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明如昔
-
2 # 諸行無常
張居正,嘉靖四年出生於荊州府江陵縣一普通秀才家庭,至萬曆十年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歲。張居正可謂有明一代最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其官至明朝最高權力機構首席執行長官——內閣首輔,最為著名的歷史功績為“張居正改革”。下面我們來簡要回顧一下張居正的一生,看其如何從一名無背景無關係的普通人一步步走向明朝政治舞臺最中心的。
初入職場:張居正天生極為聰慧,很小的時候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十二歲參加童試,做了補府學生;十六歲順利透過鄉試,成為少年舉人;在其二十三歲的時候考取了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在透過庶吉士培訓後,其進入了翰林院,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翰林官。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居正開始步入職場,真正開始接觸大明帝國的政治邊角。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張居正的庶吉士培訓,也就是翰林官的崗前培訓中有一名培訓師叫做徐階,此人日後對張居正的晉升起到了極為重大的影響。
思想積澱:在張居正入翰林院學習的時候,大明帝國的最高權力中心,內閣中正在進行著夏言和嚴嵩爭奪內閣首輔職位的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張居正透過對當時內閣鬥爭幾年的冷眼觀察,對朝廷的政治規則和邊防廢弛有了直觀的認識,在這期間,張居正曾休假三年並遊覽了許多地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使他發現了當時明帝國的“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併”等一系列涉及政治管理和萬千民生的問題。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其心中有了對現有政治體制進行改革的想法,不過這個時候的張居正也僅有想法卻還沒有具備進行改革的能量,但其隱隱釋放的政治抱負和才華,卻一直被徐階關注和賞識。
進入核心:嘉靖四十三年,四十歲的張居正進宮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徐階薦張居正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這個裕王朱載垕就是兩年後的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繼帝位後,張居正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擢為東閣大學士,開始進入明帝國權力中心參與朝政。入閣後的張居正和一直在提拔他的老師——內閣首輔徐階共同秘密起草世宗遺詔,糾正了世宗時期修齋建醮、大興土木的弊端,併為因冤案獲罪的勤勉朝臣恢復官職,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認同,其政治資本開始積澱。隆慶六年明穆宗崩,年僅十歲的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繼位。在朱翊鈞繼帝位時,當時的內閣首輔已經由徐階換為了高拱,而此時的張居正,也已經成長曆練為一名久經宦海、手腕多變、喜怒不形於色的內閣核心人物,有一次高拱在內閣理事時無意中說過一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隨後這句話即被張居正演化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並以此為作為打擊政敵高拱的有力武器,宣稱高拱謀擁立藩王,之後又聯合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採取了一系列對高拱不利的政治措施,高拱最終被免官返回原籍。於是,張居正在這一年六月正式擔任內閣首輔,成為了明帝國權力中心的最高執行長官,因當時萬曆皇帝僅是十歲幼童,故由其母親李太后代為聽政,李太后對張居正極為欣賞信任,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主持裁決,至此,張居正開始成為大明帝國的真正掌權者,在此後的十年,是張居正當國的十年,效國的十年,卻也是萬曆皇帝失位的十年。
理政效國:當政之後的張居正,擔負起教育小皇帝的職責,並開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對明朝的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改革。在政治上,實行考成法,對官吏政績進行考核,使得各級官員的行政效力大大提高;在軍事上,任用戚繼光鎮守薊門,李成梁鎮守遼東,又加強了山海關至居庸關的長城北方的防備,在邊疆實行互市政策,使太僕寺積蓄金四百餘萬,也使邊疆在政治經濟上保持了穩定;在經濟上,推行“一條鞭法”,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也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一條鞭法”上承唐代的兩稅法下啟清代的攤丁入畝,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一次社會變革,也是張居正當政時期最為輝煌的政治舉措。
-
3 # 雁城流浪僧
張居正是明朝最強勢的內閣首輔,比皇帝還皇帝,比皇帝他爹還爹,在他活著的時候,萬曆兄都得老老實實,一介平民出生的張居正是怎樣爬到權利之巔的呢?
仕途一路綠燈張居正少年聰慧,什麼過目不忘對他來說那都不是事,被譽為神童。從神童到秀才,再到舉人、進士、翰林,張居正的仕途一路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但張居正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想要實現這一理想他仍需努力往上爬。機會很快就來了,在他的老師徐階的提拔下他成了朱載垕的侍講侍讀,這可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不僅可以和未來的皇帝打好關係,還能夠在這裡掌握未來有可能進入官場的人,為自己打通人脈。
順利入閣嘉靖駕崩後,朱載垕繼位。隆慶元年張居正進入了內閣,但這時他在內閣還說不上話,只要點頭就好了。但張居正明白自己還年輕,未來將是自己的。第二年,他的老師徐階因年邁而致仕,而此時的內閣只剩下高拱壓在張居正頭上了,只要扳倒高拱,張居正將成為首輔。張居正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
剷除高拱隆慶六年,朱載垕駕崩。這對於張居正來說就是一次機不可失的時機,因為此時帝國的權利屬於真空狀態,誰都有可能成為掌權者。於是張居正聯合大太監馮保把高拱順利剷除了,當然高拱在得知自己被李太后要求回家養老時,他還沒反應過來,因為他一直以為張居正是自己的人。
終成大器就這樣張居正成為了大明的首輔,而張居正內有李太后的支援,外有馮保的支援。沒有人能夠阻止張居正了,包括萬曆在內。隨後推行了“萬曆新政”,其中“一條鞭法”和“考成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經過張居正的改革明朝國庫充裕,邊界安寧,明朝在建立兩百年後還有這樣的局面,不得不說是個奇蹟,而奇蹟的締造者就是張居正。之後張居正一直掌控著帝國的最高權利,直到去世。
張居正是一個天才,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官場幾十年,終成大器。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他是一個為了理想而永不停息奮鬥的人。他給我們無數平民子弟樹立了一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榜樣!
