    生氣的時候,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我真的認同了這個觀點,我是否會因為別人的事情而生氣?

    很明顯,不會!因為那是別人的事情!

    但,我並無能完全脫離和孩子的關係,我暫時還做不到:孩子的全部歸孩子,父母的全部歸父母。

    當我真的很生氣時,我會採用這個方法:閉上眼睛,去感受自己身體變化最大的一個部位,不去做任何抵抗和解釋,只是去感受這種最直接、最純粹的感受。 然後我的怒氣就會慢慢消失,再次迴歸理性,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方法是從冥想演變過來的,其中的原理我們這裡就不談了。

    我的變化主要集中在臉上,我會感到:自己臉部的肌肉在暴起,一股股怒氣從心頭一直湧到臉上,然後扭曲著自己的臉,產生了可怕的變形。面對這股情緒,我不做任何抵抗,而是去感受它,去理解他,甚至是站在它的角度去看自己,然後再反過來去看它,反覆幾次,再大的憤怒都會消失。

    最關鍵的是,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我們有條件去做這件事情,所以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又因為,我們在做輔導孩子的工作,所以就應該讓孩子意識到效率的重要,這無疑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們只能抓那些最為重要的事情,其它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就應該教給孩子自己去處理,不要管的太多了,這也叫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你就不需要限制孩子如下的行為:晃身子,站起來、坐下去,摳手指,總是找藉口出去,用鉛筆亂劃......;

    又或是要求他:坐直了,離書遠點,態度能不能端正些,要認真聽媽媽講話,能不能快點完成作業……

    這些事情,父母儘量少去管。因為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這些行為反而證明孩子本身遇到的問題,就如同發燒是因為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出現了問題,它是病症的反應,家長要著急的不是發燒本身,而是什麼引起的發燒?是什麼讓孩子坐立不安,那樣不耐煩寫作業。

    如果瞭解了這些道理,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那麼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希望的我的答覆對你有幫助。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 育,只專注於家庭教育

  • 4 # 馨享圓樂

    對待家庭教育,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急功近利。家長想著,這麼簡單,怎麼能不會?暴躁憤怒!這麼點作業,磨磨唧唧,寫不完!急躁。現在的父母,把過多的時間用在了手機上面,忽視了孩子。

    其實,換個角度,家長可能就會慢慢的戒掉暴躁啦。把每天陪伴孩子成長視為對孩子的一種愛,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席的是父母的陪伴。當然,還要敢於接受孩子的問題,作業上出現的問題能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態度,家長應幫助孩子克服這一系列問題。

    資訊化時代,戒驕戒躁,放下手機,不攀比,接受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分享一段我覺得比較難做到的話

  • 5 # 教大育小

    父母陪孩子做作業特別容易急躁,是由於太關注孩子,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身上,看到孩子 犯一點點錯誤就會控制不住情緒,那麼這樣的結果是會兩敗俱傷,孩子錯誤或者說讓家長覺得不滿意的地方越來越多,家長越來越急躁,結果……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父母可以這樣做:

    首先應該“把孩子當做孩子看,不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不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想一想,如果你是和孩子同齡的孩子,你面對那些問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當父母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會心平氣和很多。

    其次:要接納孩子的一切,允許一切事情的發生。當家長有這樣的心態的時候,就會更容易調整自己的心情,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三:陪伴孩子做作業≠盯著孩子做作業。這個過程中家長要適度的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比如說:看到孩子的錯誤,不立即提醒孩子,不要求孩子立即改正,而是全部做完作業的時候一起檢查訂正。

    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例如自己檢查的習慣,而不是等待父母檢查包辦。

    第五:作為父母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不把工作生活中的其它壓力帶到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

    當你有了方法。看得到好在的進步的時候,心平氣和,客觀看待問題的時候,陪孩子寫作業自然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祝福大家!!!

  • 6 # 羽宙兒

    我的孩子還沒到做作業的年齡,所以我的回答會偏理論,在一些親歷者來看可能會小兒科,提前請求諒解,多謝。

    陪孩子做作業,這件事情有兩個點要明確:

    一,孩子的作業,孩子是主角。

    二,家長的作用是陪伴,引導,心理地位在孩子之上。

    針對第一點,個人覺得大多數家長是喧賓奪主的,輔導作業成了大人解題大人等待大人著急大人咆哮,小孩子自始至終都沒辦法以主角的身份參與,那麼他就不能有主角意識去積極主動面對並解決作業的問題。

    個人認為,家長做“跟屁蟲”,讓孩子衝在前,自己跟在後,讓孩子主導做作業的整個流程,做具體的題目時也是。

    針對第二點,我強調家長的心理地位在孩子之上,是想說,家長一旦急躁發怒,情緒就越來越偏激了,就不受自己控制,被孩子的不知所措牽著鼻子走了。那這個時候,家長的心理地位就沒有了,就難以充當引導和陪伴的角色了。

