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島盛世銘豪房車
-
2 # 馬龍日記
新版小丑解禁後,我就第一時間去觀看了。
怎麼說呢,的確與之前所期待不一樣,由於舊版小丑這個角色塑造得太過深入人心,我一度認為,有菲尼克斯這種演技之王加盟肯定會對影片有Buff加持吧。
起初我以為會延續老版本小丑的人物設定與故事背景,來講小丑怎麼又一次憑藉高超的智商血虐那些滿天飛的超英的。
事實證明是我想多了,導演給我們來了一個現實社會中可能會存在的黑化小丑。
這反轉就有點大了,起初有點難以接受,心裡琢磨著:把小丑這個DC裡的頭號反派角色安插在一個患有深度妄想症的精神病患者身上?這玩笑開得有點大吧!
事實再一次證明,我又想多了。
新版小丑完全拋棄了以往超英電影裡的人物設定與故事背景,以寫實的風格重塑了這個最具魅力的反派角色。
即:邊緣人是怎麼一步步被生活的重擔所摧殘,從而走上另一條道路的故事。
這得有多絕望才會說出這種話來,相信小丑此時已經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了。而這句話也側面印證了小丑接下來的自殺式吶喊。
然而就在心灰意冷的時候,遇到了電梯裡的妹子,主動跟他互動了一次,這時候他的妄想症出現了,幻想著他們已經成了情侶,這還不是最讓人振奮的,透過偷看母親的信件,居然發現了自己是當代億萬富豪布魯斯韋恩的私生子,這又給他燃起新生的希望。
但是,他忘了他是誰,他是小丑,他是哥譚之王,他是超英最為忌憚的反派,註定幸福美滿跟他無關。
在被布魯斯韋恩無情打臉加嘲諷後,他徹底黑化了,釋放了自己心內的惡魔,徹底成為一個犯罪分子。
從小丑的心路歷程來看,這何嘗不是現實社會中會出現的故事?
一個邊緣化,得不到社會關注,享受不到社會福利,飽嘗人情冷暖的人,放在他面前的路基本就不會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這是誰的過錯呢?誰都沒有錯,誰都沒有義務為他的身世,遭遇買單,但同時所有人都要為他成為小丑負責,正是你們每一個人的不作為,漠視,欺壓,這些點點滴滴壓榨著他心裡那薄弱的救命稻草。
小丑本質壞嗎,沒人會說他壞吧,那他最後為什麼成了一個犯罪分子?我想這就是導演最後想讓我們回答的問題吧。
所以此片拍的並不是小丑,而是一部現實紀錄片,一部關於社會邊緣人的紀錄片。
-
3 # 豌豆愛看電影
小丑強顏歡笑,他把自己的嘴拉開想讓自己看上去高興一點,然而虛偽的笑臉下是一顆悲傷的淚。他被人毫無理由的打罵,取笑, 鄙視,
他被自己的養母虐待。他被自己最信任的好友出賣。他被自己崇拜的偶像取笑。他被自己認為父親的人拒絕捱打。他嚴重受著精神疾病的困擾切得不到正確的自療。
他因為種種的不公,對社會,對親人展開了報復。
我感覺這部《小丑》從頭到尾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
4 # 小小超MC
說真的,這部電影真的令我整個人都非常不好,感到很壓抑,也讓我想起以前很多不快的經歷。這版本里小丑的誕生說起來並不複雜,就是一個被悲劇人生、腐敗社會不斷煎熬和折磨,最終被逼走向瘋狂和扭曲的“普通人”而已。
他的形象和電影劇情的確是反映了現實社會的不少問題,「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句話很貼切形容了這個版本的小丑。令我有點失望的是暴力和血腥的畫面並不是很多,雖然不是爽片,但不會令你覺得無聊。如果你過去有什麼不快、受欺凌、被排斥、抑鬱過或有過一些心理疾病,你絕對有可能在電影中找出一些共嗚甚至會感同身受。
-
5 # 人不作天難收
小丑這部電影怎麼說呢,我感覺導演從剛開始就一直想表達我叛逆,我反抗,我是被逼無奈我有理。想表達人性,想表達階級之間的矛盾,想發聲。可是不知道是因為環境問題,還是文化問題,還是說我們的經歷和小丑的經歷差別太大,導演反覆強調的東西沒讓我產生共鳴,反而讓我覺得小丑是一個消極懦弱的精神病。真正的反抗不是消極的,真正的叛逆不是懦弱的,真正的精神病不會反覆強調自己是精神病。黑暗的人會覺得黑暗即正義,因為這是他的價值觀,當亞瑟黑化後,這時候他應該是一個積極的,剛毅的,充滿激情的,而不是一個滿口自嘲渾身發抖的精神病。反正給我的感覺是雷聲大雨點小,有點失望。
