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32393320447

    擁立為君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即位。二世寵信趙高,賜死扶蘇,誅殺多位舊臣,包括蒙恬、李斯等人。當秦二世準備加害蒙恬時,子嬰曾勸阻二世說:“趙王遷殺死李牧而任用顏聚,齊王建殺死他前代的忠臣而任用後勝,結果都使國家滅亡。蒙氏,是秦國的大臣、謀士啊!而陛下您想一時就把他們殺掉,臣私下認為不妥。誅殺忠臣而舉用沒有德行的人,是使朝廷內群臣互不信任,而使在外的將士們意志喪失啊!”但秦二世不聽從他的諫言。   秦二世在位三年,被趙高所殺。趙高欲自立為王,但發現群臣並不支援,於是迎立子嬰即位,並將玉璽交給他。趙高聲稱民變起後,秦地比統一前更小,故不應該稱“皇帝”,而只合適稱“王”。誅殺趙高  前207年九月,趙高令子嬰實行齋戒,要到宗廟行禮,接受傳國的玉璽;經過了五天。子嬰與他兩個兒子及宦者韓談謀議說:“丞相趙高在夷望宮殺了秦二世,害怕群臣們誅殺他,便假作是行德義而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竟與楚國約定,消滅中國的宗族後瓜分土地在關中稱王。現在要我齋戒,到宗廟敬祀祖先,這是想趁機在宗廟中殺死我。我推託有病不能去,丞相一定會親自來到我這裡;他一來我們就殺了他。”趙高几次派人來請,子嬰都不去宗廟。果然他親自來到齋宮,子嬰便命令韓談刺死趙高,並隨即把他的家人全部處死。投降劉邦  劉邦率領秦末其中一支起義軍進入關中,子嬰派遣將領率兵到嶢關阻擊劉邦軍隊,劉邦帶軍繞過嶢關,越過蕢山,在藍田一帶兩度大敗秦軍。前206年十月,進入武關,在到達灞上後派人勸子嬰投降,並得到子嬰的同意。子嬰遂與妻子用繩綁縛自己,坐上由白馬駕駛的白色馬車,身著死者葬禮所穿的白裝束,並攜同皇帝御用物品 (包括玉璽和兵符) ,在軹道親自到劉邦的軍前投降。子嬰共當了46 天秦王。   秦朝在子嬰投降的一刻正式滅亡。樊噲提議殺了子嬰,劉邦並沒有處死子嬰,而是把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   一個多月後,項羽亦率領大軍到達關中。劉邦的部將曹無傷向項羽稱劉邦將以子嬰為相而自立為關中王,結果項羽設下了鴻門宴。項羽入咸陽城後,立刻殺死子嬰,並進行了大屠殺及縱火。身死之後  子嬰死後,有關他埋葬的地點一直不詳。但近年來,被譽為“秦兵馬俑之父”的考古學家袁仲一近日指出,在秦始皇陵園旁新發現的“秦陵第二大墓”,是座相對獨立的陪葬墓園,其墓主很可能是秦朝末代國王──子嬰。   袁仲一認為,子嬰是秦二世之兄、秦始皇之子,被殺後埋於始皇陵園附近,是符合古代的喪葬禮制和一般常理的。把子嬰墓放在秦始皇陵園西北隅也是迫不得已。子嬰是亡國之君,在位的時間僅46天,倉促選址埋葬,致使墓上沒堆築封土,沒築城垣,連墓的方向都有違傳統,遂致其葬地長期不明。編輯本段人物身世  關於子嬰的身世並無定論。   最早記載子嬰事蹟的《史記》,對子嬰其人,有四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皇太子扶蘇的嫡長子”。《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六國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嬰”)(這種說法認為“兄子”就是兄長的兒子)   二是“秦始皇之弟”。《李斯列傳》:“高 (趙高) 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三是“秦二世的兄長”。這一派認為《六國年表》的有關章句:“高立二世兄子嬰。”應該理解為“趙高擁立秦二世的兄長,子嬰為秦王。”   四是“始皇弟成嶠之子”。有學者認為《李斯列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中的“弟子”應理解為“弟弟的兒子”。   這幾種說法當中,“二世兄子”一說較為流行。從東漢班固一直到近現代,多采用這一說法。就連近幾年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這兩部著名的大辭典,也都一致認為子嬰是二世兄子,並指出是扶蘇之子。   亦有論者如楊善群、王蘧常、林劍鳴等人支援第二說,論點包括:   1.子嬰的遭遇、才幹及影響力並非任何屬秦二世同輩或後輩者所能企及。   2.據《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記載,胡亥對待自己的兄弟絕不手軟,子嬰若為胡亥的兄長,為何能存活下來。   3.《秦始皇本紀》中敘述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殺趙高(與《李斯列傳》中所述殺趙高過程不同),其子年齡至少有15-20歲左右,推斷子嬰年齡當為35-40歲左右,比秦始皇小10-15歲左右,作為扶蘇之子實在太大。   