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洲91437526

    性質不同!鄭和是為了找建文帝,沿途尋覓;目的不同,鄭和還要宣揚帝國宏威,賠本賺吆喝,送出去的是珍寶,帶回的都沒用的東西;而哥倫布是要找到去印度的捷徑,所以必須橫渡大洋;哥倫布是以掠奪黃金、珍寶為目的,所以滿載而歸。西方學者也認為:哥倫布是以掠奪為目的,鄭和沒有掠奪行為,多以和善方式進行交流。所以,鄭和下西洋國庫為之一空;哥倫布回港金珠寶貨滿倉,為西方打開了財富之門。

  • 2 # 三娃說史

    首先,從時代背景來說,鄭和所處的明朝處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期,封建體制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到了明朝就像一位步履蹣跚的老者,各項機能指標趨向下滑,專制集權的皇帝制度越縮越緊,炫耀國曆也好,尋找建文帝也罷,無論是哪一個出發點,無一不是皇權意志赤裸裸的展現,因果相隨,執政者的格局見識決定了鄭和航海的走向和成敗!

    其次,哥倫布遠航的大背景則是當時的西歐資本主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與之相應的還有在思想領域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顯示出了西歐人與過去教皇封建勢力訣別的決心與意志。這場發現人的運動直接促進了地理的大發現。地處大西洋沿岸的西葡兩國率先開啟了這場旨在探索未知世界的曠世之旅。無論他們是殖民也好,還是來東方尋金也罷,方向決定了結局,事實也正是如此,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世界從此發生了巨大變化!

    因此,不在船是否多,思想決定高度,方向比努力重要,統治者的格局尤其重要!

  • 3 # 是王者

    鄭和下西洋更多的是宣揚國威,他奉朱棣之命,更有部分原因是為了尋找失蹤的朱允炆。而且他所到之地並不是去進行貿易聯絡或是侵略搶奪,與西方所做截然不同,併為對當時中國的發展起了積極意義,而反觀哥倫布是在發現了美洲之後進行搶奪和在西班牙的支援下進行了侵略殖民和奴役給當時西方的發展產生了進步意義,因此在西方歷史學家看來鄭和下西洋比不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 4 # 李可心是豬豬

    作者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辨析這個問題。哥倫布的成功使得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和科學技術這三個詞緊密結合起來,同時使“投機”這個詞第一次在歐洲變得狂熱。眾所周知,遠航需要冒巨大的風險,船隻、船員、補給等花費甚巨。在遠航的準備階段,哥倫布曾經向葡萄牙、義大利、英國、法國等國家的王室和商人尋求幫助,但無一例外的遭到了拒絕。最後走投無路的哥倫布找到了西班牙王室,剛剛完成統一的西班牙王室銳意進取,在位的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熱情的資助了他。誰都沒有想到,西印度群島的驚鴻一瞥造就了後來盛極一時的西班牙帝國。在美洲大陸的阿茲特克帝國、印加帝國相繼覆亡之後,無數金銀珠寶、工業原料源源不斷的湧入西班牙。資本的嗅覺向來是最靈敏的,很快,不論是帝國國君還是民間資本,都越來越願意投資於遠航事業,甚至為了保護資本家而大打出手,這就間接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要保證遠航更加順利,就需要更充分的天文技術、軍事裝備、後勤支援等方面的準備,因此遠航的船隊都會選擇帶上大量的科學家以記錄和研究沿途的所見所聞,從而促進了科學的繁榮發展,這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第一次系統闡述了進化論的達爾文。可以說,哥倫布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引發了歐洲人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同時讓人們相信投資未來能讓自己過得更加富足。這一點在黑暗的中世紀是無法想象的,那時的人們普遍認為技術不會再有大的發展,最美好的時代已經過去,能守住自己目前的財富就已經難能可貴。

    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航的相同之處是兩者都是由政府資助和推動的。鄭和下西洋同樣加深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絡,記錄了所到之處詳細的人文、地理、歷史等方面的資訊,宣揚了大明的國威,滿足了朱棣希望萬國來朝的願景。但是明朝本質上是一個農業帝國,其特性是內斂的,注重威服,對於商業和擴張並不感興趣。這就使得鄭和船隊的每次出航就像是散財一樣,國庫被吸血式的消耗。雖然建立起了朝貢貿易體制,但是對待前來朝貢的番邦,往往給予超過其貢物價值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賞賜,以顯示王朝的富有。沒有利潤可言的下西洋慢慢變成了鄭和到此一遊,明朝的財政終於不堪重負,在明宣宗時期鄭和第七次遠航之後,下西洋悄然終止。

    歷史的發展總是令人唏噓不已,中華民族錯過了海洋時代,在近代忍辱負重,艱難前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地球村慢慢形成,仰望星空,宇宙是另一片神奇的汪洋大海,在浩瀚星空,我們已經擁有了天宮、嫦娥、北斗,將來還會擁有更多,中華民族一定要在宇宙時代有所作為,有大作為!

  • 5 # 血色浪漫1716

    鄭和的船隊雖然龐大,但只是沿著海岸線一路行進,距離海岸線不會超出1000公里,按現在的概念來說還在大陸架內,沒有真正進入大洋,而哥倫布是橫跨大洋,是自發的探險行為,其冒險精神可嘉,又有地理打發現,所以更受讚賞。

  • 6 # 淡定0523

    兩者的時代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目的自然也不同!

