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東汪郎
-
2 #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據說這句話還有下一句,連起來說就是“無徽不成鎮,無婺不成市”,這裡的“婺”自然是指我們婺源了,可見婺源在古徽州的地位。只可惜,解放後婺源行政上被劃到江西,古徽州“一府六縣”少了婺源、績溪,早已經風光不再。隨著徽州改名叫“黃山”,古徽州更是傷得皮之不存。
“無婺不成市”中的“市”我想它既可以做“城市”理解,也可以理解成是“市場”,意思就是說有城市、有集市的地方就有我們婺源人,這是多麼驕傲的事情啊!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小時候,我聽母親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幾句話,母親接著就會跟我談起我的三個舅舅從小就到湖南自己家祖業學做生意的往事。我們婺源人勤勞好學,頭腦靈活,自古就有出外做生意的傳統,男丁一般都是十幾歲就開始做學徒。母親最後還會說,她小時候過年時湖南總店每家每戶分紅的事,臉上總是掛著幸福的笑意。
-
3 # 公子想
無徽不成鎮
第一次聽說“無徽不成商”的說法,題主是不是想說“無徽不成鎮”啊。這句話想要體現的是徽商在明清時期的重要的影響力。
胡適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一個小村落如果住進了徽州人,開設店鋪,經營商業,才會成為一個小城鎮,乃至一個大都市。這句話,中肯的表達了徽商對市場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所起到的貢獻。明清時期是徽商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徽州人經營商業的佔到地區總人口的70%。特別到了清代,成為當時全國“十大商幫”之首,主要經營鹽典茶木四個行業,經營範圍東抵淮海、西達滇黔、北至燕遼、南到閩粵,而且徽商的足跡還原值國外,如日本、暹羅、東南亞以及葡萄牙等地。可以說,在中國有人的地方,就有徽州商人的足跡,所以有了“無徽不成鎮”的說法。
徽商的歷史徽商起源於唐代,當時祁門、休寧一帶的茶市非常的發達,並將當地的茶葉運銷到外地。根據史料記載,宋代時徽州的茶葉就遠銷到四川等地了,而且經濟實力雄厚的徽州人,還在當地發行紙幣,這足以體現徽州商人經營理念的先進性。到了明代,徽州商人開始經營鹽業,這也是徽州商人登上“中國商業”巔峰最重要的一次轉型。兩淮鹽業的發達,直接讓會徽商的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明代中葉一直到清代乾隆末年的三百年間,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乾隆末年,由於課稅以及捐輸日益嚴重,是的徽商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開始走下坡路。後期,加上國外侵略者的入侵、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徽商一蹶不振,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徽商的輝煌的原因徽商的輝煌不僅持續時間長,將近300多年的時間,而且影響力非常大。在全國各地,現在仍然還有徽商當年建設的“徽商會館”,如現在北京、武漢,杭州、揚州等地還都能儲存完好。
徽商之所以能有這好的發展,首先是因為徽州商人講究“誠信經營”,以義謀利,加上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儒商”。其次,徽州商人經營的範圍廣泛,除了鹽典茶木之外,還經營文房四寶、柴米油絲綢布匹等生活各方面的行當。第三,徽州人能吃苦,勤儉節約,從小本生意做起,逐漸做大。在徽州地區有一句俗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這時因為徽州山多地少,而且人口稠密,小農經濟根本沒有辦法養活這麼多人。第四,徽州商人的資本雄厚。第五,徽商的家族經營。徽州商人一般在外經商,都非常講究家族之間的聯絡,這個紐帶使得徽州商人可以抵抗更大的風險。
