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翹
-
2 # 華夏山河
蘇若蘭,也就是蘇惠,陝西人。和蔡文姬,謝道韞並稱為中國魏晉時期的三大才女,是中國古代迴文詩的女神級人物。
既然為才女,必有過人之處。據《晉書列女傳》記載,蘇若蘭異於常人的聰慧,從小就表現得非常突出。三歲就學會寫字,五歲時已經能夠作詩,七歲學會畫畫,九歲就學會了刺繡。
與千年之前的這位蘇姐姐相比,我等十歲以前,基本不離校園,除了會寫字,作詩、畫畫、刺繡一無所能。在古代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中,尚能如此聰慧,我等真是自愧不如吖!
古人一事成千古,蘇若蘭作為一個詩人,能夠名垂千古,主要得益於獨一無二的《璇璣圖》。
《璇璣圖》的成因,是為了愛情。自古以來,有才之人多有清高自賞的性情,才女也不例外。蘇若蘭,作為當時才貌雙全的佳人,求婚提親者自然是絡繹不絕。
才女所為,往往也與眾不同,最後嫁給了一個同樣帥氣逼人的美少年,將軍之孫竇滔。可惜這位帥哥,根本不懂什麼文學藝術,詩情畫意更是無從知曉。對於這樣一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賢妻,竇滔完全就成了一介武夫。倆人在文化認識方面,根本不是一個層面上的。
竇滔後來遇到了趙陽臺,哇,能歌善舞嬌媚萬分,二人如漆似膠,蘇若蘭自然被帥帥的夫君冷落一旁。古代男子三妻四妾似乎很正常,這位蘇若蘭偏偏又是愛情裡的神奇女子。
被丈夫棄家不顧之後,以寫詩排解心中的苦悶和孤獨。日積月累,數量眾多,她就把這些數千首詩詞,繡在八寸錦緞上,橫豎29行列,極似天上星辰之象,名為璇璣圖。
後來流傳到夫君駐地,俗話說,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海水深。竇滔自然被感動得熱淚盈眶,馬上派人把這位賢妻接到身邊,二人白頭偕老,生活美滿幸福!只有在小說裡才能出現的曲折婉轉的愛情故事,就被這兩位在數百年前生動地演繹了一番。
《璇璣圖》按照迴文詩的形式,能夠分解成接近8000首不同體裁的詩歌。此詩一出,轟動天下,不但妙趣橫生,而且詩意眾多。蘇若蘭也因此成為古代迴文詩的集大成者。
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有很多模仿者,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像她這樣,作出含有幾千首詩的迴文詩。《璇璣圖》既是學習的源頭,也是學習的榜樣,更是後人無法超越的迴文詩代表之作。
回覆列表
五錦色,方八寸,二十九重宮,聲聲叩問,良人何故不回還。
千絲線,捋萬縷,八百四十一,字字句句,行行淚灑若蘭心。
山重水複三千七百五十二,四千二百零六星羅密佈,一切都在網中了。
等歸人!
