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顏小二述哲文
-
2 # 木子紅2020
莊子的思想也沒錯, 人的慾望不能太過,超過自己的能力,想達到的目的,那就會走偏,犯錯,就會為己欲而不擇手段!所謂君子好財,取之有道,而不是不擇手段,旁門左道得來的不義之財!正所謂是慾壑難填!如說有慾望的人,天機就淺,覺得也不是,作為正常人總是有慾望的,比如要過好日子的慾望,誰都有吧!你啥慾望都沒有,安於現狀,就會頹廢!不積極向上,不奮鬥,不拼博!久之就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還有你想清心寡慾,就是去寺廟修心養性,也要把經念好吧!
-
3 # 看透大市
莊子說的嗜慾深者天機淺和吸引力法則,代表兩種不同人生哲學,對自身和世界完全不同認知,完全背離。
莊子說莊子這句話出自“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 翛然而來而已矣。”字表面意思,嗜好和慾望太深的人,天生的智慧就很淺。古代的真人,不知生存喜悅,不懂厭惡死亡。出生時不欣喜,入死不拒絕。自由自在地就走了,無拘無束地又來。
真人就是人的原始自在狀態,沒有人類文明修養帶給生命束縛與限制,一個自然的我,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本來的我。
莊子是作為中國道家家文化開創者,中國哲學史有傑出地位,對人的自然天性保持尊重,並且堅守天性的自由,自在,逍遙,齊物,無待,成為萬物天性守護者。反對過多的文明強加給真我的身上,讓本我不自由。莊子哲學和文學觀,對後人影響極大,陶淵明桃花源記,對自由平等,理想生活嚮往。“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陶潛的田園舒適自在生活。人類所創造文明是逍遙自在生活的一種障礙。
莊子推崇的清心寡慾,對天性守護。正是吸引力法則所反對的,莊子這種入世態度,在信奉吸引力法則眼中太消極。
吸引力法則吸引力法則,人的思維活動會產生一定的磁場,頻率,會吸引有同一認知的思維產生共振。你的磁場形成氣場大,就能吸引更多同一志向的人。就象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一樣,人的思維,意識也存在吸引力。
吸引力法則,客觀上讓人更加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自我,而不是莊子提倡固守本我,激勵人向前奮進的心靈聖經法則。當我們聚焦在某種物體,某種想法,生活狀態,我們就會與之產生共振。
當我們聚焦財富,愛情,健康,幸福時,我們會得到想要的結果。相反當我們意念關注貧窮,疾病,困苦時,我們也會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當我們沒有聚焦,沒有清晰目標時,我們得到的結果也是混沌的,散亂,這是大多數人的狀態。我們要改變自身,就必須聚焦。
總結莊子說和吸引力法則放在一起比較,不能簡單看成唯物主義與主觀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進行比較,有點想發笑。兩種哲學觀,一箇中國古代哲學觀,一個西方現代積極處世觀。所處時間相距太遙遠,生活時代,環境,人類文明程度差異太大,具有不可相比性。
我在想,如果莊子生在現代科技,文明社會中,還會不會維護人類固有的天性?
-
4 # mhl20090601
莊子說的嗜慾者天機淺和吸引力法則這兩種觀點似乎完全背離,我覺得看似背離,其實是相互制約的作用。
我覺得我們人是有思想的高階動物,既使是低階動物都會有慾望,何況是人,我覺得人有慾望正常,有慾望才會把書讀好,有慾望才會長大想結婚生子,有慾望才會想有個好工作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有慾望才會想在自己還年輕時好好打拼,為將來養老的資金做準備,所以人有慾望是正常的,才會把生活不同階段過的有滋有味,當然其中包含酸甜苦辣,箇中滋味自己體會。
我覺得人有慾望是好的,但不可欲望過多,比如慾望過多,乾的體不活過多,讓自己身體超負荷,那樣就是在透支身體,將來得不償失,這是不可取的。
我覺得既使在腦力方面也不要慾望過多,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
我覺得人在慾望之間找個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較舒心的生活就行。
-
5 # 泉源居
所謂嗜慾深者是指慾望深重,深陷慾海之中不能自拔的人。那什麼是“天機”呢?是人的智慧與靈性,也可以說是對事物的判斷力,對自身的認識。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深陷慾海、貪婪無度,就會失去生命中的靈性與智慧,喪失對一切的判斷,從而做出錯誤的決定,走上歧途。
嗜慾深其實就是貪婪無度,是一種病態心理。武強年畫中有一作品名叫《十不足》:人生在世求衣食,有了吃來缺少衣;綢袍緞褂做幾件,回頭又嫌房屋低;高樓大廈蓋幾座,房中又少美貌妻;紅粉佳人相陪伴,堂前無子少閨女;丫頭小子買兩個,行走又少駿馬騎;行走騎著高頭馬,有錢無官被人欺;七品皇堂做知縣,小官又被大官欺;當朝一品為宰相,不如面南來登基;面南登基坐天下,想要仙人下盤棋;王禪老祖把棋下,心想玉皇做親戚;玉皇聽說心好惱,袍袖打落上天梯;人心不足蛇吞象,氣是清風肉是泥。
年畫中講的人,夠幸福的吧?真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該知足了吧?但是,人心不足蛇吐象,他永遠不會滿足。有一句話講得好,“對於不知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從前一個僧人驚惶失措地從樹林中跑過來,剛好碰到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邊散步。他們問僧人說:“你這樣慌張是為了什麼?”
