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葦渡江看潮生

    盧溝橋事變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並一手炮製了偽“滿洲國”。日軍佔領東北後,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

    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同時,還根據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

    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製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當時,守衛平津地區的中國守軍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今北京)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的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東宛平縣城搜尋。被中國駐軍拒絕後,日軍發動突然進攻,當地中國駐軍宋哲元部第29軍奮起抗擊,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以此為標誌,華人民全面抗戰開始。

    八一三事變背景:淞滬地區位於長江下游黃浦江、吳淞江匯合處,扼長江門戶。由於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淞滬停戰協定》的限制,中國軍隊不能在上海市區及周圍駐防,市內僅有淞滬警備司令楊虎所轄上海市警察總隊及江蘇保安部隊兩個團擔任守備,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變以後,即在上海虹口、楊浦一帶派駐重兵,專設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駐滬兵力有海軍陸戰隊3000餘人,大批日本艦艇常年在長江、黃浦江沿岸巡弋。中日雙方共同勘查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盧溝橋事變,侵佔平津以後,又準備對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8月9日,日軍蓄意製造事端,派遣駐上海陸戰隊第一中隊長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齋滕要藏乘軍車闖入虹橋中國軍用飛機場,遭到中國守衛士兵的阻攔後,他們竟開槍打死一名機場衛兵。中國軍隊進行自衛反擊,當場將日軍官兵二人擊斃。日本帝國主義以虹橋事件為藉口,命令大批日軍陸續登陸,派飛機在滬寧、滬杭線上空偵察。

    在“七七事變”之前,日本海軍已有擴大戰爭的準備。此後,日本軍部有一部分人主張不擴大戰爭,中日之間就停戰已開始談判,但海軍方面還是在繼續準備擴大作戰,認為如果陸地作戰的話,海軍的偷襲也是有必要的,所以繼續在制訂作戰方案。

    1937年7月12日已形成對中國作戰計劃內部方案,要對中國實行海上封鎖,攻擊中國艦隊。詳細方案有海軍航空兵第一、二航空戰隊空襲杭州,第一聯合航空隊空襲南昌、南京等,這與“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後,日本海軍的行動一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板栗的主要蟲害有哪些,怎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