4.在兩漢時期的史書《史記》、《漢書》原文及《史記》三家注、顏師古注並無提及子嬰為扶蘇之子。   尚有學者李開元、馬百非等人提出第四說,論點如下:   1.有關《李斯列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中的“弟子”,應理解為“弟弟的兒子”。秦始皇的弟兄,見於文獻記載的有成蟜、其母趙姬與嫪毐所生的二子等三人。   2.《釋名·釋長幼》:“人始生曰嬰”。“嬰”之名,有初生兒,年幼兒的含義。   3.據有關史料推測,成蛟大約出生於前256年,子嬰大約出生於前240年。成蛟於前239年降趙時,其子此時約為2歲左右,並且可能留在秦國。   4.因與胡亥同輩且年齡較大,所以《六國年表》“高立二世兄子嬰”中的“二世兄”應理解為“秦二世的從兄”。與胡亥無皇位爭奪的利害關係,所以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姐妹中,反而能站出來勸諫二世不要濫施誅殺。   迄今為止,學界中支援第一說的較多,因為第二說也有不完善之處:   1.皇室人口眾多,所以侄子年齡比叔叔大是經常發生的事。   2.子嬰是長孫,秦二世是幼子,那這種可能性會更大。   3.秦始皇在位時間很長,眾多子女的年齡跨度很大並不奇怪。扶蘇和胡亥相差20-30歲不是沒有可能。扶蘇的兒子年長於胡亥也有可能性。   4.史書只記載了秦二世殺害了自己的兄長,並未記載秦二世殺死自己的侄子,也就是說,子嬰是秦二世的侄子不是沒有可能。趙高比秦二世還要毒辣,若子嬰不是長孫,即位的可能性就很小,而且還很可能就沒有殺趙高的膽量。編輯本段家庭  父親未明確,支援秦始皇的兒子的比例較高。   有一妻及兩位兒子,其姓名出身皆不詳。編輯本段史書記載  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記載:   ……   閻樂歸報趙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曰:“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王璽。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高使人請子嬰數輩,子嬰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廟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家以徇咸陽。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繫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沛公遂入咸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居月餘,諸侯兵至,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滅秦之後,各分其地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號曰三秦。項羽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諸侯,秦竟滅矣。後五年,天下定於漢。   ……   子嬰度次得嗣,冠玉冠,佩華紱,車黃屋,從百司,謁七廟。小人乘非位,莫不怳忽失守,偷安日日,獨能長念卻慮,父子作權,近取於戶牖之間,竟誅猾臣,為君討賊。高死之後,賓婚未得盡相勞,餐未及下嚥,酒未及濡唇,楚兵已屠關中,真人翔霸上,素車嬰組,奉其符璽,以歸帝者。鄭伯茅旌鸞刀,嚴王退舍。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賈誼、司馬遷曰:“向使嬰有庸主之才,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雖有周旦之材,無所復陳其巧,而以責一日之孤,誤哉!俗傳秦始皇起罪惡,胡亥極,得其理矣。復責小子,雲秦地可全,所謂不通時變者也。紀季以酅,春秋不名。吾讀秦紀,至於子嬰車裂趙高,未嘗不健其決,憐其志。嬰死生之義備矣。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根據《史記》所述,賈誼認為子嬰是使秦朝完全滅亡的人物。他在一篇論文中認為:只要子嬰有“庸主之材”,加上中規中矩的輔佐,秦仍可保守關中地區。司馬遷本人在《秦始皇本紀》中亦對賈誼的論文表示贊同。   東漢史家班固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秦二世死時,秦朝已不可救;子嬰雖然無能為力,但殺死趙高的決定已證明他已盡力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應該予以同情和尊重:“吾讀《秦紀》,至於子嬰車裂趙高,未嘗不健其決、憐其志。嬰死生之義備矣。”