僧人說:“太可怕了,我在樹林中挖出了一堆黃金!”
兩個人心裡忍不住說:“這真是個大傻瓜!挖出了黃金,這麼好的事他居然說太可怕了,真讓人想不明白!”於是他們又問那個僧人道:“在哪裡挖出來的?請告訴我們吧。”
僧人說:“這麼厲害的東西,你們不怕嗎?它會吃人的!”
那兩個人不以為然地說:“我們不怕,你就告訴我們在什麼地方能夠找到它吧。”
僧人說:“就在樹林最西邊的那棵樹下面。”
兩個朋友就立刻去找那個地方,果然發現了那些金子。一個人就對另一個說:“那個僧人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黃金在他眼裡居然成了吃人的東西。”另外一個人也點頭稱是。
另外一個人就照他說的去做了。留下的那個人心想:“要是把這些黃金都歸我所有就好了!等他一回來,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這些黃金就全是我的了。”
回去拿飯菜的那個人也想:“我回去先吃飽飯,然後給他的飯裡下毒藥,他死了,黃金就全是我的了。”
結果等他拿了飯菜回到樹林裡時,另一個人就從背後狠狠地用木棒把他打死了,然後說道:“親愛的朋友,是黃金逼我這麼做的。”接著他拿起那個人送來的飯菜,大口地吃起來。沒過多久,他感覺到很難受,肚子裡像火燒一樣,他才知道自己中毒了,臨死的時候他說:“僧人說的話真是太對了!”
貪婪無度,黃金是會吃人的,欲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嗜慾過深,必然讓人浮躁不安,牢騷滿腹。
慾海無邊,知足是岸。人應該知足惜福,懂得成人達己,為社會創造價值,為他人帶來幸福。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要穩得住心,定得下神,守得住內心的一片寧靜。
“吸引力法則”作為一個正式的術語誕生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它背後的精神卻存在於古老的印度人的信仰之中。隨著印度教對通神學的影響,吸引力法則的概念逐漸出現在一些早期的有關通神學的文獻中。1877年,“吸引力法則”作為一個專業術語,出現在赫蓮娜·布拉瓦茨基(Helena Blavatsky)的關於神秘密教的書《揭開伊西斯的面紗》(Isis Unveiled: Secrets of the Ancient WisdomTradition)中,而在1879年4月6日的《紐約時報》上,一篇關於在科羅拉多州淘金熱中吸引財富的文章裡提到了“吸引力法則”,這便是“吸引力法則”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在大型的報刊媒體之上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由勵志書籍《the secret秘密》普及開來; 什麼是吸引力?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一直引導著整個宇宙規律性的運轉,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夠在46億年的時間裡保持著運轉的狀態;也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中,數以億計的星球,都能相安無事的停留在各自的軌道上安分地執行,這樣一種能量引導著宇宙中的每一樣事物,也引導著我們的生活,這種能量就是——吸引力
現代量子力學表明,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組合而成的,而能量就是一種振動頻率,每樣東西都有它不同的振動頻率,所以才出現了那麼多不同事物的面貌,無論是像桌子、椅子等有形的物體,還是思想、情緒等無形的東西,都是由不同振動頻率的能量組成的。比如一排音叉,當你敲響其中一個,音叉發出清脆的高調樂聲,沒多久,其他的音叉也會發出同樣高調的樂聲,它們的聲音會互相應和,產生共鳴,甚至愈來愈大聲。
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會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鳴。我們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腦電波是有頻率的,它們的振動會影響其他的東西。大腦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磁鐵”,會發散出比任何東西都還要強的吸力,對整個宇宙發出呼喚,把和你的思維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吸過來。
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過來的!是你大腦的思維波動所吸引過來的!所以,你將會擁有你心裡想的最多的事物,你的生活,也將變成你心裡最經常想象的樣子。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但是善念存善因,惡念造惡果。如果一心想淫人妻子,霸人錢財,謀人性命。自然愚不可及不會有好下場。二者是辦證地統一關係,並不矛盾。
回覆列表
顏小二覺得兩個觀點不矛盾,前者是原則,後者是方法。
我們先來理解一下“嗜慾深則天機淺”一說。
莊子這句話中的“嗜”包含了過度的意思。則,莊子這句話批判的,是過度的慾望,也就是過多的慾望。
那麼,莊子反對欲?
必要之慾莊子是不反對的。莊子反對的是過度之慾。
在莊子眼裡,縱慾和過度禁慾都是一樣的,都是做一件事情過了頭,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理解莊子對欲的批判,一定不能將其某句話孤立出來。
不然就會望文生義,一葉障目。
因此,即便是“嗜慾深則天機淺”這句話,也不是說莊子不贊成人有慾望。
而是莊子指出,慾望要適當,只有適當的欲才能保持內心清明,這樣就不至於因為內心騷動而不能把我事情的關鍵所在。
莊子意在指出,因為過度的慾望的存在,人便趨向於盯著一處,內心浮躁,不安,氣息紊亂,不能清醒判斷,同時眼界也被限制,繼而不能看到事物本質。
所以,從某種方面來說,吸引力原則是在利用欲求利。
而莊子則是告誡世人,過度求利反而會被利矇住眼睛。
兩個觀點是針對不同維度提出來的。
就如,吸引原則是告訴我們,獲得更多蘋果的辦法。而莊子這句話的重點就在於告誡我們,種蘋果的原則,求多的話,蘋果會壓彎了枝。
一個是方法,一個是原則,顏小二覺得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