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公元1187,宋高宗趙構崩於臨安德壽宮。從1162年禪位給孝宗起,趙構足足做了,25年太上皇。在這25年中宋孝宗飽受挈肘。好不容易熬到頭,為何卻要在2年之後禪位給兒子宋光宗?
9
回覆列表
  • 1 # 輪臺戍卒

    宋孝宗皇帝或許是流淌的趙匡胤這一系血脈的原因,剛強果敢。

    他繼位後為岳飛平反,組織北伐,可以說是勵精圖治,一心想北伐中原,收復河山。可惜隆興北伐規模巨大卻慘敗,簽訂隆興和議。

    這對於這樣勤懇要強的皇帝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後期的孝宗,雖然還像祖先一樣存內庫錢準備北伐,但明顯心思頹唐,萌生退意了。

    另一個原因是,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正月,金世宗完顏雍死了,繼位的是他的孫子完顏璟,宋孝宗比完顏璟大三四十歲,但是按照條約他要稱“宋侄皇帝”,這對剛強的太祖子孫宋孝宗來說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傳位給兒子

  • 2 # 水墨鄂州

    宋孝宗精明幹練,勵精圖治,志在有為,因而愛惜人才,思賢若渴,常言:“選擇人才,治道之急。”可惜晚年對繼承人選擇失之草率,最後還因兒子光宗不孝抑鬱去世,可謂自貽伊戚。那孝宗在傳位問題上犯有哪些錯誤呢?

    首先,時機不對。孝宗是不願意向金國彎腰,才號稱模仿高宗禪位自己的做法而丟下權柄的。然而,他的情況與趙構禪位完全不一樣。高宗當年禪位的準備期有二十多年,而且當時女真已經撕毀盟約,雙方又開始戰爭,孝宗是旁室支系,萬一高宗自己有什麼不測,孝宗能否順利繼位也是問題,所以他要保駕護航,於是禪位。何況提早禪位讓孝宗歷練,也有利於孝宗施政。孝宗當皇帝二十七年,沒有失去百姓的擁護,國政也沒有混亂,其內心是覺得自己沒有大的作為而想趁著為高宗守孝急著退位,這是很輕率的行為。這與當年趙武靈王想專注軍事擴張而退位給自己兒子趙惠文王,自稱趙主父又不一樣。

    其次,失之考察。孝宗雖是高宗養子,但對養父極盡孝道,但他禪位的親生兒子宋光宗卻對他極為不孝,這是孝宗對光宗失之考察所致。孝宗能做儲君,是經歷了高宗多次考察。後世最熟知的是兩次。先是趙構要求他與另一後備繼承人寫一百遍《蘭亭序》,孝宗寫了七百遍,勝出。後來高宗又送給兩人各10位美女,一個月後召回,孝宗不近女色,而另一人都和這10位美女發生了關係,這就是所謂的“處女定太子”一事。可見,高宗對繼位人是精心考察最後選定。孝宗有四個兒子,幼子、長子先後亡故,二、三子同為嫡出,但他認為三子“英武類己”,遂廢長立幼,將三子立為太子。其實趙惇是個頗為頑固愚昧之人,加上太子妃李鳳娘極為跋扈,趙惇懼內十分嚴重,可以說趙惇並非是合理的繼位之人。後來光宗對父親的猜忌多數都是李鳳娘挑撥所致,這也說明趙惇非英明之主。

    最後,失之權變。光宗身體不好,在做太子時,就借西南藩國進獻烏髭藥的事委婉表達要早登帝位的意思。這是極為不孝的舉動,但孝宗當時只是委婉拒絕,只表示太子還需歷練,並未考慮更換繼承人。光宗繼位後,起初也對孝宗問安示孝,但不久就冷落下來。紹熙二年,光宗患上精神疾病,孝宗更加疼愛兒子,但光宗向父親的問安越來越少,惹得滿朝臣子的憤怒。這時孝宗要改變朝局也來得及,但他只是抑鬱悲哀,最後一病不起。紹熙五年夏,孝宗病死,光宗拒絕主持喪禮,群臣的憤怒再也無法忍受,終於在七月將光宗廢黜,擁立寧宗。這就是“紹熙內禪”。