    中國自始皇帝建立秦朝開始封建社會,特別是漢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天地君親師”的思想,潛意識的奴役人民思想,確立君王至上,作為子民甘願被統治,以此奴化人民!當然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歷史條件下,這個思想也是順應時代潮流,也取得了漢唐盛世,明清盛世;但隨著時間發展,這種弊端顯現,皇帝上天任命,萬人之上,使皇帝自我麻痺,覺得自己是天朝上國,其他國家地區皆蠻夷之邦,素質低下。回到問題上來,鄭和下西洋,完全是天朝上國到地位低下的地區去炫耀富有,各種賞賜,收納貢等,當然野史中有特別任務,就是去尋找失落的建文帝。所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就不是去探險,去發現新大陸,去擴充套件殖民地,而是去耀武揚威,讓其他國家臣服於大明,作為藩屬國,稱臣納貢!所以鄭和並沒有像哥倫布一樣,帶著擴充套件殖民地的目的去航海!

    而歐洲,當時背景是西方資本主義抬頭,各歐洲王國開始經濟競賽,紛紛透過建立貿易航線和殖民地來擴充財富。哥倫布的向西航行到達東印度群島的冒險性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援。哥倫布的航海帶來了第一次歐洲與美洲的持續的接觸,並且開闢了後來延續幾個世紀的歐洲探險和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這些對現代西方世界的歷史發展有著無可估量的影響。

  • 7 # 我沒忘記home

    這個問題我估計要問的是鄭和下西洋為何沒有開闢新航路、沒有發現新大陸,在這之前首先來說一下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

    明成祖時期,宦官鄭和從1405年至1433年間率領船隊連續進行了七次大規模遠航,航跡橫跨東亞地區、印度次大陸、阿拉伯半島、以及東非各地,到達過三十餘個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國家和地區,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海專案。

    這幾次航行比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早七十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早八十年。

    附圖,鄭和下西洋。

    附圖,鄭和下西洋時期的船隊。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1492年8月3日,受到西班牙王室資助的哥倫布率領由3艘帆船和90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開始了探索新航路的探險,他們成功到達今天的加勒比海地區;從1492年到1503年間哥倫布完成了4次從西班牙到美洲的來回航行,這些航行標誌著舊大陸對美洲大陸的探險和殖民的開始。

    哥倫布的航海使人們意識到新大陸的存在,從此人類開始了延續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探險和殖民時代,這也使歐亞大陸的東西方走上了不同的方向。

    附圖,哥倫布。

    附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那麼鄭和航海時沒有開闢大航海時代呢?那就要搞清楚鄭和下西洋以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的動機。

    一方面,儒家治國的明朝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他們其他國家的興趣只在於“宣德化而柔遠夷”,下西洋只在於揚中國威以及發展朝貢貿易;另一方面,明朝從洪武年間到隆慶年間實行近嚴格的海禁政策,鄭和下西洋也只是在明成祖時期憑藉強大的國力進行,而在民間嚴禁出海“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亦不許軍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販鬻番貨”,在一個思想被禁錮的時代如何會出現偉大的探險與發現呢?

    16、17世紀時奧斯曼在西亞崛起,他們壟斷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而哥倫布時代的歐洲各國基本完成了統一,對財富的渴望也日益增加,於是各王室紛紛鼓勵冒險者的活動。

    哥倫布的遠航的目的地是東方,其目的是繞過奧斯曼土耳其開闢前往東方的新航路,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商業利益(雖然後來到了北美),這一過程必然是為了財富的生死冒險。

    附圖,明時期的地圖。

  • 8 # 此生只為遇見

    我們先簡單介紹下鄭和哥倫布,然後再在其他方面兩者比較一下。

    鄭和(1371年? - 1433年[1]), 回族,本姓馬,世稱“三保太監”因在靖難之役中有功,被賜姓鄭,所以又叫鄭和,雲南昆陽州中國明朝太監,Nautilus、外交家。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西班牙語:Cristóbal Colón;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1450/1451年秋天-1506年5月20日),探險家、殖民者、Nautilus,出生於中世紀的熱那亞共和國(今義大利西北部)。

    現在我們兩者比較一下。

    ①背景、條件。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明太祖積極主動發展與藩國的邦交關係,對周邊國家“不侵佔”,進行和平外交。而明成祖南征安南更為下西洋提供了支援,當時明朝經濟農業都有所恢復,且造船業規模龐大,技術也有了長足發展,羅盤的使用及海道針經(24/48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等航海技術都為下西洋提供了條件。

    哥倫布所處的時間當時背景是西方資本主義抬頭,各歐洲王國開始經濟競賽,紛紛透過建立貿易航線和殖民地來擴充財富。哥倫布的向西航行到達東印度群島的冒險性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援。

    ②時間,經過地方。

    鄭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哥倫布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開闢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明尼加、特立尼達等島。

    哥倫布的目的傳播基督教,掠奪黃金香料和礦產資源

    ④意義:哥倫布新航路的開闢,發現新大陸,使美洲非洲歐洲交易日益密切,將世界聯成了一個整體。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往來,開拓了海外貿易,帶回的工藝原料、技術,促進了國內手工業的發展

    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目的上的不同(或者說利益上的差距)鄭和下西洋,明朝“厚往薄來”,忽視經濟實利,消耗了國庫儲備,往外散財。而哥倫布則是殖民掠奪黃金礦產,賺的盆滿缽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 NEX的黑科技怎麼樣?你們到底買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