    陪孩子作業,是一個發現問題引導孩子,並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

    不但解決具體的作業題目,還包括更重要的,比如孩子的興趣特長,孩子的思維習慣,孩子的心理動態等等更重要的問題。

    這需要陪伴者情緒穩定,保持極大耐心和寬容心的。

    只有寬容接受孩子的一些讓人急躁惱火的舉動,就是家長能把孩子“包”起來,“罩”起來,才有餘力,才能儲存理智去觀察、去思考、去應對一系列具體或抽象的問題啊。

    在一次次的觀察溝通中,孩子的問題就慢慢得以解決,有的還能達到獨立完成作業的效果,也就不至於家長急躁,影響雙方的情緒,效率,甚至感情。

    最後說句看似題外的話吧。

    孩子兩三歲前,我們大人看他們,怎麼看怎麼可愛。

    那個時候,我們不厭其煩地教他們翻身、趴、坐、爬,我們堅持無數次陪他們練習走路、說話。

    那時我們從來不急躁,不會不耐煩。

    在孩子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中,我們看到的都是他們的優點。

    可現在,孩子還是那個可愛的孩子,為什麼我們開始不耐煩,開始急躁,甚至咆哮了呢?

    因為我們家長變了,我們以為他們都上學了,大了,應該懂很多事情了,我們對他們期望高了,我們開始挑剔,開始把注意力放到孩子的缺點上來。

    其實,他們面對現在的作業,就像當年他們面對走路說話一樣,都是懵懂陌生,但又能透過練習得以熟練掌握的。

    我們何不拿出當年陪走陪說的心態來陪作業呢?

    願家長們保持對孩子們生命最初的那份耐心,願孩子們透過練習,都能高效作業。

  • 7 # 大麥小跟班

    出去跑兩圈!我是不支援打罵戳頭戳臉擰耳朵的,更不要說拍頭皮打耳光了!你自己先要找方法,找原因好麼?千錯萬錯孩子不錯!

  • 8 # 軒爸育兒經

    很榮幸,也很不情願的,我也在“有些”父母的範疇內。每天最頭痛的就是和兒子寫作業。

    其實有時候想想,真不理解現在的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回想起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佈置的作業根本不用父母操心,其實他們也沒時間去管我們寫作業這件事,而現在的孩子,在作業上幾乎讓每個家長都焦頭爛額。

    其實現在父母犯愁和急躁,無怪乎這幾點:

    1.父母時間都很忙,孩子卻一味的磨蹭

    下班回家,要忙著給孩子做飯,本想讓他們在這段空閒時間自己去寫作業,可是孩子卻摸摸這個,玩玩那個,就是不想寫作業。先是求著他們寫,不聽話,然後父母的耐性就會慢慢消失,乾脆吼他們,可把他們吼道桌子前,卻半天都寫不出來一道題。

    比較有效的辦法就是給他們定規則,必須先把作業完成,才能忙他們自己的事,但是這個規則必須要家長和小孩同時遵守。而有時候家裡有爺爺奶奶帶的時候,卻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容忍他們再磨蹭一點,這也是比較頭疼的事。

    2.以父母的理解能力去苛求孩子也是這麼理解

    有時候我們覺得這道題太簡單了,孩子怎麼就不會呢,於是一頓訓斥,可他們依然在自己的思維裡打轉,到後來一個急的團團轉,一個卻茫然不知問題出在哪兒。

    家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可孩子卻在慢慢成長和學習中,這時候做作業要循序漸進的教他們做,不能直接告訴答案,也不能生悶氣一點幫助都不給他們。

    3.孩子在某個問題上較真,父母要懂得變通

    舉個例子,有時候孩子明明做錯了,可他們卻偏偏認死理,認為他們寫的沒有問題。明明對照答案他們的是錯的卻不改正,有些家長會變得暴躁起來。這時候死硬的讓他們接受正確的邏輯似乎根本行不通,但是家長需要把急躁的情緒稍微放一下,是否可以透過誘導的方式和他們說:“其實你的這種理解方式也沒有問題,但是這個題目其實考察的是我們是否有更多種思路,你看,如果這樣想,是不是應該比你剛才的答案好一些?”

    有的時候他們就是有種叛逆的心理,當著家長的面死不悔改,可是當他們知道自己確實錯了的時候,會偷偷的把答案改正,還反過來說:“爸爸你看,我寫的是對的,剛才是你看錯了”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陪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應該多一些耐心。其實他們何嘗不想快點寫完,去做自己的手工和畫畫。急躁解決不了問題,需要我們用智慧去引導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蜂陰天或低於18度,為什麼感覺特別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