-
4 # 果笑說歷史
湖廣荊州的明萬曆朝內閣首輔張居正,“一條鞭法”來徵稅
荊州,古稱為“江陵”。這裡先後有各朝代帝王在此建都,從這裡也走出了許多宰相能臣,其中就有接下來會講到的人物:明萬曆朝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是如何一步步的走上政治舞臺,可以從他的三個時期來了解。
第一個時期:少年便得志心高氣傲;鬥志昂揚,遭到挫敗。
嘉靖十九年,張居正透過鄉試,成為少年舉人;
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被授“庶吉士”,成為後備明朝內閣輔臣,時年二十三歲。這是很了不起的事,庶吉士都是在透過科舉考試中進士的這些人中,挑選出有將來可能位居內閣首輔的有秀人員。這裡可以瞭解到,張居正的才能被朝廷早就看重了。
張居正授庶吉士,入翰林院時期,得到內閣重臣的教導,自己本身魯麗鑽研朝章國政,為以後打下堅實基礎。但他心氣頗高,從不參與內閣爭鬥,個人風格獨樹一幟。
張居正第一份上奏給皇帝的是《論時政疏》,直接駁斥朝廷時局各方面措施的弊病,宣導自己的改革主張。可是他人微言輕,改革主張沒有得到朝廷重視。
這個時期,張居正從中悟到:不是話事人沒有發言權。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還不如不入官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進行朝政改革,成了張居正終極目標。
第二個時期:遊山玩水時所見所聞,深感田稅使民苦,決定重返朝廷意在改革。
張居正在《荊州府題名記》中寫道: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併。張居正在強烈責任感驅使下,再次回到翰林院,但不同於之前的是,他非常清楚自己每一步如何走。
他的老師,內閣重臣徐階給了他有力幫扶,推薦他為裕王朱載坖(即明穆宗)的侍講侍讀。
張居正由此開始了人脈積累,這時期的行為在他以後為朝廷首輔時起到了作用。
終於,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張居正位列次輔參與朝政了,離他自己的終極目標越來越近。
這時期的張居正思想逐步成熟,重在積累,並且步步為營。
第三個時期:位列首輔,高舉改革旗幟,推行“一條鞭法”,實現了終極目標。
明萬曆朝神宗對張居正又怕又敬,就將朝廷大權全部交給他處理,這讓張居正實現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目標。
接下來,他最後一步就是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了。
明朝的賦稅制度是向土地所有者徵收土地稅,按人頭派差役。
張居正首先丈量全國土地,從根本上杜絕逃避土地稅,推行起“一條鞭法”的新式徵稅政策。這一系列措施也加快了貨幣流通,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最終,張居正也實現了自己改革朝政的遠大目標,走到最為輝煌的巔峰。
這就是張居正如何一步步走上政治舞臺的歷程,不管改革舉措到底作用有多大,歷史記載中有了他的名稱和作為。
End
回覆列表
千年依舊,鑑往知今!
張居正 是有名一代最傑出的內閣首輔,很早就表現了過人的才能,有神童之稱,名聲在外,就連當時的荊州知府都親自為他改名為居正,之後更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磨礪,落榜三年後於嘉靖二十六年考取進士正式步入大明官場。
不巧的是,就在次年他親眼見到了夏言棄市,之後嚴嵩父子專權二十年之久,中間無數忠臣義士為彈劾嚴嵩父子被處死,他這時開始瞭解到了朝堂之腐敗,政治之黑暗。幸得座師徐階庇護,之後歷經宦海沉浮不改初心,盡心竭力輔佐裕王,到徐階鬥倒嚴嵩之後,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嘉靖死後的隆慶元年進入內閣,與高珙併為首輔,中間雖然徐階和高珙多有鬥爭,但是因為張居正已經逐漸處世圓滑,並沒有波及到張居正,並在萬曆元年,因為高珙一句戲言:“十歲天子何以治天下”,聯合馮保成功驅逐高珙,成為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大明首輔!
同時他在任大明首輔期間,提拔了無數能臣幹吏,比如最著名的戚繼光,李成梁。正如他自己常說的那句話:“寧用循吏,不用清流”,其一生都在貫行這條準則!而且他還在任首輔期間提出了考成法和一條鞭法。由於他的這些努力,在位十年稱治,倉稟豐實!而他輔佐的萬曆前十年也被稱為萬曆中興,或者張居正改革,宰相之傑,名副其實!
欲為聖明除蔽事,肯顧衰微七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