-
6 # 大鴨梨小故事
看完了《小丑》這部電影作品,內心有點壓抑,內心是複雜的。一個每天扮小丑作為工作在社會底層的人,被逼成一個唾棄社會,殺人狂魔的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影片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因為富人從來不去注意窮人過的生活怎樣,去站在窮人的角度去看待這個社會體系,甚至把像小丑這樣的人當做失敗者、小丑。富人只會考慮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影片中的小丑由一人變成了一個階層的人。這是一部審視社會體系,從不同階級生活人出發,對社會平衡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
電影開頭是亞瑟在努力的微笑著,把歡快又滑稽的舞蹈帶給路人,替琴行拉生意,卻被幾個小混混欺負,卻沒人在意他。想給小朋友帶去歡樂,卻被責怪。亞瑟努力的爭取社會的認可,努力的生活,生活卻總是在和他開玩笑,讓不由的人同情他。我們也總是做別人眼中的小丑,明知道無用,卻還是做著,說著無趣的話,哄著對方開心,譁眾取寵。
亞瑟幻想和自己的偶像莫瑞同臺演出,他相信母親的話,他有一個使命,讓世界充滿歡笑。亞瑟也有夢想,他沒有向困難的生活低頭,他在努力的去實現。這不由的讓人去敬佩亞瑟。偶像這個角色,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太多的影響,人們往往盲目的去迷信他,去相信他,去崇拜他,把他捧在高處。
可遭朋友陷害,失去了工作,內心已經崩潰到了極點,生活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幾個小混混又開始欺負他了,這時亞瑟內心的另一個人格被喚醒了,射殺了幾個混混。內心的‘正義’悄然而生。大家覺得他做的對,這就是欺負老實人的後果。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別以為可以任意欺壓老實人,容忍也是有底線的,欺負狠了,羞辱狠了,突破了心理底線,老實人也會奮起還擊。壓迫有多狠,仇恨就有多深,反抗就會有多猛烈。
亞瑟的行為上課電視了,大家開始關注他,亞瑟看到新聞時,有點沾沾自喜,似乎內心變得平衡了。可壞事不斷,政府要關閉心裡醫療,放棄他們,從此亞瑟再也沒有地方拿免費藥了,這使亞瑟內心的另一個人Grand SantaFe來越強大。在得知母親和富人韋恩的事情後,想去尋求父親的一點溫暖,一個擁抱,卻得知了另一個真相。此時的亞瑟內心是多麼的無力。有一種愛存在的時候,他們感到它好像永遠不會離開。當它離開以後,他們感到他好像從未來過。這個社會沒有人會真心為你付出,沒有人可以信任,沒有人靠得住。感情淡薄,內心冷漠,我們只能時時戒備。
當你惹毛了一個被社會遺棄,被當成垃圾的小人物的時候,你會自食其果。亞瑟殺害了同事,因為他陷害了自己。殺害了母親,因為她欺騙了自己。殺害了莫瑞,因為他嘲笑了自己。身邊的人都在欺騙他,他徹底放棄了這個人格,這個朋友,這個家,這個社會。暴力、無序、仇恨、罪惡的小丑人格由心而生。亞瑟在底層社會成為了英雄,找到了自己扭曲的人生價值。我覺得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人生大抵就是這樣,而人們的人生觀或許千差萬別,這和人們自己的經歷品性有關。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與惡,而是追求快樂,迴避痛苦。這是自然選擇,沒有例外!
