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道財富

     就在所有人都在等著看WeWork這一個上市鬧劇怎麼收場時,10月21日美國時間週一,訊息突然傳出:軟銀要出手接盤了。

      據CNBC等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軟銀接管共享辦公創業公司WeWork(現已更名為The We Company)的談判,已經臨近尾聲,結果最快可能於週二宣佈。

      談判結果就是:

      軟銀計劃在WeWork身上再投資 40到 50億美元,最終控股80%

      是的,你沒有看錯,在Wework身上已經血虧的軟銀,要繼續在它身上放更多錢……

      但軟銀也是有苦說不出來,因為Wework當下估值僅僅為 75至80億美元,比今年年初啟動上市前的470-480億美元、預估上市時的600億美元,縮水了不是一星半點。

      重點總結一下就是:軟銀前前後後花了150億美元左右,買一個價值80億美元公司的不到80%的股份……

      來看下這筆交易爆出來的細節:

      軟銀新投資額將由兩部分組成:

      1、約30億美元,從現有股東,包括公司高管、員工和其他投資者的手中收購老股;

      2、約15億美元,來自於軟銀2018年底以認股權證(Warrant)方式對WeWork的投資,現在加速到賬(併為軟銀轉化成優先股)。

      除了追加的投資之外,軟銀還聯合了瑞穗集團為 WeWork提供:

      50億美元銀團貸款

      訊息源透露,WeWork的估值在75至80億美元左右。

      在WeWork啟動上市流程之前,軟銀在WeWork佔股不到20%,是CEO亞當·紐曼(AdamNeumann)之後的第二大股東和第一大外部股東。如果本輪投資完成,軟銀將持有WeWork70%到80%的股份。

      WeWork董事會將在美國時間週二完成投票,確定最終選擇軟銀還是摩根大通。

      此前,WeWork在今年前六個月的運營虧損高達14億美元,即將現金流斷裂,險些破產。上週有訊息稱,WeWork將會裁員至少2,000人。

      目前,WeWork的所有企業和個人客戶,按人頭計算超過52萬人。

      如果軟銀的接盤計劃成功,其營運長MarceloClaure將成為WeWork的董事長。

      紐曼已經在本月辭任CEO。該公司原Quattroporte兼聯合營運長阿迪·敏森(ArtieMinson),和原副董事長塞巴斯蒂安·甘寧漢(SebastianGunningham)共同擔任聯席CEO。

      2019年初,WeWork的估值一度高達470-480億美元。該公司已經失敗並撤回的上市計劃,本可能將公司市值推到至少600億美元。

      由於在IPO期間,WeWork在企業治理、財務安排等方面隱藏已久的醜聞終於真相大白,公司估值大跌。

      該公司此前已完成(並未全部到賬)的128億美元融資額,其中有106.5億來自軟銀。

      網友開玩笑說,軟銀從阿里巴巴賺到的錢都要虧在 WeWork身上了……

      本輪投資的主體將會是軟銀,而非沙特主權基金重度參與的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VisionFund)。

      WeWork80億美元的估值,還不如軟銀之前已經給到它的錢多。

      堪稱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流血融資。有人將其形容為thedownround endalldownrounds……

      更有人吐槽:因為軟銀已經投資了106億美元,又追加了50億(實際上新追加的部分約30億),“難道軟銀已經擁有WeWork160%的股權了?”

      有網友吐槽軟銀的投資策略,“如果你最一開始沒有成功,那就再投50億美元,輸也要輸個大的。”

  • 2 # 獅城的村姐

    個人感覺軟飲銀無奈而為,最終會是死路一條。wework的商業模式就是把辦公室租過來,裝修,再分租出去。這樣的模式更像地產管理公司(或者REIT),並沒看到像樣的高科技在裡面。其實這種模式幾年前已經在新加坡流行了,有些初創公司為了節省開支,和別的公司合租,或非工作時間使用,沒想到大忽悠把它吹得那麼神,吹得泡泡那麼大,吹得一個簡簡單單的當個二房東的生意變成了高科技公司。孫先生因為一時小氣(僅差30mil 美刀),錯失了 Amazon,釀成一生不可彌補的失誤,之後在投資上的表現就有點兒矯枉過正了,Uber, Grab, wework..一切與共享有關的平臺在他眼裡都成了香餑餑,很怕再失去一個Amazon. 在wework這件事上,軟銀在炒掉CEO 前已豪擲7.5billion US,卻看不到盈利的影子,可謂深陷泥潭。如同在股市中面對跌跌不休的股票,不但不肯割肉還要加倉的小散一樣,加倉了,炒掉大忽悠,加到10billion 美刀.只能祝孫先生好運,也許他的金手指真的能使wework起死回生呢!等著看。

  • 3 # 東鍇7733

    WeWork目前的問題不是資金,而是WeWork模式的問題,WeWork模式註定失敗。WeWork模式在增長有三點困境:

    1、盈利點沒有創新,它本質是就是一個傳統企業。

    2、並未表現未來的增長模式

    招股說明書披露,WeWork的虧損資料近三年分別是-4.30億美金、-9.33億美金和-19.27億美金,擴張中的預付租金、推廣費用都是其虧損構成部分。

    新企業虧損終究是為了未來的增長,這種虧損無法說明未來採用何種有效模式增長。

    3、難以構建壁壘。

    由於客戶小以及流動性強,造成租賃服務的壁壘遠遠低於商業地產公司。

    WeWork目前也形成不了對競爭對手的競爭性壁壘,這就是複製者眾多的緣故,一旦辦公樓供給過剩,或經濟下調,價格戰難免。

  • 4 # 胡桑GS

    缺乏創意的商業模式,加上缺乏創意的名字,加上昂貴的地段租金,價效比很低的裝修,要成功還是有點難的,如果我是創始人,我不會叫we work這個名字,感覺進去就是工作,多少人天生愛工作?work 這個詞總是讓我想到滑鼠點選獸族農民的反應,work ,work。。。所以我可能會叫Assemble,或者叫NO Work,感覺來這裡不是工作,而是一起做一些事情

  • 5 # 短線王

    你好,就在所有人都在等著看WeWork這一個上市鬧劇怎麼收場時,10 月 21 日美國時間週一,訊息突然傳出:軟銀要出手接盤了。據 CNBC、《華爾街日報》等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軟銀接管共享辦公創業公司 WeWork(現已更名為 The We Company)的談判,已經臨近尾聲,結果最快可能於週二宣佈。談判結果就是:

    軟銀計劃在 WeWork 身上再投資 40 到 50 億美元,最終控股80%是的,你沒有看錯,在Wework身上已經血虧的軟銀,要繼續在它身上放更多錢……

    但軟銀也是有苦說不出來,因為Wework當下估值僅僅為75 至 80 億美元,比今年年初啟動上市前的470-480 億美元、預估上市時的600億美元,縮水了不是一星半點。

    重點總結一下就是:軟銀前前後後花了150億美元左右,買一個價值80億美元公司的不到80%的股份……

    來看下這筆交易爆出來的細節:軟銀新投資額將由兩部分組成:

    約 15 億美元,來自於軟銀 2018 年底以認股權證 (Warrant) 方式對 WeWork 的投資,現在加速到賬(併為軟銀轉化成優先股)。

    約 30 億美元,從現有股東,包括公司高管、員工和其他投資者的手中收購老股;

    除了追加的投資之外,軟銀還聯合了瑞穗集團為 WeWork 提供:

    約 50 億美元銀團貸款

    訊息源透露,WeWork 的估值在 75 至 80 億美元左右。

    在 WeWork 啟動上市流程之前,軟銀在 WeWork 佔股不到 20%,是 CEO 亞當·紐曼 (Adam Neumann) 之後的第二大股東和第一大外部股東。如果本輪投資完成,軟銀將持有 WeWork 70%到80%的股份。

    WeWork 董事會將在美國時間週二完成投票,確定最終選擇軟銀還是摩根大通。

    此前,WeWork 在今年前六個月的運營虧損高達 14 億美元,即將現金流斷裂,險些破產。上週有訊息稱,WeWork 將會裁員至少 2,000 人。

    目前,WeWork 的所有企業和個人客戶,按人頭計算超過 52 萬人。

    紐曼已經在本月辭任 CEO。該公司原Quattroporte兼聯合營運長阿迪·敏森 (Artie Minson),和原副董事長塞巴斯蒂安·甘寧漢 (Sebastian Gunningham) 共同擔任聯席 CEO。

    2019 年初,WeWork 的估值一度高達 470-480 億美元。該公司的上市計劃(已經失敗並撤回)本可能將市值推到至少 600 億美元。

    由於在 IPO 期間,WeWork 在企業治理、財務安排等方面隱藏已久的醜聞終於真相大白,公司估值大跌。

    該公司此前已完成(並未全部到賬)的 128 億美元融資額,其中有 106.5 億來自軟銀。

    網友開玩笑說,軟銀從阿里巴巴賺到的錢都要虧在 WeWork 身上了……

    本輪投資的主體將會是軟銀,而非沙特主權基金重度參與的軟銀願景基金 (SoftBank Vision Fund)。WeWork 80 億美元的估值,還不如軟銀之前已經給到它的錢多。

    堪稱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流血融資。有人將其形容為 the down round end all down rounds……

    更有人吐槽:因為軟銀已經投資了 106 億美元,又追加了 50 億(實際上新追加的部分約 30 億),“難道軟銀已經擁有 WeWork 160% 的股權了?”

    有網友吐槽軟銀的投資策略,“如果你最一開始沒有成功,那就再投 50 億美元,輸也要輸個大的。”

    覺得荒謬?這裡還有更多軟銀和它催肥的美國獨角獸巨嬰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闆為什麼會趕走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