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博士劉朝瑩

    不是,中年危機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一種叫做“希望”的美好事物被現實狠狠撞了一下腰。原來年輕,經常會覺得一切皆有可能,四十多歲了,眼看著要退休了,

    “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任歲月風乾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筷子兄弟這歌詞讓多少人熱淚盈眶,五味雜陳呀。

    第二,夢想實現沒有新的目標了。有些人到這個年齡功成名就,沒有什麼現實問題困擾了,本該輕鬆,可是卻發現生活沒有方向和目標了,很多事情已經不再吸引他,內心空蕩蕩的。

    第三,生活壓力極大,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同事老闆追著跑。這也是一種危機。

    第四,對自己的認識更現實了,也可以說那麼自信了。

    危險中蘊藏了機會,中年危機是一次涅槃,重生。

  • 2 # 張迎軍心理諮詢師

    一、中年危機的概念

    中年危機——這個詞是由著名精神分析家榮格提出來的,一般高發在39~50歲的男性身上,還被稱為“男人四十綜合徵”。從廣義上來講,是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

    二、中年危機產生的原因

    個體在35~59歲,即進入中年之後,產生的生理及行為上的不適應和心理上的不平衡。男性在此階段感受到老化的威脅,女性則在45歲以後進入更年期,生殖能力結束;在家庭與社會中的地位受到挑戰,家庭中子女開始成家立業,部分工作為青年人接替,這種地位的變化,破壞了他們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內心矛盾重重,產生焦慮、緊張、自卑等情緒。到中年晚期危機最嚴重,此時他們已離開工作崗位,退休在家,由緊張忙碌突然變得無事可做,活動範圍減小,社會地位下降,使他們感到若有所失、內心空虛;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到了中年發現之前奮發追求的東西不是自己內心最想要的,而是為了滿足外界的認可。若長期不能解決這種危機,就會使個體心理發展失調,出現病態的行為方式。

    三、我們再來看一下榮格他自己的中年危機。

    榮格年輕的時候,就接觸到弗洛伊德的學說。當時,弗洛伊德還是心理學界不受歡迎的人物。榮格的實驗結果支援弗洛伊德的自由聯想的理論,他從此成為弗洛伊德公開的支持者,雖然他並不完全贊同弗洛伊德的理論。1907年,弗洛伊德和榮格首次見面,兩人相見恨晚,談話一直持續了13個小時。從此,他們建立了一種類似父與子的親密關係,並長期保持了密切的往來。弗洛伊德認為榮格是自己思想的繼承者。

    但是,榮格自己是一個有著堅強內心和獨立主見的人。1913年,榮格發表《加比多的變化與象徵》,因為其內容和弗洛伊德的基本觀點衝突,兩人決裂。和自己精神上的父親—弗洛伊德決裂,嚴重打擊了榮格。朋友和熟人也相繼離他而去。他的那本書也被認為是胡言亂語。這一切使他陷入了很長一段的黑暗期。這段時間,他與同事朋友們疏離,停止大學的教職,接案量減到最少,幾乎完全從俗世退出。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到這段時間他多在湖邊散步,觀察水中生物、玩沙、玩石…;在整個這個時期,他其實只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但是當他走出這段黑暗時期後,榮格像重生了一樣,他的精神又變得活躍並充滿生機,他寫出來他最好的著作之一《心理型別》。他以自身經驗提出中年危機亦即轉機的看法,並豐富了他關於自體化歷程的理論。 

    四、中年危機是人一生中的重大危機。

    榮格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面具。所謂人格面具,即指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於給人一個好的印象,以得到社會的承認,保證能夠與人,甚至不喜歡的人和睦相處,實現個人的目的。 也就是說,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一個努力工作的職員,一個信心滿滿的企業家,一個兢兢業業的教師,一個有神聖職業感的警察,一個慈祥嚴厲的母親,一個孝順的兒子...

    我們常常整個青少年時代,都在為如何更好的演好這些別人眼裡的角色而奮鬥。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內化成了我們的價值觀,指導著我們的行動。如果我們過分的熱衷和沉溺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把自己僅僅認同於自己扮演的角色,我們人格的其他方面就會受導壓抑和排斥。我們的人格面具通常和我們的天性有所不同。在我們受到人格面具支配的同時,我們自己的天性和我們的人格面具之間就可能存在尖銳的對立和衝突,只是這種衝突我們自己不自知。

    五、中年危機是一場危機,但也是一個重大的機遇。

    如果中年危機是我們意識到人格面具的危害從而尋找未知自己的契機,那麼度過中年危機的方法,就一目瞭然了。我們需要逐步放棄扮演自己人格面具的努力,而反過來發展我們人格中其他更貼近我們天性的東西。

    我們的人格往往具有多樣性。榮格認為一個人的一生,應該儘量發展自己人格的各個方面,達到人格的和諧統一。當一個人放棄人格面具的努力,發展的往往就是自己最處於弱勢的一方。這個常常是內在的精神價值。因為整個青少年時代,我們對物質的興趣更大,對社會的評價也更在意。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常常會以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一個一貫行事非常理性的人,“中年危機”以後容易被感性的東西打動;一個現實感很強的人,“中年危機”後開始追求生命的意義。但無論如何,當我們卸下了我們用來逢引社會的刻板面具,聽從自己內心召喚的時候,就會重新變得朝氣勃勃、精力充沛,成為一個富於創造力和自發性的人,而不再是按他人標準行事的玩偶。

