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月11日晚《相聲有新人》終於揭開其神秘面紗。 這檔節目由郭德綱和張國立擔當召喚師,郭老師表示文無第一。 當晚上海交大博士李宏燁自創的相聲公式引發爭議。 在這個相聲公式中,李宏燁將包袱笑料的設定時間點用公式的方式換算,嚴格按著這個公式給出的節點進行包袱運用。
11
回覆列表
  • 1 # 相聲苗力群

    我認為所謂的公式相聲的前提是相聲!

    相聲與其他的語言類表演最大的區別在於,相聲的結構,一定是像一部優秀的小說一樣有一個貫穿整個故事情節的點!其次,相聲的包袱是需要翻的,而其他藝術大部分是把包袱扔出去就不管了!

    你可以透過公式去計算觀眾笑的時間,可包袱沒響的時候你怎麼辦?

    所謂的公式相聲難道就像機器人一樣噠噠噠說完一連串的對口網路笑話就完事了麼?

    說相聲,要有情感,可能我們會為了一個包袱去鋪墊,例如說馬三立《秘方》

    拿出這錫紙包兒來開啟一瞧啊,是個紅紙包兒,把紅紙包兒開啟一瞧是一白紙包兒,開啟白紙包兒一瞧,又一白紙包兒……越打越著急,越著急身上越刺癢——“這家傳秘方兒嗎玩意兒這家傳秘方兒?!”開啟最後這個白紙包兒啊,裡面是一小紙條兒,開啟紙條兒一瞧啊,上面寫倆字兒——“撓撓”

    前邊的紅紙包,錫紙包那些都是為了最後撓撓倆字做鋪墊的,用他們的話來說莫非也是“直接撓撓不就完了,廢話那麼多”(節目裡他評價謝金‘要唱就唱,哪來這麼多廢話’)

    有句話叫三翻四抖,沒有前邊的三翻直接抖?也不成啊……

    而且相聲演員四個字裡畢竟還有一個演字,你不鋪墊不演這還叫演員麼?還叫相聲演員麼?既然你不是相聲演員,又何必在相聲界開宗立派呢?

    畢竟,相聲和對口脫口秀(先這麼稱呼吧,因為實在不知道那到底叫什麼了)是有本質區別的。我雖然只是一個無名小卒,但我熱愛相聲,見不得有人糟踐!

  • 2 # 海洋餅乾39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們欣賞的是相聲的藝術形式和表演效果。說學逗唱耍賤逗樂看似普通實則是最為高階的表演方式。而兩位博士連相聲是什麼都沒搞清楚就開始著書立作,實在滑稽可笑。

  • 3 # 聞之我見

    姑且先認為這倆博士說的是相聲!(虧心不虧心啊!)

    說實話這對博士夫妻說的相聲這叫一個……好!!鼓掌!!(好在哪兒啊你就鼓掌!)好在哪裡呀?呃!…想起來了!(嚯!還想起來了?!什麼記性啊)你就別管我這記性了!好在我……聽不懂!(也是,聽不懂都是高雅的!)

    相聲這門藝術啊,可不敢說是懂的多少,可多少年了,聽了也不老少,可這公式相聲倒是頭一次聽說!(還別說,我長這麼大,也是第一次,開了眼了)

    開的哪個眼啊?

    (不好意思說,怕羞!)

    別聊遠了,差點三俗給禁播了。

    (是!聽完這一段真不知道這雅怎麼寫來了)

    這觀眾聽相聲雖說只是聽個樂,可裡面的技巧確實不少,說學逗唱一樣基本功都不少!

    (對啊,聽哭了就不來聽了,那得多鬧心啊)

    就為了觀眾朋友哈哈一笑,可這笑得發自肺腑,你不能說我應該什麼時候笑,還必須規定笑多長時間(那是,要不錄好了播吧!)那為什麼啊?(省得有些不笑的淨瞎搗亂!)

    以前的老藝人啊沒多少文化(那時候窮!)可現在不一樣了是吧!得學習!得研究!(您說的對!趕明兒,我也去培訓個博士去!也寫個分子量子相聲!給咱相聲界長長臉)

    我看你也別去培訓什麼博士了!(那為什麼呀?)

    為什麼?!你沒看這博士都死臺上了嘛!(咳!別捱罵了!)

