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沉的歷史

    1234年正月,金國的最後一個首都蔡州被宋蒙聯軍攻克,金哀宗自殺殉國,享國119年的金國正式滅亡。隨著金國的覆滅,南宋的國土直接同蒙古接壤,長達45年斷斷續續的宋蒙戰爭由此開始。

    南宋的戰略態勢和與金國對峙時期相同,北部的戰爭前線仍舊分為三個戰區,分別是兩淮戰區、京湖戰區和四川戰區。宋蒙戰爭戰端一開,今天的四川、湖北、安微和江蘇地區就會被戰火連天,只要蒙軍能突破其中任何一個區域,南宋的整個北部防線就會迅速崩潰。南宋的戰略後方的空間如此狹窄,宋蒙軍隊的首戰就是決戰,一戰就能可以決定南宋王朝的命運。

    蒙軍的戰略進攻和南宋的防禦

    宋蒙戰爭的總體態勢是蒙攻宋守,蒙軍優勢在於騎兵,而宋軍的優勢在於堅城和水師。

    穩固的兩淮戰區

    從距離上來說,兩淮戰區是蒙軍的優先進攻物件,只要可以突破了兩淮戰區,南宋的首都臨安就是囊中之物。兩淮戰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古語云:守江必守淮,其拱衛著首都臨安,是南宋軍力最為雄厚的地區。南宋在此經營了百年可謂是固若金湯,金國都數次南下作戰,都無法完全控制兩淮地區,足以證明兩淮戰區的牢固性。

    從後來的宋蒙戰爭來看,蒙軍也沒有直接把兩淮戰區作為主要戰場,宋軍在兩淮戰區憑藉水師和堅城的優勢阻擋了蒙軍的數次進攻。即便是元軍已經沿長江打下了臨安,兩淮還是控制在宋軍的手中,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貴選擇投降元軍、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則一直堅持到德祐二年(1276年)。

    四川戰區的堅持苦戰

    四川戰區位於南宋整條防線的最西端,其優點是地形十分複雜,前有雄關堅城,後有四川盆地的強大的經濟實力,而缺點則是最致命的就是離南宋朝廷距離太遠,其他宋軍無法迅速支援四川戰區。就因為這個缺點,四川戰區一直作為蒙古的重點進攻物件,飽受戰爭摧殘,人口和經濟被嚴重破壞。在宋蒙戰爭中,遭到拖雷,窩闊臺,蒙哥和忽必烈持續不斷的進攻,即便是擁有強大的山城防禦體系,在蒙軍的一步步進攻下,除釣魚城外大部均陷落,後期蒙古差不多佔據了整個四川盆地。

    京湖戰區的最終崩潰

    京湖戰區以防禦線從襄樊至鄂州,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漢水流域,組織蒙戰爭進入長江順流而下攻擊臨安。京湖戰區在宋金戰爭時期就由大名鼎鼎的岳飛坐鎮指揮,到宋蒙戰爭時期該戰區也是名將輩出。其中名將孟拱是京湖戰場的主要將領,孟拱不僅在京湖戰區抵禦蒙軍起到了重大作用,好多次援救四川戰區,擔起保衛大半個南宋的重任。

    鹹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南宋降將劉整向忽必烈進獻攻滅南宋策略“先攻襄陽,撤其捍蔽,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劉整的這個策略成為了宋蒙戰爭的轉折點,忽必烈把滅宋戰爭關鍵放在了京湖戰區。著名的襄樊之戰因此爆發,歷時六年的戰爭雙方投入無數人力物力,展開數次包圍與反包圍作戰,最終蒙古更勝一籌,南宋彈盡糧絕,襄陽守將呂文煥在1273年的二月最終選擇了投降元軍。第二年,元軍沿長江而下,一舉攻克了南宋都城臨安。

    隨著襄樊之戰的失敗,南宋的防線已經被突破了最重要的一環,南宋的國土被元軍一截為二,宋軍首尾不能相顧,被滅亡的命運因此註定。南宋防禦蒙軍長達四十五年的防線因此土崩瓦解。

