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章震爍

    必須是甲板啊。航母就是個移動的飛機場,甲板就是跑道,肯定要著重質量啊,何況一個艦載機載彈後高達40噸左右,每天這麼多架次,還有尾焰這麼高溫度,必須要厚啊。

  • 2 # 軍迷愛軍

    二戰時期,航母甲板都是木製或木鋼混合結構,就是為降低重心。當時航母用鋼大致分為結構鋼和強度較高的裝甲鋼,雖然日本航母用的裝甲鋼比例比美國航母略高,可是防護能力遠不如美國,大多一擊就沉,就是因為日本裝甲鋼強度遠不如美國裝甲鋼,只能和美國結構鋼相比。換成西方標準衡量,日本航母幾乎沒有裝甲。二戰末期日本才研製出達到西方標準的裝甲鋼,但為時已晚。

    二戰以後,噴氣式艦載機出現,無論重量還是速度都遠超螺旋槳飛機,木製甲板不堪重負,美國不得不採用高強度鋼板來給甲板和上層建築減重,理論上強度增加一倍,鋼板厚度重量就可以減少一半。美國先後研製出HY80,HY100,HY130一系列高強度裝甲鋼,由於價格昂貴,用量不大也就十幾個百分點,多用在甲板和上層建築。以1961年服役的8萬多噸企業號航母為例,其甲板鋼厚度2英寸約50毫米,水線以下舷側鋼厚度則是150毫米,但甲板鋼強度高,所以甲板防護能力和舷側鋼接近。

  • 3 # 卟哋檤菂笑了

    鋼板厚不代表有強度,每個部位的鋼板都是根據它的用處來設計的!再說航空母艦的每個設計引數和材料都是國家機密,誰能告訴你!我告訴你船體的應該厚!你信嗎!哈哈

  • 4 # 墨墨觀察

    圖為遼寧艦全艦俯檢視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航母的平臺設計其實從結構上來講,是全世界最複雜的少有的武器工程之一,不是一般國家能夠駕馭的。

    圖為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甲板俯檢視

    航母甲板

    航母建造所設計的技術面非常之廣,尤其是航母建造的所需特種鋼,截至當前世界上也只有少數的幾個國家掌握了該技術,尤其是航母甲板所用的特種鋼。

    目前,從中美兩國現役和在建的航母來看,航母甲板的厚度不算太厚,厚度約為8cm,鋼材屈服強度超過800兆帕。

    注:如果甲板太厚會影響艦載機的起降效率。

    圖為中國遼寧艦甲板上的殲-15戰機

    但是,就是這種特種鋼被30-40噸重的艦載機高速起降或直接實驗把戰機砸上去爆炸也不能使這種鋼材發生任何微小變化。

    指揮中心及動力系統

    航母在執行遠洋軍事任務的時候,由於遠離本土,尤為的要對航母的動力系統和指揮系統加以重點保護。

    圖為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雙艦島

    從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和中國“遼寧艦”及英國“伊麗沙白女王”級航母來看,指揮中心和動力系統處所使用的鋼板並非是甲板的特種鋼,而是會採用裝甲級的超厚鋼板,通俗來講就是核潛艇用的耐壓板,屈服強度達600兆帕,厚度約為21-33cm,航母武器庫與燃油庫的所使用的鋼板基本屬於同一類。

    圖為美國“福特”級航母

    艦體底/側部

    航母艦體底部和兩側部位堪稱“基石”部位,為了有效應對各型導彈和魚雷的攻擊,該處的鋼板厚度約為15-21cm,並且跟航母的結構設計為一體

    航母精密的結構設計

    圖為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結構透檢視

    目前,航母是所有海面艦船中屬於最難擊沉的,其根本原因是因為航母內部特殊的結構設計。航母的抗沉性主要依靠甲板和艦體裝甲鋼板、水密艙和強大的損管能力來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譬如:航母兩弦從底部到機庫的防護甲板會採用雙層船體設計或者三層船體設計,在雙層/三層船體中間會使用大量的“X”結構元件來進行特種焊接。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當艦體被擊中,這些個“X”結構元件會被動變形並快速吸能,減弱航母底部爆炸帶來的衝擊波。假如最壞的結果出現——航母被被炸出個大洞,內部還會有水密艙的防護,航母依然可以傾斜的緩慢返回母港。