    孝宗是個不幸的人,他一心望治,注重人才,但又鑑於秦檜的教訓,頻繁換相,導致手下大臣無法施展抱負;他一心盡孝,希望兒子像自己一樣孝順父親,但兒子趙惇卻是個不孝子孫。“紹熙內禪”後,朝政又落權臣之手,南宋走上風雨飄搖之路,孝宗傳位之失,後果可謂大矣。

  • 3 # 大樹nn

    南宋前三帝都先後禪位,心思各異,原因不一:

    高宗心灰意冷,

    孝宗意興闌珊,

    光宗瘋瘋癲癲……

    宋孝宗的禪位緣於:“失望”“倦怠”

    宋孝宗趙眘被史家認為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即位之初銳意進取,志在收復中原,但隆慶北伐先勝後敗,給了雄心勃勃的趙眘迎頭一棒。

    認清形勢的孝宗轉而採取“先為自治、而後遠圖”的策略。隆慶北伐之後,孝宗勤於國內政事,尋找伐金時機。但是很遺憾金世宗也持守成之態,政局穩定,一直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

    淳熙十四年,太上皇高宗去世,孝順的孝宗非常悲傷,長期執政又無力取得突破,失望之餘萌發倦怠之心。此時太子趙惇又屢有怨言,急於登上皇位,於是孝宗讓太子參預國政,並在兩年後正式禪位給太子趙惇。

  • 4 # 君山話史

    宋孝宗遜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壯志未酬,心力交瘁。

    第一,宋孝宗上臺後,銳意進取

    宋孝宗是南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高宗遜位後,孝宗上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岳飛平反。同時,他起用主戰派領袖張浚入主樞密院,對金國採取強硬立場。在兩國外交談判中,南宋一改高宗時代的軟弱立場,拒絕金人提出的土地要求。張浚對金人的答覆是:“疆場之一此一彼,兵家之或勝或敗,何常之有?”

    由於南宋的強硬態度,金世宗決定訴諸武力。張浚認為,與其坐等金人南犯,不如先發制人。宋孝宗同意張浚的建議,他對張浚說:“公既銳意恢復,朕難道獨甘偷安麼?”於是決定出師渡淮,北伐收復中原。

    隆興元年,北伐之戰打響。儘管有孝宗的支援與廣大愛國將士的英勇奮戰,然而南宋二十餘年的投降政策之下,武備不修,軍隊戰鬥力低得可憐。加上所任非人,導致北伐最終以失敗而終。

    第二,乾道和議,孝宗蒙羞

    隆興北伐失敗後,朝中主和派乘機大肆攻擊主戰派,認為張浚等人邀功釣譽,輕啟戰端。宋孝宗處境尷尬,進退兩難,只得下罪己之詔稱:“朕明不足以見萬里之情,智不足以擇三軍之帥,號令既乖,進退失律。”為了平衡主和、主戰兩派,宋孝宗把主和派領袖湯思退與主戰派領袖張浚同列為相兼樞密使,這對主戰派可謂是很大的傷害。

    主戰派領袖張浚為流言為攻擊,悲憤之下,連續八次上書乞致仕,最後宋孝宗詔罷張浚。幾個月後,張浚在憂憤中病死。

    張浚一死,朝中主和派更加得勢。主和派領袖湯思退為了巴結金國,促成和議,竟然盡廢邊備,罷築壽春城,解散萬弩營,停修海船,撤海、泗、唐、鄧四州之兵。張浚為抗擊金兵所做的努力,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毀於一旦。

    然而,湯思退的所作所為,卻令金國肆意妄為。為了迫使南宋接受和議,金兵乘機南下,連續攻克楚州、濠州、滁州。東南為之震動。

    這下子湯思退成為眾矢之的,國家罪人。宋孝宗下旨,湯思退被流放永州並最終驚懼而死。

    由於戰場上的節節敗退,孝宗最後被迫與金國簽訂乾道和約。與紹興和約相比,南宋儘管爭回一點權利,但仍舊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第三,虞允文的去世,讓孝宗收復中原的夢想破滅

    張浚、吳璘等名將先後去世後,孝宗能依靠的人,只有虞允文一人。

    宋孝宗把恢復中原的希望寄託在宰相虞允文身上,他曾經對虞允文說:“靖康之恥,當與丞相共雪之。”可見他對虞允文之器重。為了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虞允文於乾道九年(1173年)出任四川宣撫使,為出兵中原作準備。