  • 2 # 史話海說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南宋針對蒙古的防禦體系是什麼樣的。南宋和蒙古的國境線大體繼承了宋金邊境,而在應對蒙古進攻的過程中,南宋也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防禦體系。那便是以長江為主幹,以沿長江以及支流的各城寨堡壘為節點組成的一整套大縱深防禦體系。在實際作戰中,這一防禦體系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戰區,即四川戰區,荊襄戰區以及江淮戰區。四川戰區以成都、重慶為主要支撐點,依託北部大巴山等一系列山脈,保護長江上游,扼住透過長江順流而下進攻江漢平原的通道道。荊襄戰區則以左翼的大巴山、武當山,右翼的大別山等山脈,以及漢江為依託,並以漢江江畔的襄(陽)樊(城)為主要支撐點進行防禦,保護江漢平原以及透過漢江長江東下進攻下游的通道。江淮戰區是最要害的防線,因為它保護的是背後的京畿要地,本著“守江必守淮”的原則,這一戰區以長江為依託,以淮河為前沿進行防禦。

    南宋三大戰區防禦體系

    三大戰區並非是獨立作戰的,在上游掩護下游的同時,相鄰戰區之間還有相互的支援與呼應。這樣一條防線,有山河,有關隘,又有一派猛將強兵,至少在表面上看來,這幾乎是一道不可突破的天塹。那麼蒙古人是如何突破這一防禦體系的呢?

    自公元1235年蒙宋戰爭全面爆發,至1279年南宋滅亡,整整45年,這期間蒙古一共對南宋發動了三次大規模征服戰爭。即1235年-1241年的窩闊臺徵宋,1256年-1259年的蒙哥攻宋和1267年-1279年的忽必烈徵宋戰爭。三次戰爭雖然並沒有連續進行,但在打破南宋防禦體系的角度來講,三次戰爭有一定的承繼性,那麼我們來看看蒙古人是如何打破南宋的防禦體系的。

    窩闊臺攻宋之戰

    公元1235年,蒙古窩闊臺汗以南宋發動的“端平入洛”戰役為由展開攻宋戰爭。窩闊臺制定了三路出擊的戰略,對四川,荊襄和江淮戰區同時展開進攻。初期進攻十分順利,東路軍一度打過淮河,攻佔廬州(今合肥),兵鋒幾乎抵達長江沿岸,並在巢湖造船練習水軍,企圖“謀搗江面”;中路軍佔領襄陽,一度攻佔江陵(今荊州),幾乎形成沿江東進的局面;西路軍佔領了漢中,並越過大巴山,攻入四川,一度佔領成都,宋軍被壓迫至川東一帶。但後期攻擊乏力,荊襄和兩淮地區的密集水網稻田以及四川地區的崇山峻嶺都大大限制了蒙古騎兵的機動力,同時,蒙古軍隊缺乏水軍的缺點也暴露無疑。而南宋軍隊也很快穩住陣腳,在孟珙等將領的組織下次第展開反攻,使蒙古軍再沒有寸進,甚至有逐步後退的勢頭。1241年窩闊臺汗去世,蒙古軍主力回撤,首次攻宋無果而終。

    孟珙像

    蒙古首次攻宋的失利,除去窩闊臺汗的突然病逝的原因外,還有其準備不足以及戰略不對頭的原因。比如蒙古軍隊缺乏水軍,南方地形不利騎兵突馳,以及宋軍據城嚴防難以攻破,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三路出擊不分主次,導致力量分散難以集中力量打擊首要目標。而南宋則在此戰之後正式形成了三大戰區的防禦戰略。首先派餘玠和孟珙分別主持四川和荊襄戰區的經營,餘玠在四川大修山堡,尤其注重川東地區,著名的釣魚城便是在此時修建的,試圖逐點防禦,以剋制蒙古騎兵的機動力;在荊襄則大力經略襄樊,重新修建城防,增兵囤糧,並增修戰守器械,襄樊一帶駐軍最多時達13萬人;同時,對江淮戰區也針對騎兵作戰的特點做了適當調整。此時,三大戰區防禦體系正式建成。