  • 4 # 當年明月8899

    不過我對小丑不感興趣,也無話可說,尤其是拿無知當個性,拿不是當理說,並且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小丑,這倆貨在自己專業領域未必是什麼高人,流竄到其他領域更一定是垃圾,博士是學歷,學歷並不一定等於能力,尤其是通殺的能力,在下不才,理工名校小小碩士一枚,畢業二十多年從未敢在任何場合顯示自己的學歷,更不敢走哪兒先把學歷掛在嘴上。人無能可以理解,可以同情,但無恥就是可恨了。錢學森去種地未必強得過一個不識字的農夫,術業有專攻,以為自己熬了個博士就可以宇宙無敵了,妄圖用所謂的公式來主宰人的情感,這是何等的淺薄?

  • 5 # 春夏秋冬的秋

    兩個沒文化的博士而已,藝術創作在於推陳出新,溫故知新,,,十個人演孔乙己,各有不同,這就是藝術創新,有公式可言嗎?表演藝術不能靠公式,靠公式能解決物理化學數學問題。不知上海交大能培養出這樣的博士作何感想?在你求學經歷上可能是個博士學位,但在相聲面前你簡直是沒文化到家了。我對他們的結論是~沒文化。那個姜昆博士的相聲已日落西山,但也沒聽說他弄個什麼公式出來。有文藝評論家,文藝理論家,沒聽說過文藝公式創作者。

  • 6 # 琹王

    相聲就是個民間娛樂、搞笑的,還整個數學公式、還是物理公式、還是化學公式出來,本人小學沒畢業,不懂。變相往高雅邁進,這兩個高學歷、無素質傻屁夫妻這做法真他媽搞笑。

  • 7 # 妖惜襪業

    如果相聲公式化的話,那意思就是隻要知道公式,每個人都可以是相聲大師,可能嗎?相聲作為一種藝術表演形式,演員臨場演出都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特點,是不可能公式化了,統一化的。那樣的相聲是老百姓不喜歡的,用郭德綱的話說,你去商演,成功了說明你就是對的。老郭的意思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人唯一標準,市場需要就可以生存。

  • 8 # 故事會17

    這只是一種嘗試而已,不過挑戰一下考官也是可取的。不要把一個相聲搞的那樣神密,考官它不是金剛身。比前輩成功者相差很遠。他只是一些不知相聲為何物的年輕人的小教師。常時間的集中討論,議論相聲花那麼大時間和精力去討論成本太高,花無百日紅是真帝。神的地位也能被打下來!歷史證明了的真理,別急,它也許能迴歸到可以接受的時候。並不分行業僅僅就關注相聲二人轉恐怕就可深思了,花大錢買票入圍聽些揭露一些業內行一業內趣聞有辦班功能業內閒話過多。行內糾紛內容過多,行內花絮也輸出再配上語言技術,再佐以表情身段這不是真正相聲。叫聊天掙錢是在有。!何為行話,字面就知道,它是主要應用在行業內部通用。基本嚴格的說不宜外瀉,更不能形成了多年來用普及行律,行話,加在掙錢用正式段子裡。最後告訴您個位您的專業,手藝,發明,智慧也得了得。考師他的專業你能談出看給出意。而您在公司的地位和專業知識考官決插不上口。和他們大家是平等,他說不出醫藥的化學成分。他更說不出國際貿易關係磨擦走向,更不知醫生手術救病人的過程,你和老師這是不好流了。醫生是專家了。您說就歷害?各有所長。不要唯我至尊,一笑破天下。把尊氣放下點,這只不過就是演員而已!

  • 9 # 無衣道士

    方正字型檔對著正在臨摹古帖學習傳統書法的人說,臨摹那些字沒意思,我們開發出了各種楷書、行書、草書、隸書字型檔,照著公式程式輸入法就可以得到標準的字型了

  • 10 # 談古科技

    節目中,乃至後來其釋出文章反擊郭德綱,李博士一直糾結郭德綱對於相聲的評價標準。

    就“關於相聲的評價標準”問題,我想多說兩句。

    打有相聲那天起,相聲主流受眾的審美髮生了很多次變化。

    舊社會撂地就不說了,北京天橋的觀眾群體還好一些,天津三不管的觀眾幾乎都是底層勞動人民,髒活臭活(葷段子)都有市場。

    四九年建國,舊社會一去不復返,這個時候的相聲往“正”路上走,侯寶林先生牽頭開始進行相聲改革。同時也開始創作新相聲,當時有很多關於戲曲、方言、生活故事的相聲出現,當然也有一些“歌頌型相聲”。現在咱聽《戲劇與方言》、《婚姻與迷信》、《三棒鼓》、《一貫道》什麼的,感到特別奇怪,臺下的觀眾怎麼笑的那麼歡實呢?這玩意有啥可樂的?可是侯寶林創作、表演的相聲卻是那個時代觀眾的主流審美。必竟毛主席都愛聽。