  • 3 # 本體自在

    危機即機遇中年的年齡範圍

    提出問題的朋友,可能正值中年。

    發展心理學認為:中年階段,是從40歲開始,延伸到60或65歲。

    現在很多30歲左右的人,也將自己定義為中年人。過早將自己歸入中年人的行列。

    心理學家眼中的中年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中年是“人生的下午”。

    心理學家萊文森認為:中年是一個危機,認為中年人停在過去與現實之間,試著處理這個威脅生活連續性的溝壑。

    心理學家喬治·瓦利恩特透過“格蘭特研究”,認為只有一小部分成年人經歷這個中年危機。

    成年發展專家實際上一致認為,中年危機被放大了。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中年人在金錢、工作、婚姻上比年輕人感到更大的控制感。在性生活和孩子方面卻更少的控制。人們眼中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現在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給人的感覺是,在步入中年後,各方面壓力巨大。

    未到中年,已經開始焦慮。為了焦慮而焦慮。焦慮情緒像病毒一樣傳播。

    一旦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感慨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中年危機不請自來。

    將中年危機人為的貼上了標籤,認為危機就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被很多事情困擾,焦頭爛額。

    將中年消極定義為危機階段。其實是強化、放大了焦慮情緒。給了我們消極的暗示。

    對於中年危機,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如果你將中年時期看做是一個“挑戰”,那麼你將如臨大敵,時刻處於防禦狀態,形成對立,產生敵對情緒。

    可想而知,你的整個生活狀態不會太好。

    如果你將中年,只視作人生的一個階段,與其他年齡段沒有什麼不同,順其自然,平常心對待。那麼可能這個時期,也意味著很多機遇等待著你。

    認為中年是危機的人,並非不自信

    認為中年是危機的人們,並非不自信。只是認知不同而已。

    自信的人可能認為,危機就是轉機。他們可能不會被情緒左右。

    不自信的人,可能會放大焦慮,容易被情緒控制。認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導致了中年危機,從而更不自信,形成惡性迴圈。

    跨越中年危機的方法

    如何跨越中年危機,可以嘗試以下三種方法:

    1.學習、成長。

    人生是一場修煉,學習、成長貫穿人生的每個階段。即使中年,各種事務需要處理,也不是放棄自我提升的藉口。

    2.培養興趣、愛好。

    如果我們有一項或幾項興趣愛好,會讓自己有獲得感、價值感,體會到生活是有意義的,從而增加自己的幸福指數。

    當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擁有心流體驗時,會喚醒內在的能量。用藝術點亮生活,藝術的生活,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3.結交各界朋友。

    人和人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思維方式不同而已。結交各個領域的朋友,可以從多個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每個人的思維、行為模式都有侷限性,透過與各行各業的朋友交流,可以加以借鑑,給自己啟發。

    總之,中年是一個成熟的人生階段,如果我們以平常心,與之相處和諧。相信我們都會有所收穫。

    最後,祝你得償所願!

  • 4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過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階段,經過許多歷練,揹負越來越多責任之後,人到中年,往往會被強烈的的危機感包圍。

    這種危機感,與其說源於不自信,不如說源於年齡和社會大環境的變化。而要想成功跨越中年危機,我認為必須調整心態,活好當下;擁有學習新知識的上進心;多運動,擁有健康的體魄。

    1、 人到中年,不糾結是非成敗、人情冷暖,活好當下

    人到中年的他,不得不從傾注過半生熱血的公司退出,週末再不用陪客戶,騰出的時間用來陪孩子和家人。

    現在的工作薪水減半,職位也降低了。但他老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們夫妻相處的時間多了,溝通的機會多了,女兒的成績優秀了。他沒遭遇人到中年的另一種危機——家庭危機,又活成了讓人羨慕的模樣。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是他如今的選擇。

    如果,當初他埋怨命運的不公,沉迷於事業的失敗,他和他的家人恐怕不能夠生活的這麼幸福。

    人到中年調整好心態最重要,沒有常勝將軍,要學會放下,活好當下。

    2、 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停止學習的腳步

    部分中年人產生危機感,是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換代的週期縮短。十幾年前所學習的知識,很快就變的陳舊。如果不學習更新,就進入了“知識半衰期”,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有危機意識,是好事。它促使人上進,促使人學習。不少人在鑽研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學了其他領域的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不斷提升自己,以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代替危機感。

    3、 中年人的身心健康很重要。

    年齡越長,越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多參加體育活動,多進行社交活動。健康的體魄,輕盈苗條的身材,會讓中年人看起來頭腦敏銳、年輕、有活力。開朗的個性,會吸引更多的朋友,未來的道路便是一片海闊天空。

    人到中年,當我們學會選擇,懂得放下,身體健康的時候,任何危機都可以用沉著與冷靜將它化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對不合格產品應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