蘇若蘭,北朝才女,創意千古迴文詩《璇璣圖》。
清代才女張芬曾作一首迴文詩詞,細品極妙。正讀乃七律,她道: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靜燈殘未得留。
風冷結陰寒落葉,別離長倚望高樓。
遲遲月影移斜竹,疊疊詩餘賦旅愁。
將欲斷腸隨斷夢,雁飛連陣幾聲秋。
如果輕輕地將七律扭過身來,再以標點重新分割之,迴文反讀,一下子變成了一首綺麗幽雅的《虞美人》,奇妙之至,漫心誦之,確有精妙之處。
秋聲幾陣連飛雁,夢斷隨腸斷。
欲將愁旅賦餘詩,疊疊竹斜,移影月遲遲。
樓高望倚長離別,葉落寒陰結。
冷風留得未殘燈,靜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這便是人稱的迴文詩了。不過,特別之處是七律變身詞闕,與一般的詩歌迴文成詩歌不同,饒是別出心裁,詩作難度高。這種迴文作品極少。不難看出,女性的細膩和巧思,對迴文詩的理解和編排,多有心得。當然,這些迴文詩的精彩演繹,都與一個女子分不開,也就是與創意千古迴文詩《璇璣圖》的北朝女才子蘇蕙分不開。
蘇蕙,字若蘭。與蔡文姬、謝道韞並稱為魏晉三才女。
東晉時期才子輩出,這三位女子也不輸半分光彩,千古名揚於後世,甚至在某些領域更具代表性。蘇若蘭所作的迴文詩便是如此,以孤篇橫絕千古,千年不曾有人超越。到底這篇迴文詩有什麼與眾不同,上下幾千年,不知有多少能人志士,都不能超越或模仿它,這得從若蘭的人生經歷中去探尋和了解,或許能知曉些許。
在東晉時代,北方被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佔據,前前後後,大大小小共建立過十六個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與南方的文明鼎盛相比,這個時期能留名青史的少之又少,統一了北方的苻堅,前秦的宰相王猛,其次就要算是才情兼備的蘇若蘭了。
據《晉書·列女傳》記載,陳留縣令蘇道質之三女兒蘇若蘭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繡,十二歲學織錦。待及笄之年,出落得姿容清麗,大方動人,是一位心靈手巧,蘭心蕙質的姑娘,如此佳人,聲名遠播,提親的隊伍絡繹不絕,蘇家門檻踏破,但若蘭卻無一看中。這麼多人來聯姻,果真沒有能匹配若蘭才情的公子嗎?
愛情,妙不可言的就是它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以什麼樣的方式出現,出現的人又是如何的模樣。蘇家人很尊重女兒的想法,既然若蘭沒有如意人選,那就等吧。在古代,這樣的開明家庭還是極少,蘇家便是。
蘇若蘭到底是怎麼想的,她心中的另一半是怎樣的模樣,如何才能打動心性清高的她呢?
十六歲那年,若蘭陪伴父親一同遊覽名剎阿育王寺,行至寺西池畔時,但見一位少年正搭弓射箭,一仰頭,箭發弦響,迅疾間天空中有應聲而落,射中飛鳥。接著他俯身而凝視水面,瞄準時機,迅速出擊,立即有游魚帶矢浮出來,箭無虛發啊!
父女倆為之而暗歎驚奇,好一個少年英才。又見不遠處,一柄寶劍早已出鞘,凌厲閃光,卻壓著經書幾卷,不難看出,少年崇尚文韜武略,喜好修行修性,小小年紀已能如此,真是不可多得。心生好感的父女倆,於是藉機上前攀談起來,得知此人姓竇,名滔,尚未娶妻。若蘭心生歡喜,蘇道質見狀,心裡明白了幾分,篤信女兒的金玉良緣到了,知道下面該怎麼做。最終,雙方父母作主,前秦建元十四年(公元374年),竇滔與蘇若蘭結為夫妻。
竇滔曾任晉朝秦州刺史。苻堅攻佔秦州後,聞竇滔深得人心,百姓愛戴,能安撫民心,特別是經歷戰爭後,秦州急需這樣的人才來穩固時局。而作為竇滔本人,見苻堅當了前秦君主,能選賢任能,納善從諫,整頓吏治,壓制不法貴族,加強中央集權,注意農業生產,增加財政收入,擴充軍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有志君主,自己跟隨苻堅,也能有施展才華和抱負和機會,於是,竇滔便接受了苻堅任其為秦州刺史的任命,並在接任後屢獲戰功,政績顯著,可謂順風得意中。也就是這個時候,有奸臣嫉能妒賢,誣告他有謀反之意,苻堅聽後,這還了得,便將竇滔判罪流放到流沙(今新疆白龍灘沙漠) 一帶。
前路漫漫黃沙,丈夫即將離去,若蘭心中酸楚,淚眼迷濛,這一去,不知何日才得以相見,唯有等待,再等待,不管什麼樣的境遇,若蘭對丈夫說,她會等丈夫歸來,至死不渝!