    虞允文回到四川后,立即著手戰備,他訂立七條民戶養馬的規定,從民間蒐羅大量良馬,並挑選青壯年進行訓練。虞允文深知南宋軍力不濟,需待以時日,才有實力與金國抗衡。然而,宋孝宗卻急以求成,一直盼望著虞允文早日確定出兵的日期,終於等得不耐煩了,下了一道密旨催促他。

    虞允文沒有附和皇帝,他強調軍需物質還未準備完畢,不可貿然出師。面對皇帝的催促,虞允文也心力交瘁,最終竟病逝於任上。

    虞允文之死,對宋孝宗是一次重大打擊,進取中原的計劃就此泡湯。

    當了二十七年的皇帝后,宋孝宗終於感到恢復中原的夢想無望實現,遂心灰意冷,索性依高宗舊例,把皇位傳給太子趙惇,自己當太上皇。

  • 5 # 走在鹿鳴湖畔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什麼是內禪,內禪是古代東亞國家實行的一種君位傳承製度。在世襲制王朝下,君主將君位禪讓與其家族裡的人,稱“內禪”。因其是在本家族內進行,故得此名。

    然後我們來認識一下明孝宗,南宋第一明君,恐怕非宋孝宗莫屬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宋孝宗趙昚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他於1162年接受宋高宗的禪讓,繼承皇位,。在位期間,宋孝宗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銳意收復中原,同時整頓吏治,裁汰冗官,重視農業生產,使得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

    然後就是這樣一位頗有作為的一代明君卻在1189年突然主動選擇退位,其原因更是令人感慨萬千,原來宋孝宗之所以主動退位是自己拉不下臉,怕丟面子,也可以說是他不願意受辱於金人。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1189年正月初二,金世宗完顏雍病死,其長孫完顏璟於同日在靈柩前繼位,是為金章宗。訊息傳到南宋都城臨安,思考再三的宋孝宗最終於二月初二退位,傳位於太子趙惇,即宋光宗。金國新皇帝即位,關宋朝何事,為何宋孝宗選擇退位呢?其實宋孝宗有難言的苦衷。

    宋孝宗從即位之初,就以收復中原為己任。1163年4月,宋孝宗對金國採取軍事行動,史稱“隆興北伐”,但宋軍在符離慘敗,宋軍全線崩潰,軍資器械喪失殆盡。送進雙方此後經過拉鋸戰,於1164年達成和議,史稱“隆興和議”。

    其主要條款有四條:宋、金世為叔侄之國;宋朝繳納的“歲貢”改稱“歲幣”,銀絹各為二十萬兩匹;南宋放棄所佔海、泗、唐、鄧、商、秦六州,雙方疆界恢復紹興和議時原狀;雙方交換戰俘,叛逃者不在其內。

    宋孝宗在動武受挫的情況下,又幻想透過和平修約的方式,收復中原,於是他於1170年5月,任命范成大為使者,向金過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並請更定受書之儀。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雖然范成大頗有氣節,不辱使命,但金世宗拒絕了拒宋朝的請求,只許孝宗奉遷陵寢,並且同意歸還宋欽宗的梓宮。

    宋孝宗見和平談判的方式不成,又下定決心動武,他派主戰派人士虞允文為四川宣撫使,統領四川軍務,籌劃兵分兩路,北伐中原。但虞允文積勞成疾,於1174年病死,宋孝宗痛失臂膀,他的北伐計劃遭到沉重打擊。

    1187年,宋高宗趙構病死,宋孝宗聽聞後失聲痛哭,兩天不能進食,表示要服喪三年。宋孝宗雖然只是宋高宗的養子,但確實是位孝子。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年近花甲的宋孝宗開始變得心灰意冷,他開始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

    1189年,金世宗病死,時年21歲的金章宗完顏璟即位。按照“隆興和議”的條款,時年62歲的宋孝宗在給金國上書時,要稱呼小自己41歲的金章宗為叔父,一生以恢復為己任的宋孝宗不願意在承擔這樣的恥辱,這也成為促使其退位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這位立志恢復的皇帝選擇退位。

    宋孝宗退位後,晚景十分淒涼,由於他的兒子,即宋光宗十分懼內,導致父子關係惡化。1194年5月,宋孝宗染病。6月,孝宗在重華宮病死,終年68歲。從染病到臨死前的一刻,他都沒能盼到自己的兒子。南宋第一明君的宋孝宗最終遭遇到了不孝子,悲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自己偏瘦,寶寶也很瘦,咋吃都不長肉,有啥好點方法讓她長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