-
4 # 百花亭雜談
對於“無徽不成商”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下面分別闡述一下。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徽商,當時徽州府下轄的有歙縣、休寧、祁門、黟縣、績溪、婺源縣,經商的人數比較多,而且呈集團性質出現,因此將徽州地區的商人統稱為徽商。下面再說,“無徽不成商”的原因:
(1)明清時期,由於手工業規模的擴大,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現象,在這種背景下,徽商隨之時代的發展而產生。(2)徽州所處位置位於皖南的山區,當地交通不便、十分貧窮。於是他們想出一個致富之道,那就是經商,主要販賣茶葉、木材、布匹、以及徽州的土特產等。以績溪縣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代表的徽商,創造了經商的奇蹟。(3)明清時期是中國商品經濟較發展的時期,明朝末年已有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這時期也是徽商鼎盛之時,無論營業人數、活動範圍、經營行業與資本,徽商都居全國各商人集團之首。(4)徽州人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當時徽州成人男子中,經商的人就佔70%左右,極盛時還要超過。徽商的活動範圍遍及國內外,東到江南沿海一帶,西達雲南、貴州、甘肅、陝西等地,北至山西、北京、遼寧,南到閩粵一帶。所以績溪人胡適先生稱徽商為“徽駱駝”,他說的就是徽商敢於吃苦的精神。(5)光靠靠吃苦耐勞是發不了財的,但徽商善於把握機會。明朝時期,朝廷出臺的一系列的鹽業政策,使得徽商賺得盆滿缽滿。倒如,休寧人汪福光在江淮從事販鹽,擁有船隻千艘,所經銷的鹽就佔淮鹽的1/2以上。
因此,明清時期的徽商可以說是“富可敵國”。
-
5 # 煮酒君
現代社會,商人群體的地域性已經不太明顯。但在明清時期,皖南地區湧現了大批商人,他們的足跡遍佈全國。他們中的佼佼者手握重金,財力雄厚,當時的人稱他們為"徽商"或者是"徽幫"。
徽商稱雄商界數百年,其人數之多、活動範圍之廣、資本之大、延續時間之長,可謂首屈一指,對社會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下面我們就簡要了解一下這個活躍在明清時期的商人群體。
徽商的興起徽州地區,位於安徽省的南部。在地理上,徽州地區是較為典型的山區,在民間有"六山三水一分田"的說法。由於土地面積狹小,且氣候條件不適宜大規模的農產品種植,徽州地區廣泛種豬茶葉和木材。地少人多,糧食不足,這也成為日後徽商崛起的一個背景。
宋元時期,大規模的移民遷入,加上自然繁衍,徽州人口壓力日益突出。為了生計,徽州人不得不外出謀生,拓展生存空間。據淳熙的《新安志》記載到:"力作重遷猶愈於他郡,比年多徙舒、池、無為界中,"由此可見宋代徽州人外出謀生已經很多。而徽州當地盛產的茶、木、紙、硯、墨等產品在國內有廣闊的市場,新安江、長江水運又為徽州開闢了通往江南地區的貿易通道。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宋代出現了徽州有明確記載的第一批大商人。祁門善和程氏的程承海、程承津兄弟,富極一時,據文獻記載:"鄉人號為程十萬,每稱津為十萬大公,海為十萬二公,言其家資以萬計也。"正是這樣一批大富商的出現也反映出徽州商業在宋元時期已經有了較高的水平。
徽商的發展與繁榮明清時期,徽商的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明代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發展,貨幣流通更加便捷。白銀的普遍使用不僅促進了商業的發展,更加有利用徽商的長途販運。