    蒙哥攻宋之戰

    公元1253年,蒙古汗蒙哥發動了第二次攻宋戰爭。蒙古人也深知缺乏訓練有素的水軍難以正面突破長江防線,於是也採取了大迂迴的包抄戰略。早在1252年下半年,蒙哥汗便派忽必烈與兀良合臺沿四川與吐蕃交界處,長途奔襲1000多公里,進攻雲南大理國,以期對南宋的側背方向形成包圍態勢,經過一年半的行軍和戰鬥,1253年冬,蒙古軍攻佔大理國,側擊南宋的戰略預期得以實現。1257年春,蒙哥命蒙古軍兵分兩路攻打南宋,東路軍由忽必烈率領,主攻荊襄,西路軍主攻四川,同時,命兀良合臺經廣西北上策應。與第一次攻宋類似,攻四川一路初期順利,一度攻佔成都,控制了川西地區,宋軍被壓迫至重慶一帶,以釣魚城為支點進行防禦。宋軍在依託釣魚城堅守不退的前提下,荊襄主帥呂文德親率萬艘戰船逆長江而上,突破蒙軍封鎖,抵達重慶,對重慶進行了有力支援,大大增強了川東地區的抵抗力量。公元1259年7月,蒙哥汗在釣魚城下中彈去世,西路軍無功而返。倒是忽必烈的東路軍對南宋政權造成巨大壓力。蒙哥死後,忽必烈並未退兵,1259年8月,忽必烈率軍經蔡州渡過淮河,破大勝關抵達長江北岸,9月,渡過長江開始圍攻鄂州。但負責策應的兀良合臺軍由於久在江南,士卒戰馬均遭重大損失,並且由於水土不服,軍中疫病橫行,實力被大大削弱,因此並未起到有效的策應作用。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在鄂州城被圍攻數月的情況下力保不失。隨著南宋援兵陸續抵達,以及汗位爭奪戰日趨白熱化,忽必烈最終不得不悻悻撤軍北歸。二次攻宋再次折戟。

    釣魚城攻防戰

    第二次攻宋戰爭,雖然依然折戟沉沙,但卻並非是全無戰果,在四川的戰事極大破壞了四川戰區的戰爭潛力,無論是在城堡摧毀還是人口殺傷,四川都承受了極其慘重的損失。

    忽必烈滅宋之戰

    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組織了第三次攻宋戰爭。這次戰爭同樣是三路出擊,但以荊襄戰區為主攻目標,四川與江淮方向僅為策應,試圖透過攻佔襄陽,控制漢江,隨後“浮漢入江”,沿長江水陸並進直搗南宋腹心。1268年5月忽必烈出兵,次年6月包圍襄陽,襄陽攻防戰持續了6年,期間南宋組織多次增援均被擊敗,而守將呂文煥的多次突圍同樣沒有成功,1273年正月,元軍以回回炮攻破樊城,2月,呂文煥獻襄城投降。在此過程當中,四川戰區完全沒有力量對荊襄戰區進行任何支援。襄陽是荊襄戰區最重要的戰略支點,襄陽的易手,不僅意味著荊襄戰區基本失守,同時也意味著三大戰區組成的防禦體系的完全崩潰,南宋王朝的覆亡也進入了倒計時。很快,元軍沿漢江順流直下攻佔鄂州進入長江,隨後南宋軍便是一敗再敗,一發而不可收拾。丁家洲之戰、焦山之戰兩次敗北,南宋政權再無力組織大規模抵抗。1276年正月18,南宋皇帝投降,隨後便是陸秀夫負帝投海以及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故事了。

    留取丹心文天祥

    蒙古軍隊前期之所以不能打破南宋的防禦體系主要是由於南方的水網以及山地環境大大限制了其騎兵的突馳能力,而宋朝軍隊在與契丹、党項以及女真軍隊的長期作戰中已經磨練出了高超的築城以及城防戰術水平,那些建在山巔江畔的雄城巨寨也是當時的蒙古軍隊所難以攻破的;同時,前期蒙古軍隊缺乏水軍,在南方水網密佈的環境中難以展開有效的戰略戰術機動;同時,南宋在應對蒙古進攻中所逐漸形成的三大戰區相互間的守望互助以及相互支援也大大加強了防禦效率。而蒙古軍隊在前兩次進攻中極大的殘破了四川戰區的戰爭潛力,包括人口殺傷以及城防摧毀,到第二次攻宋之後,宋軍基本便被壓縮到川東一帶,當第三次攻宋戰爭發動時,四川戰區僅能依靠釣魚城自保,雖然無軍未能從四川順江而下進攻荊襄,但在主攻荊襄方向上卻完全消除了來自四川宋軍對側翼的威脅。另外就是蒙古人有針對性的發展了水軍,在兩次攻宋失敗之後,忽必烈任用宋金降將大力編練水軍,在進攻襄陽的作戰中,水軍作用異常突出,在長達6年的圍城中,宋軍的多次水上救援幾乎全部被元軍水軍所挫敗。最後一點先進武器的使用也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對襄(陽)樊(城)的作戰中,引自西域的“回回炮”對破壞兩城的城防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3 # 翁仲4

    一是朝廷腐敗,皇帝昏庸,又接連出了史彌遠賈似道等幾個大奸相,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二是有能力的將領被壓制猜忌和迫害,最後投敵引狼入室,比如劉整。三是蒙元兵強馬壯,忽必烈領導有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經曼聯的希望之星賈努扎伊,他如今的狀況怎麼樣了?