    科普延展

    圖為美國航母甲板掠影

    航母的甲板和艦船兩弦及船底都是需要刷特製塗料的,否則,最基本的熱脹冷縮就有可能使鋼材發生微小的變形。使用塗料最多的是航母甲板,航母甲板所使用的塗料主要為40-50%三氧化二鋁、20-35%的硫酸鋇、10-20%的環氧樹脂組成。這些塗料有極佳的柔韌性,在惡劣海洋環境中不會使鋼材發生任何的熱脹冷縮。

    綜上所述,航母的特種鋼板大約可以分為三大類:

    ①裝甲鋼板:防護重要核心位置,厚度一般會超過30cm,還可可靈活披掛裝甲;

    ②艦體鋼板:普通的厚度約為3cm,水下防護15-21cm,亦可靈活分層加掛裝甲防護;

  • 5 # 職場有備無患

    在沒有跟老師們學習之前,我還真就以為飛行甲板,是航母上最厚的鋼板啦!但是看完下面這段影片後,我相信大家都會和我一樣,會有種被徹底顛覆了視覺的感受。那話不多說,大家先來看看這段影片吧。

    是不是很意想不到?原來航母甲板幾乎是航母上厚度最薄的鋼板。航母在建造的時候,設計的水下部分越重、水上部分越輕,它的平穩性才會越高,才不至於在艦載機頻繁起落的時刻劇烈搖晃增加事故發生率。反之航母就會頭重腳輕,在海面上搖頭晃腦的像喝醉了酒的醉漢一樣,艦載機見了估計都會嚇破膽,哪裡還能找到平穩的著艦點呢?

  • 6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飛行甲板的甲板鋼採用的是扛衝擊性的金屬,比艦體的扛拉力金屬還要強點。以美國航母為例,尼米茲級平均甲板鋼厚度為500mm,有些地方為300mm。

    不要以為這個厚度很低,它已經超過二戰“俾斯麥”戰列艦320mm裝甲帶的厚度了。

    這只是一層鋼板厚度,實際的甲板厚度我們可以從一些側面觀察,它們是個鋼板和鋼架拼裝起來的複合結構。聯絡“尼米茲”的其它部位可以對比一下:

    飛行甲板:300-500mm

    機庫甲板:38mm

    通道甲板:14mm

    平均甲板:4-7mm

    側舷厚度:水線上38mm,水線下24mm

    縱隔艙壁:13-16mm,有一道32mm

    從拉起的戰機擋焰板位置可以對甲板的大致厚度略窺一二,半米厚的飛行甲板還是相當有分量的。

    升降機位置也能很好的展現飛行甲板的厚度。上層是鋼板,下層是支撐鋼樑。

    這是新建的福特級航母的尾部,大致我們可以看到飛行甲板的建造情形和鋼樑結構。

    一般飛行甲板還會專門劃分成20個以上的修護區,因為這個部位是個經常磨損或砸彎的耗材,需要經常更換。如果打起仗來,甲板被炸燬,損管在海上就得完成臨時更換。

    上圖是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艦體,這其實是航母的一種通用架構,即多層甲板設定。它艦體內共有9層甲板,縱向則分為18道水密艙段,所以單純討論甲板和艦體厚度沒什麼意義,船隻並不是只做外殼防禦的坦克,講究的是整體的持續抗打擊和作戰能力。而且現代艦船中航母還屬於那種特別重甲的戰艦。大部分驅逐艦、巡洋艦之類早已是0甲了。

    所以航母艦體通常要比甲板薄一些,採用的是抗拉力金屬,對付風浪和海洋中的輕微碰撞、近失彈等會更好。至於防禦則交給分割的水密艙室來完成,像航母這種體格的船隻在損管線上的情況下沒那麼容易被擊沉,它的生命就像老佛爺一樣頑強。