人一生中,最怕的便是等候的遙遙無期,就像若蘭一樣,望穿秋水,卻不知秋水何時能復會。鬱鬱寡歡中,她便織錦,寫詩,彈琴,打發這些孤冷淒寒的日日夜夜,自暖守望。但她萬萬沒想到的是,丈夫竇滔流放到流沙後,寂寞中納了一妾,早將他們在阿育王塔下的海誓山盟拋在了腦後。對於丈夫的負情,若蘭該罵他,恨他,還是怨他?這麼遙遠的距離,似乎他也聽不見,看不見,只會傷了自己罷。那也不能不說不訴不表達吧?
若蘭想到了什麼,便開始籌備起來。
她在平時作詩中,發現了有趣的新方法,她覺得可以一試。但是,這項創意工程巨大,要很快很好地完成,具有非常大的難度。但每到艱難的時候,只要想起遙遠他鄉有個心愛的人,想起自己日日夜夜的孤燈孑影,想起那些飽含著的眼淚,痛楚和委屈,她便忍不住想向他訴說,訴說她的愛,她的苦,她的心。
有人說,人的潛能無限大,具體能發揮到怎樣的程度,壓力有多大,爆發力便有多強。蘇若蘭對丈夫的情緒便是如此。
在短短几個月間,蘇若蘭將構思好了的詩歌,用紅、黃、藍、白、黑、紫六色,繡織在了一張八寸長寬的帕子上,共841個字,分為正讀、反讀、起頭讀、逐步退一字讀、倒數逐步退一字讀、橫讀、斜讀、四角讀、中間輻射讀、角讀、相向讀、相反讀等十二種讀法,從而衍生了不同的詩句,三言,五言,七言,越讀越多,越研究越有發現,從原來的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到四千二百零六首,再到七千九百五十八首,不斷有新發現。
不但民間傳抄解析,就連女皇帝武則天感其絕妙,推理得詩二百餘首,併為之作《序》,“才情之妙,超古邁今……因述若蘭之才美。”後南宋女詩人朱淑貞得見《璇璣圖》:“坐臥觀究,悟因璇璣之理,試以經緯求之,文果流暢,蓋璇璣者天盤也;經緯者星辰所行之道也;中留一眼者天心也。極星不動蓋運轉不離一度之中……按此規律讀後,讚揚《璇璣圖》:‘五采相宣,瑩心眩目……亙古以來所未有也。’”
《璇璣圖》中道:“蘇作興感昭恨神,辜罪天離間舊新。霜冰齋潔志清純,望誰思想懷所親!”“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藏摧悲聲發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長嘆不能奮飛,雙發歌我袞衣;華觀冶容為誰?宮羽同聲相追。”
《璇璣圖》打動了歷朝歷代的有心人,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為此抒發道:
春機滿織迴文錦,粉淚揮殘露井桐。
人遠寄情書字小,柳絲低目晚庭空。
紅箋短寫空深恨,錦句新翻欲斷腸。
風葉落殘驚夢蝶,戍邊回雁寄情郎。
羞雲斂慘傷春暮,細縷詩成織意深。
頭伴枕屏山掩恨,日昏塵暗玉窗琴。
李白,黃庭堅等大詩人,也紛紛作詩,歌詠這位才情佳人的忠貞不渝。
最終,蘇若蘭這首千古絕唱的迴文詩,贏得了丈夫的心。
前秦在苻堅的統治下,走向發展,這時的苻堅也有了野心,欲圖滅亡東晉,於是,在用人之際,他想起了文韜武略的竇滔,再次起用他為安南將軍。而經歷感情波瀾的夫妻倆,最終回到了當初的日子,情意相知,恩愛互暖。
至今,在蘇若蘭曾經生活的周原一帶,甚至關中西部各縣,男女青年結婚,女方要織許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贈送給新郎的親友們,用意很明顯,警惕男方三心二意,提醒不忘夫妻恩情。這種風俗,據說源於蘇若蘭織錦《璇璣圖》的故事,足見其作用力和影響力,穿越古今,十分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