-
7 # 影sheng
開頭:我懷著好奇而期待的心情打開了槍版資源(那時沒高畫質資源),面對感人畫質,開啟離奇劇情。
劇中:劇情就不需我過多敘述了吧,前半段的劇情平淡,交代了亞瑟的生活,讓我震撼的是亞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後,開始了“弒母”、“殺情人”、“殺同事”、“殺偶像”,一切都是在阿卡姆精神病院出來後開始的。最後,看著亞瑟逃過了警察的追捕,被眾人簇擁著,我以為這就是講述平凡人如何被社會虐待,然後報復社會的“勵志”故事,可這還沒結束……
重頭戲來了!
白色的牆壁,白色的病服,一個完全不同的醫師,帶有血跡的腳印隨著亞瑟的腳步一直延伸的光明處……
說明一個問題:一切都是假的!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真的?
我的想法:跟大多數人一樣,我承認亞瑟所經歷的是假的,但我覺得小丑是假的,蝙蝠俠是假的,阿卡姆是假的,哥譚是假的,亞瑟是假的!(好吧,這想法可能很偏激吧),因為“他”有妄想症,所以沒人知道“他”的話哪句是真的,可悲的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鬧劇,卻只存在於腦子中,這才是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我以為我奮進全力,卻無人知曉。
回覆列表
《小丑》這部電影是小丑成為小丑之前的故事,讓我們一步步見證亞瑟是怎樣從一個普通人逐漸變為小丑。
亞瑟和小丑彷彿是兩個不同的人格,他們共同存在於一副軀體之中。
以前一直都是亞瑟人格佔領主導地位,直到一系列事情讓小丑人格掙脫束縛,成為了身體的主宰。
電影前半部分亞瑟上樓梯和後半部分亞瑟下樓梯形成鮮明對比。
前者壓抑、頹廢、沉重,後者自信、高昂、癲狂。
前者是亞瑟陷入人生低谷,後者是小丑走上人生巔峰。
電影開頭他一邊化妝一邊流淚,還抓著自己的嘴巴強顏歡笑。
電影最後他用鮮血給自己畫出一個笑臉,和開頭形成呼應,此時他已經完全成為了小丑。
從此沒有了亞瑟,只剩下了小丑。
《小丑》的各種海報、宣傳物料中都有著明顯的象徵。
印度一家電影院的臺階的佈置也有這樣的寓意。
從下往上看是亞瑟,從上往下看是小丑。
走進電影院時看到的是亞瑟,看完電影時他已經成為了小丑。
電影中男主角前後的變化也非常明顯。
電影前半部分他很頹廢,走路時步伐很沉重,反映出他壓力很大。
當他第一次開槍殺人後,他反而變得很輕鬆,還跳起了舞。
越到後面他的步伐越輕快,一改之前的沉重,甚至多次跳舞。在樓梯上跳舞,在浴室裡跳舞,在汽車上跳舞……
正是因為他小時候經常被家暴,母親不阻止男友,反而去逼迫身為受害者的他保持微笑,從而讓他從小就埋下了一顆邪惡的種子。
這也是為什麼他的笑聲聽起來一點都不快樂,反而很恐怖。
被家暴了還要逼你笑,這笑聲能是快樂的嗎?
這樣的話就很可怕了。
這個故事裡,他從一個社會底層的失敗者,一步步成為了一群壞蛋的領袖,成為了哥譚犯罪之王。
想著想著他就笑了,因為他發現這一切都是個笑話,自己也只是個笑話。
以前他認為自己的生活是一出悲劇,其實它是一出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