除此之處,徽州商人找到了一條發財之路,依靠兩淮的鹽業發家致富。如歙縣黃氏家族黃崇敬、黃存芳等人,是明代成化之後在兩淮鹽業取得成功的大鹽商。此外歇縣潭渡黃氏、款縣許村許氏、休寧西門汪氏等等,皆為這一時期崛起的鹽商家族,據揚州地方誌記載到:"邑中之以鹽英祭酒而甲天下者,初則有黃氏,後則有汪氏、吳氏,相遞而起,皆由數十萬以汰百萬者。"
明萬曆年間,實行綱運制,確立專商經營後,徽商的優勢地位進一步確立。萬曆《揚州府志》記載揚州鹽商多為"徽歇及山陝之寓籍淮揚者,"由此可見,徽商地位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明代晚期,徽州商人已經把生意做到了全國各地,徽商儼然成為全國範圍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商人群體。
清代康乾時期,徽商的發展達到了頂峰。隨著清朝社會較為穩定,同時清政府在這一時期採取了一系列的恤商優課的措施,徽州鹽商生意十分興盛。到乾隆年間,其實力上升到了一個新臺階。關於乾隆全盛時的徽州鹽商資本額,嘉慶年間王贈芳認為:"向來商力充裕,辦運者百數十家,有挾資千萬者,最少亦一二百萬"。除了鹽商,勤勞的徽州人利用本地的產品,經營茶葉、木材生意,獲利頗豐。
徽商的衰落清乾隆時期徽商達到了頂峰,在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徽商的地位與實力也逐步發生著變化。嘉慶、道光之後,徽商開始走向衰落。
道光年間,徽州鹽商的生存境況由盛轉衰,由於當時課稅繁重,需要鹽商大量對朝廷進貢,皇帝的歷次南巡,主要由鹽商承擔,花費驚人。這些額外的支出使得鹽商不堪重負。同時,部分鹽商揮霍無度,生活奢靡。在道光時期朝廷改革兩淮鹽法之後,部分鹽商迅速衰敗。鹽商作為徽商的中流砥柱,對徽商的發展至關重要。
清朝中後期,由於社會不穩定,咸豐、同治年間的戰爭對徽商又造成了致命的打擊。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運輸與日常經營在戰爭的影響下無法得到保障。同時清政府對於工商業採取嚴加掠奪的政府為了供給戰爭。至此,徽商的商業網路已經趨近瓦解。
徽州商業的輝煌就此落入了無邊的黑暗,曾經的富甲一方的徽商也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6 # 歌唱祖國2016
徽州人的財富積累主要是靠鹽典木茶,拋開茶行,錢莊,當鋪不說。。徽州很多小商人做布行,醬園,餃麵店,徽菜館,糕點行,花炮,比如張小泉剪刀,胡玉美醬,王致和醬菜,四美醬菜園,餛飩挑子,涉及的門類廣,徽州人又團結,常常結伴為商,只要有徽州人的地方,很快就能形成一個多門類的商業集鎮,這也是無徽不成鎮的主要原因
回覆列表
不是“無徽不成商”,而是“無徽不成鎮”。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徽”不是指“安徽”,而是指“徽州”!
徽州,一個擁有千年文明傳承的地理概念和歷史名詞!
徽州,專指今天的除了黃山區(不包括湯口鎮)的黃山市、績溪縣、婺源縣為主體的古代行政區域!
“無徽不成鎮”說的就是徽州商人善於經商,他們往往以宗族、同鄉等為紐帶,遠離家鄉奔赴外地經商。
因為徽商擁有先進的經商手段,童叟無欺的經商理念,所以只要他們聚集的地方就都會形成繁榮的集鎮。
明清兩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最後高峰期。得益於明朝的銀稅改革和鹽業改革,放鬆了經商的社會限制,為明朝的商品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正是由於朝廷的放寬,徽州人出現第一次大規模外出經商的現象,正是明朝的弘治年間,並逐漸形成了徽州的普遍現象。
清承明制!清朝入關後除了在政治上採取高壓手段外,在經商等社會活動中沿用的是明朝的策略,這也就讓徽州人能放心的進行商業活動了。
“前世不修,生是徽州”!徽州人雖然時常將這種不屑掛在嘴上,但實際上最愛的還是自己的家鄉徽州。
經商成功的商人們都願意反哺家鄉,所以徽州的書院很多,成為東南耶儒的聖地!
徽州文化也就成為中國三大地方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