    彈藥庫方面是重中之重,航母為了維持攻擊能力,本身就攜帶著巨量的彈藥,這些東西是航母最大的隱患,不管是內部出事還是外部出事,可能都直接導致炸船。

    所以彈藥庫是航母保護的最到位的地方,以美國航母為例,他們的彈藥庫多擁有500-800mm的鋼板,而且還是分割槽分割放置,避免其中一個引爆就炸掉全部;所有彈藥一律採用彈、引信分離結構,隨用隨裝,堅決不放在一起。

    此外,彈藥庫、油庫這些部位還有64mm的凱夫拉結構防護。

    就這還不能掉以輕心,彈藥庫被藏到航母最裡面,由厚厚的船體艙室包裹,等閒炸彈是鑽不到這個地方的。即便發生危機,因為彈藥庫在水線以下,所以緊急關頭還可以放海水進去滅火和充當抑爆水套。

    提取彈藥需要經過:提彈/引信-組裝-上機庫/裝機-上甲板/裝機的過程,整個過程要十分小心,因為彈藥從底倉提上來就等於失去防護,二戰時有幾艘日本航母就是因為炸彈換魚雷後甲板和機庫堆積了太多彈藥,結果被美機輕易炸沉。

    (順便說句,毛子基輔級航母我上去過,明斯克號的彈藥庫屬於分散放置,有專門的導彈庫和炮彈庫,艦體從上往下能看到深淵底部巨大的導彈銀色彈體,感覺船體內到處都是彈藥,不算多牢靠)

    至於燃料庫,現代美軍航母沒有燃料庫,他們採用的是一次性加註的高能核燃料,用上十幾年甚至半個世紀才更換一次。所以一般核動力航母所謂的燃料庫,都是戰機燃料的存放處,與常規航母的燃油庫是兩個情況。

    “小鷹號”這樣的常規航母裝載有5800噸航油,另一半都裝船用燃油了,而核動力的“尼米茲”則能裝載12000噸,這些東西比炸彈還恐怖。二戰許多航母完蛋都是給燒沉的。

    上圖是尼米茲級航母在透過補給艦新增航空燃料

    現代戰機耗費燃油極快,小鷹號那樣的燃油只夠戰機正常出勤一週,所以航母在這方面對補給艦的要求特別高,真正打起仗來,不一定能保證油庫是滿的;現代常規航母又多是冷戰時期留下來的舊貨,所以相對來說這方面的設計可能沒有人們想的那麼超級堅固。

    美軍航母上油膩膩的小姐姐在給戰機加註JP-5燃料,這種從事燃料工作的地勤通常都是一身紫衣,與燃料相關的管線和門也會做成紫色的。

    不少燃油會乾脆灌注到副油箱中待命,既是作為阻燃的保護,也能方便行動。比如一次出動10架長距離巡航的戰機,就得準備20個副油箱,看著多,一個來回就沒了。這方面根本不會有什麼裝甲防護,飛行甲板、船體就是防護。

    至於核動力航母,核反應堆絕對屬於重點保護物件,而且本著防護輻射,其本身也具備很厚的鉛板和鋼殼。據說美軍航母對反應堆部分專門設定了達到百噸的裝甲帶,採用了鋼材、複合材料、陶瓷等複合結構,至今對此處的厚度守口如瓶,但早年有種傳言說是具備7米厚的“餅乾”結構,所以每次航母需要更換燃料都要大動干戈。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

    按照防護能力:燃料庫第一,彈藥庫第二,飛行甲板第三。

    按照單純鋼板厚度:飛行甲板第一,彈藥庫第三,燃料庫第二。

    說到底,航母看重的並不是單純的裝甲厚度,而是全艦的生存指數。透過二戰“企業號”航母得來的經驗就是——別看厚薄,活到最後才是幸運E。

  • 7 # 1179420261

    在我看來三個都重要,甲板是第一道防預可以使導彈不可能進到船深部減少中彈後的破壞。燃油庫也很重要一但擊中那就是災難,我認為採用多格分離的油庫並帶隔溫減壓口比較好。武器庫更重要一但擊中艦體都可能不保是一個要命的地方,應有朵貓的精神和重點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霆每場比賽都拼盡全力,這樣毫無保留的打法對季後賽有益嗎?會不會被對手研究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