  • 2 # 織繭讀書

    我只從《資治通鑑》秦紀二、三、漢紀一三卷記述來回答,子嬰以天下為重,仁儉而受百姓愛戴,有謀略,但因為有礙於項羽分天下而王諸侯的既定戰略而被項羽所殺。

    首先,子嬰具體生平已不可考。

    根據資治通鑑,子嬰是秦二世兄子,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二世要誅殺蒙恬兄弟時,只有勸諫秦二世不要誅殺功臣而立無節行之人,秦二世沒有采納。可見,其當時已經對天下之事有獨立的見解。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與二子謀誅殺趙高,三族高家以徇。此時秦王子嬰已經有兩個可以與他謀略做事的兒子,年前應該已經二十多歲,很可能是長子扶蘇的兒子。(年齡這一點我也很疑惑,可能古人結婚早吧。)因為扶蘇被矯詔自殺,當時未受牽連。同時二世即位之初,誅滅宗室,主要是公子和公主,因此子嬰也未受牽連。

    太祖高皇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在統領秦二十萬大軍的章邯投降項羽後,秦王子嬰在十月,在霸上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投降劉邦,此時稱秦降王。之後被項羽所殺。

    其次,子嬰敢與直諫二世反駁趙高提出的誅殺蒙氏兄弟的建議,並認為趙高是無節行之人,因此,他作為秦宗室,以天下為重。

    第三、秦二世聽信趙高讒言,宥於深宮,不見群臣,趙高專權後,子嬰並無機會殺掉趙高,而是在說出趙高與楚約,滅秦宗室而分王關中後,在其齋宮刺殺趙高,並夷趙高三族。因此,子嬰有謀略,有膽量。

    第四,趙高和他女婿咸陽令閻樂和弟弟趙成謀劃易二世而立子嬰為秦王,說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而且子嬰於霸上投降劉邦,使得關中百姓免受戰禍之災。因此,子嬰未當秦王時就因仁儉而受百姓愛戴。

    最後,劉邦沒有殺子嬰,是因為劉邦寬容。但是項羽殺秦降王子嬰並非項羽不寬容,而是項羽已將關中三分,置漢王劉邦,壅王章邯和塞王長史欣,秦地已經沒有秦王的位置。

    子嬰一生經歷了宗室,秦王和秦降王三個階段,綜合來看,子嬰是一個以天下為重,仁儉而受百姓愛戴,有謀略,但因為有礙於項羽分天下而王諸侯的戰略而被項羽所殺。如果他早點誅殺趙高,可能會改變歷史,但是正因為如此,我認為子嬰是一個滿腔抱負卻無法施展的悲劇人物。

    《資治通鑑》是一本值得好好研究的大書,碰到這樣的書於個人而言是運氣。雖然剛開始看,一邊看一邊做筆記,才看到漢紀一,希望以後能夠堅持,回答是我一時的想法,不知道是否滿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人帶娃總忍不住發脾氣,育兒路上,怎樣做個情緒可控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