    後來,馬季先生也火了,馬季的“歌頌型相聲”的數量目測是超過他師父侯寶林的,但是我在聽馬季的《友誼頌》、《高原彩虹》這些絕對意義上的歌頌型相聲時,臺下觀眾的反應是很熱烈的,是發自內心的笑。不止馬季,那個年代很多這種題材的作品都能得到觀眾的認可。這種相聲咱聽了能笑出來嗎?

    再後來,改革開放,老百姓見的新鮮好玩的東西多了。就湧現了姜昆、馮鞏、牛群、劉偉、甚至奇志、大兵等等相聲演員,他們都火過很久,各有風格,但是他們的大方向已經越來越趨向娛樂化了。

    總結一下,

    1、舊社會,相聲就是餬口的本事,面對勞苦大眾,風格比較市井。

    2、建國後,相聲開始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不是寫個新段子那種創新,而是整體的,大方向的改變。

    3、六七十年代、這個時代中國經歷了什麼大家都知道,歌頌型相聲成為主流。比如姜昆的《迎春花開》,馬季的《友誼頌》,常寶華的《保衛西沙》、常貴田的《喇叭聲聲》等等等等……

    4、往後的相聲,就逐漸隨著當時觀眾的審美標準而變化了。

    以前看馬未說收藏時,他曾經在講青花瓷器時對比過清朝前、中、後期的瓷器的圖案:

    清早期的青花圖案都是比較有剛性的,很多打仗的圖案,刀馬人比較多,龍紋畫的也很有殺傷力,很有侵略性。到了乾隆時候,盛世太平,龍紋就變得特別端莊,四平八穩的。嘉慶之後清末,大清藥丸,龍的圖案都變得綿軟無力。

    說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社會的形態影響欣賞者的心態,從而決定了相聲的形態,甚至說決定了各種藝術的形態,一句話——時勢造英雄。

    你可以嗆著主流審美標準,想當然的去做一件事,但是在大多數人不認同你的情況下,你不能抗拒所有已經有成就的同行。

    上一篇文章中,我說不愛看現在的新電視相聲,郭德綱聽得也少。其實有句話我沒敢說,怕捱罵,那就是:我看現在德雲社裡所有火爆的年輕演員中就沒幾個順眼的。

    我現在想通了,這事不怪演員,怪我,怪我的審美不是現在對待相聲的主流審美標準了。我才是落伍的那個。相聲的好壞和相聲是否符合當下主流觀眾的審美是兩回事,來100個張雲雷、孟鶴堂、燒餅的粉絲抽我大嘴巴,我也敢說他們說的不是好相聲,我要是改口,那說明是真把我抽疼了……

    但是我說沒卵用啊。有人能欣賞,甚至大批高學歷高素質的人在欣賞,這裡的欣賞二字絕無貶義。

    李宏燁在文中反覆提到他們的相聲在學校表演時得到幾百上千次的笑聲,看來他的意思是:笑聲的時間和頻率決定相聲的評價標準。

    可是,那不是主流觀眾的審美標準啊,我們這主流,還有我這另類非主流的聽眾都在電腦面前一臉懵逼呢。誰把電視、電腦面前的觀眾逗笑了,那叫本事。我在文章前半部分提到的所有演員,在他們那個時代都有這個能耐。反正我零幾年看郭德綱的盜版光碟時,笑的腿都合不攏,都笑劈叉了。

    為什麼有人能聽李宏燁的相聲“哈哈”大笑呢?我說個真事,也當作結尾。

    我原來宿舍有個新疆(漢族)室友。

    有一天我一推門,他正戴個耳機趴在床上捂著肚子打滾兒笑呢,都快笑的背過氣去了,我怕他猝死,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趕緊把耳機給他摘下來了,他還在那意猶未盡的打滾兒。

    我把耳機放在自己耳朵上聽,怕錯過什麼好玩的東西。

    原來他聽得是馮鞏、李志強的段子,名字我忘了,反正臺詞就是這個:

    “我家裡挖個周星馳(池),我打你一下汪明荃(拳)……”

    就這玩意,他能笑成這樣,我表示不可思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聽的抒情歌曲有哪些好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